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智諭法師 師父的話
06-12
智諭老和尚:師父的話 一、經文 看經要銷歸自性 編寫佛法綱要 凡有為的不作 清凈心廣學多聞 二諦融通道德具足 涕淚悲泣 開發二諦 深入二諦 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悟性用功 解義即修行 直下承當 實相 五重玄義 以戒為師 二、念佛 願為彌陀孤臣 助念存三種心 作課念佛 持戒念佛臨終不顛倒 以佛號喚起個人法身 應當發願 佛號提得緊 舍利 起道念止情念(佛一午齋開示) 發願求往生(佛一午齋開示) 不忘念佛 往生西方二力法門(佛二午齋開示) 慧解立行 入理入事 信願行不出誠 念佛念到心定 念佛心中無伎倆 為明年佛七作準備 三、道人心行 放下 不念俗家一心皈佛 父母大事才回俗家 除去父母之喪其餘不去 各自精進莫出去遊盪 不可貪戀世間 有病不要煩惱 發心 放舍自身成就眾生 始終如一 道心 誠心不變 直心深心迴向心 培養道人心 增長道人心去除凡情見 發心求實相法 人天師 遠離名利 能說能行 安心學講經 上台能講經下台能作工 注意戒行 打電話注意公德 聖說法、聖默然 不談是非 少說話多念佛 以法為親 道人只論道義不論感情 出家突破情念 道人無親以法為親 修道人利人不利己 和合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同參道友第一 扞勞忍苦 知恩報恩 各自精進為報父母恩 普皆迴向 惜福 莫損福報 踏實 念佛是正念 清凈心叫出家 心清凈 凈障聚資 慎勿造惡業 持戒精進 精進 精進進步三寶住世 勇猛精進深入大乘 四、護持常住 修道進德 道風 維護持戒念佛道風 和合忍讓讓持正法城 常住第一 護持正法 護法安僧 謹防火災 貢獻佛教內外一切眾生 作中流砥柱 道德經法戒律支持佛教 儘力貢獻自己 護持大眾全群而出 看經要銷歸自性 △看經,一定要銷歸自性。我們離自性太遠,故要銷歸自性。而實無所銷,為一真法界。 △學佛階段: 一、入名相—凡夫位。 二、出名相(知名相是假名)—小乘偏空,離假名。 三、入理(自然出名相)—菩薩位。 四、出理—佛位,得大自在。 可怕在入名相後不出,無藥可救。從經中出來,才得道,即:雖洞達三藏十二部經,不受拘束。 看經的目的,是使自己的佛性圓現。經藏如油,可助火而燒。入名相後,要有求出之心。理者法性,入理者登地菩薩。所以,天天看經,要有求出名相的一天之心。見幻即離,離幻即覺,無所離處,當下圓覺,不必外求。看經,要用經,不被經所用,叫大丈夫;初向道,要不被煩惱所用,要有「用煩惱之心」,對煩惱不起心。 △看經時,不要思索,一直看去。虔誠相信,才能和佛相應;絕對相信,信為道元功德母。明白後,法自然現出。佛法是不思議法,總在虔誠恭敬中求。 △佛綱之精神,要注意到「敬」,以及怎麼修行,怎麼增進道德,如:十二因緣,就是教不起貪、瞋、痴。 △佛法深到不可思議。要深深求佛法,不以少為足;要時刻求進步;要究竟覺。 △結法緣,結人緣,護持常住,護持正法,故要聽經聞法。尊重法,尊重佛,尊重僧。 △演教,不要死於教下,是要起修。古德云:大開圓解,不了生死。修一分,是一分。 △修行可開正知見。若有能力,應把經驗告訴一般眾生,可以寫出來。我們印經的基金穩定,可積極出書。在真才實學,不在舞文弄墨。是要眾生得利益。 △聽正法難,知法亦難,修法復難,證法更難。所以,念佛一定要求證。 △佛說一法。說般若,要會凈土;說凈土,要會般若。 △般若是一乘教法因地之學,一切佛法之根本。 賦詩:「明月湖心蕩扁舟,無人無法般若游,歸來無事舉頭望,依舊晴空月悠悠。」 △開光法語(居土請師為佛像開光): 開與不開,佛光常照。慈悲心是佛光明,喜舍心是佛光明,恭敬心是佛光明,平等心是佛光明,清凈心是佛光明,不取相心是佛光明,無住心是佛光明……。開! △講經,要愈講愈謙虛,不可恃物凌人。 △聽經時,要尊重講的人,坐在椅子上聽,不可坐沙發享受。 △要敬法,不可貪法。藏經要恭誦。自己的藏經若沒有看,可以借給人家看。 △戒本、經本不能寫字。 △你們現在是得其文不得其法。得法以後,不可思議。得法有一種受用:見飛花落葉,就知道是法。見到經文,就會到法。 你們僅僅會到經文。會到經文,還不是真會。這沒辦法,看你們道業精進了,不精進,和你們講什麼樣子,不知道。 △寫文章,不在文辭華美。「辭,達而已矣!」 寫文章之要領: 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六十分) 二、別人看了起共鳴。(八十分) 三、能用十個字,就不用十一個字;能用九個字,就不用十個字。(九十分)就是「簡明要] 編寫佛法綱要 佛法綱要,顧名思義,就是提綱挈領。當初我寫佛法綱要的想法,固然是同於講義,可是要比講義方便,講義你寫出十分,發揮不出三分,寫得詳細,愈詳細愈糟糕,綱要,你提一兩分,他發揮出五分。 寫佛法綱要的作用,在導航,誘導初學的人或久學的人,由廣泛而深入。對初學、久學皆適用。 所以,在發揮方面,是多層面的。寫的人,注意到提綱挈領,正確、導航,不觸暗礁,最好以經為主。 你們寫的人考慮到,假使有人拿到你這份佛法綱要,他是初機人,能講不能講?他是久學的人,能講不能講?發揮方面,考慮多層面的,原則把握好。它的作用是誘導上台講學的人打腹稿,不背講義。否則抱著書本照本宣讀,枯燥無味。 所以,佛法綱要,打腹稿,初學久學皆可用得上,誘導他們,使他們有發揮、深入的機會。 寫的時候注意到,有經有論,多用經。論,往往是一家之言,譬如說,唯識家 站在唯識的立場,並不是全面的,性空宗站在性空的立場,天台站在天台,華嚴站在華嚴,唯有佛,是全面的。 所以,寫的時候,千萬不要限制住了,使他沒有發揮的餘地。 凡有為的不作 修行者有他的作法,原則——凡有為的不作。如果落入有為,開始時就落入煩惱,最後結果落入生死。 這是五祖說的,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什麼是有情呢?經上說,有二十五種有情。欲界里,是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人。人分四部洲,東西南北(東勝身州、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加上六欲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十四有情。色界天是初禪天,加上其中之大梵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及其中之凈居天與無想天(五不還天),一共七種,這樣二十一種。加上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共二十五種有情。 所以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都是有為,有為是生死。無為是涅盤,修道人取涅盤。 什麼是有為?凡是有分別,都是有為。成敗是有為法,憂喜是有為法,苦樂是為法,人我是有為法,憎愛是有為法,這都是有為法。 落入有為法,必定生煩惱生死。離開這一切分別心,不分別人我是非,不分別成敗,不分別憂喜,不分別苦樂,不分別有無,不分別高下等等,不起分別,稱為無為。這無為是涅盤。這無為沒對待,不對有為而立,如果對有為立無為,那「無為」是二乘無為,不對待的無為,是佛的究竟涅盤——常樂我凈。 大家考慮,凡有為不取。如果落入有為,就麻煩了。 簡單我們認識有為:色有生滅是有為,受有生滅是有為,想有生滅是有為,行有生滅是有為,識有生滅是有為。簡單說,色受想行識五陰,是有為法。如果你所作所為落入這五個法之中,糟糕了!開始是煩惱,結果是生死。不出二十五種有情。 大家注意,如果不落入這五個法,理論上知五陰皆空,不落入色受想行識,那個法名之為證涅盤。那個法得自在,稱為我;不生滅,稱為常;沒有諸苦,也沒有諸樂,稱為樂;此法最極清凈,是佛法身。這是常樂我凈四德大涅盤。 既然出家修佛道,要走聖人之路,莫落凡夫之途,落入有為就是凡夫。 希望大家,都盡量精進,力爭上遊,莫自甘墮落。 希望大家,力爭上遊,作一個聖人。像永嘉大師說:作一個無為閑道人,頂天立地的人天師表。 清凈心廣學多聞 清凈心是真諦,廣學多聞是俗諦。 真諦在六地具足,俗諦在七八九十地。所以小乘先得總相,總相易得。講差別相要配合廣學多聞,廣學多聞離開真諦是狂慧。 僅僅知道差別相,還在文字。俗諦是講事相,要融事入理。不簡單。 先得總相,總相是五陰,一切法皆是五陰。別相才有六根、十二入、十八界。 記住,要得總相,入諦理。要得別相,廣學多聞。如果光廣學多聞,不入諦理,稱為爾炎,稱為智障。入諦理再開發別相智,也稱為爾炎,譯為智母。 於一切法取相,那爾炎稱為智障;不取相,稱為智母。 廣學多聞要有清凈心,好比火車跑千萬里,總不離鐵軌。 二諦融通道德具足 什麼是道德? 上求佛道是道,下化眾生是德;不變是道,隨緣是德;照而寂是道,寂而照是;無量壽是道,無量光是德;自受用是道,他受用是德;法身德是道,解脫德、般若德是德。 不要死於文下,心入法以後,處處圓融。 諸惡不作是道,眾善奉行是德,皆從自凈其意會。這無分別,本是一法,若把道和德硬是分開,不對的。為什麼?無性即是隨緣,隨緣即是無性。如果分別,不是一乘法、一真法界。隨緣無性是道,無性隨緣是德。 二諦融通三昧印,道德具足。 有的人無道無德——凡夫。有的人有道無德——二乘。有的人有道有德還不具足——菩薩。有的人道德具足——佛。 法就是這樣,本來擺在你眼前,好比太陽一樣,擺在眼前,瞎子看不見而已。 涕淚悲泣 當初至五指山去,一切經文都沒有,光有雜誌,翻來翻去只有半本法華經,自已只帶圓覺經,看也是圓覺經不看也是圓覺經。 有一天看到經文,「於中百千萬億阿僧只,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嚇了一跳,淚不住地流,不是傷心,也不是悲哀。從此以後,蒙佛菩薩加被,多少了解佛法。 須菩提聽佛說經,涕淚悲泣,也是如此。 開發二諦 二諦,在唯識論、瑜伽論稱世俗諦、勝義諦。法華玄義雲,二諦之名,見於各經。 其理甚深難測,正待開發,各宗沒有發揮徹底。希望你們發揮力量,開發二諦理。 天台、華嚴,我們沒看到整體敘述。三論宗吉藏大師二諦義不太完整。二諦義初初發現,上卷、下卷,吉藏大師向來著作很嚴密,可是二諦義不太嚴密,可以說不太成熟。以後又發現中卷,證明這部著作不很完善。以前二諦義只有上下卷,後來改為上中下三卷,引道理很深,可是不太成熟。 希望大家大力發掘,可以說,二諦這個道理,還是處女地。大家注意到。我忘了佛在那本經,雲無論弟子說、菩薩說、天說、化人說,只要合乎二諦,皆是佛說。大家切實覺悟,不要光貪著名相,不是佛法。自古來,大德們都說,不可入海算沙。智者大師說,應該去丈就尺,去尺就寸,舍掉銅錢換銀子,舍掉銀子換金子,舍掉金子換珍珠。有多少潛力,大家要發揮出來。元旦修學會,要講「唯識與二諦」,唯識三性遍、依、圓。遍計執不入二諦;於遍計執知道虛妄即依他起,就是俗諦;於依他起知道世俗諦如幻,如幻無性,即圓成實。 入二諦後,先得總相智,逐漸得別相智。 深入二諦 為什麼佛任何人提問題都可圓滿回答?徹證二諦。大菩薩辦不到,我們凡夫更辦不到。 二諦橫遍豎窮,包括一切法。事相就是二諦。事相,唯識從俗諦邊,就是世諦。事相無性,是真諦,一切圓融。一門深入,深入二諦。要實入事相,事相是俗諦。既然深入二諦,當然深入世諦。 無性隨緣是無量事相,隨緣無性,無量事相唯一真諦。橫遍豎窮包括盡,其它以外,沒有。一切法包括了,一切佛也包括,一切眾生也包括,無法不收。二諦有一特點:無欠無餘。不欠少一點點,沒有多餘一點點。在二諦當中,你增加一點就多,減少一點就少了。 入此法後,知道,三天不吃飯也飽了。這個法,聲聞、緣覺、因地菩薩,皆得不到。唯有佛乘。凈土圓頓大乘,什麼道理?凈土念佛,念而無念,無念是無性,念佛是隨緣。這不是徹證二諦?阿彌陀佛無量光,隨緣,橫遍十方。無量壽,無性,豎窮三際。無量光就是無量壽,隨緣就是無性;無量壽就是無量光,無性就是隨緣,證自證分 就是自證分。 無性隨緣,無作戒體就是作戒體,隨緣無性,作戒體就是無作戒體。所以律宗提到戒體,很少人談。 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苦心培養你們多年,就是希望你們能接棒,深入大乘,護持正法。正法是般若,金剛般若經說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正法是離相無住,所以它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還是講正法。離一切相,就是於諸法離相,於一切法離一切相。 於諸法離相就是實相,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諸法實相。不過,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從因上說;諸法實相,從果上說。有很多名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道義、圓覺……都是正法。華嚴經講「法界緣起」,法界是實相,緣起是諸法,還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著相追求,正法即滅。不過,正法離一切相,是於相離相,不是在相以外有無相;如果相以外有無相,是斷滅。相是於無相有相;如果於無相外有相,是定有。 正法就是這樣。現在正法要滅了。佛去世太久。法運如此,我們凡夫難以挽回,不過盡我們力量,能度一個人,就度一個人。末法時期,魔已經打入四眾弟子當中。這是法運的關係。……希望你們能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正法意義,又深又廣,今天如你們講,是大略地講。如果你們入了的話,就知道離一切相是離一切作法,即一切法就是無作法。你們可以演繹這道理,有很多可知道。離一切相不著隨緣(著隨緣是遍計執),不著隨緣就不著相。即一切法就是無性。希望你們大家本此努力。 悟性用功 修學經法,不懂不怕,用自己的悟性毫無理由地逼他,如果有人一旦貫通,可能有得受用。如果有人達到這個程度,可能我們西蓮凈苑要出祖師。 有三種人不得受用,第一種人始終昧然無知,也不用功,不精進。第二種人,投機取巧,先看疏,障你自己的悟性。第三種人,心中有貪瞋痴。皆不得受用。 如果你心中沒貪瞋痴,也不投機取巧,精進用功,這種人你不要看他什麼不懂,他若懂,比一般高得多,這是上等人。這樣一來你可不會庸庸碌碌地做粥飯僧。 大家戒律、經法都有進步,跟不上來的要趕緊跟上來,不然會形成兩個時代的人。修行並要注重實德,各人德行。放冷眼看去,凈苑有二十世紀的人,還有的停留在十八世紀的。如果不趕緊彌補缺點,將來再進步可能會形成代溝。經法、戒律不行的,從實德下手,真有實在的德行。戒律、經法不妨用用心。 解義即修行 大家千萬不要輕視解義。解義即修行。你解甚深義,愈解愈深,深到了相當程度,豁然開通,所以,解義即修行。千萬不要起卑下慢心,說我重於修行,我不學這一套,那你錯了,佛法不二嘛!深深解義,深深解義!天天求法,天天求法,到了時候他會豁然貫通,哦!生死原來如此! 直下承當 一般人,不敢直下承當。 聽十玄門,要直下承當。 很多人不敢直下承當,說我暫且修小乘法好了,很可惜釋迦牟尼佛的一番苦心。 問:法界觀門和十玄門有何不同? 答:法界觀門是修觀。可惜後人無有發揮的。不如天台,因天台有章安記載。 三大部皆是章安記的。天台,代代出高僧。華嚴,從法藏,就斷了。出了慧苑,立四教……。 實相 不取著名相,叫念佛,怎麼知道呢?佛本是無,清凈則有,佛是實相。入實相者念法,法是實相。入實相叫念僧,和合眾,無諍是實相,僧是無諍,實相是清凈、寂靜、平等、無諍。什麼是戒?實相。六祖不是說「自心清凈自性戒」嗎?那是實相戒,大乘戒。 我問你們一句話,你們怎麼知道自己?要是所知道的是自己,能知道的是誰?要是你知道這個道理的是你自己,能知道的又是誰?如果你說,能知道的是我自己,那所知道的是誰?都不是。你不求不知不聞不問,原來就是自己! 五重玄義 五重玄義是天台的科判。我們從五重玄義看出,古德講經、注述,不像我們草草率率。先把全經貫通,名、體、宗、力用、教相貫通以後,再講。古德這麼謹慎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可學習五重玄義的精神,講經也好,注述也好,先貫通,再講就順了。你們講經怎麼參考?要講,先看這部經,體是實相?通教?小乘教?