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工業4.0與中國新工業之路

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本質

2012年《紐約時報》做過一篇文章,說到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製造這三個技術結合在一起,正在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2015年中國有幾個概念非常的熱火,第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第二就是工業4.0,第三個就是「互聯網+」。

中國國務院提出的「互聯網+」的本質是指產業互聯網,與早期提出的兩化融合,和現在提出的工業4.0不謀而合。「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將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所以很多人說,工業4.0是整個中國的一個時代性的革命。

移動互聯網在中國有十年的時間,移動互聯網過去的所有的資源、資金都已經壓在第三產業,所以叫消費互聯網,現在移動互聯網來到工業、農業。互聯網現在是這個社會的底層、基礎設施,隨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工業,就是工業4.0,它影響到整個中國的就業、軍事、國防,影響所有的產品生產、製造、流程、供應鏈,所以工業4.0正在顛覆工業裡面傳統工業的整個生產模式。

「互聯網+」是巨大無比的概念,「互聯網+」裡面有「互聯網+金融」叫做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電子商務」,而「互聯網+製造」就是工業4.0。中國政府推出了相對應的工業版4.0,就是中國製造2025,美國政府推出工業互聯網,這三個概念: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和中國製造2025,在目標上是一致,本質內容是一致,都向一個核心,就是智能製造。

十年內最有前景的三類公司

結合中國工業現狀來看,未來十年,中國工業4.0領域將有充足發展的三類公司有:

第一類是智能工廠,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第二種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廠;

第二類是解決方案公司,為製造業公司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體一體化實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

第三類是技術供應商,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網路安全、工業大數據、雲計算平台、MES系統、

除這三類以外,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也會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

工業4.0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包括軟體硬體。軟體有工業物聯網、工業網路安全、工業大數據、雲計算平台、MES系統、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知識工作自動化等;

硬體是工業機器人(包括高端零部件)、感測器、RFID、3D列印、機器視覺、智能物流(AGV)、PLC、數據採集器、工業交換機等;

所以工業4.0從過去的工業3.0到4.0有幾個標誌。第一從集裝箱到現在的快遞,第二個從模具到數據,這是一次巨大的產業革命,錯過了工業4.0也就錯過了這個時代。

2014年3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演講說到:由於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導致了新一輪產業革命。這個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沒有這一輪的科技革命,也就沒有了這一輪的產業革命。

德國政府所定義的德國工業4.0,由一個信息,一個網路,四大主題、三項集成、八項計劃組成的框架機構。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整體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國的實際國情不同,操作上面還有一定的距離。

德國工業4.0背景及概述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1784年瓦特發明蒸汽機為標誌,產生於英國,延續時間86年。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870年,產生於美國辛辛那提,以電力的發明為標誌,延續時間99年;第三次工業革在1969年的矽谷,到現在已經44年,大概還會延續10到20年。

第四次工業革命以2013年德國漢諾威為標誌,宣布這一輪工作革命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第四次工業革命延續時間大概為30到40年,所以說工業4.0、移動互聯網對中國工業的顛覆、再造和融合,才剛剛開始。

第一陣營:美國、德國

新一輪的全球工業革命實際上是工業和互聯網融合,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標準,希望關注設備互聯、數據分析、以及數據基礎上對業務的洞察,他們對傳統工業互聯網互聯互通,其關注點在大數據和雲計算。

德國推出工業4.0,希望重新引導全球製造業潮流,這也是德國希望引導第四次工業革命最主要的標誌。誰主導了這場工業革命,誰就成為這場產業革命的主導者,誰可以制訂標準,就可以成為這個革命的王者,可以挽救歐盟的衰落,也可以使德國重新成為世界的霸主。

德國提出工業4.0,擁有強大的機械製造技術,嵌入式以及控制設備的先進設備和能力,德國很關注生產過程智能化和虛擬化的深刻改變。

工業4.0是德國和美國在增強這次工業革命主導權之爭有兩大目標,一個是智能製造,第二個智能工廠。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本質是主導這個世界未來的工業標準值爭,是由德國和美國按照自己的邏輯路徑、表述方法來進行推進。

