標籤: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六五集(文字版)

 2015/10/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6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四十九頁倒數第五行,從「又《定善義》雲」,從這看:

「諸寶林樹,皆從彌陀無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無漏故,其樹亦是無漏也。」這句話一定要搞清楚。我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從哪來的?《華嚴經》上佛說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說了八個字。唯心,這個心跟此地講的無漏是一個意思,無漏是心。識呢?識是有漏,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真心就是自性,自性是圓滿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本自具足的。這個地方與本自具足,這一句很重要,極樂世界這麽多的寶林樹,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頭來的。現在從彌陀無漏心中流出,無漏心中就是真心,也是自性真心自然流出來的,流現出來的,是性德。沒有識變,因為極樂世界的人全部都已經轉識成智了,轉八識成四智,變成無漏了。這一句非常重要,彌陀無漏心中,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真心之中。無漏心就一個,一切眾生共同的,我們跟佛是一個心,我們跟一切有情眾生是一個心,我們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萬事萬物都是同一個心。所以佛法沒有說造物主,造物主是誰?是自性,惠能大師最後一句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這是真心所現,法爾如是,自自然然就是這個樣子。由佛心是無漏,它所現的萬法統統都是無漏。我們再問一句,惠能大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他已經把妄心捨掉,他用真心了。用真心看一切萬物,都是真心無量的功德德用變現出來的,自性所生,自性所現,所以它是平等的。所現的一切萬物,無論是哪一個物,都具足無量無邊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我們要問,惠能大師在世,他看到我們這個世間樹木花草,是性德,還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我們仔細去想想,去體會。能大師六根所接觸的境界,跟這個經上所說的無漏心中流出,是彌陀無漏心中流出,也是法身菩薩無漏心中流出。法身是什麽?明心見性了,只要你見性,你就見到實相,他所見的是諸法實相。沒有見性的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所執著的是幻相、假相。為什麽?實相、真相不生不滅,法身菩薩見到了。沒有證得法身的,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他們跟我們一樣,用八識,不是用四智;用八識,有生有滅,一切法有生有滅。

有生有滅跟不生不滅有什麽兩樣?實在講沒有兩樣。如果要說不一樣的,那就是見性的人心地清淨,決定不可能把這些妄相放在心上,也就是說,他們的境界是不起心不動念。凡夫是起心動念,所以凡夫有識變,變是變化。這個變化多大?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把它翻成現在的話來講,每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這麽高的頻率,生滅等於不生滅。但是我們,不生滅的那個沒看到,我們只看到生滅。法身菩薩,生滅跟不生滅全看到,同時看到,都不放在心上,生滅的假相不放在心上,不生不滅的真相也不放在心上,高明就在此地。

所以底下說,由於佛心是無漏的,樹也是無漏的,「乃至亦無老死」,無老死就是不生不滅,「亦無小生,亦無初生漸長」。小生、初生,小是從小長大,初生,慢慢長大,看到這個現象。真相是什麽?「起即同時頓起」,注意那個頓字,「量數等齊。何意然者」,何意然者,為什麽會如此美好?「彼界位是無漏無生之界,豈有生死漸長之義」,這義是義理,沒這個道理。所以極樂世界,它的殊勝跟其他諸佛剎土不一樣,諸佛剎土裡面,實報土是這樣子的,方便土、同居土不一樣,有識變;極樂世界,實報土沒有識變,方便土也沒有識變,同居土還是沒有識變,這就不可思議了。為什麽會有這個情形?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無量功德加持。

我們到那個地方,接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感受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同居土裡頭的眾生,跟實報土沒有兩樣。也就是我們常講,生到極樂世界,品位有,不是沒有,待遇平等的,都是得到最高的待遇,就是實報土法身菩薩的待遇,這個太難得了!若不是彌陀加持,靠我們自己修行,修到這種程度要多久?經上常說無量劫,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就,把無量劫變成一生。這種殊勝、這種真實利益擺在我們眼前,我們要不要?要,就得要依教奉行。