一層一層,沒錯。我們講法華,以實相為體。 以戒為師 △戒是行法,故甚深。 戒為大師,增進道德。止持,諸惡莫作;作持,眾善奉行。 修行,在道德,不在解。解在清凈,清凈心是眾德本。看經要注重道德,所以,由戒開始,戒為行法。 △末法時期,以戒為主。戒守住,講經再學(不能持戒,為人說法,都是邪說)。 能夠持戒、能夠弘法最好。古德云:自度第一,隨緣度眾。即戒律為主。 持戒第一,末法時期,想挽救佛法,唯有重戒律。 △記住:深深用心於戒律,使自己道德增上,不愧為人天師表。人天師表弘化一方。 什麼是道?什麼是德?律己是修道,容人為培德。由淺至深,慢慢獨立,弘化一方。 △大家要持戒。學了戒,要持戒,才能當「人天師」,不然,只是名字比丘、比丘尼。 △戒,講到那裡,作到那裡。念茲在茲,劍及履及。 念茲在茲,是心無旁騖。講到不淫,作到不淫;講到不妄語,作到不妄語。 劍及履及是身體力行。要作到才有用,沒作到,也是無戒。 但願這一夏,大家有成就,使我們的常住和合、興隆。 △若能守住淫慾戒,等於守了一半的戒律。你們看戒本,能守住淫慾戒,便守了一半的戒律。 △希望大家好好作個比丘、比丘尼。現在大家對經法多少了解一些,對戒律也多少了解一些。我雖然沒有道德、能力,我再盡量告訴大家念佛怎麼念。末法時期,我們能知道經、知道律、知道修行,出家還求什麼? 希望大家把過去的惡習氣改掉,一心辦道。以後我們集體修學戒律,我們要當學戒的比丘、比丘尼。 △戒律很重要,不守戒律,學經、學論都是唐捐(空過)。三乘初業,戒為基礎,戒為大師。 不守戒律,經論是外道法,因為經、論外道也有,唯有戒是佛所說。所以,大家要特別重視持戒。 堅持凈戒,西方蓮開;不持凈戒,閻王入簿。不持凈戒,認為別人看不到,而閻羅王的簿子記得清清楚楚。持戒好象人家不知道,而西方蓮華自然增長。因是大家自己種,果是大家自己受。 提醒大家特別重視戒律!不然,佛取涅盤,怎麼不告訴比丘別的,而告訴比丘「以戒為師」? 守住戒律,一定往生。佛說若人犯小罪起大恐怖,可得阿羅漢。要嚴格持戒,若犯罪慚愧懺悔,不墮三塗。要時時存慚愧、懺悔之心,守住凈戒。 △講戒,大家都要到;若不能到,要說欲清凈。 末法時期,經法本是一相一味無諍,現已諍論紛起。唯有戒律,是一相一味。 佛說,頭陀行在,我法久住(今頭陀行已滅);又說,戒律若在,我法久住。我們要老老實實持戒念佛,使佛法久住。 △出家人飲一滴水,都是十方供養。天下出家人都受十方供養,佛也受十方供養出家後,一絲不掛,一塵不染。 人家是供養出家人的戒,所以,凡夫僧持戒,以持戒功德,接受供養。沙彌就憑五種凈德。 △善根發,戒相出,威儀具。 △不要以為威儀具足沒有什麼,威儀具足,天神合掌。 △不可偷偷犯過,以為沒有人知道,其實天知地知,自己第八識知,閻羅王知,鬼神知。 要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還有,對得起自己的第八識,對得起閻羅王,對得起鬼神。 要不貳過,漸漸轉凡成聖。 △一出去,你們就破戒。正因為你出去,高興,就破戒。你們出去,先揀漂亮的穿,破戒。淫慾戒最危險,看到好看的,就沒有守衛的心。 出去看病,比丘尼目默視前方三步,辦完事早回。 出去一小時,犯戒一小時。所以,出去是破戒的因緣。 睡覺,多睡,也是障礙戒定慧。睡飽了就起來,不要再睡,再睡,慧命就萎縮。 出去,要念佛(默念);睡覺,要念佛(默念);大小便利,也要默念阿彌陀佛。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大寮、經行、掃地,念佛,一點事都不耽誤念佛。 △不貳過。有兩種健兒:一種持戒不犯,一種犯而能悔。人非聖賢,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可以竊竊心改過,要以真實心改過。 △嚴持凈戒,若有違犯,至誠念阿彌陀佛,以求拔濟。 △作筆記,作自己懂的,有心得的。 戒律抄寫是有其功德,不如把它背下來。 沙彌(尼)一定要拜佛,去業障故。戒壇不易登。 △開示沙彌—— 求法懺悔,除體性罪在,障道罪一概皆消。 戒法很重要,末法時期,挽救佛教,唯有戒法。 培養自己道德,一切行動要注意律儀。比丘、比丘尼一定要顧慮「安詳」二字。 要端莊,不可輕浮。當笑則笑,當言則言。 引禮、引贊師責備,不可講理由——打我慢。 去戒壇,代表凈苑,要恭敬,要守規矩。 法要沒,希望我們師徒真正擔當。 求佛道,不是求學問。求學問,是增加學識。自己要修道進德,了生死。捨己為人,度眾生。遇到事情,不考慮自己,身命都要捨棄。古德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受戒後,希望都能作佛門之骨幹。要為佛門作龍象,先為眾生作馬牛。不求出人頭地。 如何修道?如何進德?道者,諸惡不作;德者,眾善奉行。自古以來,能夠度化眾生的,在有道德。如:廣欽老和尚,不識字,有道德,重戒律,就得成就。 受戒回來後,要切實護持常住。要發願護生,護一切眾生。如何護生?靠戒律。 以前跪沙彌、打比丘(消業障)。若戒師父責備,要恭敬。到戒壇,是求懺悔。 拜佛消業障。拜佛的好處:去戒壇受戒,一切冤家在外面看,若業障重的人,要生大病。生病要忍耐。戒和尚教人抬著去受戒。所以,要先拜佛,冤家可解。 無論如何要登壇!過去登壇拜師,受具足戒亦登壇。 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拚老命念千萬聲佛號。你們悠悠蕩蕩,心中沒有,不得往生。要下一番苦功,才有成就。 道德為先,戒法第一。要想修行路上成就,一定要苦心。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要記住:要為佛門作龍象,先為眾生作馬牛。 以前挑石子、挑砂、挑水泥、砌磚,最危險的地方我都走過;花木差不多是我種的。 我念佛時,作事也抽時間念,一天念五、六萬聲佛,你們念到了嗎? 道德增進,天龍鬼神尊敬。沒有神通,是大神通。修佛道,不是馬馬虎虎能成就的。 我能作你們師父,是因為我作過苦工。為什麼?為常住。挑大糞,我都作過。你們光看我現在不能動了!能動時,我作過苦工。不是輕易得來的! 我出家時,一天拜佛四百拜。 願為彌陀孤臣 △千萬不要等來生,痛哭流涕也要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 △念佛,生死心要切,有如劊子手站在旁邊,那敢打瞌睡?要願阿彌陀佛接引往生。 △念佛法門功德無量,趕緊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帶業往生。 見人,為介紹念佛法門,教懺悔,持戒念佛。能勸一人念佛,一人得度;勸萬人念佛,萬人得度。 聽此法門,深感佛恩。天天記住,願生西方,絕對得度。佛號一起,決定心求往生,別處不去。 我們大家都發心,盡此一生,盡量弘揚凈土。末法時期,沒有別的法門救眾生! △末法時期,魔長道消。要以孤臣孽子之心,信仰彌陀,稱讚彌陀,禮敬彌陀,弘揚彌陀。 △弘一大師「願為南山孤臣」,我們也要「願為彌陀孤臣」。 再有人來請法,皆教念阿彌陀佛。一切功德,迴向西方,願生極樂世界,願見阿彌陀佛。 △凈土法門最可貴。三藏十二部所稱讚的,皆是凈土。佛說的經,不外說一個「佛」字。法界清凈,唯是一心。法界清凈,是凈土;唯是一心,是佛。 △我們應該忠於凈土。學凈土,要質量並重、不驕不餒。 我們的態度是:別人成功也歡喜。不過有一原則——不競爭,不落後。怎麼辦? 盡量發揮自己才華,不可虛浮,言之有物,行之有理。 要跟著傳統發揮才行,不要反傳統,反傳統很危險。學徒和師傅競爭,師傅就要留一步。 凈土宗衰弱,流於通俗。 大家要一個思想,一個見解,一個說法,一個力量。外面風浪再大,我的船一定把穩舵,狂風駭浪看舵手。不怕衝擊,沒有衝擊,沒有變化;沒有變化,沒有進步;沒有進步,沒有發揚。 要記著:言之有物,向下紮根,向上發展。 課程策進計畫——尤其是道德、人格的修行。所以,我領導住眾,以戒律為主。 我們思想,要一門深入,修學並重。但求臨命終時無病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就好了,什麼都是假的! 我是凈土思想,我很希望大家走凈土的路線。 △西方極樂凈土就是一真法界,依報;阿彌陀佛是法界身,正報。四十華嚴歸向凈土,阿彌陀佛。 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是沒有淫慾。眾生心所知量不同,應眾生心現所知量。 四土可貴者是同居土,亦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蓮華化身是法身。 △佛自覺聖智。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者眾生心,法滅就滅在妄想上……。 念佛時沒有亂想,打坐時沒有妄想,就差不多。妄想不除,沒有辦法。妄想就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就是妄想心。 念佛法門,先自度第一,隨緣度眾生。末法時期,唯有凈土法門。時時刻刻不忘念佛。不違安養入娑婆——念佛,還要有度人之心。 一切願中,「往生」願第一。 要想不落成末世,先清楚自己的心,不亂想、不打妄想。 △念佛一定要念到一個程度 ——心中無物。若有很多事情不了,叫眾生(心中有物,叫眾生)。萬緣放下,一切放下,叫心中無物。好好念去! 心中無物,心中光記阿彌陀佛,光有阿彌陀佛,得證往生。「念不一,不生極樂。」 念佛要求往生,若不能往生,念佛作什麼?真誠心念佛,懇切心念佛,念久了,自然知道往不往生?自然會到唯心凈土。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往生,是往生心中之凈土。 十方佛國土,不出我一心。 △凈土法門修到深處:照而寂,勢至法門;寂而照,觀音法門。 △佛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眾生有苦,教念觀世音菩薩;落惡道,教念地藏王菩薩。 一句佛號念到底,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也是阿彌陀佛。何必分別?不二法門。法身是一。 △初學,老實念佛就是。慢慢前進,就能進步至深處。 △一過念珠,一個佛號。千萬不要光數念珠,不念佛號。 △要老實,從心不動第一步開始。 △要仗阿彌陀佛加被,有事不計較我,裝傻瓜,傻瓜往生。不要作聰明人,要作傻瓜,求往生。 △念佛在行住坐卧一心不亂;念佛不談是非,不起貪瞋痴。 不可言「作僧眾事耽誤念佛」,不可言「說法耽誤念佛」。若作僧眾事能念佛,勝過在房內才能念佛百千億倍;若說法度一人念佛往生,勝過在房內打坐念佛百千億倍。 △修行不簡單,也很簡單,只要抱住一句阿彌陀佛,心不亂就是。辦不到,沒有辦法。 △念佛,為何不至誠懇切?沒發大心。若發大心,能至誠懇切;若刀在頭上,不知何時落下,就至誠懇切了! 所以,修行人不求無難。有難,就至誠懇切;有病,能至誠懇切(病重,不知何時咽氣,就至誠懇切)。有病,正好念佛;人罵,正好念佛;心懊惱,正好念佛。如:有人推你時,站得最穩。所以,修佛道不求無難、無病、無煩惱。有煩惱,正好念佛。 大家好好念佛,保證往生。平時至誠懇切,臨命終能痛切求往生。 △大家攀緣心太重,重則為執著,執著則分別。分別是二法,二法是生死。生死,不是西方。西方,生即無生,無生即生。 放不下之事太多,古德為了放下,隨緣消舊業;大家不是隨緣,是染緣,所以與人競諍。 佛教比丘隨緣、無諍。徹底悟到無諍,求生西方,叫無相心念佛。 大家求往生,其實不想去。 △我現在確實相信:阿彌陀佛不是假的,因果不是假的,菩薩住世也不是假的。本著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佛,一定得受用。 光陰一去不回頭,要至誠懇切、毫無懷疑,死心塌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阿彌陀佛。你們都光為自己打算,不信阿彌陀佛,應付公事。如果一拜佛痛哭流涕,一念佛痛哭流涕,一定往生西方。 △聽人家說別的法門好,我的心動了,怎能忠於阿彌陀佛?要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即一切故;不可對阿彌陀佛不忠,不忠怎能往生? 記住:無論什麼時候,對阿彌陀佛不可不忠。好象孝父母一樣,別人家父母再富有,我對父母還是孝。 △要往生西方,要忠於阿彌陀佛,要忠心到底。其它的佛再好百千倍,我還是念阿彌陀佛。 △總要記住:身死還為土,一性總常靈(故中陰身也有醒覺的時候,可以往生西方)。所以,要多念佛、想西方、念西方。 △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知道有阿彌陀佛,在一個「信」字,建立「信」字。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就是誠,誠者成己成物。 現在,「信」正受破壞,有人把佛法當學術研究。佛法談的是信仰。學術談的是信念。 建立信仰,有西方,自然有極樂世界。 △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和觀世音菩薩妙耳門是一樣,云何分高低? 觀世音菩薩妙耳門,是度上根人;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是三根普被,五乘普度。 △念佛要與心性相應,真正斷淫慾,則進步很快。 決心精進,佛門中很多老祖師都斷淫慾。 △教大家治淫慾——治不好!找較輕的治。念佛是一服藥。如:好撒謊是病,念佛治之。 真心誠意想治它,一定可治好;治好,往生有一分希望。如:眼貪色,是病,治它。 一貪色,念阿彌陀佛;治好,逐漸成聖人。 下決心,在這一切惡業中先找一項。斷淫慾很重要,能斷即是聖人。乃至僅伏,眾生供養你,得百千倍福;若斷,眾生供養你,得無量福。那時候,想救歷代父母,乃至度眾生,皆可成辦。但此病不好治。 綺語,好談天,最不好,可下地獄。 △相信我的話,十惡業樣樣治之。妄語,經常犯,先治此病。所以,念佛法門沒有別的,治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治好這病。 凡夫,不要說大病,小病都不能治,所以求往生,求阿彌陀佛治。對準目標治之。 △記功過格——下決心,今年一定要治好妄語的病、綺語的病。 病治好以後,佛法可以懂,事情可以明,過去不知的事即可知。 知道自己的病,看準目標,拚命以阿彌陀佛這副葯治之。 △念佛,是治病,知之,得受用。 看自己的病多少,如眼貪色……,懶惰、懈怠、不恭敬、不持戒……,殺、盜、淫、妄語、惡口……。眾生的病,無量無邊。 △最好的一副葯是阿彌陀佛。 △記住:念佛要煩惱輕。煩惱輕有一種感覺——無所謂,算了,不必計較。 △楞嚴經講五十二種陰魔。末法之魔很多,這些邪法都不離貪淫。正念現前,最好。念佛念到五蘊皆空,它絕對沒有辦法。正如光,邪如風,風不能吹動光。 一心念佛,一心聽佛號,空掉身心,魔拿你沒有辦法。 △念阿彌陀佛,要把功德念出來。功——不起貪瞋痴,德——不起身三口四,即去十惡業,則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管定中見佛、夢中見佛,是見自心。 見佛,若有佛光,佛光無暗,見之清涼。是為誠敬所感,還不是清凈心,但已令人敬佩。要保養聖胎,繼續努力。 真正清凈心,想見佛就可見佛,想見西方就可見西方。這不容易。 大家若有境界,也不必起歡喜心,應以平正心、平等心、清凈心,繼續努力。若無境界,也是進步,一片清凈故。 總要以無我心,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我念,自私自利。若以我念,則八萬四千劫永不見佛。 大家要繼續努力! △不昏沉、不散亂,如騎馬,馬隨人;否則,人隨馬,不得作主。不能作主,不能轉凡成聖。所以,靜坐要作到心清凈、心明白的地步。 △佛號不斷,阿彌陀佛離你不遠;散亂昏沈,無常大鬼在你旁邊。 △心一境性。不散亂,不昏沉,一心不亂。證到,自己知道,往生才有把握。 △用盡全身的力量,對治昏沉,是為發心求證;若隨妄想(散亂)、昏沉,是生死路。 △如何打坐?心裡很清楚,一點不散亂、不昏沉,不知不覺,時間到了。 △精進,才能除我執。一起煩惱,自己努力精進。 先找我執在何處?如:五欲是我執——眼不貪色,眼欲除掉,耳不貪聲,耳欲除掉……。五蓋是我執——除貪、瞋、掉悔、睡眠、疑。 