第二陣營:中國、日本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由德國和美國在搶奪這個世界的標準,中國是一個標準的追隨者,中國參與,中國政府也選擇了德國標準,所以中國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向工業大國向強國轉型,中國工程院主導,公信部參加,拿出頂層設計和路徑選擇,2025核心是加快新一代新型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

這一輪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日本?日本在這一輪工業制訂過程當中已經落後,是源於日本在信息技術的落後。德國可以成為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提出者,它擁有了強大的軟體公司,SAP公司,庫卡機器人公司、西門子硬體等研發很強的公司。

中國很缺少這樣強大的工業軟體公司以及機器人公司。所以這一輪產業革命德國和美國佔據主導權,是第一陣營,中國和日本是第二陣營。

當然,在未來的工業4.0當中,日本還具有一席之位,因為日本的新材料研發以及技術積累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仍會有一些地位,但無法成為標準制訂者。

可以看到,美國工業互聯網和德國工業4.0,實施路徑和邏輯相反,但是目標一致。美國是以GE公司、IBM這些公司為支持,側重於從軟體出發打通硬體;德國是以西門子、庫卡、SAP這些公司為主導,希望可以從硬體打通到軟體。

無論從軟到硬,還是從硬到軟,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實現智能製造,實現移動互聯網和工業的融合。

中國選擇德國標準的原因

第一、中國政府認為,德國路徑比美國路徑更容易實現;第二、美國的工業空心化嚴重。IT公司出現工業4.0挑戰大,缺少基礎設施的落地,德國工業技術雄厚,是生產製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加IT業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選擇上,中國政府的策略是,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選擇工業4.0,推出中國版的中國製造2025,尋找機會彎道超車,後發先制。

中國在這一輪工業革命當中能否成為贏家?結論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在起步的戰略選擇賽跑當中,從來都是可以後發先制的,從中國在移動互聯網和第三產業的起跑上可以看到,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已經遠遠勝於矽谷。

工業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期剛剛開始。預計要30到50年的時間發展引進,按照國家公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3.0串聯到工業4.0,中國是2.0、3.0一起並聯到4.0。

中國由於沿海和內地的落差,基礎不一樣,中國整體上處在2.0和3.0的階段,所以對中國的企業來說,4.0是一個比較長遠的圖景,需要很長時間的路來走。需要腳踏實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一步推進。

工業4.0的兩大目標——智能製造&智能工廠

第一個目標是智能製造,第二個是智能工廠。過去智能製造商有幾種說法:第一數字化製造,第二智慧製造,這些表述都不準確。公信部和中國工程院把中國版的工業4.0的核心目標定義為智能製造,這個詞表述非常準確。由智能製造再延伸到具體的工廠而言,就是智能工廠。

智能製造是工業4.0的核心,作為廣義概念,智能製造包含五個方面,實現這五個方面的智能化之後,才可以實現大的智能製造的概念。

智能製造是一個巨系統,工業4.0就意味著超複雜的巨系統正在形成,車間裡面的機器如同智能手機,通過更新操作系統實現功能升級,通過工業APP實現各種功能,通過API不斷拓展製造生態系統。

所有的機器、產品、零部件、人員、原材料、所有的研發工具、測試驗證平台、虛擬產品和工廠,所有的產品管理、生產管理、運營管理流程,所有的研發、生產、管理、銷售員工,各級供應商以及成千上萬的客戶。都將是這一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基於雲端、管道、端到端的信息複雜的體系正在形成,在這裡面,車間的機器就像智能手機一樣,整個操作會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巨系統。

在智能工廠,德國人希望實現兩個概念目標,第一個是機器生產機器,或者說自己生產自己。第二個就是無人工廠,或者是黑燈工廠,或百分百全智能工廠,人與智能機器並存。智能工廠是現代工廠發展的新階段,是在數字化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來加強信息和服務。