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最近有好幾個,有人給我們的信息,沒有往生。不但沒有往生,他們都向惡道去了,哪個惡道?地獄惡道。什麽原因?雖然天天念佛拜佛,求生淨土,可是他用的心是輪迴心,貢高我慢的心,自以為是的心,妄想分別心,嫉妒障礙心,造作許多罪業自己不知道。現在走了,有人託夢,有人找通靈的,傳遞信息給我,通靈自古就有,這一點不稀奇,每個朝代都有記錄。自讚毀他這是最容易出現的毛病,總以為自己不錯,瞧不起別人,這是什麽罪?這是破壞佛法的罪。因為佛法是和睦的,你不跟人和,佛法講六和,大家在一個道場共修,做不到六和,就是把僧團破壞了。破六和合僧團,罪在無間地獄,所有重罪這是第一個重罪。

不出家、不念佛也許不會墮無間地獄,佛沒錯,你自己錯了,你的師父沒有教你,你在佛的經典上沒有念透,連這些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所以來生,人天的身分都拿不到,你說你冤不冤枉!五戒十善做到了,不失人身,來生到人道來;上品五戒十善,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你修的大福報,在輪迴裡面還是享福。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行門定了五個科目,大家要記住,如果記都記不住,你怎麽能做到?你做不到就犯罪,你的前途就不是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反,三惡道,你說多可怕!

淨宗學會最早在美國、加拿大成立,我跟黃念祖老居士見面的時候,美國、加拿大一共有七個淨宗學會,我離開美國的時候,美國、加拿大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我跟大家約定修學的綱領,我們的戒學,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學是淨業三福,這第一個。淨業三福是我們總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共三條,不多,很好記。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們把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個要做到,這是戒律。那一句佛號念熟了,功夫得力,那叫定共戒。你念到念佛三昧,自自然然會孝親尊師,會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你統統都會做到。所以有定共戒、有道共戒,定共戒是小乘,道共戒是大乘。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你們做到了沒有?

出家,道場是家庭,在一起共住的有師徒、有師兄弟,還有寺廟裡頭還有在家居士,四眾在一起共修,一家人,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淨土求往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都是一個老師的學生。這一個寺廟的住持和尚他是大家的模範,他是大家修行的一個樣子,他帶頭,他能夠做到,大眾自自然然都會做到。所以住持方丈不好當。我們自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也要做好榜樣。這三福頭一條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起心動念想到它,言語造作想到它,可不能違背。你要是違犯了,那正是俗話所說,「人在造,天在看」,天是什麽?護法神,佛菩薩看到了,護法神看到了。我們每天要累積往生的資糧,不能累積六道輪迴的資糧,別搞錯了,那就是這五科是必修的課程。

淨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有沒有做到?眾戒,三皈、五戒、沙彌律儀,至少沙彌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學,應該學。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特別重要,「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看,就是勸進行者這一句是幫助別人,前面十句統統是屬於自己,自己這個十句做好了,讀誦大乘是叫你讀一部經,你學哪個宗派、學哪個法門,主修的這部經典一定要天天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劉素雲居士專修《無量壽經》,她《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念到現在二十年了,她能不開悟嗎?我常講,一千遍小悟,兩千遍大悟,三千遍、四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念經是干什麽?是修定,不是叫你背誦,你要背誦就錯了,那個背誦是附帶的,遍數多了自然會背,不是為了背書去讀經的,不是,為了得三昧。用《無量壽經》修定,得到定叫念佛三昧。海賢老和尚是用一句佛號,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經,他就會念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從這一句佛號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大徹大悟。一悟一切悟,所有障礙都沒有了,為什麽?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自性流出,你只要見了性,自性流出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知道。通了,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通一切法通,他沒有障礙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淨業三福這個指導綱領,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要遵守。

