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華智謀大全:戰國篇

文/網路 編輯製作/荷花小女子

樂羊子妻的妙語戰國時的樂羊子,一天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高興極了,回到家馬上交給妻子。誰知妻子卻瞪了他一眼,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的人不受別人憐憫而輕蔑的施捨。而你在路上拾到別人丟失的金子,卻是那樣高興,我不覺得這種貪財求利的品行是高尚的!」樂羊子很慚愧,立即把金子丟到野外去。後來,他在妻子的鼓勵下,去遠方求學。一年過後,樂羊子回家了。正在織布的妻子問:「你已經學到很多知識了嗎?」樂羊子說:「不,我在外面遊學久了,很想你和媽媽呀。」妻子很生氣,立即操起一把剪刀,把沒織完的綢子剪斷了,然後說:「你知道嗎?這綢子是用蠶絲在織布機上織成的。一根絲雖然很細很細,但只要不斷地織,就能由一絲織成一寸,由一寸積累成一尺,由一尺積累成一丈,由一丈積累成一匹。現在,你出外遊學,每天學到一些新鮮知識,逐步培養美好的品德。如果半途而廢,和剪斷的綢子有什麼不同呢?」樂羊子聽了這一番樸素而又生動的話,很受啟發,又外出學習,整整七年沒有回家。在這七年中,樂羊子妻起早貪黑地辛勤勞動來養活婆婆,可用織成的布匹換來的只是粗茶淡飯,勉強糊口。一天,別人家的雞誤入了她家的菜園子,婆婆因為好長時間沒有吃到葷菜了,捉到雞二話沒說就把它宰了煮著吃,媳婦知道這雞是別人家的,就哭了起來,一口也不吃。婆婆奇怪地問:「難得有雞吃,你還哭啥呀?」媳婦不責怪婆婆貪小利,反而自責道:「媳婦不孝,不能掙大錢換好吃的,使得咱家的飯中有外人的雞肉啊。」婆婆聽了,很是慚愧,就丟棄雞肉不再吃。以後也不再占人家的便宜。七年後,樂羊子回家了,這時候,他已成為一個道德高尚而且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人了。他於公元前408 年被魏文侯拜為大將,一舉收服了中山國(古國名,地在河北省定縣)。西門豹治鄴奇計魏文侯的時候,西門豹為鄴令(約公元前408 年)。西門豹到了鄴城(今河南省臨漳縣西),見那裡非常蕭條,人口也很稀少,就召集當地父者們詢問道:「此地怎麼這樣凄涼啊?」父老說:「這裡有條大河叫漳河,漳河裡的水神叫河伯。本地巫婆說:河伯喜愛年輕漂亮的姑娘,每年要娶一個媳婦。滿足了河伯的要求,才會保我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要不然,河伯就要興風作浪,一場洪水把莊稼全沖光,人全淹死!所以,官吏和鄉紳們每年都要向我們徵收賦稅,所得的錢有數百萬之多,他們只用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媳,剩下的和巫婆平分了。巫婆的腰包塞滿後,就出來挨家挨戶查看,見到漂亮的姑娘,就說:"這個女孩應當作河伯的媳婦。』不容分說,為她洗澡沐浴,替她置辦齋戒。到了河伯娶妻那天,把齋宮推下水,讓姑娘坐在裡面。漂了一會兒,就沉了下去。因此有年輕姑娘的人家,大多帶了女兒逃到遠方去了。」西門豹說:「今年河伯娶妻那天,你們來告訴我,我也要去送行。」到了替河伯娶妻的那天,西門豹也來到河邊。大小官吏、地方上的紳士以及父者鄉親們,共有二三千人前來參加河伯娶妻儀式。主持儀式的大巫婆,年紀已有70 歲了,後面跟著十幾個女弟子。西門豹對大巫婆說:「把河伯的新娘子叫來,看她長得怎麼樣?」巫婆就叫女弟子把新娘子領來。西門豹看了看說:「這個女孩不漂亮,煩請大巫婆到河中報告河伯,說要另選美女,後天送到!」說完,就叫武士抱起大巫婆扔到河中去了。那巫婆在水中掙扎了幾下,就沉了下去。過了一會兒,西門豹又說:「巫婆為啥這麼久還不回來,再叫一個人去催催。」又把一個弟子投到河中。一共投下三個弟子。又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女人不會辦事,請那些捐錢的紳士們也去辛苦一趟吧!」早有幾個武士上去,把那幾個跟著巫婆同流合污的鄉紳們拋石頭一般扔下河去,西門豹沖著大河行著禮,挺恭敬地又等了一會兒,回頭又說:「這些人都不回來。怎麼辦?」那些以往也靠河伯娶妻發了財的官吏、豪紳們一個個跪在地上磕頭,把頭都磕破了,血流滿面,求西門豹別把他們拋入河中。西門豹這才說:「水裡哪有什麼河伯?巫婆和你們靠為河伯娶妻,害死了多少女子,搜颳了多少民財,現在,那些罪大惡極的都已得到了懲罰,以後,誰再提為河伯娶妻,就讓他們去和河伯會會面!」於是,鄴地再沒有發生為水神娶妻的事。逃到外地去的百姓也陸續回到鄴城。西門豹就徵發人民開鑿12 條溝渠,引漳河的水灌溉農田。從此,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淳于髡巧言善辯齊威王時,齊國有個辭令家叫淳于髡,滿腦子是巧妙的比喻。當齊國開始振興時,楚國卻來侵犯了,齊威王想派使者去趙國搬兵。可派誰去呢?他掃了一眼朝中文武百官,一眼望見了個頭矮矮的淳于髡,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幾年前,齊威王整天享樂,不理朝政,但無人敢勸諫他。一天淳于髡來見齊威王,對他說:「聽說咱們齊國有一隻奇怪的大鳥,知道國王愛玩鳥,就凌空飛來,一眨眼工夫就飛到了王宮,它在王宮裡已三年了,卻從不飛一下、不叫一聲,您說這鳥怪不怪?」齊威王說:「別看這鳥三年不飛,一飛就能衝天;別瞧這鳥三年不鳴,一鳴就能驚人!」說完齊威王心有所動,暗想:「淳于髡不是要讓我"飛』嗎?」齊威王終於明白淳于髡是借隱語諷喻他。於是召見齊國72 個縣令,獎勵其中一個好的,殺了其中一個壞的,接著又派兵去平息作亂的諸侯。想到這裡,齊威王決定派能言善辯的淳于髡去趙國搬兵。他讓淳于髡駕上車馬10輛,裝上黃金100 兩。淳于髡見了放聲大笑,連繫帽子的帶也笑斷了。齊威王說:「先生嫌這些東西少嗎?」淳于髡說:「怎麼敢嫌少呢?」齊威王說:「那麼剛才笑什麼呀?」淳于髡說:「今天我從東面來時,看見有個農民在田邊拜求田神賜個豐收年,他拿著一隻豬蹄和一杯酒,祈禱說:"田神啊田神,請你保佑我五穀成熟,米糧滿倉吧!』他的祭品那麼少,而想得到的卻是那麼多,所以禁不住要笑他。」齊威王領悟了他的隱語,馬上給他黃金1000 兩,車馬100 輛,白壁10對。淳于髡於是出使趙國,搬來了10 萬趙兵。楚國聞訊,立即撤兵。楚軍撤走後,齊威王宴請出使歸來的淳于髡,問他說:「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因為齊威王常常徹夜飲酒,淳于髡想讓他改掉這個習慣,所以搜腸刮肚找了些妙辭。他說:「臣喝一海碗也醉,喝一罈子也醉。」齊威王問:「這是什麼緣故呢?」淳于髡答:「大王若賞酒給我喝,法官、史官站在一旁,我非常害怕地伏地喝酒,喝不了一海碗就會醉了。如果父親有貴客來家、我在席間侍奉,客人時常把喝剩的酒賞給我,我能喝它兩海碗。如果和不常見面的老朋友一邊敘敘老交情,一邊喝酒,那麼我就能喝五六海碗。如果是鄉間里聚會,男女雜坐,巡行酌酒勸飲,拉拉手不受罰,眉目傳情不禁止,這樣酒喝到八海碗。我也只有二三分醉意。天色晚了,酒喝夠了,杯子合用一隻,坐得緊緊靠近,男的女的同坐一條席子,鞋兒零亂地放著,酒杯菜盤橫七豎八,廳堂上蠟燭點亮,主人打發走了別的客人,卻留我下來,這個當口,我的心情頂頂歡樂,就能夠喝得下一罈子酒。所以俗話說:"酒喝過頭就會胡來,樂享過頭就要傷心。』千樁萬件總是一個樣。」齊威王讚賞道:「是啊,酒極生亂,樂極生悲啊!」於是不再徹夜飲酒了。齊王封醜女為後戰國時代,齊宣王主政時,採取了一些清明的政治措施,使得開國國力得以發展。可是,在齊國強盛後,他自認為國泰民安,便開始追求享樂,不理朝政,平日親信和重用一班阿諛奉承的奸臣,對忠臣良將卻猜忌和排斥,使齊國面臨著重大的政治、經濟危機。一天,齊宣王在富麗堂皇的雪宮裡大設筵席,同親近的大臣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觀賞宮女們翩翩起舞。正在高興時,宮廷侍衛趕來稟報:「大王,大門外有個長得很醜的女人,吵著要面見大王,說有要事報告,還要入官侍候您吶。」齊王聽了很不高興,但又好奇地想:「我後宮聰明活潑的美女多得數不清,再漂亮的女人也不敢說有資格侍候我,這個醜陋的女人要麼是神經病,要麼真的有些本事吧?」想著,便傳令醜女晉見。齊宣王一見醜女,果然長得奇醜:前額寬寬的,眼窩深深的,背有點駝,身體粗胖,頭髮黃亂,膚色黝黑,穿戴破舊不堪。在場的宮女和大臣們沒有不掩嘴暗笑的。齊宣王冷冷地問道:「你這個醜女人,為什麼要闖進來見我?」醜女說:「我叫鍾離春,今年已過了40 歲,找了很多人家,沒有一個男人肯要我。聽說大王在雪宮裡設宴作樂,特來要求大王收留我做侍妾。」齊王啞然失笑道:「聽著,鍾離春!我宮裡美麗的嬪妃有的是,你如此奇醜,鄉下人都不要你,我怎麼會要您?難道您有什麼奇才嗎?」鍾離春笑了笑,說:「我沒有什麼奇才、天才,只不過會表演各種動作,以它們來暗示和比擬國家大事。」齊宣王驚奇道:「那你就試試吧,說得好,我收留你;說謊呢,立即推出宮門斬首!」於是,鍾離春睜圓眼睛,咬緊牙齒,揮動手臂,拍著膝蓋大聲喊道:「危險!危險!」停了一下,便問齊宣王:「您懂我表演的動作的意思嗎?」