智能工廠的三大特徵

智能工廠的第一個特徵是信息基礎設施高度互聯,包括生產設備、機器人、操作人員、物料和成品;第二是製造過程數據具備實時性,生產數據具有平穩的節拍和到達流,數據的存儲與處理也具有實時性;第二個特徵是可以利用存儲的數據從事數據挖掘分析,有自學習功能,還可以改善不優化製造工藝過程。

智能工廠的發展趨勢是從柔性化到敏捷化到智能化再到信息化。

工業4.0的五個特點

互聯

互聯工業4.0的核心是連接,當然今天移動互聯網的整個世界核心在連接,就像百度一樣,在連接人和信息,就像騰訊一樣,連接人和人。工業4.0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數據

當感測器無處不在,智能設備無處不在,智能中端無處不在,連接無處不在,必然的結果就是數據無處不在。

工業4.0連接和產品數據、設備數據、研發數據、工業鏈數據、運營數據、管理數據、銷售數據、消費者數據。

從去年到今年,馬雲對微信公眾號工業智能化的記者說過,阿里巴巴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雷軍也講過,小米本質是一家數據公司,從IT到ET,未來整個社會變成大數據的社會。

從工業3.0到工業4.0,今天我提出一個自己的觀點,實際上從模具到數據,過去的工業,3.0的工業是以模具為核心,4.0的工業是以數據為基礎,所有的工廠都會變成數據工廠。

集成

集成是工業4.0的關鍵詞,也是中國推動兩化融合的關鍵詞,工業4.0將無處不在的感測器、嵌入式中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路。

通過這個智能網路,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於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個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創新

工業4.0的實施過程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製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將會層出不窮,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到模式創新,再到液態創新,最後到組織創新。

轉型

對於中國的傳統製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製。阿里巴巴在三年前就提出,整個製造業的生產流程,從B2B2C,轉成C2B,他們很敏銳地看到了這樣的一個方向。實際上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製化。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工業4.0是從生產型製造轉型成服務型製造。未來生產和服務的界限會更加模糊,按照德國工業4.0整個框架來說,未來的工廠有可能從集中式生產轉成分散式生產。3D列印會快速使用,未來工廠的概念,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有幾百人、幾千人,然後有設備,未來的工廠可能在客戶的客廳,通過3D列印來列印,有可能每一個客戶的客廳都是一個生產的車間。

舉一個例子,過去生產一台電飯鍋,可能在中國的廣東生產,然後運到非洲送給客戶。但是未來,在工業4.0時代,這個廣東的電飯鍋的公司只需要電腦設計、圖紙,通過電腦傳到非洲客戶的電腦,客戶客廳有一個3D印表機,可以通過客廳的3D印表機把這台電飯鍋列印出來,就意味著客廳已經成為生產車間,所以未來工廠的概念是需要刷新我們的想像的。

工業4.0是從過去要素驅動向未來的創新驅動。過去是基於人口紅利,是基於整個生產的大規模化、定製化,基於匯率低估,破壞環境所導致的要素驅動,未來工業4.0時代,整個生產製造業向4.0工廠轉型、向創新驅動,實際上科技的含量會變的越來越多,工廠人數在急劇減少,過去藍領工人會轉向黑領工人,是由電腦操作人員在操作整個機器,車間裡面會大量使用低成本自動化裝備,啟用工業機器人,生產過程當中機器可以實現德國4.0所定義的自己生產自己,機器生產機器。

工業4.0的九大技術支柱

工業4.0九大技術支柱包括工業物聯網、雲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列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路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慧。這九大支柱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工業物聯網

工業物聯網是工業4.0的核心基礎,有無處不在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進行互聯以後就形成了大量的數據,然後回到數字中樞,進行數據的清洗、整理、挖掘,數據再增值。過去的大數據在這個服務業企業運用比較多,工業企業很多數據是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實際上現在一個新的市場正在形成,就是通過工業物聯網來形成的大量數據,來進行重新產生價值,所以第一個技術領域是工業物聯網。