一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不可苦節睡眠,也不可縱恣。 不可在昏沉中空過時日,一天昏沉,多可惜,慧命浪費一天。昏沉時無法提起佛號,要對治昏沉。 △不可故意損減睡眠。真正用功,不昏沉、不散亂是。如將軍臨陣,不敢眨眼。佛號舉起,好比一把寶劍。 △心裡亂想,是攀緣六塵。精進者,六塵緣影心不起。打坐者,心清凈,不被六塵束縛,叫靜坐,叫佛。 行住坐卧,以皆擺脫六塵緣影束縛,叫靜坐。 △初學佛時,在靜處修。學久了,千軍萬馬營中,還是定中念佛;臨命終時,還是定中念佛。 △隨緣修,是一種最高的修法。走路、作事、吃飯……佛號不斷。 △若念佛、打坐凝滯、停頓,則看經、拜佛……以修慧;若看經不耐煩,則念佛以修定。總要定慧等持,才能消業障;否則盲修瞎練,增加業障。 △古德臨命終時,也苦。定慧有了,可以不失正念。如玄奘大師,命終也苦。定慧深的人,才能預知時至。解用不上。念佛可逐漸增加定慧。 要修定慧。古德臨命終時「預知時至」,不過是定慧。定慧從那裡學?從戒。戒如何學?不起貪瞋痴,定慧增長;斷淫慾,定慧增長。定慧增長,臨命終時可以不失正念。預知時至,往生西方,從此來。 至誠懇切心,就是定慧。 △要想說話時,念阿彌陀佛。 △多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佛菩薩大慈大悲,會加被。 △完成日課,修往生資糧。 △一心不能二用,只要提起佛號,自念自聽,一定沒有妄想。 聚精會神地念,不禁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要自己下大決心。 △功德不是短期能得,也不是馬馬虎虎能得。要奮起全身力量,一時一刻不放鬆。 所以,打七時,大家要奮起精神。 △佛七,不要求感應,要求心清凈。心清凈,自與佛菩薩感應道交,必得往生。 △佛七,不同平時念佛。佛七,要勇猛心;平時,要長遠心。 清凈心一發,佛自知,功不唐捐。 △用齋不要忘記念佛,清凈心。 吃飯不可生愛憎心。如果不生,是法食;如果生,是雜毒食。 △六根貪著六塵,叫作業障。業障有煩惱障、所知障。 脫出六塵生死關,叫作往生。 妄想者,六塵緣影;一心不亂,叫發心。 △見別人命終,想到自己,保不定無惡報現前。所以,要念佛消業障,修功德。 △遇到臨命終之人地獄相現,要趕快幫他念佛。 △我們早晚課高聲念佛,附近鬼神得到利益。以前這附近都是墳墓,夜晚都可看到鬼。 大家好好修行、好好念佛,超度他們。 △阿彌陀佛就是大懺,念念之間,可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不要說「我沒有時間念佛」,阿彌陀佛,就是時間(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空間(無量光)。 大家要多念阿彌陀佛,這是一服好湯藥,吃了,才能救命。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活分不開。 念佛最大的效果,是可以使眾生減少煩惱、業障,不落苦道。所以,念佛要知道 如何消業障、除煩惱。 佛加被我們,是要我們念佛時不起煩惱、不造惡業。 △念佛要時時刻刻不忘,天天用功。天天用功,日久方成。大家念佛可功不唐捐,到臨命終時,就知道念佛功不唐捐。念佛第一,看佛經是幫助,真正得受用的是念阿彌陀佛。 △要佛號時刻不離心。我講話一停下來就念佛,要知道一停下來就打妄想就是生死。大家時時刻刻要想到死。大家還不知道怎麼死。 △你們若常住工作忙,盡量念佛,自得相應。 △善根發,內為菩提心,外為六度。會注意戒相,不犯。對淫慾,會厭惡。要起不念作意。要求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加被,以發大善根,往生西方。 △大家要照我所說的念佛法門去修,如果發善根,可以不受閻王那一關。 平常不要計較,計較人我是非,逃不過閻王那一關。盡此一生,好好去修,要發善根。 △要不起煩惱,不計人我,不動心。 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大乘為清凈心。念佛最具足! △病苦,難免,第一念阿彌陀佛,再者,發願,願我以此病苦,令一切眾生皆免病苦。 △父母大事,可以去俗家: 一、避免嚎啕大哭。 二、搭衣與否——若依中國習俗,有長衫,可穿,不必搭衣。誦經時可搭衣。 三、不必頂禮(先跟俗家說清楚,免被誤會);若依蕅益大師的講法——頂禮時,心想是頂禮菩薩。 四、教不殺生等。 五、念佛。親友來亦念佛。 六、八小時後才能動,十二小時、二十四小時更好。再穿衣。 重點是: 1.助念。 2.八小時以內不動。 3.不嚎啕大哭。 4.不殺生。 助念存三種心 對住眾親緣眷屬助念,不見是非,不見好壞,不見信不信,不見恭不恭敬。盡其在我,度化眾生。存三種心,一、大慈悲心,為度眾生。二、柔和忍辱心,眾生不敬,不以為意。三、諸法空相心,知一切法無我,無人惱我,無人被惱,如此才是真正度眾生。 作課念佛 作課念佛,無量功德,眾生聽到得利益,,餓鬼聽到得解脫。 高聲念佛,天地鬼神皆知,修功德。一切眾生聽到佛聲,得益處。一聲佛號響遍十方,既往父母親緣都聽到。所以如果打妄語,也是罪過無量。 道宜律祖說,人受苦報,皆自作自贈,不關外人。行善得善報,行惡得苦報,皆是自贈。這是約俗諦講,俗諦無性就是真諦,無性隨緣就是俗諦。 持戒念佛臨終不顛倒 發現有些老年人有點胡塗,今將厲害關係講一講。 如果貪瞋痴重,臨終時一定顛倒,一顛倒,不得往生。 平時無貪心、瞋心、痴心,到臨命終不顛倒;如果貪瞋痴心重,年紀大一定糊塗。如果顛倒胡塗,難以提起正念念佛。如果有這種情形,趕緊起恐怖心對治。最好的辦法——持戒念佛。 如果貪瞋痴心重,臨命終時一定業報現前。或者冤家現前,或者惡相現前。對治的辦法也是持戒念佛。戒律如果持得住,魔障、業障不能侵。正念持得住,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罪。 大家千萬注意,不要以為自己平時貪瞋痴心重,別人不知道,如果臨命終業報現前,一定失掉正念。如果顛倒妄想,失去正念;如果不顛倒,能提佛號正念。但是,這有兩個,一個是業,一個是願。提起正念求往生是願力,起貪瞋痴心顛倒是業力,如果業力超過願力,一定墮入六道。 這不是了解就好了,一定要修。平時持戒念佛,願求往生,堅持到底,一定消業障。如果業力增加,貪瞋痴增長,願力自然消退。 各個老人要是發現有點胡塗,要注意,就是痴心太重。不是沒有貪瞋心,是在貪瞋痴心中,痴心特別重。各人要時常觀照自己。 其實說起來,不管有沒有貪瞋痴心、顛倒,只要持戒念佛就對。如果不起心對治,臨命終時,後悔來不及。人身一失,萬劫難復 以佛號喚起個人法身 明天佛一,我業障深重,不能跟大家一起念佛。念佛的要領在正其念。怎麼正其念?要沒有十惡念。身不起殺生、偷盜、邪淫;口不起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不起貪、瞋、痴。於這十種惡業中嫌太多,把它歸為三項:沒貪瞋痴。重點在沒有貪瞋痴。 三項仍太多,根在貪。貪念最粗最重。最細的是愛,再次是著,再次是染,最粗是淫。歸結在貪。 怎麼對治貪?我修過止觀、參禪。我不是那個材料,或者,我根機太差。唯有仗一句阿彌陀佛,喚起我們的法身。明天各人要以佛號,喚起各人法身。 應當發願 佛傳留下來佛法不簡單。 世間無常。智能者如實知,愚痴人起煩惱。 事情一定有變化,安忍,發菩提心。 要願一切眾生皆往生。他們被業障障住。 時時懺悔。 發心:無論到什麼地步,害人之心不可有,願一切眾生皆得往生。記住,願一切眾生皆得往生。 往古以來,佛法受了多少魔難。三武一宗。民國時代,沒收廟產開學校,八指頭陀到內政部請願。北洋軍閥辯不過八指頭陀,氣起來打了八指頭陀一嘴巴,八指頭陀沒講話也沒生氣,就念阿彌陀佛,回去以後就往生了。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阿彌陀佛接引,甩手就走,不貪戀。這一剎那來接,這一剎那就走。 念佛要發願往生。如果不發願往生,念佛號沒有用。 阿彌陀經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慧解立行,凈土念佛,也要慧解,發願就是。 慧解沒有行,也不行。所以釋迦牟尼佛弘法,第一是文殊,最後是普賢。 佛號提得緊 佛號提得緊,心中了了分明,一切法具足。 念佛就是一乘法。 要想得到它,就把一聲佛號念熟。 一聲佛號沒有雜念,就是止,就是觀。 知道以後,知法不住法,心無所住。怎麼無所住?沒有分別,不動心。是什麼呢?一句佛號提得緊。這個境界是一心不亂。解釋千解釋萬,還是解釋它。如果總是在心裡存著解,不是它。 問:心清凈是否就是願?和「發願」有何不同? 答:心清凈佛土凈,求生凈土,是大願。 起心作意是小願。 清凈心植眾德本。清凈心可以起一切願,起一切願不離清凈心。清凈心是無性,起一切願是隨緣。如果執著不必起一切願,落入斷邊,不契中道。 說出來是解。最好是你們修到,得到它。 我在佛門當中得到點受益,情意慢慢薄了。情意薄,自然入理。禪宗講開悟,其實沒有什麼開悟不開悟,明白這道理就是了。 舍利 舍利的來源,據金光明經捨身品雲,舍利是無量戒定慧功德所熏馥。所以大家修戒定慧有功德,自有舍利。 曾有人說,誦金剛經能燒出舍利,於是放棄念佛,誦持金剛經,此不得往生。舍利是生身之骨骸,往生西方是法身無極之體。若以小因緣放棄往生西方,而求骨骸,這是顛倒的。 若釋迦牟尼佛現身說,舍利是如此的有功德,仍要堅決求生西方。若十方諸佛現前讚歎其餘的修行法門,仍是堅決一心念佛。因一真法界性,須一心去會,若三心二意,改變主張,則不能往生。 大家要知道原因,修戒定慧可得舍利,念佛亦得舍利。至誠心念佛,無毀無犯,是戒;至誠心念佛,心不隨境轉,是定;至誠心念佛,放下一切,是慧。故念佛亦得舍利,修戒定慧亦得舍利,而唯有念佛方得往生,是法身無極之體。 大家須了解,金剛經是般若妙智能,雖誦金剛經修般若,仍要念佛求往生。若放棄念佛,誦金剛經求舍利,不是彌陀佛不接引,是我們不想去。 起道念止情念(佛一午齋開示) 念佛,要注意,要起道念,莫起情念。古德講,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時。眾生就害到情念上,情念重,不得出離六道輪迴。 什麼是情念?佛教講有六情,世間法有七情。六情者,眼見色生情,耳聽聲生情,鼻聞香生情,舌嘗味生情,身接觸生情,意念法生情。七情者,喜、怒、哀、樂、愛、惡、欲。喜怒一對,哀樂一對(哀是悲哀,樂是快樂。),愛惡一對(愛是愛著,惡是討厭。),欲是慾念、欲貪、情念、淫慾。 不管六情、七情,都害眾生。所以,念佛一天,大家觀察自己,不要起情念。 什麼是道念?全心是阿彌陀佛,全心想往生西方極樂,是謂道念。 如果情念不動,則能制心一處。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念佛就是教你制心一處,心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心不動。 如果制心一處,心則清凈,不被六情所擾,心凈佛土凈,即得往生。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大家回去以後,如果能夠起道念,止情念,保證你日日變化氣質,漸漸轉凡成聖。 發願求往生(佛一午齋開示) 今天和大家講念佛的要領。念佛的要領很多,這個要領很重要。就是你念佛的時候,一定發願求往生。發願求往生,得往生,不發願求往往,不得往生。 信願行三資糧,大家要知道它的次第。古德講,往生與否,看信願有無——這是三資糧的信願;往生蓮品高下,看念佛功夫深淺——這是行。信願兩項保證往生,有信願,得往生,無信願,不得往生;念佛功深,往生蓮品高,功夫淺,往生蓮品低。所以大家一定要發願求往生。 阿彌陀經說,已發願已生,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換句話說,還有一句沒說,就是,不發願不生。一定發心,願求往生。信願行三資糧,信不過啟願,啟發願心,念佛是行,行以成願。信以啟願,行以成願。如果沒願,信如不信,行如不行。 無量壽經上說,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大家知道,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行。如此信願行具足,即得往生,如果不往生,阿彌陀佛不成正覺。所以大家念佛,要記住,發願求往生。 所以,大家要念念願求往生。善導和尚也是說,西方樂,願往生!希望大家至誠發願求往生。恭喜大家念佛成功。 不忘念佛 進齋堂,記得念佛不?如果你忘記了,趕緊提起來,心中默念阿彌陀佛。什麼原因呢?要知道,一切法唯心所造,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如此念,如此清凈,就是凈土,就是阿彌陀佛。 一天二六時,心不可教他有少時刻不正,少有不正,就是六道輪迴,一心凈念,不離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 往生西方二力法門(佛二午齋開示) 要想往生西方,把貪瞋痴慢疑惡見放舍,不放舍,被業所系,不得往生。放舍是自力,佛接引是他力,所以往生是二力法門。 有人貪心起,放不下,這人不能往生。什麼原因呢?臨終時,貪心起,引導他輪迴六道;瞋心、痴心,皆輪迴六道。這種人,佛接引他都接引不去,自己不想往生嘛! 再就是我慢心,粗淺的,某某人對不起我,某某人對我好,我怎麼放得下?這貪瞋痴慢,平時用功,放下,還怕臨命終障礙;如果放不下,更危險。我說一個實在的故事:有一個老居士,念佛功夫很好,在世間很享受,有兩個太太。病重,要臨命終了,因為念佛功夫好,佛像現前,他自己說我看到極樂世界了,可是,臨終障礙,小太太跑去,哭著說,你命終,我和小兒子如何生活?他心動了,說,不要緊,我寫遺囑,不會不管你的。此心一動,喊:不好了,西方境界沒有了,阿彌陀佛不見了。眼前一片黑,地獄相現。……這就是臨終障礙,何況是平時貪瞋痴慢。 你們修凈土法門,疑當然少,惡見也少。可是有四項——貪瞋痴慢放不下,這是實在的,我看得很清楚,你們不知道。能否往生?很危險。你們有的人說:「我 這事非這麼辦不可!」親緣眷屬放不下,怎麼往生?所以,要想往生,第一,求佛接引,第二,沒貪瞋痴慢。發個心,佛現在接我我就走,沒絲毫依戀。不可說,我回去看看我兒子……。所以,自力要放下貪瞋痴慢,二力才具足。 說點深的。貪瞋痴慢,都是妄想,沒實在的,都是虛妄想。妄想有兩種,比貪瞋痴慢細,一種是第六意識自己起,另一種第六意識和前五識同時起。如果貪瞋痴已經薄了、輕了,進一步對治這兩種妄想。 第六意識自己起有一種特徵:想過去、想未來,這使你不能往生力量百分佔八十,你們都有,自己知道能否往生。你們年輕人,差不多男眾想女眾,女眾想男眾,就是這種獨頭意識,你命終一定隨它去。這造成一種業,叫思業,思業起身口業,是思已業。 所以,要求臨終一心不亂。還有一種帶質妄想和前五識同時起:看見我的孩子,哭了,就是帶質妄想。時時刻刻觀察自己,有沒有獨頭妄想?有,趕緊念阿彌陀佛,教它不想。 什麼叫獨頭妄想、帶質妄想?我再舉個淺顯的例子:你們打坐時,心裡想,那個東西很好吃。那是獨頭妄想。如果飯端上桌上,你想這飯很好吃,叫帶質妄想。 有病時,要一心想往生西方。如果想我兒子怎麼不來看我?——獨頭妄想。如果你兒子來看你了,哎呀!你可來了!——帶質妄想。這都是障你不得往生。想往生,把粗的、細的妄想不起。 如果不起貪瞋痴慢,沒有帶質妄想、獨頭妄想,還不夠,一心求佛接引。你們念佛都念佛了,有誰念佛發願阿彌陀佛來接引?發願求佛接引,那時起二力。如果不求佛接引,還是沒有用。一定念佛時發願求佛接引。善導和尚不是說,西方樂,願往生,西方樂,願往生。印光大師也說,不發願不得往生。 記住,二力。自力佛力不起貪瞋痴慢、獨頭妄想、帶質妄想,這樣才能往生。我們大家都是貪瞋痴慢不斷,最可怕的是臨命終障礙。如果把貪瞋痴慢變成業,更危險。貪瞋痴慢要是有獨頭妄想、帶質妄想,臨命終時起心,如果有身口造業,則現境,不光心起,變境現了。你們聽說過臨命終現地獄相、餓鬼相吧?還有現美女相,一接近變成火,有時畜生變相,看見很好看的衣服,一穿變成畜生。 二力圓滿,可往生。時常用功,粗的對治貪瞋痴慢,細的對治獨頭妄想、帶質妄想,這樣用功,這才叫修行。 慧解立行 慧解立行。怎麼才能慧解?教理,教必須融於理,理必須建於教;如果教不融於理,狂慧,如果理不融於教,外道。所以說,智能雖尊,非定莫深。然後才立行。如果不從教理,沒有慧解,怎麼能立行呢? 佛說信解行證,信是教,解是理,行是修行,證,然後才有證。