齊宣王莫名其妙,問問左右。他們也都搖搖頭。他只好問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啊?」鍾離春回答道:「睜圓眼睛,就是要您提高警惕,消滅戰禍;咬緊牙齒,就是望您忍痛接受忠臣清官的規勸批評;揮動手臂,就是把那班不干事專搗鬼的姦邪小人趕跑;拍膝蓋,就是要您拆除供人遊樂的雪宮!」齊宣王聽罷大發雷霆,說:「好大膽的鄉下醜女,竟敢胡說八道!」命令侍衛將鍾離春推出門外斬首。鍾離春大笑道:「我死不足惜,只可惜您不久也要死了。」齊宣王大怒:「我怎麼會死?!」鍾離春說道:「秦國商鞅變法後非常強盛,常派兵向東作戰,現在齊國邊防鬆弛,豈不是戰禍嗎?所以我要睜大眼睛。君主有忠臣,國家才平安,現在您一味沉醉於酒色,忠言聽不進,難道不應硬著頭皮廣開言路嗎?所以我要您咬緊牙齒聽取逆耳的忠言。大王又被一班只會吹牛不幹實事的小人包圍,他們是要貽誤國家大事的,所以我提醒您揮動手臂驅趕他們。您修建這麼豪華奢侈的行宮,搞得國庫空虛,百姓貧窮,這等於坐在火上啊,難道雪宮不應拆除嗎?大王有以上四大過失,國家形勢十分危險,自己還蒙在鼓裡呢!這樣下去,您不是遲早要給人殺頭嗎?我懷著一顆忠心來勸告您,您殺就殺,我死而無怨!」這一番有情有理的話,頓使齊宣王渾身冒著冷汗,猛然驚醒。他立即宣布撤去筵席,將鍾離春帶回王宮,封她做了王后。在她幫助下,勵精圖治,齊國很快恢復了強盛局面。藺相如澠池挫秦秦國沒有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一直懷恨在心。不久,秦國去侵略趙國,奪走了石城。第二年,又去打趙國,殺死了兩萬人。公元前279 年,秦昭襄王請趙惠文王到西河之南的澠池會盟。趙王不敢去。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只會顯得趙國勢弱,國君膽怯,反倒讓秦國看不起。趙王只好硬著頭皮。叫藺相如陪他前往。廉頗帶著大隊兵馬送趙王來到國境線上。拜別時,廉頗對趙王說:「國君,這回您上秦國去,來迴路程加上會期,至多不會超過30 天。如果過了30天,您還不回來,請答應把太子立為國王,好讓秦國死了心,不能要挾大王。」趙王點頭說:「好,太子和國事就託付給大將軍了。」到了約會的那天,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見。在宴會上,秦王喝了幾杯酒後,乘著酒興說:「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用瑟彈一曲吧。」趙王不敢推辭,紅著臉彈了一曲。秦王斜著眼睛對旁邊的史官微微一點頭,史官會意,就上前把這事記了下來,還念了一遍:「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會盟,趙王為秦王彈瑟。」藺相如知道這是秦王有意侮辱趙王,把他當做臣下看待,還要把這種恥辱記在史冊上,讓趙國丟盡了臉。他想了想,拿了一個瓦盆,上前跪在秦王跟前,說:「趙王也聽說秦王挺能演奏貴國的音樂,現在我為大王捧上一隻瓦盆,請大王演奏一段吧。」秦王一聽,可生氣啦!高昂著頭,理也不理藺相如。藺相如站起來,厲聲說:「秦國雖然強大,但是,在這不到五步的地方,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的身上去!」秦王見藺相如高舉著瓦盆,如果真的砸下來,自己的腦袋可能不會完整了,兩邊的侍衛這時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秦王不想吃眼前虧,只好用筷子輕輕地敲了一下瓦盆。藺相如這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事記下來:「某年某月,趙王和秦王在澠池會盟,秦王為趙王敲瓦盆。」秦國的群臣挺不服氣,叫道:「請趙國用十五座城,作為對秦王的獻禮!」藺相如毫不示弱,也叫道:「謂秦國割讓都城咸陽,表示對趙王的敬意!」這時,秦王得到密報,說趙國的大軍駐紮在臨近的地方,於是不敢輕舉妄動,就喝住手下,又請藺相如坐下。氣氛緩和下來後,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趙奢紮營惑秦軍公元前270 年(秦昭襄王三十七年)。這日上午,風和日麗,天空清明。在趙國都城邯鄲通往邊城閼與的道路上,一支5 萬人的部隊正在強行軍。可以看得出來,士兵們鬥志很高。「將軍命令,停止前進,就地紮營。」突然,從中軍帳傳來了傳令兵的大聲呼叫。急速行軍的隊伍,像一條望不到盡頭的長龍,戛然停止遊動。「怎麼,才離開都城30 里路就紮營了?」「我們是去解閼與之圍的,怎麼剛走一個時辰便停兵不進了呢?」部隊一停下來,官兵們就議論開了。「將軍有令,有誰敢提出軍事行動異議的,與此人同罪!」只見騎著高頭大馬的傳令兵,一路過來,手中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許多人一眼就認出,被殺的是一位剛才衝進中軍帳,向主將趙奢要求繼續開進的旗牌官。官兵們一個個驚駭得戰戰兢兢,誰還敢再提進軍救閼與的事呢?就這樣,部隊在那兒一停就是28 天。趙奢命令官兵每日增修軍營和堡壘,大有要在此地長期駐留的意思。趙軍中下層官兵儘管心裡不滿,無奈軍令如山,只得忍耐著。一日,一個前來探聽軍情的秦軍姦細被擒。「好啊,今天我們可以好好出口氣了。」「把這傢伙先宰了再說。」一群士兵押著那個姦細,五花大綁地來到營門口。正準備開殺戒的時候,卻碰上了出營巡視歸來的趙奢。「把他放下,帶到中軍帳來。」趙奢把那位秦軍間諜帶到中軍帳中,那人心想;今天橫豎是個死了。可是,趙奢不但沒有殺他,反而置辦了美酒佳肴,熱情地把他待為上賓。然後親自把他送出營門。送走秦軍間諜後,趙奢當即發出命令:全軍整裝出發,全速趕赴閼與。趙軍在一晝夜間趕到了閼與附近。這時,一位叫許歷的人趕到中軍帳,對趙奢建議道:「將軍,秦軍未料到我軍會如此神速趕到這兒,但目前他們的士氣還很高,將軍你務必加強防務,待機破敵,不然我軍或許會吃大虧。」趙奢聽後,點點頭:「你說得對。」「我違反了你不準提建議的軍規,請酌情懲辦我吧!」許歷說。「哦,等回到邯鄲再說吧。」趙奢笑了笑,「你還有什麼建議?」「我認為,我軍要取勝,必當首先佔據閼與北面山頭,這樣就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許歷大膽地建議道。「對,你的分析很正確。」趙奢賞識地點點頭。不久,戰鬥打響了。趙奢真的按照許歷的提議,發兵一萬,先搶佔了北山。趙軍利用地形上的絕對優勢,向秦軍發動猛攻,一舉打敗了驕橫的奉軍,解了閼與之圍。戰後,趙奢特地為許歷向趙王請了功。他還向官兵們解釋了為何停軍不進,又為何放走姦細的道理。原來,在離都城30 里處駐軍,與放跑秦軍間諜,目的都是為了迷惑秦軍,給秦軍製造趙軍不會去解閼與之圍的假象。魏加以驚鳥喻將趙、楚、燕、齊、魏、韓六國聯合對抗秦國。一次,趙國派魏加到楚國去會見春申君黃歇,商談有關軍事聯盟的問題。魏加問:「您有領兵的將軍嗎?」春申君答道:「我準備叫臨武君擔任主將。」魏加想:「臨武君是跟秦國交戰時吃過大敗仗的,對秦國心存畏懼,怎能當主將呢?」他想直言相告,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想了想,笑著岔到別處去:「我年輕時愛射箭,我來講個關於射箭的故事——」春申君興緻勃勃地說:「好啊,你講吧。」於是,魏加講了起來:從前魏國有個著名射手叫更贏,他的箭術,真是百發百中。一天,他和魏王在京台下散步閑眺。忽見一隻大雁從東方飛過來。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只要空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使那隻大雁跌落下來。」魏王說:「開玩笑!射箭技術再怎麼高超,不搭箭空拉弓弦還不是白搭?」更羸說:「怎敢跟大王戲言?大王您看——」正說著,那隻雁飛到頭頂上。更羸馬上拉開弓,卻並不搭箭,只聽得一聲弦響,那隻大雁果然應聲落地。魏王一陣驚嘆。更羸撿起大雁說:「其實,這雁曾受過傷。」「先生怎麼知道呢?」「這隻雁飛得很慢。它的叫聲很凄慘。飛得很慢,說明它受過傷;叫得凄慘,說明它和雁群失散很久。創傷還沒有痊癒,驚心還沒有平息,所以,這隻驚弓之鳥一聽弓弦響,就嚇得往高空飛。結果傷口破裂,支持不住,當然就掉下來了。」魏王講完故事,又說:「臨武君也是驚弓之鳥,他是被秦國的弓所傷的。請他作抗秦主將的問題,請您重新考慮。」春申君聽了魏加的巧妙勸告,覺得很有道理,點頭說:「先生說得很對,我一定好好考慮考慮。」毛遂自薦說楚王公元前257 年,秦軍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國的平原君趙勝受命去楚國討救兵。他挑選了19個文武雙全的門下食客,正準備出發,這時有個叫毛遂的食客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要求同去楚國。平原君問:「您在我門下有多久了?」毛遂答:「已有三年了。」