雲計算

在雲計算裡面分為公有雲和私有雲。過去中國,包括全球的一些大企業都希望建立自己的雲計算平台,所以說在中國形成這樣的趨勢,中國電信、中國銀行希望自己來建立雲計算平台,中小型企業用公有雲。

過去三年,美國的花旗銀行慢慢把自己上千人的IT隊伍給裁掉,把自己的公有雲轉成亞馬遜和或者IBM私有雲。中國這個技術趨勢也在呈現,未來雲計算是一個互聯網裡面的基礎設施,是水電煤,是高速公路,一個企業沒有必要養幾千人IT隊伍,而且在安全防衛上也不能達到企業級的安全方位。所以交給專業的雲服務的基礎設施供應商來服務,是最好的選擇。

雲計算這個基礎設施供應商在美國,亞馬遜拿了很多美國國防部的訂單,超過了IBM,中國阿里巴巴提供雲計算的服務,都是非常出色。所以在雲計算這一塊,全球的趨勢來說,大家都是通過把自己數據存儲到雲端來進行運算,所以說基於大數據的雲計算,也是工業4.0最核心的ID技術。而這些技術最強的地方,在矽谷。

通過以上這些案例可以看到,工業4.0雖然發源於德國,但和美國矽谷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矽谷的大數據、雲計算,包括未來人工智慧、虛擬現實這些技術,也對工業和互聯網結合有著巨大的影響。

工業大數據

馬雲講過,未來所有的企業都會變成數據企業,未來是一個從IT到DT轉變的時代,即數據科技。工業大數據在整個工業4.0裡面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領域,現在的矽谷,包括德國的很多新的工業大數據公司,提供工業數據的分析、採集,還有數據採集器。這些工業數據會在雲端保存,通過工業數據的分析,可以重新來分析機器的運行以及效率提升。

五年前,德國一所州立大學的一個台灣教授,叫雷潔。這位教授給海爾做顧問服務,研究智慧的設備管理。今天的機器很多是來自於事後的保養和維護,而他們研究智慧的機器,是在研究這個機器的參數、性能,例如它在什麼時間會壞掉?在什麼時間可能會發生故障?

波音公司贊助了這種研究,因為播音希望通過智能的設備管理來知道這家飛機運行多久時間可能會發生故障,有可能會從空中掉下來。所以說在大數據時代,通過智慧的數據來進行分析,一個機器什麼時候有可能會發生故障,這就是大數據在這個機器運行當中的一個應用。

工業機器人

中國有8000萬製造業從業工人,日本有1100萬,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在2013年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議,希望到2040年,日本能夠增加到五千萬工業機器人,讓這些工業機器人在車間進行工作,加上1100萬的從業人員,大概有6000萬的可使用勞動力。他認為這樣做,日本製造業可以重新成為全球製造第一強國。

大概兩周之前,阿里巴巴的馬雲和台灣的富士康郭台銘共同投資了日本一家做服務機器人的公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月份曾經在一個文件上批示,機器人非常重要,中國三、四月份產生了一百七十多家機器人公司。在未來,工業機器人在工廠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非常大。東莞、浙江等部分省市已經提出:機器換人,政府給予獎勵。

工業機器人在全球有三大公司,第一個是德國的庫卡公司,第二是瑞典ABB公司,第三是日本發那科公司,現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領域最好的公司是中科院瀋陽所下署的公司——新松機器人公司,已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用將近700億以上的市值。

所以工業4.0領域,會有很多非常出色的上市公司。以後可以投資這種跟工業4.0相關的硬體、軟體公司,這個在中國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工業4.0為大家展開的未來十年,是數十萬億智能製造轉型市場,有國家政策支持,也有移動互聯網轉型的必要性,這一塊是剛剛開始的黃金的金礦。