慧解才能立行。學佛要像入海行舟,先深而後廣,深一定要證。 佛在經上說,信者發願,願生彼國。佛說,汝等當信是如來誠諦之語,才和大家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信者請進來,不信者各隨所安。沒有辯諍旳,道理就是這樣。 入理入事 入理容易,入事難。入事就是方便。 入事是融理入事,是入方便,得方便智,得別相智;入理得總相智,得實智。那些人入理呢?六地得實智。那些人是入事呢?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圓滿方便智。我們不夠那程度,不夠那資格。 你們先入諦理,然後以理融事,就可說法圓融,所說皆不離佛法。 我們不能像菩薩一樣、像聲聞聖人一樣,我們是凡夫。僅僅儘力修習而已。 信願行不出誠 開始要信,要誠。誠之一字有信有願,具足說是信願行。信願行不出誠。 虔誠一定有信,信為道元功德母。末法時期,眾生心性不堅,疑心太重,所以教他誠。有誠心一定自己念佛,也教別人念佛。誠之一字,保證往生。 如果心誠,不會殺眾生,不會盜,不會淫,不會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如果心誠,自然沒有貪、瞋、痴,誠之一字自然具足十善業。 本來經上說信之一字,可是末法眾生很難。有問:你怎麼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戲論。 學佛修佛道,自始至終皆是誠。成佛,一發菩提心直至成佛,誠心不變。眾生,今天發心明天變,永不得超脫。 凈土法門,始者,略說一個字——信,廣說三個字——信願行。終者,得往生。稱念佛名是因,往生西方是果。 念佛念到心定 每天念佛要有定數,剛開始定數不要太多。慢慢增加。念佛一定教他不起妄想。 一定念佛念到心感覺定定的,才有往生希望。如果心還動,不可以。只管用功,念佛要念到心定沒有妄想。所以大家要切實用功。 有一天念佛念到自己知道,心有定意了,與西方才相應。 古德講,念佛要念到心在自己的腔裡頭。 念佛心中無伎倆 今天和大家講「念佛心中無伎倆,清凈平等就是佛」。大家要甚深體會清凈平等的可貴。清凈在菩薩因地叫不變,平等在菩薩是下化眾生之行。清凈是上求佛道,平等是下化眾生。 我們念佛為何?清凈就是無量壽、不生不滅;平等就是無量光、橫遍十方。念佛保持心中清凈平等。清凈是無量慧,平等是無量福,佛福慧兩足,從清凈平等來。 以前有一位法師在山中修行,一切虎狼皆不怕,如同一家人一般。人問法師,你是不是有神通?法師說,幾十年我不用心機就是。現在還有法師住山,也不用心機,沒大成就,有小成就。有一隻蜻蜓飛來,法師手指伸出,蜻蜓飛到手指上就是了。 念佛心中無伎倆,清凈平等就是佛,希望大家各自精進。最後我把它點破,我是號召大家修道進德,修道進德才能轉凡成聖。原來清凈心是道,平等心是德。 為明年佛七作準備 我和大家講過現在就為明年佛七作準備,有我的用意。大家不要一年混過一年,打佛七發現自己有什麼缺點,平常就改過,明年佛七更進步。這樣,不但自己道業更進步,可成佛門龍象之材。 要發揮自治,不要人家來治理。有的人人家好意建議,還不服。…… 這樣,一年比一年進步,我們的佛七也一年比一年具楷模。 放下 △你們總記掛家緣!古德如何修——不記掛家緣。像紫柏大師出家十幾年, 從沒回過家。你們打電話問問家裡如何,皆是障道。 前數生父母,正在受大苦,正等我們度,何止今生父母!智者應自度度一切人。 無始劫來,那個女人不是我母親?那個男人不是我的父親?眾生愚痴不知。 若為度化父母而聯絡,不犯:若生愛著心,就障道。修道就是要努力修除這些心;如果不修,實可憐憫!什麼都犯,與道不相應。 自己起觀照:家人來不可起心。起心,障道! △有三種法最壞道業:一、名,二、利,三、女色。 女色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淫慾,男人與男人之間,女人與女人之間,都包括在內。 不可以名迷惑眾生,不可以利誘惑眾生,不可以女色誘惑眾生。 △能夠清清凈凈,是多少生修來的福,不要損福。 有病去看,不可停留。不得已出去,要作下地獄想。 蓮宗初祖在廬山三十年,送客不過虎溪,古時有大德,皇帝派大臣請他,不去。苦行、打坐、穿得很單薄、凍得鼻涕流到腿上。大臣再三懇請,也沒答應。可見人家的道德。 △不必患得患失,「患」字使人造業,六道輪迴。 △心中無物,與道相合,是佛;心中有物,背道而馳,是眾生。 △放下!放下!放下!放下心中之物。心中無物,即心無所住;心中無物,即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心中無物,即身語意清凈,反聞聞自性,就修這個法;念佛,就修這個法。 △心要正。心正後,念佛有無量功德,看經有無量功德。心如何正?不起貪、嗔、痴。 △出家後,身體不是我們的,不是父母的,是佛的!一切眾生皆是佛,所以,要為一切眾生捨身命。 △剃髮、換衣、若十惡業還照犯,不是出家。剃髮、換衣,在提起出家的心。放下十惡業,才對得起這套衣服。 △這一念怎麼對?怎麼錯?放下就對。放不下就錯了!放下,就是四聖。 慎防一念,此念凡夫一定起,但要觀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起惑,覺遲就是現行,定要受苦報。 業受二報,善、惡二報。若修凈業,才可往生西方。凈業是放下。 修行不難,放下就是。 △始終記住:「我」不貪。貪從「我」來。大家落入三塗六道,都從我;遇到環境,先起我。我要是不起,天下太平,是佛。 念佛,自己聽得清楚,當中沒有我,沒有我,妙湛總持不動尊。 △怎樣才能放下我執呢?要生氣時,教他不生氣,就是放不我執,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大家要持戒念佛,求生西方。 要放下人我執、法我執。先放下我是男人、女人,再放下我是人。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如何能成佛?放下!放下!放下!如何放下?看破。 △有什麼放不下的?生死輪迴,無常、不實;過去、現在、未來,是假的。 放不下者,過去心放不下,現在心放不下,未來心放不下。放不下,要念佛。阿彌陀佛有定、有慧。煩惱時,想阿彌陀佛是我父、母,是我皈依處。 △結夏三個月期間,佛制定不可人間遊行,不乞食,不應供。所以大家有什麼事情,親里、居士、居士婦可委託他們護夏。不可想,三個月不能見面,我回家去看一看,如此貪著心一起,免不了六道輪迴。將來變成到地獄、餓鬼、畜生中去見面。莫生貪著心,有事情交待,不違佛制。 △世間如幻如化,假的,無常的,一切靠不住。怎能執著?要對人生有深刻了解,莫生貪著,充實人生。怎麼充實法?當孝父母,則孝父母;當敬長上,則敬長上……莫生貪著。貪著心一起,則沒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充實人生,不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不外乎不生貪著,不生貪著,才看破世間,一切如幻如化、無常。……出外換衣服、化妝……是假的,回家就恢複本來面目。要體會到:唯有本來面目,才真正靠得住。 △不記罣家緣。 為度化之,不為過,生愛著心,則障道。 要度化一切人,非此生父母才是父母,無量劫來,那個男人不是我父?那個女人不是我母? △初學放下,叫賢人。 完全放下,叫佛。此心凡夫亦可發。 看見男女色,放不下,是退道心。 放不下,是地獄。放不下,才把沒有的當作有,落入人道、天道……。 都放下,假名西方凈土。放下的人,往生極樂,成佛。 不來不去,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生不滅,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垢不凈,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一不異,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中道義,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實相(無相,一切相),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要起觀照,修佛道。 一起念,考慮自己,是不是放下? 所受供養,能不能消受?若放不下,滴水亦不能消。 放下,不哭,也不笑了,也不去攀緣了,也不吵架了。 想我要成佛,是沒放下;放下,當下就是佛。 想我要往生,是沒放下;放下,當下就是西方。 你們天天退道心。退道心,會墮地獄。若道心不退,決定往生。 你們沒發心,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知道亂想些什麼? 你們沒想到:心攀緣,想些見不得人的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類眾生。 凡夫有一方法,你們若想辦到--觀照自己,放下。永恆的放下,就是得道。徹底的放下,就是道。 一起攀緣心,就是退道心。頭出頭沒。 要想往生,不必問師父、問佛、問任何人,祗要問自己。 要觀心無常。有人自師其心,無法可救。千萬不要以心為師,要以佛為師。 道心退,空消信施;道心不退,堪受十方供養。每天起真正道心,足以受十方供養。 真正一切放下,最起碼是離染人。 喜歡出去攀緣,就是放不下。 凡夫只要下決定心,一定可以放下,就是聖人。佛不過是放下的人。 不念俗家一心皈佛 出家人不可有俗家之念頭。一心歸依於佛,以此身命供佛,以報佛恩。 若有俗家之念頭,愧對十方人天供養,須知「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蓮池大師出家作七筆勾,可作為修道人的榜樣。 父母大事才回俗家 盡量少回家,佛制,父母大事才回家。出家是把生命獻給釋迦牟尼佛,不是來上班的。 印光大師,過其家門而不入(印光大師出家後,俗家絕了種。)虛雲老和尚也不曾回去,為報父母恩,不遠千里拜五台山。兩個太太都度出家了。六祖,給他母親留下十兩銀子,好象沒聽說回去看過他母親。 出家,是以生命續佛。末法道風日下,在俗在道,幾乎分不清。 各自砥礪自己的道業。 除去父母之喪其餘不去 中國聖人有句話說,養生,不為不大事——父母在,養活他不為大事;送死,當大事。在大陸上,父母之喪,寫牌子:當大事,佛沒回去看過他父王,僅是凈飯王請佛應供,才回去一次,再沒回去過,直到凈飯王命終之後,送喪才回去。大家知道,不可七大姑八大姨,什麼事情都回去,那你怎麼叫出家呢?七舅舅做壽也回去,三嬸嬸過滿月也回去,老和尚有句慶,不叫出家,叫搬家,搬到廟裡來住就是了,還是整個俗人,以後記著,除去父母之喪,其餘的一概不去。 各自精進莫出去遊盪 今天下午我去大溪,大家各自精進,不要出去遊盪,出去遊盪,自不得利益,還得罪過,不犯身口業,也犯意業。大家要知道,此身不向今生度,要向何生度此身?此身一失,萬劫難復。你犯了過,不會沒有人知道,業報不爽啊! 要時常觀察自己,你出去遊盪,身口意業犯不犯?如果有犯的,趕緊懺悔,要不然業報不爽。你看見好看的,多看幾眼,可是你要知道,在你八識田中早下種了,業報還是自受啊! 你們沒有因緣和男眾相接觸,我們學戒律,現在應該知道犯什麼戒。現在很可憐,犯罪無處除罪。二十比丘二十比丘尼給你除罪,那有? 不可貪戀世間 末法時期邪說很多,希望大家依照佛所教,不可貪戀世間。少出去遊盪,尤其不可貪戀世間。 佛囑末法比丘要早求道果,我們求道果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求往生,往生西方,不見末法時期這個混亂情形。如果在此末法混亂時期生貪戀心,愛著心,那是愚痴凡夫。 假如大家有事情須出去,若出去要心做入地獄之想,不可做出去散散心想,要做入地獄想。 有病不要煩惱 有病,有困難,不要煩惱,現在受病苦,好得多了,最怕臨命終時才受,那就不好了,現在有病痛,可能命終減輕。 我們受病苦,都是這傢伙(指身體)害的,臨命終不如叫你怎麼死。切實認識他,他是壞東西,是我們的冤家仇對。 命終要死,怎麼死法都不好,被水淹死也不好,被火燒死也不好……,總是讓我們沒好受的。可是眾生卻認不清,把他當好人,賺錢,弄點好的給他吃,買點好的給他穿,其實他是大壞蛋! 可是不能怪它,病苦是他拖的,業還是我造的。打開報紙,天天有多少眾生為他造業,可是大家都把他認為好人,顛倒!顛倒! 有幾種重病,大家不知道,生老病死,這是重病。既然生,一定有病,業報到了,老老實實還債,安安穩穩還債。 發心 △修行的收穫是心凈。「欲為諸法本」,由發心開始,三世諸佛皆由此起,直下承當。寒山、拾得作僧眾事,心不動。 △發一時之心易,發一生之心難——要發一生之心! △發心出家,此心一發,過去業障停止。出家受戒時,障道罪都消除,可惜的是淫慾念又起。若淫慾念不起,絕對成聖者。可念佛求往生。 △懺悔要至誠懇切,燃香要發大願:不為自己,而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發菩提心。出家後: 第一,為了生死,為度眾生。 第二,作僧眾事,身累心不累。 第三,不怕煩惱,不怕苦,不起我慢。 第四,寧可自己吃虧、受苦,要以平等心和合大眾。 △四種發心: 一、看別人發,才發心(靠不住)。 二、佛世時,見佛三十二相很好,想發心。 此二會退,攀緣故,著相故,有我故。 三、看一切眾生苦,我要犧牲自己,救度一切。 四、末法時期,發心護持正法城。 此二無我,不會退。 凡夫發心,差不多要退——為我。因地不真,果遭紆曲。 退心有很多種,不一定還俗。心一起攀緣,就是退道心;心起煩惱,就是退道心。 △主持佛寺很辛苦,智者大師都說領導修行損己利人。 出家人祗要一發心,就可有成就。 祗管好好修行,一定滿願。龍天護法故。韋馱菩薩便是發願護法。 放舍自身成就眾生 出家學佛要發心。發什麼心?發心做佛門龍象。 古德說:要為佛門做龍象,先為眾生做馬牛。因為我們吃十方、用十方,要報恩於十方。我們吃眾生的,用眾生的,所以不能放舍眾生,成就自身。要發一個心——放舍自身、成就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以眾生得樂為我的目的地。就是,每個人要有放舍的心。 釋迦牟尼佛說過:娑婆世界,沒有一巴掌大的地方,不是他放捨生命的地方。我們要學佛,放捨身命,成就眾生。不為自求,為度眾生。 大家來出家,要放舍名利,更要放舍自身。沒有犧牲,那有服務?沒有服務,那有眾生的樂利?沒有眾生的樂利,那有佛法的價值? 末法時期,邪魔亂法。大家發心學正法。大家有不了解真正佛法的。若有了解的要堅持奉行。聽信邪魔壞法身,慧命會喪失。 平時大家一定要持戒念佛,一定要得往生。 始終如一 結夏還有一個月,大家千萬不要懶散,要有始有終。一切事情都有開始,很少能有始有終,大家要保持始終如一。 古德雲,不失初心,成佛有餘。 道心 △何謂道心?心無念(才一動念,被雲遮)、平等、不動、清凈。 退道心,有人退成優婆塞(夷),有人退成外道。 一起煩惱,就是退道心;一吵架,就是退道心。因為,不是空心、清凈心、平等心。 △道心不退,在自己,有三法: 一、向上——上求佛道。 二、勇猛精進。 三、不生放逸心(應五根不放逸)。 要一心不亂。 △不攀緣,放得下,就是不退道心。 △不一定學識高、能力強是人才;道心堅固,為人忠厚是人才。道心最要緊,忠厚能含容別人。 △答應可以出去就歡喜,不準出去就懊惱,怎麼是道心?(不想出去,是八正道。) △出家人以修道為主,不可計較吃、穿、住的。 出家是修道,不是享受。 △出家要在苦惱中令眾生清凈;出家要作最下之人;出家寧肯自己受苦,要教眾生得度。出家要發大道心,僧眾之中不缺少人吃飯。出家後要為大眾作苦工,作得來嗎?大眾僧罵,不起煩惱,作得來嗎?受苦時,不嫌勞累,作得來嗎? 不可在佛門中求前途。要為佛門作龍象,先為眾生作馬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如:菩薩為度眾生墮叫喚地獄。 出家,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 日久知人心,要觀察。真發心出家,沒有其它考慮;若有考慮,不是道人心。 △遇到事情,不要考慮我,先考慮人,此為菩薩度眾生。一考慮人,有兩種心:一、慈心、二悲心。希望大家切實修行。 人和人相處,臨頭的問題是利害,有利害則起爭執。我不起,則無事,此為菩薩度眾生。 