再講戒律,戒律首先的,六和。我們有沒有做到六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要求我跟他和。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怎麽辦?我隨和他,只要他做得如法。他不如法,我趕快走路,為什麽?這不是和合僧團,那是鬥爭道場。鬥爭道場住在那個地方,要是受干擾,那是有罪過的,離開為好,不受干擾。世尊當年在世的弟子,他們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睡覺在哪裡?在樹底下。一心在行道,樹下就一個人,沒有兩個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求往生,我們要求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其他的不求。

找不到這樣的道場、同參道友,找一個小地方,可以避風雨,就能修行。要找小廟,最好是有人住過的,已經受嚴重破壞了,我們慢慢把它修復,有個兩間、三間房子,可以了,真能修行。天台諦閑老和尚的徒弟,你看鍋漏匠,就一個人,老和尚給他找個破廟,沒人住的,這個廟連大門都沒有,讓他住在這個裡頭。你看他在那念佛念了三年,三年,站著往生,一句佛號。他也是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四十多歲才出家,學什麽也學不會。老和尚這一招高明,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他的本事,他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睡覺休息,休息好了起來就接著念,不分晝夜,三年成功了。煩惱習氣很重的一個俗人,遇到這個高明的老和尚教他這個妙法,三年自在往生。

他是不是三年剛好壽命到了?這個話講不通,不合乎邏輯。那他三年怎麽往生的?在我想,他是瑩珂法師一類的人物,功夫念到成片,佛就來遞信息給你,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久,到時候我來接引你。有一類聰明人,見到阿彌陀佛,機會太難得,就抓住這個機會,求阿彌陀佛,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阿彌陀佛慈悲,真的答應。我們想鍋漏匠是這種人。他預知時至,怎麽預知時至?你看他的行為就知道了。從來不出門,三年沒出門,往生前一天他出門,他到城裡面去看看老朋友,那是去辭行,他不告訴人,只是來看看大家,第二天他就走了。所以他預知時至。他還有壽命,不要了,不再受人間這些苦難,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我們一定要能看到的。我們看念佛往生的人,看不到這一招,那你就錯了,你什麽都沒看到。這是給我們堅定信心、堅定願心,我們能這樣干,也能見到佛,也能見到菩薩。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不出什麽大的貢獻,還是早一點往生好,抓住機會絕不放過,這就對了。所以和合僧團,沒有人,你看,鍋漏匠一個人。

這個世間學佛的大富長者還不少,真正,他們要做真正功德,護持一個出家人念佛成就往生了,這個功德大,比建造一個大殿的功德還大,比建造一個念佛道場的功德還要大。為什麽?他作佛去了,你幫助他成佛。大富長者照顧幾個人沒問題,給你租一間房子,你自己一個人在裡頭老實念佛,不受任何干擾,他能做得到。供養你個三年五載,你就往生了,還有哪個功德比這個大的?找不到了。你到極樂世界去成佛,成佛要度多少眾生!真正修福的、想培福的他會留意這個機會,花費不多,一個人吃飯、住宿,有個小房子不受干擾,偏僻地方,甚至於雇一個人替他燒飯、替他洗衣服,多好!住的這個人,雇的人可以跟他不住在一起,每天來燒兩頓飯,早晨自己用一點點心就可以了,燒中午飯、晚飯,給他洗洗衣服,照顧照顧他。鍋漏匠就是諦閑老和尚這樣照顧他的,他什麽心都不操,每天有吃有喝的,有休息的時間。念佛,一句佛號一天到晚都不中斷,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人人做得到,人人都能成就,他在末法給我們做出這麽好的榜樣。這是民國年間人,去我們不遠。

所以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現的世界、法界,完全是性德,不生不滅,人跟佛無量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也是無量壽。我們再往下看,「准上之義,則彼國寶樹,皆阿彌陀無漏心中所流出,無有老死,亦無遷變,故無初生與漸長之相」,這都看不到。