平原君冷冷地說:「一個賢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好比一把錐子藏在口袋裡,錐子的尖兒立刻就能看見,可是您在我這裡都三年了,我從沒聽說您有什麼突出的地方。您既然沒什麼才能,帶您去有什麼用?」毛遂說:「要是我毛遂早就被放在袋子里,就可脫穎而出,哪裡只僅僅是錐子的尖兒穿露出來呢?」平原君見他善於言辭,態度又誠懇,就帶他同行。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在朝堂上商量著聯合抗奏的事,毛遂和其餘19 個人在台階下等著。平原君和楚考烈王兩人談了半天也沒個結果。這時,毛遂忍不住徑自走到平原君身邊,說:「該不該聯合杭秦,幾句話就行了,怎麼老半天了還沒說完呢?」楚王冒火了:「我跟你主人商量天下大事, 怎麼要你來多嘴?還不快給我下去!」毛遂拿著寶劍,快步靠近楚王說:「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說話的份兒,這怎麼叫多嘴?」楚王見他按著寶劍,心裡很害怕,嘴上軟了下來:「那麼,我倒要聽聽你有什麼高見。」毛遂說:「楚國有5000里土地,100 萬兵甲,稱得上威勢赫赫。但是,秦國的白起,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子,只帶了幾萬兵馬,就佔了你的好幾座城,把你們國都拿去改成了秦國的南郡,你們的祖先也遭到了他們的蹂躪。這樣的恥辱,這樣的仇恨,每個楚國人永生永世也忘不了,難道大王就不想雪恥報仇嗎?今天跟您商議抗秦的事,還不是為了楚國,怎麼單單是為了趙國呢?」這幾句話就像錐子似地扎在楚王的要害之處,楚王無法辯駁。只得溫和他說:「對,對,我同意與貴國聯合抗秦。」毛遂於是吩咐楚王身邊的侍從拿來雞血、狗血和馬血,捧著盛血的銅盤子、跪到楚王面前說:「您應先獻血來表示聯合抗秦的誠意,其次是我的主子,再其次是我。」毛遂三言兩語,就使楚王和平原君歃血為盟。堂下的十九個人,都佩服毛遂的膽量和辯才,紛紛說:「這把錐子,今天算是脫穎而出啦!」平原君回到趙國,拜毛遂為上客。孫臏圍魏救趙計公元前353 年,魏國出兵攻打趙國。精通兵法的魏國大將軍龐涓率領軍隊一直打到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城下。趙國將有亡國危險,連連向齊國求救。這一天,齊威王召來軍師孫臏,準備拜他為將。孫臏辭謝說,「我受過酷刑,是個身體殘廢不全的人,不適宜擔任主帥。」原來,孫臏曾和龐涓一起學兵法。後來龐涓當了魏惠王的將軍,自知才能不如孫臏,就把他騙到魏國,在魏惠王面前誣陷他,削去了他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好叫他永遠不能出來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齊國,齊威王拜他為軍師。現在,齊威王見孫臏這樣謙讓,就改派田忌為將,仍讓孫臏作為軍師。大隊人馬開到齊國國境線上時,田忌準備揮師直往趙國,以解邯鄲之圍。孫臏勸阻道:「且慢,將軍先聽我打兩個比方: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的繩索的,切不可心急地使勁去扯,而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頭,然後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兇狠地鬥毆的人,千萬不可卷進去打成一團,而要避開雙方的拳腳。只消找個空檔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部,待挨揍的那個對手捧著肚子跪了下來,那麼原來互相毆鬥的局面,也就會改變了。」田忌問:「您的意思說我們現在先不去趙國,是嗎?」孫臏慢條斯理地說:「是的。現在魏國主力正在猛攻趙都邯鄲,國內相當空虛。我們只要直搗魏都大梁,佔據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守備空虛的地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會從趙國撤兵,趕回去搶救。這樣,我們既可解邯鄲之圍,又能狠狠打擊魏軍,不是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嗎?」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計策,率軍直奔大梁。魏軍主帥龐涓得到這個消息,只得丟下邯鄲,慌忙回國解大梁之圍。可是,當魏軍趕到桂陵(今河南長垣縣西北),田忌、孫臏卻在這裡置下了伏兵。疲憊不堪的魏軍剛一交手,就被打得潰不成軍。這一仗,龐涓損失了兩萬人馬,自己也險些當了孫臏的俘虜。慎到的連環三計楚襄王剛剛即位,齊王的使者便率50乘兵車趕到楚國。齊使施禮完畢。便「嘿嘿」地冷笑:「當初陛下作太子時留在齊國當人質,以獻楚國東地500里作為提前返楚的條件。如今,齊王要我特地來傳個話,陛下會不會食言?」楚襄王一時怔住了,屏退左右,請齊使稍作休息。他忙請來了當初勸他獻地脫身的太傅慎到(約前395—約前315 年):「這事真難辦了,齊國果真派人來要地啦!」慎到是個學者,被人們尊稱為慎子。此刻他沉著地說:「別慌,大王明天召見眾大臣,讓他們各獻妙計。」第二天早朝,楚襄王心裡直打鼓。上柱國子良率先獻計:「大王,您不能不給東地。身為一國之君,大王是金口玉言,一旦不講信義,將被天下諸侯譏笑。先給他,顯大王守信;再奪回,顯大王武功強大!」子良才退下,昭常上前勸諫:「大王,東地500 里國上萬萬給不得。割去它,楚國將失半壁江山。我願率兵死守東地!」昭常退下,景鯉平靜地給襄王分析:「地要給,否則將失信於天下。楚國難抵齊國強兵,臣願代大王赴秦國憑三寸不爛之舌搬來救兵!」景鯉退出後,慎子笑眯眯地踱進拜見襄王。襄王皺著臉告訴了一切,慎子呵呵一笑:「大王,子良、昭常、景鯉各有見地,您全採用!」襄王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別開玩笑啦!」慎子笑得更厲害了,他不急不慢地伸出右手三指:「大王發給上柱國子良50乘,東面獻地500 里給齊;在子良起程的第二天,派遣昭常為大司馬。令他去鎮守東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再派遣景鯉率車50乘,去西邊向秦國求救。大王,這叫連環三計。我管保大王不用一兵一卒,保住500 里東地完好無損!」子良奔赴齊國說明來意,齊王大喜之餘,急遣使者率兵前去接受東地。已在鎮守的昭常卻迎面慷慨陳詞:「別做夢了。我奉命守東地,誓與國土共存齊王聞訊,氣鼓鼓地呵斥子良:「這,這作何解釋!」子良大怒:「昭常肯定是假託王命自作主張。大王,您派兵攻打好了!」齊王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齊國軍隊直撲東地。殺聲震天,飛箭如蝗籠罩滿昭常所守的陣地。齊軍剛欲攻入楚國邊界,50萬秦國大軍卻已鐵桶似地圍嚴了齊國西邊疆域。秦國領兵將軍大聲發話:「齊王阻攔楚太子返楚已不仁在先,再要奪楚500 里國土更是不義之舉。齊兵欲行非禮,秦國50萬大軍願替天下諸侯主持個公道,跟齊軍奉陪到底!」齊王在朝連聽急報,驚恐萬狀,忙請子良火速回楚:齊國再也不要楚國500 里東地啦!送走子良,他急遣特使出使秦國,火速解除齊國的燃眉之急。楚襄王聽完這些飛速傳來的消息,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沖站在一旁的慎子會心地一笑。蘇秦死後擒刺客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的齊國。初夏某晚,蘇秦正在書房裡讀書。忽然,從窗口閃進一個黑影,還沒等蘇秦叫出聲來,一個蒙面人就已躍到眼前,揚起利劍直刺胸膛。蘇秦慘叫一聲「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頓時,蘇秦的衛士從四面圍了上來,刺客來不及補上一劍,慌忙返身躍出窗口。蘇秦遇刺,立即驚動了齊王。他聞報後,當即去看望蘇秦。要知道,蘇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在戰國時代,秦、齊、楚、燕、趙、韓、魏等七國稱雄,而以秦國最力強大。洛陽學者蘇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國去遊說.倡議他們聯合抗秦,於是六國共同封他為宰相,他在燕國住了較長一段時期,出了很多好的計謀,很受燕王的重用。後來到了齊國,齊王又很信任他。齊國的許多大夫和蘇秦爭寵,最後竟派人去刺殺他。齊王見蘇秦身負重傷,痛恨交加地說:「我一定要捉到刺客,為先生報仇!」蘇秦喘著氣說:「大王,請您不要亂殺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徵嗎?」「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光憑這一點怎麼通緝刺客呢?」齊王很焦急。蘇秦說,「臣有一計 ..」如此這般地說完,就與世長辭了。