考慮別人,叫眾善奉行,是度人、利他、福具足;不考慮自己,叫諸惡不作,是自度、利己,慧具足。 我看你們都「我」心太重。我怕你們起「我」心,才規定不串寮。自己在寮房,起我心,還沒現行;一串寮,就起我心(懊惱或歡喜),六塵所對皆是我。 菩薩住深山,不見人,除我心。大家能有這地方修道,為什麼不好好修?這是大家的福報(大福報)。大家都很可憐,自己找麻煩;若不自找麻煩,要怎麼清凈,就怎麼清凈,甚至可以清凈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能享受這種清福?不起十惡業、不起貪瞋痴、不起貪、不起我就得到。 大家記住:要除我,為別人,這是菩薩度眾生的心腸。菩薩大慈大悲的心腸,如父母。要有為天下眾生父母的心腸。 △人爭我退讓,才是道人心。 △出家,要發菩提心,即大悲心、平等心、清凈心。以常住為第一,眾生為第一。會真俗二諦,自度度他(俗諦入真諦,深入經藏;真諦入俗諦,弘法利生)。 △出家,與人為善(幫助人作善事),是善中之善。 △對出家人要恭敬,恭敬他這份心。 出家只有付出,沒有要求,可貴處在此。三寶為人,不為己,是可貴處。 △冤家是從親人來的,眾生心無常,世事無常,總以平等心對待。 △出家人為度眾生脫離迷惑。只要心善,一定轉變。相都隨心變,何況地理? △一念才動被雲遮。佛言眾生心如獼猴。真正有修行的人,再鬧心也不動。美女對兩種人不起作用:一為幼童,一為道人。十字街頭好參禪,看自己有沒有動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若心不攀緣,放得下,就是不退道心。 △不可有慢心,要有孝心。 △心正,身會放光,邪魔遠離。唯有敬佛,佛力可加被。 △水面芙蓉水底心。芙蓉者,蓮華也;心者,根也。水面蓮華要開得好,看水底的根壯不壯? △總要心正,本此一心而修,不管別人對不對,只管自己心正。心正,在隨緣不變——隨毀謗、誤會、打、罵……之緣,而心正不變。 別人可以犯錯,我不能犯錯。任何人這樣想,天下太平。要使根不爛,開出一池蓮華。 △學佛、信佛,要誠。我當初入佛門,就是「誠」字。 △人要有人格,不然不稱人;修道人要有道格,不然不稱道人。 △律己容人,惜福辦道。 △總教此心比日月,莫令方寸染纖塵。 △出家三年,就安定下來;善根好的,一、兩年就安定下來;有的老和尚,自從出家,天天起歡喜心。 △我們不求成名露臉,要當個老老實實、默默無聞的出家人。 △一切不要出名。外面不知道,最好,可以安安靜靜修道。我在這裡十年光景,沒人知道。 大家要老老實實、默默無聞。 △吃東西,要先挑不好的吃,再吃好的,要食存五觀。 △吃得好,用得好,應起慚愧心、害怕心,不可再求好享受。要不然,難以得成就。我當初住五指山,睡的木板床,比你們的差得多了,不敢任意翻身(恐怕床垮下)。吃的,那有你們現在這樣享受? △學習經法,以虔誠心、謙虛心,前不讓古人,才可慢慢造成佛門法將。不可有絲毫貢高我慢,要於未來世替佛門揚眉吐氣。 若大家不苦心孤詣於佛法,必被外道埋沒。佛法要滅,內部滅於邪見、經懺,外部滅於外道。大家發心把佛之正法留到後世,是無量功德。 △一、要弘揚經法、戒律、念佛。 二、和合同住(不要出去當住持、作當家)。 三、心要正。 四、斷除淫慾(若有一人如此,所有人皆沾光)。 佛菩薩自會加被。 △夢見穿在家衣服,是道心不堅。夢見在家職業,是俗氣沒退。夢中不規矩(沒穿衣服),趕緊斷淫慾,趕緊起道心。中陰身就是不穿衣服。 夢中犯戒,要警覺。若持戒謹嚴,夢中不犯戒。 眾生心不善,故夢中行淫,不分何人。 誠心不變 我學佛以來,得力於一「誠」字,直到現在誠心不變。 誠要保持,如何保持?「誠」者,遠離名利。] 道人心,不動心機啊! 直心深心迴向心 為使大家品德更進步,砥礪自己,我今天再講點有關實德方面的。 一生如果沒有很大的虧心事,這是一件樂事。大家少年入道,一生所作所為,過咎不多,應該時時刻刻謹慎,慎言慎行。事情要思考過以後就去做,不用心機。總要以直心、深心、迴向心糾正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步走錯,一生後悔。 因為現在大家正是血氣方剛、情慾熾盛的時候,更要留神,千萬不要把一生留下大污點。如果過去有不對的地方,應該至誠懺悔,再不做。唉!大家知道,如果你一生沒有虧心事,對天、對地、對一切眾生,皆對得起,是一件極大的樂事!大家深深體會,慎言慎行。 大家如果要改過,要發心,要發直心、深心、迴向心,從內心發起來。千萬不要光做樣子,做樣子叫偽君子,偽君子不如真小人,最惡了。不做假,從內心真誠發,叫直心、深心、迴向心。 如果大家從現在開始,天天砥礪自己,將來你是聖人,在佛門當中大放光明。 培養道人心 今天和大家講,培養道人心。 末法時期,不管外面怎樣,我們不圖名、不圖利,不鬧大派頭,不圖世間榮耀,老老實實地持戒念佛,學佛的戒定慧,學佛的經律論。 古人說為法忘軀,我們能學法學律,於願足矣! 不要看見外面的大派頭、大榮耀,起羨慕心,不可以的。要把它看淡。我們總覺得修道人,不應該妄求。人家求名求利、求大派頭、求世間榮耀,他們去求吧!我們不夠資格。希望大家記住,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大派頭,老老實實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念佛人,默默無聞的學佛人。老老實實地念佛,老老實實地學佛,忠於佛的戒定慧、經律論為主,這叫道人心。心不可旁騖,看見外面的情景,心動了,不可以的。 我們無道無德,今天能夠疏食可以果腹,粗衣可以蔽寒,於願足矣!還求什麼呢?衣服雖然不好,也冷不著熱不著,應該知足! 各人深深體驗自己道德有幾分啊!能接受這些供養已經是登天的享受了。所以希望大家培養道人心。 大家記住,永遠記住,和合一味,師兄弟們和合一味,對內護法安僧,對外培養佛教青年。我們要建設成一個——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終有所歸的道場,希望大家本著這目標。你們要是能本著這目標,我們西蓮凈苑叫「常住」啊! 增長道人心去除凡情見 希望這一夏,大家增長道人心,去除凡情見。 大眾僧當中,親緣眷屬的很多,可是你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發好心依佛出家,不要再像在世間、沒出家以前一樣,造成一切不平等,一切糾紛。我們既然出家了,不應該有這種情形,都應該和合一味,如手如足,疾病相扶持,同一佛學,共同辦道,這才是道人心。 你不相信看一看,那一個不是捨棄父母,那一個不是捨棄兄弟姊妹、妻子兒女,前來出家的呢?如果出家以後,你再搞那種親緣關係,不以平等心看待,於道人心,情何以堪?希望大家要以平等心待一切人,增長道人心,去除凡情見。 如果你還有那種凡情見,那真是像老和尚所講的,不是出家,是搬家,搬到凈苑來住就是了! 所以,這一夏,要培養道人心,增長道人心,去除凡情見,大家如兄如弟,如手如足,同一佛學。 我雖然有時候教導大家,責備大家,那是我做師父的職責。如果我不教導、不責備的話,我要受惡報的!可是我對大家始終是平等心看待,沒有分別彼此,希望大家也如此。 發心求實相法 大家要發心求實相法,求實相法,名之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大家要發這種心。 佛在法華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時期,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法華經,此人不為世間法所染污,就是不貪戀世間法,不被貪瞋痴三毒所惱害,不被女人所迷惑。簡單說,迷惑有四種,你們要注意到。女人迷惑男人,一種;男人迷惑女人,兩種;女人迷惑女人,三種;男人迷惑男人,四種。所以,大家要注意到。 古德說,執象而求,咫尺千里。不可動情念,四眾弟子不可動情念,只有道義沒有感情,大家永遠記得。如果你動情的話,你障自己,也障他。道業不得成就,千萬注意到。 你們出去講經或做什麼都好,遇到居士們,要使他們看你如佛,不要把你們看成女人,把你們看成男人。所以,戒律威儀,切實要注意到。 實相法從理上入,從諦理入;從事上入,法華經說得很清楚,有四種安樂行。 另外還有三事,就是: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體空理。這樣,對你們修行有大幫助,要不然起了障礙的話,此身一失,何時再得?萬劫難復!所以,千萬注意到。 道人心中,只有法,沒有其它的。修道人,同參道友,只有道義,不論感情,如果稍染感情的話,道業大受損害。希望大家注意到。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想法。所以你們彼此之間,都應該提高警覺、警惕,只有道義,沒有感情。感情是私,道義是平等。 希望我們西蓮凈苑的男眾女眾,都漸漸登上聖人的階段。 人天師 △老祖師,不使其母吃住常住,打草鞋養母。 布施給小孩、孕婦、病人、父母(已無家人能養),不犯戒。 △有人供養,要歡喜收下,不可拒絕。對方起歡喜心,功德無量。如:迦葉受貧婦淘米水供養,當面喝下。後貧婦為天女,知福報是迦葉給他,故散花。 出家要給人種福田,吃飯為眾生吃飯,穿衣為眾生穿衣,修行為眾生修行。應積極修行,不可以自己福田不夠,不給人種福田。接受供養,就是佛事。 △要帶動別人,必須自己先做,不是要求大家都做。認為難,大家都不做,我不做了,這不對。 帶動的人是走在前面。別人不做可以,我不能不做;別人不對,我不可不對;別人不慈悲,我不可不慈悲。心一轉,就容易。 「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不管別人的缺點,不講別人怎麼不好。只管自己向善。今人誤解,認為他人怎樣,我不管。 △有病不說回家療養。出家者無家,不可說回家,回家乃還俗。如果出家人提到回 家,會被人恥笑。印光大師出家後,不曾回到俗家。 △你們有幾個照我教的好好修,斷煩惱,除淫慾?能斷煩惱、除淫慾,是為大丈夫。 △不失初心:每天早醒摸頭頂,作人天師。不退初心,絕對成佛。把初發心寫下來,時常看,總不失去。△要準備驚濤駭浪的衝擊,為釋迦牟尼佛的法,不惜身命。 △出家是大丈夫事,在心不在緣。若曰塵緣未了,當初釋迦牟尼佛出家,有父母、有王位、有耶輸陀羅,……何必跳牆偷著跑? 凡夫走路要扶牆,出家要找好師父(師父也要找好徒弟)。 出家是清凈。有人過清凈生活,感覺寂寞,是地獄根。慧遠大師住廬山,三十年沒出廬山一步。出家應該真心辦道,求了生死,求往生。一氣不還,即成過世。 △出家以後,要想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一時、一刻、一秒都不放過才行。出家是最好的道路,是唯一了生脫死的道路。 僧團要清凈、和合。 出家還有一點:寧可自己吃虧、受累,一定要僧眾和合,要有平等心(佛四十八願,沒有一樣不平等)。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不可與那個人特別私交好,此障道、障往生。一切師兄弟都一樣,否則,佛慧命就斷了!我對徒弟,就一律平等。 △女眾,亦要如男眾,作大丈夫。有四法作大丈夫:聞法(聽聞)、思法(思惟)、修法(修行)、證法。無此四法,有如畜生。 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什麼放不下? △大家要當人天師,把在家的俗氣脫掉。要有清勁,離俗故;有窮勁,樂道故;有傻勁,至誠懇切故。要當個頂天立地的大比丘、大比丘尼。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要和合、忍讓。嚴格管理自己,不要管別人,才不會鬥爭。 △以前有一口號:讀書是要出人頭地。你想出人頭地,我也想出人頭地,天下人皆出人頭地,則皆是冤家——互相抵觸故。 學佛,把這個心扭轉過來,叫出家;平等心、無住心……是出家。所有志向,出家最高。出家躲避兩樣東西:名、利;食、色。故顯得自在。出家貢獻最大,社會的安寧、康樂之基礎建立。 △視一切眾生是佛、是菩薩,自己是凡夫,損減我慢。 對老戒要恭敬,對新戒要愛護、領導。要謙虛,要和合大眾,不起爭吵。行住坐卧要有行住坐卧的樣子,不可潦草。 說話要學低聲,不可高聲,久之,自然成習慣。 △大家要真出家。若不斷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凡夫;若斷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聖人。 △要斷淫慾,除五欲五蓋,要老實念佛。生於憂患,受逆境要不餒,安逸時更要兢兢業業。 △結夏還有一個月,大家上殿、上講堂、上齋堂,仍要按照時間,不可遲到,遲到要向大眾懺悔。 結夏如此學,平常也要如此行。出家,要有出家的樣子。 △大家要慢慢深入法、律,領導大眾,當個大比丘、大比丘尼。時常想,要為人天師;時常想,作人的表率。若一有過錯,痛切懺悔。 作人之師,一有過錯,痛切懺悔,要想愧為人師。大家要慢慢將在家之俗皮脫去,要作聖弟子。 佛教中有一歪風,重解不重行,重智不重德。教他看經演教,他有興趣,教他拜佛念佛,他沒興趣。大家要挽救此一歪風。 我們以後佛法綱要,可以講高僧傳,蓮池會也可講。以高僧行誼來挽救歪風。鼓勵大家以後多講高僧傳。 遠離名利 為人處世,尤其出家人,要遠離名利,不要希望人家讚歎、誇獎。讚歎和毀謗是孿生子,有三分讚歎,恐有六分的毀謗。不要希望聽到讚歎,聽到讚歎,不要起歡喜心,要提高警覺,檢討自己,更要警惕自己。聽到毀謗,不要起懊惱心,要切實檢討。 大家要只求貢獻給佛陀,貢獻給眾生,無所要求。確實要認識,平安無聞就是福,平平安安的,沒有什麼名聞,就是我們的福氣。好象水一樣,在平平的、沒有波動時,才顯出水性。我們也一樣,在平平沒有波動、沒有聲、沒有聞的時候,性才會顯出來。 你們聽過以後,切實要入心,不要讓我白講一場。如果天天用心,天天磨鍊自己,保證能夠轉凡成聖。 能說能行 各位聽經演教,很多人也出去弘法利生,所為何事?不過要學佛行。佛行是實在之事。千萬不可嘴巴光是說,不能做。那叫嘴八式——能說不能行。大家從平常日用苦苦用功,修行自己。 《法華經》上說有三種行,值得我們學習。 入如來室,大慈悲心是。對一切眾生要有大慈悲心。 著如來衣,柔和忍辱是。要學常不輕菩薩,柔和忍辱。 登如來座,體法空寂理。 你們聽經演教,也出去弘法利生,要真正有修行,不要變成說書的,光說不能做。大家平時要互相忍讓。一點兒事忍不下去,那你光說不能做。要記住,大慈悲心,柔和忍辱心,體空寂之理,這樣才具實德。 修道人之心,沒有別的事,只有一佛。世俗人不會佛法,不能修道,心中好象垃圾堆一樣,身心混濁。修道人心裡,任何事情好比一陣清風就過去了,不留痕迹,叫影落寒潭,雁過長空。什麼原因呢?他體空寂之理。 所以,希望大家能說能行,能學能做,那才養成實德。要不然不具實德,人天不敬,希望大家各自砥礪自己。 我很希望大家在道場之中都做一個聖者,千萬不要在聖者之中做一凡夫。我們西蓮凈苑的比丘比丘尼出去,都是卓卓不群,可以是人天師表。如果大家不具實德,你們出去講經弘法,光能說,不能化眾。如果有實德的話,就能潛移默化,度化眾生了。 安心學講經 你們說不會講經;我也不會講經,我只是學講經。 阿羅漢不會講經,不會大乘嘛;辟支佛不會講經,也是小乘法;信位菩薩不會講經,不會中道義;登地以後會中道,初地不究竟,十地究竟,但也還不會講經;真正會講經,唯有佛一人。 非要等佛講經,佛法不滅了嗎?還要靠比丘比丘尼支持,所以你們可以安心地練習講。 上台能講經下台能作工 大家做工我很感動,出家人就是這樣,擺脫士大夫作風。不是穿著長袍大褂才是法師。 自古叢林都是這樣,不做士大夫作風。 我們要求上台能講經,下台能作工。 大家以後要提出薄以待己,厚以待人的好習慣。有好的東西供養大眾,不好的留著自己用。善導和尚,粗食自己用,好食供眾。這樣有無量功德。 今有居士在,我順便告訴你們,有的想:這東西,我放著也沒用,拿到廟去好了,這種情形不好。應該把最好的東西供養三寶。 注意戒行 打佛七很重要,要守規矩。出家眾做表率。 戒律方面大家很精進,對戒相方面差不多清楚了,不知道戒相的趕緊精進。 戒相了解後,注意戒行,實際有行持。有行持後,逐漸生定、開慧。 一般大開圓解,不了生死。要是生定開慧後,有不思議的情形,這是經過戒體的感應。 不要糊里胡塗過一輩子。各自精進。爬上這崖頭後,就有好光景,勿自誤。千萬不要糊里胡塗過一輩子,兩眼一閉,到那一道,不知道。還不修道,計較人我是非,動感情。要知道可怕。 第一要緊,斷淫慾。斷淫慾可得自在。