我剛才講的話還沒講完,我們講基本的戒律六和,跟人相處要和睦相處,無論跟什麽人。一定要曉得一生不跟人對立,對立就會有衝突,要怎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修功德,這樣好。這個世界他不想走,他想佔有,都給他。我們不想在這個世界長住,知道這個世界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家要,都給他,沒有一樣不能捨的,心平氣和,沒有煩惱。我們都捨掉了,我們自己怎麽辦?佛菩薩照顧,佛菩薩會找人來照顧你,我這一生經歷過好幾次,不是一次。所以我知道我的一生都是佛菩薩照顧的,連壽命都是佛菩薩延長的。我的壽命,我很清楚,只有四十五歲,我四十五歲那年生一場病,一個月,一個月之後病好了,沒走。

老師教我的這個路子,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囑咐我學釋迦牟尼佛。我知道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就講經教學,七十九歲過世,入般涅槃,從來沒有休息過,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教化眾生是有體系的,不是隨便講的,像辦學校一樣,先辦小學,再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他一生確實是這麽做的,我們看出來了。最初講阿含,小乘,十二年,好比辦小學;小學畢業了,辦中學,中學講方等,方等講了八年,跟前面加起來二十年。這二十年是什麽?這二十年是佛學的基礎,二十年時間奠定的,這個基礎深厚,可以入大學了。大學講真的,講般若,般若是智慧,佛教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講了多久?二十二年。你看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佔二十二年,差不多是一半的時間,這是佛陀在這個世界講經教學重點的課程。最後八年講《法華經》,那是研究所,教菩薩怎麽成佛。

佛陀這個名詞是佛陀教育裡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佛陀,好像現在我們所說的博士;第二個學位菩薩,好像學校裡面碩士學位;第三個學位是本科生,學士學位,阿羅漢。一段一段幫助你提升,真的是辦學。現在所有的經懺、佛事、法會,那是後人搞的,佛陀在世沒有,佛教傳到中國也沒有,甚至在唐朝那個時代,唐朝的初期也沒有,可能記載的最早的,唐明皇。說到唐明皇,大家都會想到楊貴妃,唐明皇戀著楊貴妃,幾乎把國家的命脈都送掉,這引起安祿山的造反。這個內亂平定之後,死傷的人數很多,唐明皇下了個命令,在每一個戰場,主要的戰場,每個戰場建立一個開元寺。那什麽意思?那是忠烈祠,追悼、紀念這些死亡的將士跟平民,遭受劫難死傷的平民。這是一個紀念的性質,唐明皇做的,應該這個就是經懺佛事的起源。國家這樣做了,以後人家家庭有錢的大戶人家,老人過世了,請幾個法師在家裡面做一堂佛事,那是附帶的,不是普通的,真的是有地位、有財富的人才做這個,一般人家他沒有能力。經懺佛事應該從這開始,到滿清中葉就很興盛,講經慢慢少了,還有講經;現在講經的沒有了,全變成經懺佛事。這個歷史我們要知道,事實真相要知道。

佛法在中國是大乘,八個宗派,非常興旺,八大宗的成就很可觀,都在《大藏經》裡面,你看看每個宗派留下來的註疏。這八個宗派要興旺起來。能不能興旺?老師沒有了,老師沒有了方法在,只要你依照這個方法,沒有老師也能成功。持戒,得定,開智慧,指導的原則,祖師指導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學經教只能學一門,不能學很多,學很多你分心,你會有干擾,不能成就,要專心,不能分神。我們現在有兩個例子,你看,劉素雲的例子,一部《無量壽經》,她用的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天念十個小時,念了二十年。前面十年,我們不認識,後面這個十年,我們見了幾次面,有成就。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遍數念多了,開悟了。我常常做比喻說,念一千遍小悟,念兩千遍大悟,念三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全都明白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真肯干真能成就,得三寶加持,祖宗庇佑,你會成就,你會成為一代宗師。