再說齊王回到宮中,一些平時與蘇秦爭寵的大夫紛紛來到他面前,看他對蘇秦之死抱什麼態度。齊王卻恨恨地說:「我方才明白,蘇秦是燕國派來顛覆我國的姦細。現在要將他五馬分屍,方解心頭之恨!」齊王當即命令把蘇秦的頭和四肢分別拴在五輛馬車上。一聲令下,五輛馬車向五個方向奔跑,頓時,蘇秦的屍體分為五個部分。齊王剛要回宮,只見觀看分屍的人群中擠出一個人來,自稱是殺死姦細蘇秦的刺客。齊王見他身材高大,就說:「你把行刺的過程說說看。假如真是你殺的,寡人將重重賞你。」那人敘說了一遍,踉齊王了解到的現場情況一致。齊王知道那人確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說:「寡人若不照蘇秦先生臨終獻的計謀行事,你這亡命之徒怎會自投羅網啊!」刺客方知上當,拔劍要刺齊王,周圍的衛士們一躍而上,早把他剁成肉醬。陳軫坐山觀虎鬥戰國時期,韓國和魏國互相攻伐,打了整整一年,還沒有停止。秦惠王想要使他們停止戰爭。召來群臣問道:「我想使韓魏兩國停火,和平共處。諸位以為如何?」一個文官說:「對!我們應該去解救他們。」一個武將說:「他們打他們的,關我們什麼事?」有個楚國來的客卿叫陳軫,他說:「大王想統一天下嗎?」秦王說:「當然想統一天下,您有妙計嗎?」陳軫說:「妙計談不上有,不過我不妨講個卞莊子刺虎的故事,也許對您有所啟發。」秦王頗感興趣,說:「很好,你講吧。」陳軫於是講了起來——春秋時期,魯國(現在山東一帶)有個武藝高強的人叫卞莊子。一天,他到一個地方住宿,聽說當地有兩隻老虎,經常出來傷害家禽、甚至咬傷、咬死人。卞莊子決定為民除害,帶了一把寒光閃閃的青銅劍.就要出去刺虎。旅店裡有個小夥計也要同去。兩人走到一個山谷里,忽然看見一大一小兩隻老虎正在爭著吃一頭牛。卞莊子拔劍就要衝上去。小夥計說:「壯大哥,不要性急,你看它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牛,吃到後來,它們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必定會互相廝咬起來,小的一定會被咬死,大的一定會被咬傷。這時,你再衝上去。對付一隻受傷的老虎,不就比同時對付兩隻健壯的老虎省力得多嗎?」卞莊子連連點頭,兩人就在樹叢里隱蔽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兩隻老虎果然爭鬥起來,又是剪,又是撲,又是抓,又是咬,斗得旁邊的石頭亂滾,塵土飛揚。漸漸地,小老虎支持不住了,咽喉處被大老虎咬破,血流干後,便死去了。大老虎也遍體鱗傷,倒在地上動彈不得。這時候,卞莊子猛撲過去。一劍就刺中老虎的要害部位,那老虎長嘯一聲就斷氣了。陳軫講完故事後又說:「如今,韓國和魏國互相攻打,打了一年還不停止,這樣,他們之間必定互有損傷。您如果想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就只有讓他們繼續打下去,到他們傷亡慘重的時候,再用重兵去征討他們,這樣就能一舉兩得,就像卞莊子刺虎那樣。大王覺得如何?」秦惠王於是決定不解救他們。最後,魏國受了損傷,韓國被打得破敗不堪的時候,秦國的軍隊像潮水般地涌去,一下子就奪了兩國的好幾個城池。燕昭王從善如流公元前318 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乘機攻打燕國,殺死了燕王噲。不久,燕昭王即位。為了收復失地,他親自登門向燕國賢者郭槐請教,尋求賢能人才的計策。郭槐說:「成帝業的國君,把賢人作為老師看待;成王業的國君,把賢人作為朋友看待;成霸業的人,把賢人作為大臣看待;而國家也保不住的國君,則把賢人作為奴隸看待。大王如果虛心聽取賢人的教導,恭恭敬敬地拜他為師,那麼,天下的賢人就會歸附到燕國來。」燕昭王說,「我倒真想向所有的賢人學習,只是不知道先去召見誰最合適?」郭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想用千金去買一匹千里馬,但三年過去了也沒有買到。有個大臣對國王說:「讓我來為大王效勞吧!」過了三個月,那個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可已經死了,就花了五百兩黃金,把馬骨買了回來。國王大怒道:「誰讓你用重金去買馬骨的!」大臣說:「一匹千里馬的骨頭尚且花了五百黃金,更何況活的千里馬呢?天下的人必然認為大王是誠心買千里馬的人,肯定會把千里馬送上門來的。」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得到三匹千里馬。郭槐講完故事,又說:「現在大王如果真想尋求賢人做老師,那就請從我開始吧。連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況比我更有能的人呢?他們一定會從千里之外趕來的。」燕昭王覺得很有道理,就為郭槐修建了宮室,並把他作為老師看待。這件事傳開以後,很多賢能的人從各國前來投奔從善如流的燕昭王。燕國依靠了這些人才,最後終於打敗了齊國。盂嘗君幼時難父薛公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曾在齊國當宰相。他有個兒子叫田文,是衣歷五月初五生的,田嬰認為這個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對田文的母親說:「扔了!不要養他!」但田文的母親偷偷地將他哺養。一天,田嬰看見田文,就大罵妻子道:」誰讓你養大他的?」田文的媽媽嚇得不敢講話。田文向父親叩頭後問:「父親大人,您為什麼不讓養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田嬰說:「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會長到大門那麼高,將來對我們父母不利。」田文問父親:「人的命運是由天支配的呢,還是由大門支配的?」「這..這..」父親被問住了。田文又接著說:「人的命運,如果由天支配的話,父親何必憂愁呢?如果由大門支配的話。可以把大門開高些,誰能長得那麼高呢?」過了些日子,田文問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孫子。」「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玄孫。」田文追問:「玄孫的孫子又叫什麼?」田嬰答:「這我就不知道了。」田文緊接著說:「您在齊國受重視,當了宰相.歷經三位君王,齊國的疆域並沒變大,但是,您私人的財富卻積累了萬金,幕僚之中一個賢人都沒有。您後宮的人身穿縐紗細綾,可是一般才士,連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餘的飯粱肉食,而一般才士,竟連糟糠都吃不飽。現在您還儘力地積蓄貯藏,想把它留給您方才所說的那不知道的孫子、玄孫和玄孫的孫子,卻忘掉國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敗壞了,我真覺得好奇怪呢。」田嬰聽了,覺得兒子十分明事理,將來一定是有用之才。從此之後,開始喜歡他了。後來,田嬰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田文的名聲也逐漸傳開了。田嬰死後,田文繼承父親做了薛公,他就是孟嘗君。范雎遠交近攻計公元前270 年,秦國穰侯魏冉正要發兵攻打齊國的時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上書人說有緊急事要親見秦王。秦昭囊王即位後,因為太極都被太后和魏冉操縱了,很不得志而鬱鬱寡歡,很想得到有識之士的幫助,來擺脫太后和魏冉的控制,所以立即答應在離宮召見這位上書的人。當秦昭襄王按的乘車到離宮去的時候,半路上有一個大漢擋著不肯避讓。「大王來了!」秦王的侍從大聲吆喝著。「什麼,秦國還有大王嗎?我只聽說秦國有太后、穰侯,從沒聽說有什麼大王呀!」擋道的大漢高聲叫嚷著。這幾句話被車內的秦昭襄王聽見了,知道這位大漢不是等閑之輩,趕忙下車,扶起大漢,好言好語一問,才知道此人就是上書的范雎(?—前255年)。秦昭襄王把范雎請到離宮裡,讓左右退出,誠懇地請教治國之策,不論太后、穰侯,還是自己的失誤,都可以直說。范雎剛才不肯讓道,是用來試探秦王誠意的,現在看見大王確實至誠至懇,就一針見血地說:「秦國的軍事力量足以征服諸侯,可是15年來並沒有什麼進展,這不能不說是掌握秦國大權的太后和穰侯不願真心為秦國出力,而大王在策略上也有失偏頗呀!」秦昭襄王點點頭,謙虛地問道:「先生說的都是實話,請你詳細地分析給我聽聽好嗎?」范雎說:「太后和穰侯專權的事,我們以後再細談。這次單說大王失策的事。眼下穰侯不是正要出兵攻打齊國嗎?可是齊國離秦國很遠,中間隔著韓、魏兩國。大王即使把齊國打敗了,也沒法把齊國和秦國連接起來,齊國還有得而復失的危險。最好的策略是遠交近攻,把齊國暫時團結起來,先把臨近的韓國、魏國拿到手,再發兵攻齊,齊國就容易攻下了。」秦昭襄王十分讚賞范雎制定的遠交近攻的策略,就拜他為客卿。幾年後,又撤了穰侯的職,剝奪了太后參政的權力,於是正式任命范雎為丞相。從此,秦昭襄王如魚得水。