難道你們不想得解脫自在?一天到晚計較人我是非、動感情,是遍計執。 我在佛法上得到一點好處,希望大家都得到。 打電話注意公德 今天和大家講,打電話要注意公德。 講話要簡潔。講完了,就講阿彌陀佛。不要七大姑八大姨地扯個沒完,一點時間觀念沒有。 聖說法、聖默然 △廟中打磬,攝耳根;平常社會上所聽的,亂神。聽出家人說佛法,有清涼感、解脫味。 △你們感不感覺,這麼安靜、清凈、和諧,是高級的享受?(師父看大家在那裡都很安靜,不再閑雜,很歡喜,忍不住讚歎地說。) △出家人講是非,與在家人無異。 是非如大火,止於智者;是非天天有,不談自然無。談是非,沒有出期。 是非從那裡來?從談來!是非本空。談是非,礙於相處。最好的方法是:不談是非。雙方不談,是非就沒有了。 △說話:快意時不可說;失意時不可說;心清凈時,若可說可不說,不說,功德無量。要少說話。 △說話多了,有五項壞處:一、容易起誤會、二、起摩擦、三、搬弄是非、四、退道心、五、失定力。 △以後講話要慎言,如此修行可大進步。 △言多必失。十惡業口佔四項,身意佔三。眾生墮三塗差不多都是因為口業。 △各位受戒的時候,天天都唱: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磬聲各正念。難道大家都忘記了? 不談是非 談是非,沒有一個單位待得下去;夫婦之間,談是非,一定不和順;家庭,談是非,子女一定教不好。對父母,不談是非,則孝;對國家民族,不談是非,則忠;對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不談是非,則仁愛;對朋友,不談是非,則信義;對全世界人類,不談是非,則和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從此地得;談是非,四維八德一切沒有。 出家人,一概不談是非,一切稱讚。談是非,犯戒,下燒煮地獄。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談是非就是好為人師。 是非到智者耳朵,斷了,絕不會從他耳朵進去,嘴巴傳出來;到小人耳朵,即從嘴巴傳出來,聽進去一分,傳出去十分,世界大亂就這麼來的! 小人好揚己之善,好談人之過。君子以揚己之善為恥辱,以談人之過為恥辱。世間聖人都這麼教,何況佛呢? 總把自己看成君子、聖人。要感覺談是非是一種恥辱。 談是非,得果報,在家人雖然沒受戒,佛沒說,我們不知道受什麼報,但一定受苦報。 如果落入畜生道,像那市場里的雞,人家拿著刀鋸牠脖子,就沒有權利辯爭,說,你為什麼殺我? 現在是人,可以修,你不修,落入畜生,教你念佛,你不懂了。所以說畜生千生萬劫難以出離,愚痴故。現在好比在船上,還可以上旱地,為什麼要往海里跳?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念佛都來不及,那有時間談是非? 趁現在是人身,好好持戒念佛。人身一失,萬劫難復。 少說話多念佛 少講話,多念佛。少講話,得定;得定,自然發慧。 佛說聖說法、聖默然。聖說法是慧,聖默然是定,佛道兩條路即定慧二道。 唐朝有位龐居士,對佛法很通達,他說過,誦經須解義,解義即修行。誦經解義是定慧雙修。一心不亂是定,一心不亂自然解義,就是慧。 當初他去參石頭和尚,問說,不與萬法為侶的是誰?石頭堵住他嘴,他不了解,去參馬祖,照樣問此,馬祖答,等你一口喝盡西江水我再和你說。他開悟了,慧開了。臨命終告訴女兒,我要取涅盤,幫我敷座,他女兒敷好,自己先坐上,取滅了。一家人都得道。從聖說法聖默然得,廣說即戒定慧。 多念佛,不要和菜市場一樣,爭斤爭兩的。 以法為親 △我對你們有師徒之情,你們也要有師徒之義,要忠於常住。 你師公來看過這裡,教我好好弘法。 不知法,不知律,不如佛所教,怎麼能一心念佛?持戒念佛,知法、知律,才能修得對。 要有感恩之心。 師父是:你不懂的,我教你;你有過錯,我糾正你……。 師徒那裡有感情?本來就沒有感情。師徒之間,只有道義,沒有感情。 △為弟子者,要直言、老實,不用心機。 道人只論道義不論感情 常和你們講,道人只論道義,不論感情。 不到必要時,不找男眾看病。一有異樣感覺,障道,不得道,要重發道心。那一剎那命終,墮三塗六道。自己檢討。這障道法,輕的不得道,重的下地獄。如果毫不動心,沒有關係。 要記住,最要緊,和男醫師接觸,不發生好感,不犯戒。 世間人知道此,雖有妻子,不動心,是在家菩薩;如果動心,是在家凡夫,落入生死。出家人,不動心,是出家聖人;動心,是出家凡夫。 你現在感覺快意一分,受異熟果報苦一分;感覺快意十分,受異熟果報苦十分。 可憐,你們這個坑跳不出來,我講多了沒用,我講得懇切,你還是不行。 地獄是火燒,犯淫慾也如火燒,種下地獄之因了,為什麼不捨棄? 出家突破情念 出家突破情念 道人無親以法為親 《地藏經》雲,黃泉路上,父子不相顧,唯有法和律隨身。 什麼是道義呢?道義就是大家一起和合,和合在法、律之下。道義就是以平等心對待一切。 經上說,唯情無想,下墮風輪。風火之間就是地獄。眾生沒有慧眼,不知道,或者你認為最親切的,可能是你前生的冤家;你認為不好的人,可能是你前生的父母兄弟,不相認識就是了。 希望大家以後記住,道人無親,以法為親。只論道義,不論感情,講感情的完全是凡夫俗子。 不要忘記,我們責任重大。小說起來,歷世父母等我們超生,大說起來,一切眾生都兩眼等著看我們。希望大家以後千萬小心,不要再墮落。大家從火坑裡出來了,你還想掉下去。男女之間絕對禁止一個「情」字,同性之間也禁止一個「情」字,破壞道業,沒有比他再厲害的。 修道人利人不利己 大家天天砥礪自己轉凡成聖,使你的道德更光明,真正做個頂天立地的出家人。 作工是出家人的本色。裴休送兒子去跟百丈大師出家。百丈大師要他先到大寮幫忙挑水。 出家以後,每天要挑水給四、五百人吃,廟在山頂,難免會挑累了,他是個翰林,就站在路旁說:「和尚吃水,翰林挑,縱然吃了也難消。」 回去後,百丈禪師問他在山下說什麼話,他答沒說什麼話。百丈說:「你不是說和尚吃水,翰林挑,縱然吃了也不消。」我告訴你:「老僧一打坐,能消萬石糧。」看看以前的人就是這樣成就的。 現在不同了,有一種思想要不得——士大夫教育的思想。「別人該死,我出頭。」別人累死了沒關係,祗要我出人頭地。出家人不可有這種想法。 我們應該讓人出頭地,我默默地耕耘者。為道利人,為學利己,修道利人不利己。中峰國師言:「利己者惡,利人者善。」 現在常住忙,大家把握機會,真心貢獻給常住,不要等機會一過,沒有寸尺之功貢獻於常住,自己就覺得很慚愧了。 和合 △出家要注意一點:寧可自己吃虧受苦,須以平等心和合大眾。大眾和合,道場清凈,大家才能辦道。 △為人處世,不管在家、出家,遇到強梁之人,我們讓他三分;遇到軟弱之人,我們敬他三分。和平相處。這樣,就家庭和平、社會和平、世界和平。 △不可爭執,不可和人計較,到處得罪人。 原諒別人,使壞人感化成好人,好人更好。 △遇到事情,不要先想我,要想對方——這樣作,他過得去,過不去? △不管別人對自己如何,自己一定要對別人好,則可以改變惡的報應。 △因緣不同,不管好因緣、壞因緣,總結善緣。 △一切是因緣,離開因緣沒有一切,因緣是自己造的! 不結惡緣,是上智(不受苦);已結惡緣,要懺悔(以後再不結惡緣)。結惡緣,懺悔,可減輕。惡緣之結,在不如實知。 常說是非者,即是是非人。教人,不如感人(感能化故)。教用智,感化用德。 一切是是非非產生於「我」,心好就變了,一切唯心造。 △得便宜處是吃大虧,吃大虧處是得便宜。你們要學吃大虧,不要佔便宜;若佔便宜,臨命終時會吃大虧。 △受人之恩,不可忘;與人結怨,不可不忘。 △有一微塵許之善法,與一切眾生共。若自秘資料,今生受煩惱、業報,來生受苦報、愚痴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可以生害人之心。佛教講大慈大悲,慈悲為本,害人之心,最傷佛法之根本。害人正好害己,因果不爽。 防人之心,不是防眾生,是防止眾生造惡業。菩薩為度眾生故,嚴持凈戒。 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君子有成人之美,遇到事情,多讚歎別人,不可虛妄批評、毀謗,那要得報的。佛在經上說,若人輕毀說實相法的人,生生世世得無眼果報。若人輕慢說實相法的人,生生世世得手腳攣躄果報(就是手腳不正,彎彎曲曲的,手腳嬌小,發育不全。)各位看見了吧?很多小孩子抱來,長得沒手指頭沒腳指頭,那是得惡報的。眼不正、鼻子不正、嘴不正,這不過都是一時心直口快,說別人的過錯得的惡報。希望我們大家,修道的人,謹言慎行,不虛妄得惡報。各自勉勵。 凡有事情,出去講經啦、講佛綱啦、講戒律,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大家一律讚歎擁護。那是佛所教,弟子應該這麼做的。 希望大家,時時刻刻,天天熏陶自己,使自己轉凡成聖。 希望大家各自謹慎小心,千萬不要以一時快意,墮入惡報。君子人,閑談不論人非。 同參道友第一 我發現你們同參道友,要是有生病的,好象漠不關心,自己在家的親戚朋友,很要緊,這是不對的。 你的父母,你的兄弟,皆是不凈緣結的,在五種因緣之下結的。那五種因緣呢?愛、著、染、淫、欲,以這五種因緣結的。所以,父母妻子兒女,你認為你的兒子很好,他不是來向你討債的就是還債的,不是來報恩就是報怨的,沒有這五種因緣,不結親緣眷屬。 但是我們同參道友,清凈道侶,沒這些因緣。如果你在同參道友當中再發生愛著,那你就更加顛倒了。所以,今後大家注意到,同參道友第一,清凈法眷。你的兒子,你的父母,都是不凈緣結的。 你想想你當初一時不覺,結下這些親緣,現在出家了,怎麼還不覺?] 想一想,無量劫以來,你不知道,你今生所造的惡業,不外乎一念不覺,愛著染淫慾,你還去執著它,不知道修道,多可憐愍! 扞勞忍苦 △出家不怕苦,不怕煩惱。心清凈,身受心不受。 △大家住這道場,要知道,寸寸皆辛苦。以前房子熱,工人作到什麼時候,我陪到什麼時候。 △學佛不要怕吃苦,若不吃苦,難以有成就。像我寫一百多萬字,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知道吧?一百多萬字,不曉得幾千萬筆。(七十二年開始出書,此為七十四年五月。) △要體會人生,不要求如意。不如意時,正好領略人生,享受人生,體會其中滋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餓三分,飯正好吃;冷三分,衣正好暖。最安樂時,是忙過以後,可以休息之時。大家要好好體會人生,領略人生。 △有人病,應去看。但病者不能起依賴心,沐浴更衣要堅持著自己作,養成忍耐的性,臨命終時才能正念現前,往生得度,有病不要忘記念佛,不管苦到什麼程度。這樣叫了生死。 天天念佛,天天修,就是等那一剎那。臨命終時,八苦交煎。「門無過客窗無紙,爐有冷灰席有霜,老僧自有安閑法,八苦交煎也無妨。」才了生死。 臨命終時,往生西方,靠一「忍」字。 知恩報恩 △知恩報恩——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上報四重恩——出家眾,上報父母恩。自己上了岸,要使父母也能上岸。 △孝父母,應該修道,使父母永離塵垢。 自古以來,真正孝子,是出家人。捨棄一切,要使歷劫之父母均得利益。 △不要見利忘義。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教人不可見利忘義。受人之恩,要沒齒不忘。 △所有東西都要先供佛。 △大家要感謝三寶——出家,免了多少苦?要知道感三寶恩。 我深感三寶恩。有福報出家,要深感三寶恩。 △要知恩,報恩,上報四重恩。上報四重恩,佛說第一個要報父母恩。有些人認為與父母住一起是報父母恩。如父母在苦海中,我也在一起——那是愚孝。你要報父母恩,要站在岸邊救他。 你們出家修道,好比在岸邊。你能感化父母一心向佛,尊敬三寶,也算救他,絕對不是我們也在苦海中,死在一堆是孝。除此之外,一切眾生都要知恩報恩,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各自精進為報父母恩 每天晚上,檢討,十惡業犯了沒有?如果清凈,到初禪,就有無量功德,人家供養你衣,他福慧每天增長,一直到衣破,不穿為止。得福慧最大的是你的父母,父母給你身體,你以這個身體得了初禪,你的父母得無量的福慧,更何況二禪三禪四禪,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家各自精進,為報父母恩。千萬不可動不動就犯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痴,損你的功德,你的父母不得利益。 如果你不如法不如律,不如佛所教,不修功德,不增進道德,住在道場中造大罪,你的父母白生你一場,空空過去了。 普皆迴向 功德力無量。好比無盡燈。以心量為先。小乘心量有限,大乘心量盡虛空遍法界。心量,佛最大,佛是無作,就是所謂的無作戒體。無作,不生不滅,無量無邊。 這一夏的功德,當初我們就說過,迴向法界一切有情,這樣,法界三世六道一切有情,什麼地方迴向不到?未來世都迴向到了。 所以,迴向法界一切有情,對的。如果你說:「我有功德,迴向我媽媽一個人。」因為你心量小,功德就小。其實,迴向法界一切有情,你媽媽也在其中。所以,這就是發大乘心小乘心的不同。 功德好比虛空一樣。那裡不是虛空?統通是虛空。可是你要選擇東方虛空走,它變成東方虛空了,和別地方的虛空不同。 念佛應該怎麼迴向?要迴向: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這是發菩提心,定得往生。可能在上品下生之中。如果說,願我自己往生西方,也可能往生。因為什麼呢?阿彌陀佛發願,持念我名,即得往生。那最多了不起可能在下品下生。 惜福 △出家,十方供養,要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再用錢,要提心弔膽,不可大方用。 △要惜福。節省用水,節省用一切東西。修福修慧。福慧雙修。 △古人撿野菜吃,根不捨得丟掉。今天看到菜中有菜根很高興,知道仍是有惜福的人。 △因為我們吃的、用的都是十方供養,施主辛辛苦苦換來的。我們要節省。 △施主供養來的東西,不要嫌這個不好吃,這個不好用。如果供養,你不喜歡,就默默然,無過,不受報。如果你說不好吃,不好穿,不好用,相當損你福報。 莫損福報 我們接受的是十方供養,東西一定要好好處理,不要損福報,地藏經上說,舍一得萬報,你要知道你損一也得萬報,因果不爽! 大家用水要惜福,不可開水龍頭一直流水。古德洗臉的水用來澆花,若倒水溝,成殺水(殺生罪)。以前叢林洗臉兩把半就好了。我們現在用水方便,不知惜福,將來墮落血湖地獄、血池地獄。 我為何如此節省?第一節省自己的福報,第二節省下來給你們用。 以前有人偷鹽,入定以後看見一堆鹽。有人喝茶,喝一些就丟了,命終地獄有一堆茶山要他吃。我用洗衣粉,一粒不敢浪費,為的節省給你們用,你們用洗衣粉,不知惜福,不是讓雨淋,就是丟的滿地。 我們慧又不足,福又沒有,如何安住徒眾?我們福慧不夠,如何安住徒眾?如此西蓮凈苑這一脈就滅在我們這裡。 你修福慧,將來眷屬興隆。無福慧,將來沒有依靠。希望你們惜福。你所浪費的東西,一粒米,一滴水,都是損你的福慧。 不要說浪費那麼多,出家人不修行,滴水難消。希望你們修福修慧。 踏實 △說十分,不如作一分,身體力行。 △學佛要有信心,初學從事上入,再入理,要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 △修與不修,證與不證,自己知道,別人也看得出來。煩惱輕了沒有?是非心輕了沒有?名利心輕了沒有?計較人我是非心輕了沒有?輕,自己知道進步了,別人也看得出來。 △要起恭敬心:負責之事,請人幫忙,要客氣、謙虛。 要如法:寧可天下人不如法,自己不能不如法。意思是——只管自己不能不如法,不去管別人如不如法。 △自度第一,隨緣度眾。 △你們把筆記影印,那是別人的血肉,得不到益處。所以,學佛要踏實,不要怕頭疼。要付出相當的耐心、相當的代價,才能得到法。以後學佛要踏實,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行;不可以飄飄浮浮,投機取巧,學不到的。 △大家修行,要真真切切,踏踏實實。課誦不可偷懶、偷機。「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我不舒服,都還苦心地領導你們,大家要好好修行。 念佛是正念 求觀世音菩薩,還是求你的心。問觀世音菩薩要如法正問。佛法講正法,不講神神鬼鬼。一切因果都是業力。 