這方法不是我說的,祖祖相傳,幾千年傳到現在。我們自己有經驗,經驗增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學經教,有時候遇到困難,這段講不下去,怎麽辦?不講了,把經放在佛龕上,拜佛、拜經,拜上三、四個鐘點,意思豁然出來了,寫都來不及。這其義自見,我們這短時間,短暫時間祈求三寶加持,何況你天天干?那感應不可思議。不怕沒有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孔子、孟子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我們真學,真有感應,一點都不假。

所以六和敬重要,見和同解,大家修學一個法門,不會衝突,老實念佛,互相照顧。同參道友不能對立,不能爭論,一爭論就完了,不和了。沒有高下,法門平等,沒有高下,統統都好,什麽都好,才能相處。對人尊敬,自己謙虛,處處學忍讓。讓社會大眾看到這個寺廟,看到出家人都尊敬,都認為這是好人,這是替佛增光,這是接引眾生。

三學是求學基本的原理原則,那就是持戒、得定、開智慧。我每天讀十個小時的經,念十個小時的佛,這都叫戒律;真正做到了,那叫修定;定修到一定的時候,成熟的時候,他就開智慧。我們用什麽方法?用戒定慧三學約束自己。

另外還有兩個科目,就是六度、十願。六度是菩薩道,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布施放在第一,布施是什麽?學著先別人後自己,這就是布施的真義,真實義。先照顧別人,自己放到最後,不會有爭論了。學放下,真正修學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多自在!有求很累,什麽都隨緣,什麽都好,有很好,沒有也好。多餘的給人,人有需求的給人,寧可自己缺一點,不要叫別人缺一點,這就是布施波羅蜜的圓滿。持戒就是守規矩,《弟子規》是規矩,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矩,一定要遵守。佛門裡面,每個道場有每個道場的規矩,它要沒有規矩它就亂了,一定要遵守它的規矩,我們才能和大眾相處。

還要修忍辱,別人跟我們為難,那都在考驗我們有沒有忍辱的功夫。所以,遇到人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陷害我們,我們怎麽看他?都把他看作佛菩薩,他來考試我,他來給我機會,讓我修忍辱波羅蜜。沒有他,我知道我忍辱到什麽程度?這都是來考試的,都是來出題的,我們能忍,真正能忍,沒有怨恨,而且把一切怨親都不要放在心上,平等看待。能忍才能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所以讀書、讀經也是一種,其他的我放下,這都是忍,屬於忍辱波羅蜜。我不貪多,我只求戒定慧,一門就幫助你成就戒定慧,兩門、三門以上不可能,那是幫助你得到佛學知識,你不能開智慧,智慧決定是一門,這個不能不知道。

最後就是普賢十願,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從「禮敬諸佛」開始,諸佛是什麽?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蚊蟲螞蟻也是諸佛,花草樹木也是諸佛。諸佛是什麽?諸佛是法性,一切法統統是法性變現的,也就是真心,真心是佛,一切萬物都是真心變現的,真心所變的萬物統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誰不是佛?我自己不是佛,我還沒成佛。幾時到我們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了,我們就成佛了,我要成佛,看一切眾生肯定都是佛。「稱讚如來」,禮敬後面是讚歎。禮敬沒有分別,統統是諸佛,從相上說;讚歎是從性上說的,讚歎有善、有不善,不善的不讚歎,善的要讚歎,這就有差別了。禮敬沒有差別,善禮敬,不善也禮敬,它沒有分別的,稱讚有。供養裡頭有分別,「廣修供養」。「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天天要反省,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提醒今天一天不能懈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陀教誨;晚課是反省,我今天一天有沒有做到。我天天能提升自己,月月能提升自己,年年能提升自己,這進步。