3D列印

3D列印是製造史上最大的技術突破。3D列印在美國、德國有很多新的技術突破,可以看到3D列印的衣服、汽車、甚至心臟支架。

過去的3D列印有缺點。第一列印速度太慢,第二是逼真性離實際物品還有距離。但是現在技術進步非常快,現在從3D列印到快速3D列印,再到4D列印。在3D列印這一塊,整個技術上會有非常巨大的突破,今年1月份我參加CES的電子展,看到很多技術突破,3D列印的快速應用時代很快就會到來。

3D列印的快速發展和現在整個中國推的「創客」的背後有一致的邏輯性,給無數個人製造者提供了一種可能,所以說無數一個人、兩個人的工廠會產生。未來是自由工作者的聯合,對組織機構,對大公司的組織挑戰都將是一個新的問題,但這已經是被確定了的趨勢。

知識工作自動化

在過去,我們講究生產流程的標準化、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其實,未來社會是一個知識工作者聯合作戰的時代,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會變得更加自動化,這是一個數萬億的新的市場。工業時代的管理模式、大師、理論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都將不復存在,針對互聯網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知識工作者的形態、標準還未形成。

過去工業3.0時代所形成的工業生產流程、價值鏈會被摧毀,新的管理模式、價值鏈還沒有形成,借用李三友的話:未來是不確定的,現在只是用不確定去確定未來的不確定。

通過共享經濟可以看到,羅振宇也講過,組織僱傭的界線正在模糊,很多人成為自由工作者,不再被僱傭於一家公司,會因為某個項目而集合,項目結束就分開,這可能是未來整個企業變革的一個重大方向。

工業網路安全

在過去可以看到,在服務業的網路安全裡面,實際上現在有企業級的網路安全,是有一定的防範和有一定的安全指數。但是在工業裡面,過去的數據是基於PC和PC的互聯,那麼未來機器和機器互聯,第一個存在介面兼容問題,第二這些數據保存在雲端,這些數據之間的安全防範性變成至關重要的選擇。所以工業網路安全是工業4.0技術裡面一個非常重要,也是近些年來中國增長最快的一類服務公司。

虛擬現實

目前在美國矽谷,包括波音飛機一直在做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怎樣把虛擬的場景放在研發當中、放在新生產之前的測試中。過去我們是用圖紙把產品生產出來,然後再不斷的進行迭代和改善,未來通過虛擬現實,整個產品在生產前在電腦前就經過幾千萬次的改善,整個生產的效率會急劇的提高。

人工智慧

美國矽谷有一個未來學家預測,2045年機器的智能超過人工的智能。所以把2045年定位為起點來講,矽谷產生了奇點大學。2045是獨特的年份,如果機器智能超過人工智慧,就意味著機器的智能化反過來推倒人的機器化。當機器智能超過人的智能,整個社會的形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產關係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國的百度現在把未來戰略壓在兩個點上:一個是建立人和信息的連接。另一個是人工智慧。安徽的科大訊飛把整個業務範圍也壓在人工智慧上。人工智慧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矽谷、加拿大,很多人工智慧的公司在陸續產生,過去是人來操作機器,機器智能化之後,機器可以主導、指揮生產,人工智慧將對世界產生巨大改變。

在未來的工業4.0時代,軟體重要還是硬體重要,這個答案非常簡單:軟體決定一切,軟體定義機器。所有的工廠都是軟體企業,都是數據企業,所有工業軟體在工業4.0時代,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說軟體定義一切。

這一輪的工業革命是由科技革命所導致的,在我國的「互聯網+」里,工業4.0是互聯網+的一個組成部分,互聯網+製造就是德國版的工業4.0,也就是中國製造2025。

工業時代4.0這條路剛剛開始,但給了我們大概的方向,未來會變成一個數據的企業、創新的企業、集成的企業、不斷快速變化的企業。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顛覆,稱之為工業革命,是毫不為過的。

推薦閱讀:

量子科技: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引擎,5年內實現商業化
你的工業旅遊為什麼不好玩
美國是如何變成 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
三氯乙烯你用得越多,環保罰單拿的越快!
工業旅遊大會幹貨來襲,藍裕打造工業旅遊基地第一名

TAG:中國 | 工業 | 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