善惡皆是業,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眾生有所問時,我們是凡夫,要以道理答之。不以事答之。小孩信佛心清凈,自然用功,一定考上。觀音菩薩是尋聲救苦,不是管家婆,信佛要信正法。 末法魔很多。說凶說吉,都是魔。這些邪法不離貪淫。 邪魔侵犯當如何?正念現前。念佛是正念,念佛最好。念佛念到五陰皆空。正如光,魔如風,風吹不動光。一心念阿彌陀佛,魔就不能轉你。我沒神通,就堅決念阿彌陀佛,能把你怎麼樣? 邪魔想侵犯你,一心念阿彌陀佛,把身心皆空。 凡夫都執著身心。佛能入一切無礙。眾生被心心所障住。但不障於佛,佛心無所住。眾生所執不外我人眾壽相。無我人眾壽相就無所障礙。凡夫在善惡有漏之中,造惡業運氣自然不好,造善業運氣自然好。 佛與眾生業不同,佛沒煩惱故不受報,眾生有煩惱故受報。 一切法畢竟空,五陰皆空。 廟裡看地理是使眾生歡喜(順眾生心,度眾生)才看地理。度眾生最要緊的一點,使眾生歡喜。若出家人窩窩囊囊、鬼鬼祟祟,不能度眾生。出家本來放舍一切,穿的服裝儀容是為度眾生故。為什麼出家人要穿長衫,令眾生歡喜故。 問地理,要先問自己心。佛告持地菩薩,欲平大地,先平自心。世間法如幻如化,出家人為度迷惑人故。從道理說,只要心善,一定可以改變。心惡,好地理對你沒用,是唯心造。毛病出在心,不在地理,心不夠才會問神、問菩薩。 一切法本來畢竟空,心不空,一切法就不空。心是法。行善得善報,善報從行善來,心不善沒善報。行惡得惡報,惡報從行惡來,心不惡沒惡報。 要想求解脫,先求你的心。先解脫心,再求解脫智能。阿羅漢得心解脫,不受後有。凡夫心天天有所住。居士住家庭、錢財、事業、淫慾。淫慾念斷就不受他限制。 學佛不求神通、福報。學佛在求不受閻王限制。唯一辦法增進道德。唯有煩惱斷、道德高,閻王才不能耐你何。 不受世間法限制可以離開世間法。離開五欲、五蓋、十惡。如果還在欲蓋中怎能不受限制。修學佛道就要離五欲五蓋十惡。 地理沒有,在地理中怎不被地理限制?淫慾沒有,在淫慾之中,怎不被限制?抽籤沒有,落在簽中,怎不受限制?在業力當中,不受業力限制不可能。 拜佛、拜菩薩可以消業,不敢說一拜佛業全消盡。要長期念佛、拜佛,業自然消。三世諸佛以三大阿僧只劫消業成佛。 清凈心叫出家 清凈心叫出家 心清凈 不管修行什麼法門,要心清凈。佛寺門中有一樣要做,就是心清凈。如果大家心清凈,和佛法相應。不清凈,你修什麼法門都是假的。 心怎麼清凈法呢?心要沒有煩惱,自然清凈。大家有煩惱沒有?你可知道什麼是煩惱?不高興、瞋恨心是煩惱。高興、歡喜心也是煩惱。總而言之,起心動念就是煩惱。如果你是心清凈的人,心不會動,這就是佛法。 煩惱有幾種呢?煩惱廣說,有無量無邊。略說,有十種,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痴,要知道十惡業,是十種煩惱,清凈心的人、念佛的人要戒除他。 再微細講,十種煩惱從那來?他從我念來。大家我執心太重,一定生煩惱。 佛法無量無邊,下手功夫,在你自心清凈。自心清凈就是十惡不犯,十惡不犯最起碼出三界,了生死。再深的講,要破我執,破了我執就破了無明,破了我執可究竟無上菩提。 我們學佛有一條路線,第一個十惡業不犯,起步了。第二個人我執、法我執戒除,可以成佛。所以說這條路一直到成佛。 記住!心清凈。清凈心產生有幾個方向。第一個對一切眾生要起大慈大悲心。順我的眾生,要起大慈大悲心。第二個對違背我的眾生,要起柔和忍辱心。第三個就深了,慢慢十惡不犯,去我執,求無上菩提。大家能記住,能做得到,保證一輩子受用無窮。千萬不可計較人我是非。如果你與人計較,你沒一天心放得開,那你天天從煩惱中過。 凈障聚資 △要好好念佛,把心清凈下來。過去惡業會翻起,唯一辦法——念阿彌陀佛;壓不下去——一心念阿彌陀佛;若業障不消,還會起--用佛號,死心念佛;再以後,可能不起——業障消了! △大家要盡量消業障、積功德,絕不後人。 △解除病因最好的辦法是作功德、消業障。印光大師眼疾,為戒壇不斷寫東西,不但眼好了,還眼光明亮。 大家要記得: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功德不可思議。 △大家有病,要看自己有沒有老實念佛、作功德、消業障?如果有,要歡喜——病是重報改輕報,遠報改近報;如果沒有——那真的是實際上受果報了! 要消業障,不可使他發芽。有的人業障現前,不知道;有的人知道,已經遲了一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老實念佛! △不要作陰惡,要積陰德。 △我們的功德智能,本來與佛相同,貪、瞋、痴念一動,功德智能離我們十萬億佛土以外。所以,不要起貪、瞋、痴心。 △平時起貪心、瞋心、痴心,到臨終不顛倒,不可能。如果貪、瞋、痴心重,年紀大一定胡塗;如果顛倒胡塗,難以提起正念念佛。如果有這種情形,趕緊起恐怖心對治,最好的辦法是--持戒念佛。 戒律如果持得住,魔障、業障不能侵;正念持得住,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平時持戒念佛,願求往生,堅持到底,一定消業障。 △出家人首先斷淫,在家人首先斷殺。 吃這一餐飯,要沒有眾生哭叫,故在家人戒殺、念佛最消業障。業障不消,病不好。 真心念佛,不會殺、盜、淫……,故最消業障,功德無量。 △虔誠,喝大悲水才靈驗;不虔誠,則喝大悲水也不能消業障。心凈,念阿彌陀佛才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心起十惡,念阿彌陀佛不消重罪。 △懺悔過後,要起決定信心,仗阿彌陀佛加被,皆得往生,皆得道果。 △一切功德迴向歷劫冤親債主,不可只求自己往生。 船要開,若有繩子綁住,就開不了,冤親債主就是繩子——寫常住大眾個人歷劫冤親債主牌位迴向。 △有病可看醫生。病的根本在業,若不知道念佛,消業障、修功德,若消耗福報會更苦。一念回心,心要轉,消業障、修功德。可災難化消,化凶為吉。 △對別人有利的是功德,對自己有利的是業障。 慎勿造惡業 大家慎勿造惡業。 《瑜伽師地》論,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不受大苦。行惡之人,臨命終時,受大苦。 《地藏經》說,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展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 大家觀察自己,不知道那一天,那一刻就命終,這個時間就要來到了,千萬各自努力。我們以念佛心,不造諸惡,但行眾善。 我曾經和大家講過,不知大家有實行否?每天晚上檢討自己,大家惡業太重了,要時時刻刻檢討。我殺生了沒有?我偷盜了沒有?我犯淫了沒有?我說話有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沒有?我心裡有貪瞋痴沒有?時時刻刻檢討自己,準備臨命終那一剎那。 持戒精進 對治業障、魔障,要持戒、精進。 沒有理由,一定要對治。不對治,是地獄;對治,是天堂。馬虎不得,譬如說,劊子手舉起刀來,唯有求活命,沒有第二念。 修行先對治妄想,妄想對治下來,對治昏沉。對治昏沉以後,初步得定意,就得受用。…… 不散亂、不昏沉,從初禪到四禪,最深的四禪。初禪沒有定,僅僅是離,離生喜樂;二禪才定生喜樂;四禪不散亂、不昏沉,好比密室燈,是定,一點不動,能照得亮亮的,是慧。 如果得四禪,初初對治,不能了生死,還在生死當中。四禪不受三災,火災、水災、風災不受。業報滿了以後,再墮落;四禪能起修行,就斷煩惱了,斷了煩惱,證初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出三界。 禪定不了生死。佛滅度以後,第一個五百年,解脫堅固,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第二個五百年,禪定堅固,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佛有一個兒子叫 善星,修到四禪,他跟佛說,我證四果了,佛說,不是四果,你得的是四禪。善星臨命終時,中陰現前,他說佛打妄語。……(善星比丘,親近惡友,退失四禪,失四禪已,生惡邪見。……以噁心故,生身陷入墮阿鼻地獄。) 四禪不斷煩惱,滅心心所,眼不見、耳不聽,容易修成外道(無想天),如果修廣果天,廣修功德,就斷煩惱。斷煩惱,斷三結(身見、戒取、疑)證初果;薄貪瞋痴,證二果;斷五下分結,證三果;五上分結斷盡,出三界。禪定是斷心心所,不斷煩惱;小乘定,斷煩惱,不起大悲;菩薩定,斷煩惱,修大悲。 問:四禪人念佛是否得往生? 答:以此功德,求生西方,一定往生。凡夫一身罪惡,求阿彌陀佛都得往生,何況四禪?不要說四禪,三禪、二禪、初禪皆得往生;不要說三禪二禪初禪,欲界六天皆得往生;不要說欲界六天,凡夫皆得往生。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皆得往生。 精進 △老實修行,沒有煩惱(斷煩惱要相當精進),沒有十惡。 欲界眾生以貪淫、瞋恚為重,苦心念佛,才行,其它法門不行。求觀世音菩薩加被,阿彌陀佛加被。(貪淫斷,則貪名、貪利、貪吃、貪睡……皆可斷)。 大家都應精進努力,不破這一關,誓不罷休。 △出家正是修道,現在之大好機會,身披袈裟,住大好道場,都不能修,還等以後什麼機會能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妄想難伏,亂想難治,要下大決心。斷淫慾,至誠懇切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加被。 斷貪淫、瞋恚,才叫出家。佛說斷貪淫,叫出家;斷五欲、五蓋,叫出家。 大家要真出家。若不斷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凡夫;若斷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聖人。 要不緩不急,如彈琴弦,只要平心而學。 △志宜大,行宜近,從眼下著手。 △有兩種惡德,沒有功德。什麼是惡德?一為猶豫,一為因循。 大家遇到事情,要「果決」,言出必行,講出的話,要作到。 猶豫心怎麼養成的?大家遇到事情,今天作不了,等明天,明天還有時間,這樣養成。猶豫不果決,慢慢因循。世間法,總而言之,叫不負責任。 大家規定每天拜多少佛,今天佛拜不完、念不完,不可猶豫因循。拜佛、念佛不可定太多,要逐漸增高。如:一天要拜一千拜,一定會猶豫因循。大家要量力而為,慢慢增加。 記得,不可猶豫、因循。今天的事,要今天作好。很多人遇到事情,等明天,一拖好幾年。 猶豫、因循的心,一事無成白了頭,不能有大成就。千萬要戒除此二種惡德! △自己不下決心,沒有人能救得了你。 △起煩惱時,想到死,什麼煩惱皆可放下。 十念法門,最後一念為念死。念死之一念,有大好處。真正念死的人,念佛必至誠懇切,看破、放下,不會打妄想、打昏沉。 念死,修一切法門可以成就。所以,印光大師將「死」貼於床頭。 △講話大聲是放肆,沒恭敬心。 △不是睡覺時間,不可去睡。昏沉,命終不得往生。戒昏沉。 △今後,要精進追求佛道,是為增長善根。 經常誦戒,可保平安。 △有一古德云:抖擻精神西方去。對治昏沉要精進。 △戒、定、慧是出家人之基本資格。若不知道,混一輩子。悠悠蕩蕩,不知道著急。想到自己這麼沒落,真要痛哭流涕。你們要是感覺無所事事,怎麼行?我覺得吃點心都耽誤時間。 △我生病,都不敢懈怠,你們若懈怠,豈不慚愧? 鐘聲、板聲不可停止。 △打瞌睡,是不精進。我站都站不安穩,中氣也不足,在房間不敢把眼閉上,主要是為了領導大家,求生西方。大家要振奮精神。 △在小佛堂閑聊天,外面聽得很清楚。閑聊天,久了,養成習慣,道心一點沒有。西方路斷。往生路已斷,沒心往生,雖住好道場,也不得往生。 掉悔、聊天,心起伏,生死門開。種入第八識,命終出現,障往生。 俗人女子尚知保胎,云何聖弟子不知保護聖胎?寮房清規第一條,嚴禁串寮,集會同於串寮。大家要知道聚會、聊天,慧命受到傷害。 精進進步三寶住世 現在我們經法、戒律,已經初初入門,要更跨進一步。經法,儘可能入諦理,注意到實際的修行。 在這種時局裡頭,唯有精進!精進!精進!處處時時刻刻進步!進步!進步!才能存在。 大家要切實認清,要想三寶住世,出家人還能夠生存,唯有進步!進步!進步! 勇猛精進深入大乘 逐漸入大乘,要記住,危險時是在將入未入之間,一定魔來擾。在將入未入時,一定勇猛精進,突破這一關,魔擾是擾,沒辦法了。 慢慢入了以後,有個感覺,對佛法如飢如渴,那稱之為餐法味。 入大乘,入深的話,漸漸得受用。 入大乘,方便就是二諦,二諦就是教理,就是法和義。入二諦可以慢慢得法無礙,至於詞無礙、樂說無礙,更深。 入二諦可得一點味道,再說法,很少阻礙;有人請法,不假思惟。 法和義在性里,不在識里。思惟在第六識,若問難,答出來往往不對。性里出來的東西,橫說也對,豎說也對。 還有一項最重要,魔動搖不了你。 修道進德 △道德為先,戒法第一。 △佛法可貴處在道德,年輕人要永遠記住。 △初學佛,恭敬心學,律己成人。末法時期缺乏如此。 律己,謂之功(道);成人,謂之德(德)。 △如何增進道德?心不起貪瞋痴,叫道(諸惡不作);身不犯口不犯,叫德(眾善奉行)。 △道場要有道有德的人住持,才有龍天護法。 道場一定要和合,所謂「同一師學,如水乳合。」 △我今後的領導路線確定了——修道進德。教四眾弟子心清凈,實實在在的。總教此心比日月,莫令方寸染纖塵。 △出家眾特別要知道,如果知解增進,道德不增進,應該慚愧。如果道德增進,不誇耀知解,那是出家人的本色。 △學問增進,知解增進,匹夫而已。道德增進,大丈夫。學佛在當大丈夫。 學什麼,禪、凈、律……,都要有道德;沒道德,什麼都不是。若口念彌陀,心仍有貪、瞋、痴,是佛門當中作鬼活計。所以,若不增進道德,免不了墮三途。 求其真實法,不求虛妄法。佛法難求之處,不是解,是行。 △大家要知道念佛會的目標: 我們的念佛會要使每個參加的成員能具足道德。道德淪喪,很危險。共業成熟,就晚了!我們要盡心,課程一定要注重道德。 佛教是轉凡成聖的大事業,希望所有念佛會成員,作一個佛法實際工作者,不尚空談。以道德自修,以道德度眾,都能正直地轉惡向善、轉凡成聖。 △際茲末法,戒律湮滅,出家人務須站穩腳跟,不享受、不浮華、不懈怠、不放逸,庶幾於心無愧,復不負十方供養也。 △寮房安靜,白衣恭敬,龍天護法。 △和為貴,忍為高,合舟共濟。 △大家要認識清楚,西蓮凈苑總算是道場。以前提出要和合、忍讓。不和合是恥辱。人不和合,說是非,常住是危險的。 △人與我有怨,不可不忘,不可永遠記得,這是德行。 受人之恩,不可忘;人與我有怨,不可不忘。 △人家毀謗我,我還想稱讚他。 △大家要念舊。尤其開山的東西,要好好保存作紀念。不可輕易毀掉。 △我們保守,可能大家都說落伍。 廣欽老和尚,當初人家也說他落伍,究竟他往生了。 △增進道德,各人建立道德,不可見利忘義。 利者,不外名利,見了名利忘了恩義。 大家修道進德,千萬不可見利忘義。受人恩義,沒齒難忘。 道風 △學戒、持戒、弘戒;聞法、如法、說法。 △我領導大家三件事: 一、領導修行,注重道德。 二、領導講經,栽培講經。 三、領導經法修學。 這比蓋大廟、大殿重要,是無盡燈。 大家要放下我慢心、自私心,團結一致,荷擔如來家業。 △一個目標:持戒念佛。 諸惡不作(小乘戒),眾善奉行(菩薩戒),就是持戒。 不必管人我是非,只管良心過得去過不去。遇到事情,問自己,對得起良心,就行了。這樣叫持戒念佛。△若了解真正佛法,要堅持奉行。聽信邪魔,慧命喪失。平時要持戒念佛,決定靠得住。 △結夏過,我們仍繼續講戒、復講。 大家要講經,教徒弟知修行;講戒,教徒弟知修持。 不知戒,不知念佛,如何教徒弟? 我們凈苑的道風,是:持戒念佛。 △西蓮凈苑的目標:弘法、弘律。 弘法——弘揚第一義。 弘律——集合大家力量,弘揚戒律。 作個不平凡的比丘、比丘尼。 △雖然我們土地受限制,但我們在建正法城,此則魔波旬亦不能擋。正法城者,一為法(我們的經法、修行,以念佛為主,其它經協助),一為律。 若有充分土地,也不打算蓋大廟。 我們的目標是佛法。把他弘揚遍三峽、遍台北縣、遍台灣省、遍全世界。 △我們的總目標、大原則是:護法安僧。使年輕的,為佛學院,弘法利生,充實自己;使年老的,為療養院。 我有願,要把出家眾都送往西方。我不為自求,不圖名、不圖利,沒有私心。 我們凈苑本部,加上各個講堂,沒有離開的住眾,都可以享用。 現在什麼都不少,所欠缺的,是我們是不是肯——持戒念佛,求生西方。 △我去大寮看,發現大家要注意秩序。 一切都要有秩序。什麼東西該放那裡,要閉著眼睛也能拿到。沒有秩序,找東西,急得滿頭大汗。 