傾力推行范雎的遠交近攻的方針,擊破了其餘六國的合縱勢力,擴大了疆域,為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諸方面都做好了準備。甘茂巧諫秦武王秦武王雄心勃勃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有一天,他召集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商討攻打韓國的事,問哪一個丞相願意帶兵出征。右丞相不同意。左丞相說:「要打韓國,必須聯合魏國才有力量。魏王那裡,我可以去做工作。」秦武王同意了甘茂的建議。甘茂很有口才,很快說服魏王一起發兵攻韓。可是,他擔心樗里疾在秦武王面前做小動作,到時攻韓不成還會丟了性命。於是派人向秦武王彙報說:「魏王方面的工作已經做通了,我們是不是改變主意不要出兵為好。」秦武王得不到要領,親自趕到息讓這個地方,找到甘茂,問他為什麼改變了主意。甘茂說:「要戰勝韓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國要消耗很多財力,也不是幾個月就能結束戰爭的。如果中途發生了什麼變故,不是要前功盡棄嗎?」「有你主持帶兵打仗的一切事務,還擔心什麼變故呢?」秦武王不以為然他說。「有些事情的發展是現在難以預料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一個跟孔子的門生曾參同名同姓的人闖禍殺了人,有人去報告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啦!』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聽了頭也不抬地說:『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報告說:『你的兒子曾參殺人啦!』曾母仍舊不相信兒子會殺人。第二個人剛走,第三人又來報告說:『曾參殺人犯了大罪,官府來捕人啦!』這次曾母相信了這個謠言,嚇得扔下梭子躲了起來。」「左丞相對寡人講這個故事,這同出兵奪取韓國又有什麼聯繫呢?」秦武王不明白甘茂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道理很簡單,」甘茂解釋說,「如果我率領千軍萬馬離開大王身邊去攻打韓國,說我壞話的人一定大有人在,萬一大王也像曾參母親那樣聽信讒言,那麼,我的後果可悲不去說他,奪取韓國的大業一定也會付之東流了。」秦武王想了想說:「為了讓你一心帶兵作戰,沒有後顧之憂,我一定不聽別人的閑言碎語,如若不信,可以給你寫個憑征。」接著,秦武王和甘茂訂了一個盟約,就藏在息讓。甘茂被拜為大將,領兵五萬,先打宜陽城。沒有想到五個月都沒把城攻下來,右丞相趁機對秦武王說:「甘茂拖延這麼長時間,莫非要搞兵變或投降敵人。」秦武王經不住右丞相的挑唆,下令甘茂撤兵。甘茂派人向秦武王送去一封信,上面只寫著「息讓」兩個字。秦武王拆開一看,知道自己輕信饞言動搖了攻韓的決心,覺得很對不起甘茂。於是增兵五萬開赴前線,終於攻下了宜陽城。李牧袋怯迷匈奴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趙國北疆雁門關外,塵土滾滾,旌旗飄揚,鼓角激蕩。善征好戰的單于統率的15萬匈奴騎兵,發起了對中原趙國的擄掠戰爭。「嘿嘿,李牧(?—前228 年)這個懦夫,今天再想把腦袋縮在衣領里高懸免戰牌可不成了。」「對,今天我們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總讓我們感到礙手礙腳的。」「趙軍該不會設下埋伏吧。」「你也太多慮了,李牧有膽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數百騎兵打個大敗了。」「這倒是的。」....單于和部將們騎著戰馬,一路談笑著向前進發。前天,他們已派小股部隊前往趙營里騷擾,李牧的軍隊不戰自敗。匈奴兵不費吹灰之力便搶得百十頭牛羊,還劫持了幾十名趙兵。一連數年中,李牧在雁門關安營紮寨,從不出戰。單于認定李牧膽怯畏戰,他那幾十萬駐邊守軍根本毋須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單于調動精騎15萬,從正面發起了對趙軍的進攻。匈奴前鋒部隊已攻入李牧大本營了。「啟稟君主,趙軍營中竟無一人。」先鋒官趕來向單于報告。「嗯、李牧這小子大概早已逃跑了。」單于不無得意地說,「命令部隊全速開進。」正當匈奴主力部隊全部進入趙軍陣地之時,忽聽軍營四周號角齊鳴,喊殺聲四起。只見四面八方無數的趙軍步騎兵似乎從天而降。「啊!我們陷入包圍了。快撤!」單于急忙下令撤軍。可哪裡還來得及,過去一向畏敵如虎的李牧軍兵,似乎個個變成了雄獅,吶喊著,舉著刀劍槍械,像潮水般向匈奴兵衝殺過來。一場激烈的廝殺後,單于扔下10 萬多個屍首,帶著數千人馬,丟盔棄甲地逃了回去。從此十多年裡,匈奴兵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了。原來趙將李牧熟知匈奴兵驕橫跋扈的習性,因此,便對匈奴兵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他命令部隊堅守不戰,甚至在軍中規定:一旦匈奴入侵,全體將士務必回營自保,不得迎戰,有敢捉拿匈奴人的處死!久而久之,不用說匈奴人說他膽小如鼠,士兵們也開始埋怨他是畏敵之將。趙王更責怪他無能。但李牧依舊只守不攻,終於引得單于上了鈞,打了大勝仗。齊君王后解玉環秦王派使者拿著一套玉連環,專程送給齊君王后。使者說道:「我們國王聽說齊國的老百姓都很聰明,你是一國之後,就更聰明了。聰明的王后。您一定有辦法解開這套玉連環嘍!」齊君王后接過玉連環,左看右看,不能解開。秦國的使者站在一邊竊笑。王后突然明白過來,玉連環是玉匠制環時從一塊完整的玉石上雕鑿出來的,再聰明的人都不能解開。秦王出這樣的鬼主意,完全是在凌辱齊國。「我必須維護齊國的國威和齊王的尊嚴。」她想。一個好主意在腦子裡跳了出來。她輕蔑地對秦國的使者說道:「這樣簡單的事,我們齊國的小孩子都能辦,虧著你千里迢迢趕到齊國來請教!」齊君王后說罷,叫侍從取來一把鐵鎚,向玉連環狠狠砸去,破碎的玉石飛散了一地。「這不是解開了嗎?」她幽默地笑著、神態十分自若。秦國使者怒氣沖沖地說:「哪有這樣解玉連環的?你是蔑視秦王,秦王不會饒恕你們齊國的。」齊君王后也正色說道:「玉連環是秦王送來請我解的,我出於對秦王的尊敬,才幫了這個忙。秦王是個知書達理的人,怎麼會對幫助過他的人過不去呢?」使者無言以對,怏怏地退出了齊宮。鄒忌論美諫齊王公元前378 年,齊威王即位,據說他九年不理朝政。一天,他把一個叫鄒忌的人召去彈琴消遣。鄒忌只是大談特談樂理,就是不奏曲,齊威王不高興地說:「您的樂理說到我的心坎里了,但光知道這些不夠,還需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鄒忌說:「臣以彈琴為業,當然要盡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國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大計呢?我撫琴不彈。就沒法使您樂意,怪不得齊人瞧見大王拿著齊國的大琴,九年來沒彈過一回。都不樂意呢!」齊威王十分驚愕,和他大談治國的道理,鄒忌竟說得頭頭是道。於是齊威王拜他為相國,加緊整頓朝政。這天早晨,身材修長、形貌漂亮的鄒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鏡子後問妻子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妻子說:「徐公哪有您美呢?」鄒忌想: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自己哪裡比得上他呢?他又問妾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妾說:「徐公不如您美!」白天來位客人,鄒忌又把對妻、妾說的話再說了一遍。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說:「徐公確實不如您美。」第二日,恰好徐公來訪,鄒忌對他橫看豎看,覺得自己哪裡有他美呢?晚上,他想了又想,最後明白了:「妻子說我比徐公美,是偏護我;妾說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說我比徐公美,是想得到我的好處。」於是,鄒忌上朝對齊王說:「臣確實自知不如城北的徐公美,但臣的妻子偏護我,臣的小妾怕我、臣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都說我比徐公美。由這件事,我聯想到:我們齊國,地有千里方圓,城有一百二十。宮女左右,沒有不怕大王您的;朝里的大臣,沒有不偏護大王您的;齊國四境之內的人,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這樣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是多麼厲害呀!」