這四樣都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下面一樣是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隨喜功德」。特別是不同的法門,現在是不同的宗教,要隨喜,宗教才不至於產生誤會,才不至於產生鬥爭。我們這幾年,這些年來提倡的「眾神是一體」,每個宗教都供奉他們的神,上帝、天主,我們要尊敬,不能批評。佛教裡面雖然沒有,我們進入其他宗教的教堂、寺院,他們供奉的神我們要去禮拜,他歡喜。我心目當中他供的神是誰?是毘盧遮那,是阿彌陀佛,法身佛、報身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個宗教名稱不一樣,事實是相同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都值得讚歎,我們都禮敬、都讚歎,它的經典我們愛讀。

我今天看到澳洲發給我的信息,這次在澳洲我沒能回去,我做了一個二十多分的錄音,光碟寄過去,放給大家看。澳洲宗教團結,十幾個宗教,告訴我還有外國來的宗教,到圖文巴來考察、來訪問的,統統在一起,大家非常歡喜。那天我看到了,光碟我看到了,我跟大家在一起用電視見面,我看到很多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這些長老們,他們坐在前面一排,我看得很清楚。這份報告他們給我送來了,我看到非常歡喜,歡喜什麽?每一個宗教都非常認真的把經典編個《36O》。我希望他們能在一年當中編好,到今年年底我們把它會集起來編成一本書,《聖經》,我們就用這兩個字可以。這是每個宗教經典都會集在一起,我們學習,一起學習。

我們是現代人,現代人我常說,我不說地球村,村很大,我說一家人,今天住在地球,地球是一個家族,是一家人,不是一個村。一家人更要親愛精誠,要相親相愛,要互相尊重,要互相照顧,要互助合作。我們個人身心健康,幸福快樂,我們希望這個家庭和睦,家庭要講求倫理,要講求道德,要懂得因果。這一家人,一家,家和萬事興,地球是一家。所以我們的社會和諧安穩,我們這個地球上沒有災難,為什麽?心善,境隨心轉,今天科學家證明了。人人都愛人,人人都善心善行,都能夠互相勉勵,真正落實「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個世界多美好!

誰來帶頭?宗教來帶頭,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宗教是人類決定不能缺少的。人類的歷史,是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文化,文化、文明是宗教延伸出來的,宗教是文明、文化的根。如果沒有宗教,這個文明沒有根,沒有根的文明就不能夠長存,這些科學家認為,頂多兩百年,兩百年之後,它這個文明在世界上就失掉,消失掉了。古時候文明現在消失掉的很多,就是沒有宗教做基礎;有宗教做基礎的文明,它是無量壽的,像中國的文明是無量壽。中國文明的根,儒、釋、道,這三個根歷代的帝王非常尊重,把它發揚光大,讓所有國民都能夠學習,都能尊重,都能愛護,三教一家。才能夠造成太平盛世,中國每個朝代都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盛世。

我們今天全世界宗教團結,全世界宗教徒互相學習,我相信會帶給地球千年盛世,這個貢獻太大了!這是世界上第一樁好事,我們遇到了,機會太難得,我們要共同努力,把這樁事情實現,地球的太平盛世要落實,用什麽方法?用文化,用宗教。做得成功,我有信心,我們在圖文巴做成功了,一九九九年我們在新加坡做成功了,那是小城,今天圖文巴這個是大城。我們再擴大,也許希望明年就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宗教大團結。我們的《聖經》出來了,宗教經典精華錄,所有宗教都在裡頭,宗教的精華錄,宗教經典精華錄。我們想個名稱,也就是36O,每個宗教選三百六十小段,或者三百六十句,都可以,讓全世界人民大家都看到,一起學習。講經講什麽?就講這個,讀經也讀這個,所有宗教經典統一了,好事情。

所以學佛,淨宗學會同學這五個科目要學。你看,普賢十願我們講到第五個隨喜功德,下面,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重要。「請轉法輪」是邀請專家學者到我們這個地方來講學,現在講辦講座,是這一類的。「請佛住世」,與我們有緣的這些大德,希望他常住我這裡,不要離開,這是請佛住世,他不離開我們,我們好好的跟他學習。最後的三條是迴向,迴向自性,就是法性,迴向法性、迴向眾生、迴向菩提,最後三個迴向,我們所求的目標就這三個。這三個以眾生為第一,以自性為最高,最後的歸宿,這當中是真實智慧,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