看一個人能力如何,不必問,看他有沒有秩序? 個人叫秩序,團體叫制度。如:大殿,打法器該怎麼走,清眾該怎麼走,都有一定的秩序。沒有秩序、制度,道風就頹敗。 大家要養成有秩序的習慣。 △大殿不能沒有規矩,否則龍天憤怒,護法神遠離。 繞佛,要具足三匝或五匝;不具足,對佛不恭敬。佛菩薩不在意,龍天會憤怒,要懺悔。 △大殿如果沒有嚴格規矩,而混亂時,龍天憤怒,護法善神遠離。有兩個明顯特徵: 一、住眾不安。如:吵架,即是招魔。 二、道場衰敗。衰敗最先之因,是早晚課誦,二十分鐘就完畢。如是,這道場必衰敗,必會趕經懺。 在大殿,乃至於一切的行住坐卧,都要有嚴格規矩。龍天護法善神自會護持道場。道場興隆,是一大福報。 △加持七遍大悲咒的意義——有三個願心: 一、願道場興隆,廣度眾生。 二、願大眾和合。 三、願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 所以,誦持後,要有時間給大家迴向。 △法器在齊眾攝心。 △大殿的聲音要如海潮音,此起彼伏,不使有間斷。 大木魚負責接維那的腔。維那在法會時,送腔也要注意,使木魚知道,如:南無大悲——。維那也要接大木魚的腔。 要鐘鼓分明。 △男女眾不能講話,是保護你們。若動心,是破戒定慧。 △為了保護你們,若你們有違反戒律的,我就不客氣地嚴格禁止。如:男女眾不準講話,易染心故。染心就障道。 △嚴格禁止串寮。 各道場不和合、生是非,皆從串寮來。為顧慮道場——不串寮。 △凈苑的精神——和合二字。 和合是僧、是法、是佛、是道。修學佛道,就要和合。 說是非是一種恥辱。見說是非者,要勸他,不可隨順。他會在你面前說別人的是非,也會在別人面前說你的是非。你要提高警覺。要教是非出不了你的口才是。 要和合和合和合,忍讓忍讓忍讓。 維護持戒念佛道風 三個講堂弘法,不可批評別人。若提法師、居士,要讚歎,適度的讚歎。對外道也不批評。顯正即是破邪。 魔波旬已把和合一味的佛法,變成論諍之地。教內、教外一片紛爭。這是佛法要滅的現象。我們不走這樣的路。 我們一直恭敬、讚歎別人。如果人家批評你們,要以虔誠的態度來接受,人家說對了,要改進,人家說錯了,要勉勵。 大家要有智能,不要看到人家怎樣,就趕緊要學。我們有我們的道風。西蓮凈苑的道風是「持戒念佛」。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智能維護道風。古德祖師都是持名念佛求往生的。 大家不可貪求,貪多嚼不爛,門門不了,帳帳不清,臨命終時,仍免不了閻羅王那一關。 大家要老實修行,持戒念佛,不可求神通。 和合忍讓讓持正法城 △護持常住,護持道友。 △要維持常住,不可有一絲一毫的私心。 △大家應該感常住之恩,護持常住。 常住之恩,大於父母之恩。父母生你們的身體,沒有教你們,常住教你們慧命。常住對你們的恩德,勝過世間一切恩德。因為世間對你的恩德,始終使你在苦海之中;常住的恩德,把你從苦海中救到船上來,時時刻刻處處皆是為大家離苦得樂著想,所以大家應該感常住之恩。 大家都經過剛出家的時候。你想一想,剛出家的時候多苦!如果世間不苦,你何必求三寶出家呢?常住把你從苦海中救出來,應該感常住之恩。我們常住好比一條船,這條船假使破掉的話,一個人也逃不出。希望大家忠實於常住,息心辦道。常住的人沒有私心,多好,多和樂融融。希望大家維持這一條船的壽命,把我們接引到西方去。 希望大家以後要六和合、和合敬,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出家眾找一清凈的道場是不容易的。道場龍蛇混雜。大家都要發心,維持道場的清凈。 △末法時期,眼看法要滅,以救法為前提。以法、以律為體,以攝受、護持為力用。我辦道場的原則在此,希望大家本此原則繼續下去! △大家要互助合作,維護常住。 大家要看清末法時期。我們凈苑是佛法的廟,我們雖然不是大廟,但我們有佛法、有戒律。我們師徒努力於佛法、戒律。劫末,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吹三禪,不能燒掉佛法、戒律,不能淹沒佛法、戒律,不能吹壞佛法、戒律。希望大家共同合作,各各培養道德,使自己真正深入經藏,智能如海。 戒律現在大家差不多都明白一點,繼續努力。真正程度夠,外面有請講經、講戒的,你們可以出去,為真正之人天師。大家知道,往後要合作,師徒合作,同一條心。 大家師兄弟工作要互相忍讓合作,律己容人。大家要既能令,亦能受命。令者領導,受命者被領導。以領導人之心,受別人領導;以受人領導之心,領導別人。 希望大家天天教自己道德增上。我們戒臘排長幼,道德也要排長幼。佛在世,頭陀第一為大迦葉,智能第一為舍利弗,神通第一為目犍連,持戒第一為優波離……都是。想一想,各位現在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點度眾生的能力了。最低限度,有時間給你念佛;最低限度,你可以多多少少對眾生說一點法了;最低限度,你可以知道持戒律了!我不知道各位所求的還有什麼? 我們假使還有所求,就是根據現在所知道的,求往生西方。希望我們大家一條心,同一慧命,往生西方。△出家要以常住為第一,忠於常住。 △常住第一,個人置之度外,不要存私心。 看住大門,教它清凈,使常住興隆。 △大家要同心合力護持常住,常住是我們法身慧命所在處。 △受戒回來後,切實為常住作事,護持常住。要發願度生。靠什麼度生?靠我們的戒律、道德度生。 △大家從今以後要護持常住。西蓮凈苑不是我一人的,是所有人的。大家應同心合力,莫生二心。 △我是凈苑住持,如船之舵手。我的願心,有兩個「生」——度生第一,往生最上。希望大家也有。 我們應以弘法安僧為己任,置個人利害於度外。 道德好的。我們大家也要注重道德。 希望大家天天增進道德,慢慢地,能為人天師表。 大家要性如調柔金,即如十大願王之恆順眾生。希望大家勉勵,道德增上。以後我們也選舉誰是……第一……第一。 △大眾和合,互相忍讓。 有和合,道場興隆。認清:西蓮凈苑一天天的興隆,是菩薩加被;一度的難關過去了,是菩薩加被。道場興隆絕對沒問題,和合是興隆的保證。 道場能興隆,不是我一人成就的,是大家共同成就的。若好,大家分享;若道場破壞了,大家分苦。希望大家同心協力,護持正法城。 我在有生之年,把基石打好。我沒有神通,我的辦法是和合。只要和合不被打破,凈苑永遠存在。希望大家發大心——苦,我先來;甘,我最後。 希望大家一起來鞏固此正法城。凈苑接著蓋房子了,大家要辛苦些!房子蓋好了,可能帶大家走上新的里程。我們是有形與無形的大殿同時建設。我沒有出來,就是在蓋無形的大殿。 △大家一定要護持常住。常住要是永遠存在,你們可在此修道;常住要是不存在,你們就要流浪各方,可能去趕經懺了! 常住好比一條船,我替大家掌舵,替大家衝風破浪。你們如果離開這條船,水是冷的,是可怕的,是生死的因緣。 千萬不可把自己的船底鑿個洞。船若沉了,大家就不能得度。 不可分別人我是非,要注意全體的安全。 △我領導西蓮凈苑,沒貪過一塊錢,沒私心,其它過錯難免,凡夫嘛! 我沒有為名利費過一點心,希望大家貢獻佛菩薩。 △至誠懇切念佛,迴向大殿,不遇天災人禍。大殿擴建,一切眾生,亡靈受益。 念佛要至誠懇切,有幾分力就盡幾分力,平時不可避重就輕。此功德大家要盡量發揮,要至誠懇切。 △我來西蓮凈苑時,默默發過願心:不圖名,不圖利,為弘法利生。我始終本此原則,名利場中絕不沾染。學長、居士、住眾,都是我用血、用汗、用淚培養出來的! △我一定都帶你們去(往生西方)。凈苑的人,我一個也不放棄。 △韋陀菩薩支持此地,觀音菩薩支持西蓮凈苑。此地是菩薩維持,大家要盡心儘力維持。要任勞任怨,難行能行。緊緊守住佛門,絕不看凈苑衰敗、冷落;願西蓮凈苑永遠興隆。 師兄弟,說話、辦事,錯了,當作聽不見、看不見。 把這條船同心協力地開,我是舵手。 常住者,觀世音菩薩、阿隬陀佛,釋迦牟尼佛。 我們沒有要求,只有貢獻自己;若有要求,是代眾生受苦。我們是凡夫,要起聖人之心。 事不難,人難。大家要任勞任怨。佛有一法門——般若。般若好比大地、好比水。大地,受一切蟲蟻、毒蛇傷害,而大地不動,也沒有不動之心。水,處最下。大海最低,才能容納百川。般若,善惡好壞皆能容納,作事最怕不服從指揮。要齊心合力! 人家供養多,代表常住興隆。不可福慧雙損,拒絕供養。不可破戒。 吃用不盡,是大家的福報,也是菩薩的意思。大家要同心同力。 看西蓮凈苑永遠興隆,發願不看西蓮凈苑衰敗! △我們要在一起了生死,所以要團結。 △大家要養凈苑的生命,續佛教的慧命。 不可串寮,不可說是非;要和合和合,忍讓忍讓。 我一定領導你們往生西方。 △常住或大寮、大殿有事情,大家要互助合作,不可袖手旁觀。 △在大寮煮飯,可修無量福,浪費了,也可損福。 大寮煮飯,可供十方佛、十方菩薩。供佛、護法、養僧。 要心清凈,一念不生(安心於斯)。 △大家集體修學,避免秘密,要公開資料。別人沒有,提供他;知道的,就主動提供。 末法時期,集合大眾的力量、智能,共同修學。 △念佛會課程,要有中心、有重心。 成功是最後的努力,成功從衝突中得來(正法與邪法之衝突)。 要維護正法。只為正法獻身獻命,不計得失、不計成敗。本我良心進行,菩薩自會加被。 對念佛會要盡心合力! 常住第一 今天跟大家講,出家人要有的觀念。佛法要興隆,要常住第一。自古以來都這樣——常住第一。律上講,愛護常住物,如護眼目。 常住有兩項責任:第一安僧,若沒常住,大眾僧安住那兒?第二護法,佛法靠護持。護法安僧是自度度人。如果常住不存在,佛法就要滅,所以有「南無大乘常住三寶」。常住第一。 心裡要有常住的觀念。常住不存在,佛法就不存在,就不能安僧護法。 大家要有常住觀念,大乘常住三寶。常住第一、常住第一、常住第一。 每個人的責任就是護法安僧,常住的壽命是佛法。常住是法身慧命。要建立常住第一,個人其次的觀念。 護持正法 忍讓和合,全群而出。 要建立「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的道場。 要永遠護持常住,建設常住。 若遇別的道場的法師,我們也要勉勵他們,各人都要孝順師父、忠於常住。 保持內部純潔。 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不可有害人之心。 願一切眾生皆得往生。 護法安僧 各個工作,研究發展,宗旨不可改,方法可改進,使宗旨更圓滿。我們的宗旨是護法安僧。 古人說,多易似能而無功,宗旨改變,不是智者所取。方法可盡量研究,方法是培養宗旨的。 宗旨不要變,宗旨是我們的方針,方法是我們的政策,可隨時改變。我們的宗旨是護法安僧,一定圍繞著這個目標。 謹防火災 古聖賢說,智者鏡於人,愚者鏡於水。今天鄰居失火,使我們提高警覺。有一句詩:看見他人死,心中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火災,不得了,十分之八,電線著火,不可亂接電線,房間不可有電爐。 第一,遇到電線著火,先拔電線插頭,用東西滅掉。那個插頭,拔那個開關,切掉電源。每人要知道,誰得便,誰關掉總開關。 不可用水救,可用沙,沒沙,用衣服、棉被泡水。 第二,油失火。煮菜炸東西,人不能離開,假使火燒起來,蓋鍋蓋,用鹽,不可用水,否則油流到那兒,燒到那兒。沙找不到,泥巴也可以。防範於未然。 再一點,不可亂點蠟燭。大殿一下課,蠟燭熄滅。香燈一定要注意到,不作課,熄掉。 電最要緊,用水救電火,水流到腳下,電死人。高壓電不得了。 瓦斯,假使發生火災,把瓦斯切掉,搬得遠遠。 大殿、壹波堂、懷安堂,電量只有一百一十瓦。電量不可過量。 愚痴的人,一定要聽智能的人的話。 貢獻佛教內外一切眾生 大家既然出家一場,要發心報效佛陀,貢獻佛教,貢獻一切眾生。我有一粗淺構想:要報效佛陀,貢獻佛教,貢獻一切眾生,有三塊基石: 一、攝受正法。勝鬘經雲,菩薩一切大願,攝歸一願——攝受正法。可使內(出家眾)外(白衣)俱利。二、弘揚戒法。這是內利。貢獻不貢獻,我們不敢說,我們盡我們佛弟子的本份。 三、末法時期唯有凈土法門可以使眾生得利。凈土法門可以使內外俱利。故明年我們從大藏經找有關阿彌陀佛、凈土的資料,著作一本書。重在凈土,這也是內外俱利。 這是我們應該盡的責任。大家只有貢獻之心,不求名不求利。 大家盡量發揮,要知道,只要奉獻佛教,於眾生有利,於願已足;我的名利、榮辱,算得了什麼? 好比一個人醒來,先坐起來,再站起來,行動,最後成就一切事功。現在在戒律方面,我們好比一個人剛剛醒來。繼續努力,當仁不讓,為貢獻佛教內外一切眾生,真做一個佛陀的弟子。記住,不要個人的名、個人的利,唯求貢獻。 有一項建議,講戒時,聽戒的人做筆記。講過後留幾十分鐘,上下交換意見。問問題。問的人也可答。 作中流砥柱 △大家要有個想法:在此末法時期,佛法衰敗,要挺起來,要做個中流砥柱。 發個心,我們要做西蓮凈苑的棟樑、佛教的棟樑、末法時期的人天師。個人是非,一概放下。希望大家做釋迦牟尼佛的真正弟子。 △大家為講堂精進、賣力,對當地眾生有大利益。要繼續精進、賣力。我為佛教,也是願盡最後一滴血。△有出家人淪落到台北地下道化緣。若知住茅蓬,或有人常住困難的,我們供養。 道德經法戒律支持佛教 大家注意到,支持佛教,不在金錢,不在名聲,不在勢力。只有三項法。那三項法?第一個道德,第二個經法,第三個戒律。經法戒律可以不知道,道德不能不具。 道德怎麼表現出來呢?威儀錶現出來。佛說,比丘比丘尼如果威儀不存,佛法將滅不久,滅法現象。經法戒律,不必解釋,大家學佛很久了差不多都知道。什麼是道德?道德廣說,名目無量;略說,道者;諸惡不作,德者,眾善奉行;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必歸自凈其意;自凈其意後有無量功德,可以斷三惑、得三智。斷見思惑,得一切智;斷塵沙惑,得道種智;斷無明惑,得一切種智。 不過,從道德方面來講具體一點,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太寬廣了。惡有十種: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痴。如果十種不犯,就是德。所以諸惡不作就是眾善奉行。 比丘比丘尼,道德具足,經法差一點,還可支持佛教,道場常住。如果道德全無,那就不堪設想。 障道最厲害是淫慾。佛說淫慾是障道法。所以出家眾受戒,第一條是淫慾戒。 在家人障德最厲害的是殺,所以在家眾受戒,第一條是殺戒。 道德為基礎,經法、戒律可以發揮。如果這三項能夠圓滿,佛教定可支持,常住定可興隆,希望大家各自檢討。 有一部經,名大法鼓經,有比丘坐立不正,威儀不具。阿難問大迦葉,何故這些比丘威儀不具呢?大迦葉說,這些比丘都是魔眷屬,來滅佛法的。末法時期法滅,是他們滅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威儀。 儘力貢獻自己 我每天觀察大家,各位有什麼能力,我都知道。希望大家儘力貢獻自己,建設西蓮凈苑,對內護法安僧,對外培養佛教青年,把西蓮凈苑建立成一個--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的道場。使你進門來一直到往生,毫無顧慮。 希望大家,各自貢獻自己,千萬不可保留自己。希望大家,同心合力,眾志成城,建設我們道場,為自己求真凈大法,為度一切眾生。 我昨天和大家講得很懇切,西蓮凈苑需要你!佛教需要你!一切眾生需要你!你為什麼不出來呢? 護持大眾全群而出 為了領導大家建設道場,不得不時時提醒大家。 第一個,男女之間一定嚴守戒律,否則不但凈苑要垮台,佛教也蒙羞,我不得不提醒大家。 第二個,小組織能分化常住,一定令常住瓦解。 孔子說,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群是合群,就是佛教的和合一味,同一師學。君子合群,而不結小組織。小人正相反,結小組織,不合群,破壞群體。 希望大家,大發菩提心,護持常住,護持大眾,全群而出!自古以來,道場嚴格禁止串寮亂單。什麼是串寮亂單?你到我寮房來,我到你寮房去,你到我床鋪上坐坐,我到你床鋪上坐坐,這不好,不相信你們觀察,一切不和合,一切是非,皆從串寮亂單來。希望大家注意。 我和你們講的話,如果你們能記住不犯,你們可以和合一味,身安道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永修師父: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出馬出道師父真的沒欠你什麼!
※圓明師父講菩提心
※圓明師父講《心經》(四)
※孫悟空和入門師父菩提祖師如何找工作,以及孫悟空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