齊威王聽了鄒忌巧妙的勸諫,覺得很對,就下令說:「以後,不管是誰,凡是能當面指責我過失的,可以得最上等的賞賜;能用書面文字批評我的過失的.可以得中等的賞賜;能在大庭廣眾中非議我的,只要讓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賞賜。」這道命令頒布後不久,文武百官紛紛上朝來向齊威王提出很多意見,齊威王吸收合理的部分,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一年之後,大家都覺得提不出什麼意見了。齊國因此漸漸強盛起來。孫臏教田忌賽馬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忌,經常與齊王及宮廷貴族們押賭賽馬。每次比賽都押下黃金百兩的賭注。儘管他在戰場上如何叱吒風雲,戰功顯赫,但是在賭場上他卻屢遭失敗。一天傍晚,田忌家來了位風塵塵僕僕的客人,此人雖著一身布衣,但氣度不凡。他名叫孫臏(《孫臏兵法》的作者),剛從魏國逃到此地。酒席上,兩人談起關於兩軍交戰的戰略戰術。一談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飛揚,特別是孫臏那睿智的談吐和驚人的韜略,更使他興緻勃勃。不覺酒過三巡,田忌不由自主地想起賽馬的事,臉上愁雲密布。孫臏覺得納悶,趕忙問道:「老兄,可有什麼煩惱之事?」田忌沉吟了半天,最後不好意思地吐露了一直鬱積在心頭的苦惱。孫臏聽他說完後,沉思片刻道:「此事並不難,下次你不妨把賭注下大三倍,我保證你能贏!」田忌半信半疑地問:「老兄有什麼妙計?」孫臏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是的,到時候你自會明白,老兄你就不必多慮啦!」到了那天,田忌當眾押了1000 兩黃金。齊王和那些王公貴族們以為他輸急了,有點胡來了。他們笑道,「這次他會輸得更慘,看著吧!」當時的賽馬方法是:參賽者都要將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後依次輪賽,上等對上等,中等對中等,下等對下等。比賽完畢,只要你的馬能兩次名列前茅,你就算贏了。話說那天田忌雖然乾脆爽快地押上了賭,但心裡仍不免犯嘀咕:「這次要是再輸,那可..」這時,孫臏走近田忌,悄聲道:「老兄,別擔心了,來吧。先把你的下等馬對他們的上等馬,再用你的上等馬對他們的中等馬,你的中等馬最後才用,這樣,他們只剩下等馬了。明白了嗎?」「哎呀!」田忌一聽,連連拍著大腿:「我怎麼從來沒想到這一著呢?」連忙吩咐手下的人。如此這般地作了安排。比賽結果,不出所料,田忌勝了兩場,頓時滿面紅光,穩穩地從齊王手中拿走了1000 兩黃金。不久,田忌禁不住把他賽馬上取勝的秘密告訴了國王。齊王趕忙叫他召來孫臏。從此,孫臏當上了齊國的軍師,在戰場上屢屢挫敗對手,聲名顯赫,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孫臏減灶誘敵人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發生後,一晃13 年過去了。魏國這次夥同趙國去攻打韓國,韓國頻頻向齊國告急求援。齊威王又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令他們前去救韓。田忌有了「圍魏救趙」的經驗,胸有成竹,準備把計策再用一次,上千輛兵車馳出齊國國境時,田忌要指揮齊軍急速直指魏都大梁,孫臏卻讓田忌叫大軍早早安營扎塞。田忌問:「軍師,兵貴神速,怎麼可以早早休息?」孫臏說:「現在魏國剛剛向韓國發動進攻,如果我們急忙出兵相助,實際上就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魏軍最初的打擊,不是我們指揮調度韓軍,反而是聽任韓軍的指揮調度,所以說馬上去奔襲魏都大梁是不合適的,只有當魏韓這兩虎爭鬥一番以後,我們再發兵襲擊大梁,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挽救危難之中的韓國,這樣對我們才更有利。」於是齊軍在路上磨蹭了一個多月,才向大梁發起攻擊。魏王見齊軍打來,急忙命令龐涓從韓國回兵救魏,又派太子申為上將軍,與龐涓合兵10 萬,抵抗齊軍。孫臏知道龐涓的部隊將到,向田忌獻上「減灶誘敵」的妙計。當魏齊兩軍剛剛遭遇,還沒交鋒,孫臏就下令部隊撤退。龐涓追到齊軍駐地,只見地上滿是挖掘煮飯用的灶頭,連忙叫士兵去清點,根據灶頭的個數龐涓估計齊軍有10萬之眾。齊軍一連三天急急退卻,龐涓仍派人去數灶,第二天發現齊軍留下的灶頭數目,只夠5 萬人煮飯了;第三天,減少到只夠3 萬人煮飯了。龐涓得意地說:「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怕死,進入我國境內才三天,兵士就逃走了大半。」於是他拋下步兵輜重,只帶輕裝健兒,晝夜兼程,緊緊追趕齊軍。這一天,齊軍退到馬陵道(今山東莘縣境內)。孫臏見這裡路狹道窄,兩旁又多險阻,很適宜設兵埋伏,計算龐涓的行程,估計他將在黃昏時可以趕到這裡,就命令士兵砍下一些樹木堵塞去路,又選了一棵大樹,將那大樹面對路的樹榦,砍去一大塊皮,讓它露出一大片光滑潔白的樹身,然後在上面寫上一行黑字。接著,孫臏命令一萬名弓箭手夾道埋伏,對他們說:「等到魏軍來到,大樹底下有人點火,就萬箭齊發。」天剛黑,龐涓真的領兵追到馬陵道。在士兵們搬攔路的樹木時,有人發現路旁大樹上的字,忙向龐涓報告。龐涓叫士兵點燃火把一看,上面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不由得大驚。此時,齊軍伏兵對準火光處萬弩齊發,箭如雨下,魏軍死傷無數,龐涓也身中幾箭,倒在血泊之中。他自知中計,絕難脫身,只得拔劍自殺。齊軍乘勝追擊,俘虜了魏太子申,徹底打敗了魏軍。孟軻智諫齊宣王戰國時的齊宣王一心想稱霸於天下。一天,他問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 年):「像我這樣的人能不能統一天下?」孟子覺得眼下人民生活很是困苦,應該批評齊宣王一番。但齊宣王是個愛聽奉承話的國君,如果說他不愛護老百姓,準會被他轟出王宮,因此孟子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大王的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大王一件事,行嗎?」「什麼事呀?」齊宣王好奇地問。「我聽說,有一回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鍾,您因為看見好好的一頭牛,無罪而被殺,感到不忍,結果沒殺那頭牛,是有這麼一回事吧?」齊宣王想,這孟老夫子還記得他的這件善事呢,心裡當然很高興,忙回答說:「是呀!是有這麼一回事。」孟子說:「大王,這就是惻隱之心哪!憑你這副善心腸,便可以行王道,統一天下!」齊宣王更樂了:「對,您接著說下去。」孟子又說:「問題是您肯不肯干罷了。比如有人說:『我力能舉起千斤東西,但卻舉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卻看不見滿車的柴禾。』您相信這話是真的嗎?」齊宣王不禁啞然失笑:「哈!我怎麼能相信這種話呢?」孟子也笑道:「這就對啦!所以如果有人說,大王您能用好心對待牛,卻不能用這種好心去愛護百姓,這也同樣叫人不能相信。這就和不肯舉一根羽毛和看不見一車柴禾一個樣。現在,老百姓所以流離失所不能安居樂業,這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而不是能不能幹的問題。所以我說,您能行王道,能統一天下。問題是您不幹,不是不能啊!」孟子以奉承做批評的陪襯,使之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在這樣的氣氛下,齊宣王就沒有對孟子產生惡感,於是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評。孟子一心想向齊宣王宣講施行仁義的主張,但他知道齊宣王喜愛音樂、喜愛勇武、喜愛財物、喜愛女色,一下子是不可能接受他的主張的,對齊宣王只能因勢利導。一天,孟子謁見齊宣王,問:「您曾經告訴庄暴說您愛好音樂,有這麼回事嗎?」齊宣王不好意思地承認說:「是的,我說過,我不愛好古代音樂,只愛好一般流行的樂曲罷了。」盂子說:「只要您非常愛好音樂,那齊國便會很不錯了。無論現在流行的音樂,還是古代的音樂都是一樣的。」齊宣王見孟子不是來批評自己的,而是來討論自己愛好的音樂,就來勁了,於是說:「您能把這個道理講給我聽嗎?」孟子說:「要聽這個道理,我想先問您一個問題:一個人單獨地欣賞音樂快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齊宣王不禁脫口而出:「當然跟別人一起欣賞更快樂些。」