所以淨宗,我只提出這五個科目做為戒律,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我們日常生活都要跟它對,不能違背。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極樂世界,憑什麽去?就憑這五種戒律去,穩穩噹噹。這五種,在儒家講止於至善,在佛家講大圓滿。

我們今天再往下面看,我們看六四九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彼土是無生之界」。西方極樂世界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沒有生滅,人沒有生滅,樹木花草沒有生滅,山河大地沒有生滅,沒有一樣不是無量壽,統統是無量壽。佛無量壽,往生的菩薩無量壽,無論是等覺菩薩也好,下品下生的小菩薩也好,統統是無量壽,平等世界,究竟圓滿幸福的世界。所以,「故林樹亦住無生,亦是無量壽。有情無情,平等一味。囫圇是個不可思議」。囫圇,囫圇就是攏總,一法不漏,全體是個什麽?全體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我們看底下這一頁,「以不可思議故,如下所云,樹出妙音,自然相和」。

這一段講的是樹成行,下面要講「樹具德」,這個樹具哪些功德。我們都要學,我們要細心體會,把這些經典的教誨統統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用在我們的生活上,用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上,我們跟西方世界佛菩薩就相應了。現在相應,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現在已經在干極樂世界的事了,我不是干六道輪迴的事。我心裡面要想別人的不是,干六道輪迴事,想別人的是,也是干六道輪迴的事,想是,是干三善道;想不是,是干三惡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搞六道輪迴,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要知道。

這個經跟《華嚴經》一樣,《華嚴經》處處都有不可思議,《無量壽經》也是。不可思議就是我們無法想像、無法稱說,你怎麽個說法?我過去講《華嚴經》,告訴聽眾、同學們,《華嚴經》是講原理原則,這個原理原則能應用在一切事物上,它妙就妙在此地。你是什麽身分,合你的身分給你講,你是官員的身分,有官員的講法;你是領導的身分,有領導的講法;你是平民的身分,有平民的講法。活的,它不是死的,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隨便你在哪裡拈一塊來解釋,都講得圓滿,講得通。這經妙極了!所以叫不思議經,大不思議經。《無量壽經》,小不思議經。

學了就要管用,我們也要能做到「樹出妙音,自然相和」。無論在什麽地方,跟任何人,現在交通方便,我們跟不同的國家的人,不同國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都是一家人,完全是自自然然相和,沒有絲毫勉強,要養成習慣。進一步怎麽合作?進一步就是建造宗教活動中心,所有宗教辦活動都在一起,天天見面,真的是一家人。每一個宗教的神也都供奉在大堂上,平等的。各個宗教的大德,用照片可以,沒有照片用畫像可以,分列在大堂的兩邊。我們現在在一起,我們想像古時候也在一起,未來也在一起,這就是這一句,囫圇是個不可思議,就這個意思,攏總是個不可思議,好!

你看,這種宗教教育才是湯恩比所說的,宗教是人類不能缺少的,真不能缺少!我們要有這個認識,沒有這個認識,我們學這個宗教叫白學了。學了自私自利,學了貢高我慢,學了他們都不如我,天天在吵架、打架,那這個宗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要知道宗教的神,核心是什麽?愛,沒有一個宗教不說愛,愛是宗教的核心,愛是生命的根源。你看母子之愛,中國人講仁愛,愛自己就想到要愛別人。愛別人勝過愛自己,這就是神,神就會做出神聖無私貢獻。

我希望我們要努力,希望將來每個宗教的領導人,他的書房裡頭所收藏的,各個宗教不同的經典,都在他的書房,我相信會做得到。為什麽?宗教經典上說的,神愛世人,神不會讓這個世界世人消滅,神愛世人。在這個苦難的世界,神愛世人,神要把他的愛展示出來。我們被愛,我們也能把這個愛發揚光大,代表神去愛世人,這就對了。這是神,神聖乾的事情,我們現在既然做神聖的弟子、兒女,我們就要把神聖的事業發揚光大,不能違背。不和就是違背,毀謗就是違背,六和就對了,六度、十願就對了。這些都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各宗教的神聖,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想,共同的願望,說得最清楚、最明白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樹具德」。請看經文:

【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這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感動天地。什麽力量能感動天地?孝心,孝親尊師感動天地鬼神,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念老註解,「《會疏》曰:無漏清淨風,故云清風。應時而吹,故云時發。」想清風的時候,清風就來了,不想的時候它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這叫時發。『五音聲』,五音是中國古時候的音樂,音節有五個,「宮商角徵羽」,這叫五聲。現在講DoReMiFaSo,七個音,中國古時候五個音,這就是現在所講的交響樂。注意後面這個字,「五聲可攝一切音聲」,此五聲乃中國古代樂律之本,再加變宮、變徵,一共是七聲,跟現代的音樂七聲是相同的。

『微妙宮商』,「以宮商代表一切音聲」,一切音聲你耳所聽到的,「悉皆微妙」。微妙到什麽程度?你喜歡聽什麽,你聽到的就是。我喜歡聽誦經的聲音,你聽這個聲音就是誦經,我喜歡聽《無量壽經》,果然就是《無量壽經》;你喜歡聽《華嚴經》,你聽到就是《華嚴經》;他喜歡《法華經》,他聽到的就是《法華經》,一點都沒有干擾。你喜歡大聲,它就大聲;你喜歡小一點聲音,它就小一點,妙極了!『相和』就是相應,也就是我們講的,你想聽什麽你就聽到什麽,你不想聽的時候就沒有了,你想靜坐,一切微細聲音統統都息滅了。極樂世界大圓滿,能如一切眾生的心愿,而彼此不相妨礙。不相妨礙就是相和,每個人都快樂無比,人與人、人與萬物絕對沒有衝突,沒有對立,更沒有爭論,這是一個宇宙大和的道場。

極樂世界是個道場,是一個學校,阿彌陀佛辦的學校,接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特別是六道、十法界的眾生,幫助他們到極樂世界,快速圓滿成佛。成佛之後,我們能夠體會到,諸佛菩薩第一個念頭,報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對我都有恩,怎麽樣報答?像諸佛如來一樣,現身說法,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應以什麽法教誨就用什麽法。法無量無邊,身無量無邊,同時一處,同時異處,沒有不自在,所以有能力像阿彌陀佛一樣普度眾生。這樣的人,每天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阿彌陀佛在十方世界接引眾生,一個都沒有漏掉。每一個往生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本經四十八願第二十願說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說同居土的人例外,沒說,沒有說就完全一樣,平等法界。人天,這是凡聖同居土的人天,跟方便土平等,跟實報土平等,跟法身菩薩平等,跟諸佛如來平等,真正不可思議。

「《會疏》曰:願力所成,不藉鼓吹,故云自然相和。」這些音樂有沒有人去演奏?沒有,自然的。你想聽,隨時隨地你想聽它就現,不想聽它就沒有了,音聲大小完全隨意。所聽的內容,當然像我們去的,還沒有大徹大悟,我們想聽的是什麽?想聽經,最好這些經都變成樂譜,還有微妙的音樂來伴奏,我們聽了更舒服。這個在極樂世界都辦得到,心想事成,沒有你辦不到的事情。所以,「樹出和聲,顯極樂世界一草一木悉皆圓明具德」。圓明具德唯獨《華嚴》有,《華嚴》之外,本經也有,所以本經古大德稱為中本《華嚴》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從心反而是慫呢?
文字留香舒心語
就算錯過全世界我也不想錯過你
暖心短句小清新,暖心的愛情文字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