「那麼,跟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是快樂的,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是快樂的,但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孟子步步深入下去。齊宣王完全接受了孟子的心理暗示:「當然是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那麼,就讓我對大王您談談音樂和娛樂的道理吧。」孟子見時機已經成熟,就巧妙地把音樂過渡到政治上來:「假使國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聽到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聲音,都感到頭痛,愁眉苦臉地議論紛紛:『我們的國王這樣愛好音樂,這樣快樂,可為什麼我們卻苦到這般地步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國王只圖自己快樂而不同百姓一同快樂的緣故。」齊宣王不由得一驚,還沒等開口說什麼,又聽孟子繼續在雄辯:「假使國王在這兒奏樂。百姓聽到了鳴鐘擊鼓、吹蕭奏笛的聲音,全都眉開眼笑地互相告訴:『我們的國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麼能夠這樣快樂地奏樂呢?』這也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國王同百姓一同娛樂罷了。由此,我得出這麼一個道理:如果國王能同百姓一同娛樂。就可以使天下歸服了。」孟子的一番話使齊宣王心服口服。一次,齊宣王問孟子:「請問先主和鄰國相交,有什麼原則和方法嗎?」盂子答道:「有的。只有仁愛的人才能夠以大國的身份來服事小國,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夠以小國的身份服事大國。以大國身份服事小國的,是無往而不快樂的人,無往而不快樂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謹慎畏懼的人足以保護住自己的國家。」齊宣王說:「您的話很有道理。不過,我有個毛病,我喜好勇武,恐怕不能夠服事別國吧。」孟子說:「那麼,大王就不要喜好小勇。」齊宣王問:「什麼叫小勇呢?」孟子說:「有一種人,只是手按著刀劍瞪著眼睛說:『他怎麼敢抵擋我呢!』這只是匹夫之勇,只能敵得住一個人,希望大王能夠把這種小勇擴大,擴大到像文王和武王一樣的大勇。」齊宣王問:」請您說說文王和武王的大勇。」孟子說:」《詩經·大雅·皇矣》上說:『我王勃然一生氣,整頓軍隊往前去。阻止敵人侵略莒國,增強周國的威望,用以報答各國對周國的嚮往。』這便是周文王的勇。文王一生氣,便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孟子頓了頓又說:「《書經》上說:『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和師傅。君主和師傅的唯一責任。就是幫助老天爺來愛護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的人和無罪的人都由我負責,那麼普天之下還有誰敢越自己的本分來胡作非為呢?』當時有一個紂王在天下橫行霸道,弄得民怨沸騰,周武王便認為這是奇恥大辱。這便是武王的勇,武王也生氣而使天下的人民得到安定。如今,大王您如果也是生氣而使天下的百姓都得到安定,那麼,天下的百姓還會生怕大王您不喜好勇武呢。」齊宣王高興地笑了。一次,有人建議齊宣王拆毀明堂,齊宣王去向孟子討教:「先生,您說要不要拆毀明堂?」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統一天下的王者的殿堂。如果您要實行王政,就不要毀掉它。」齊宣王說:「您可以說說怎樣去實行王政嗚?」孟子答道:「從前周文王治理岐周,對農民的稅率是九分抽一;對做官的人給以世代承襲的俸祿;在關口和市場上,只稽查不徵稅;不禁止任何人去江河湖泊捕魚;只對罪犯施刑罰,而不株連他的妻室兒女;對鰥夫、寡婦和失去依靠的老人、孤兒.實行王政的周文王最先考慮他們。《詩經·小雅·正月》上說:「有錢財的人是可以過得去的,可憐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單者吧。』」齊宣王擊掌稱道:「這話說得太好啦!」孟子問:「您既然認為這話好,那為什麼不去實行呢?」齊宣王說:「我有個毛病,我喜愛錢財,實行王政恐怕有困難吧。」孟子說:「從前,公劉也喜愛錢財。《詩經·大雅·公劉》上寫道:『糧食真多,外有囤,內滿倉;還包裹著乾糧,裝滿橐,裝滿囊。人民團結,國威發揚,箭上弦、弓開張,其他武器也上場,浩浩蕩蕩向前行。』因此留在家裡的人有積穀,行軍的人有乾糧,這才能率領軍隊前進。如果大王您喜愛錢財,能跟百姓一道,那對於實行王政統一天下,有什麼困難呢?」齊宣王不好意思地說,「我還有個毛病,我喜愛女人,實行王政怕有困難吧?」孟子答道:「從前太王也喜愛女人,十分疼愛他的妃子。《詩經·大雅·緜》上寫道:『古公亶父清早便跑著馬,沿著邠地西邊漆水河岸來到岐山之下。還帶領著他的妻子姜氏女,都來這裡視察住處。』在這個時候,天下沒有找不著丈夫的老處女,也沒有找不著妻子的單身漢。大王如果喜愛女人,能跟百姓一道,那對於實行王政統一天下,有什麼困難呢?」齊宣王無話可說了。一次,齊宣王出兵攻佔了燕國。齊宣王對孟子說:「有些人勸我不要吞併燕國,有些人勸我吞併它。我想:以一個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去攻打與之匹敵的大國,而且只化了50天時間便佔領了,僅僅是憑人力嗎?恐怕是無意吧。如果我們不去吞併它,上天會認為我們違背了他的旨意,因而會降罪於我們。吞併它,您看我做得對嗎?」孟子答道:「如果吞併它,燕國百姓很高興,便吞併它;如果吞併它,燕國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吞併它。以齊國這樣擁有兵車萬輛的大國,來攻打同樣有兵車萬輛的燕國,燕國的百姓卻用竹筐盛著乾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意思嗎?只不過是他們想逃離那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罷了。如果他們的災難更加深了,那只是統治者由燕轉為齊罷了。」過了一些日子,有幾個國家在商議著救燕的事。齊宣王虛心向孟子討教對策。孟子答道:「我聽說過,有憑藉著縱橫各70 里的國土來統一天下的,商湯便是,但還沒有聽說過擁有縱橫各1000里的國土而害怕別國的。《尚書》上說過:『商湯征伐,從葛國開始。』天下人都相信他,人們盼望他,正好像久旱盼望烏雲和霓虹一樣。商湯的征伐,一點也不驚擾百姓,做買賣的照常往來。種莊稼的照常下地。商湯只是誅殺那暴虐的國君,用以慰撫那些被殘害的百姓。他們來到,正好像天上降下及時雨一樣,老百姓非常高興。正如《尚書》上說的那樣:『等待我們的王,他到了,我們也就復活啦!』」孟子說到這裡,眉頭忽然緊鎖了起來:「殘暴的燕王雖然被您打敗了,可您對熱烈歡迎您的燕國人民又做了些什麼呢?您殺掉了他們的父兄,擄掠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祠堂,搬走他們的寶器,這怎麼可以呢?天下各國本來就害怕齊國強大,現在齊國的土地又擴大了一倍,而且還暴虐無道,這自然會招致各國聯合起來討伐您。我認為您應該趕快發布命令,遣回老老小小的俘虜,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再和燕國人協商立一位新燕王,然後您從燕國撤回齊國。如果這樣,才能使各國停止聯合興兵對付您。」蘇代巧論鷸蚌斗蘇秦之弟蘇代也是一個機智人物。一次,他聽說趙惠王要攻打燕國,覺得這對趙、燕兩國都沒有好處,於是決定勸阻趙惠王改變這個主意。見到趙惠王后,蘇代先不提這件事,卻對趙惠王說,他在易水河邊看到一件新鮮事——有一隻很大的河蚌張著殼在河邊曬太陽,柔和的陽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極了。可是,從河蚌的後面偷偷地走過來一隻精瘦的鷸鳥,它真是餓極了,舉起尖利的長嘴巴,向河蚌露出殼外的鮮嫩的肉一口啄去。河蚌受到突然襲擊,急忙夾緊堅硬的外殼,把鷸鳥的長嘴巴牢牢地夾住了。鷸鳥作了一番掙扎,沒用,河蚌的硬殼越夾越緊,於是恨恨地說:「河蚌呀河蚌,你不要這樣兇狠,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不是要乾死渴死嗎?我就等著吃你的死蚌肉了!」河蚌的那一塊嫩肉依然在鷸鳥的長嘴巴里,十分疼痛,可是它也不甘服輸,嘲笑鷸鳥說:「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乾死餓死不可!」它們兩個吵個不停,誰也不肯讓步。這時,有個漁夫遠遠看見這邊的動靜,就疾步跑了過來,伸手把它們逮住了,放進了魚簍。鷸鳥和河蚌成了漁夫的美餐,要後悔也來不及了。趙王聽了很有興趣。蘇代趁機轉入正題說,「我聽說大王要出兵攻打燕,燕趙兩國國力相當,趙國在幾年內不可能把燕國打敗,勢必長期相峙下去。強大的秦國看見燕、趙都疲憊不堪,一定會像易水邊的漁夫那樣趁機從中漁利。這對趙國又有什麼好處呢?所以,發兵攻燕的事還得三思而行啊!」趙惠王終於恍然大悟起來,懇切地說:「我們不能做鷸和蚌那樣的傻事,去讓秦國得利。出兵燕國的事以後就別提了!」秦惠王送屙金牛戰國時期,奉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力富強,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秦惠王為了與六國爭雄,不斷蠶食其他小國。在奪回河西以後;又加緊了對蜀國(今四川中西部)的進攻。「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論兵力,蜀國遠不如秦國,可憑藉險要地勢,集中兵力扼守險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即使敵人攻入,也是斷前絕後,瓮中捉鱉。所以秦國屢攻屢敗,折了許多兵將,仍難以通過秦嶺。秦惠王為此寢食不安,多次親自察看地形,多方打聽蜀國虛實,終於茅塞頓開。第二天,秦軍停止了對蜀軍的的攻打。蜀軍恐有偷襲,不敢怠慢,仍嚴守險關。半個月後,蜀軍上下都在議論一件稀奇事:說是在離蜀軍關隘不遠的艱險地段有一頭金牛,屙的圭是黃金。消息很快傳到了蜀國國君那裡,他將信將疑,派心腹前去察看。心腹前去一看,果然如此:一頭三倍於大黃牛的大石牛屹立在道旁,屁股下面有幾堆碎黃金。心腹把這些黃金收起來,疾馬回宮,將黃金獻給國君。蜀國國君正愁國庫空虛,聽到這個喜訊,不由心花怒放。為防止別的國家搶先下手,他立即派出軍隊前往保護,同時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遇山開路,逢水架橋,使天塹變通途,做成了一條通到都城的運輸道,金牛終於順利地運到了蜀國宮中。蜀國國君迫不及待想看金牛屬黃金。可是等了大半天。沒有什麼黃金從牛屁股里落下來,他困惑不解,繞著金牛轉了幾圈,生氣地問心腹:「這金牛怎麼不會屙黃金了?」心腹戰戰兢兢地說:「啟稟大王,小的實在不知。」國君大怒:「你竟然謊報軍情,戲弄寡人,來人,將他拖下去斬了!」可話音剛落,衛士進門來報:「秦軍已經兵臨城下。」國君大吃一驚,宮中頓時亂作一團。原來,秦惠王察看地形後覺得強攻不行,得用智術。當他打聽到蜀國兵少力弱,國君求富心切時,就派人秘密鑿制了這頭龐大的石牛,悄悄運到通往蜀國的最艱險的地段,暗中在石牛屁股後撒放了幾堆碎黃金。然後叫部下四處散布謊言,騙蜀國國君上當。這樣,蜀國在前面開路運「牛」,秦軍就在後面悄悄尾隨,當金牛運到蜀國都城時,秦軍自然也到了。田單火牛抗燕軍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大舉進攻齊國,接連拿下70多座城,並包圍了齊國的莒和即墨。公元前279 年,燕昭王去世,兒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做太子時,就和樂毅不和,即位後,對樂毅心懷疑懼。這時,齊國即墨守將田單乘機往燕國派出大量間諜,到處散布謠言,說:「齊國的國王早就死了,齊國的城市也只剩兩座。樂毅之所以沒有征服齊國,是因為他跟新燕王有矛盾,害怕回去後被殺掉。樂毅想以伐齊為名,擁兵自重,南面稱王。」燕惠王聽信這些流言,便派騎劫去代替樂毅。樂毅只得逃到趙國,燕軍軍心渙散。騎劫接收了樂毅的兵權後,求勝心切,一到齊國就拚命攻城。田單不跟他交戰。他命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飯時.都要把供品擺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結果引來許多飛鳥。古人把飛鳥群集看作吉祥的徵兆。燕軍見即墨上空飛鳥成群,很奇怪。田單乘機散布說:「老天爺給我派了一名『神師』,教我用兵。」有個小卒對田單說:「我可以當神師嗎?」田單果然讓他當上了「神師」,對他恭恭敬敬,每次下令操練,都要打著「神師」的旗號。田單利用當時的迷信風氣,既欺騙了燕軍,又使部下個個服從他。接著,田單又通過間諜,向燕軍散布說:「我最怕燕軍割掉齊軍的鼻子。」燕軍聽說後,果然照辦。守城的齊軍一看,被俘虜去的齊國士卒全部被割掉鼻子,便義憤填膺,把城池防守得牢牢的,唯恐被燕軍抓去。幾天後,田單又散布說:「我們的祖墳都在城外,如果被燕軍掘掉,那實在太叫人寒心了。」燕軍聽說後,就去掘墳燒屍。城上的守軍見了,更加痛心疾首。田單見守城軍民求戰心切,士氣高昂,便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修築工事,並把妻子編入隊伍,把家財散發給士卒。城池加固後,田單派遣使者,請求投降。田單在約定投降的前一天。集中了1000多條牛,並用五顏六色的顏料,在紅布上畫了張牙舞爪的猛獸圖案,分別披到牛身上。牛角上綁上鋒利的短刀,再把浸了油脂的麻,繫到牛尾上。然後又把城牆挖開幾十個洞。黃昏時分,精選的5000名士兵將臉塗成五顏六色,帶著兵器跟在牛的背後,一到城外,將牛尾上的麻點上火,牛又驚又痛,拖著「火掃帚」發狂地沖向燕軍陣地,5000名化妝的士兵也緊隨著衝去。燕軍大敗,主將騎劫也被亂軍殺死。田單乘勝追擊,隊伍不斷壯大,陸續收復了70 余座城池。馮諼為主鑿三窟戰國時,齊王拜孟嘗君為相國。孟嘗君比以前更有錢了,養的門客最多達3000人。他為了養活這些門客,就向他的封地薛城的百姓放高利貸。一年以後,由於薛城的收成不好,貸款的人都還不起利息。孟嘗君就出了個通告,問食客道:「有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城去收債?」有個叫馮諼的門客在通告上籤上名字,說自己能去。孟嘗君高興地接見了他,叫總管把合同契據給馮諼裝載在車子上,讓他到薛城去收帳。馮諼臨行前問孟嘗君:「債收齊後,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孟嘗君答道:「看我家裡缺少的買吧!」馮諼驅車到了薛城,那裡的勞苦百姓聽說來收利息了,一個個叫苦連天。馮諼就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契據當眾燒掉,說是把那些錢賞賜給百姓了,老百姓感動得都高呼萬歲。馮諼回來後,孟嘗君問他:「買了些什麼回來?」馮諼答道:「你說過:『看我家裡缺少的買吧。』我想,你宮中堆滿了珍珠寶貝,畜欄里養滿了良犬駿馬,堂下站滿絕色美人,你家裡所缺少的只有『義』,所以我就替你買了『義』回來。」孟嘗君問:「你這是什麼意思?」馮諼說:「借你錢的.大多是窮人,眼下利上滾利,他們越來越窮,即使等著跟他討債十年,也討不到,再逼他們的話,他們就會逃走。燒掉無用的借據,主動放棄不可得的空帳,就會讓您的封地的人民親近您,擁護您,我認為收回民心比收回利息更有用啊!」孟嘗君無可奈何地拱拱手說:「先生的目光真是遠大呀。」後來齊王聽信讒言,解除了孟嘗君的職位。除馮諼外,那3000 食客全部散離了。孟嘗君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在離薛城百里遠的地方,薛城的百姓紛紛來迎接他。孟嘗君對馮諼說:「先生替我買的『義』,今天終於看到了。」馮諼說:「狡兔準備了三個洞穴,方能免於一死。您至少也得有三個安身的地方,才能高枕無憂。」不久,馮諼來到秦國去遊說。他對秦昭襄王說:「齊國能這樣強盛,全靠相國孟嘗君。現在齊王罷了他的官。如果秦國能重用孟嘗君,他一定能給大王出力,那麼秦國就會更加強盛。」秦王就派了10 輛車子,準備黃金2000兩,去迎接孟嘗君。馮諼回到齊國,對齊王說:「臣下聽說秦王準備了10 輛車子、2000 兩黃金,要來迎接孟嘗君去秦國。如果孟嘗君去了西秦,就使秦國如虎添翼,更加強盛了。大王還是搶在秦國使者之前,去薛城請他回來恢復他的職位,增加他的封邑,那麼就能挫敗秦國的陰謀。」齊王派人到邊境去打探消息,證實了馮諼的話,就立即按照馮諼的話去恢復了孟嘗君的宰相職位。這時,馮諼又提醒孟嘗君說:「請您向齊王要一部分祭器,在薛城建立宗廟,那麼您的地位就會穩固了。」宗廟在薛城建好後,馮諼對主人說:「三個洞穴都已鑿好了,您可以高枕無憂了。」此後,孟嘗君在齊國當了幾十年相國,沒有受到絲毫的禍患。趙後婉詞責齊王齊王想討好趙國,派了一個使者去看望趙威后。趙威后接過使者遞上的書信,放到案桌上,也不拆讀,就問使者道:「這幾年貴國的收成好嗎?百姓還好嗎?齊王也好嗎?」齊國使者見趙後把齊王的書信置之一邊,心中不悅,又聽威後先問齊國的收成和百姓,再問齊王,更是不滿,提高聲音說道:「尊敬的威後,我奉齊王之命來看望您,現在您不先問齊王如何,卻先問起年成和百姓了,這不是尊卑貴賤顛倒了嗎?」威後笑笑說:「我可不敢苟同你的話。試想,如果齊國顆粒不收,百姓們就不會存在。沒了百姓,哪裡還有國君呢?我問的話恰恰是先根本後枝節的。」使者撇撇嘴,站在那裡沒有答理。「齊國有個叫鍾離子的隱士,他很好吧?」趙威后也不計較使者的態度,繼續說了下去,「這個人對於有糧沒糧的人,他都給他們東西吃;對於有無衣服的人,他都給他們衣服穿。他是個幫助齊王撫養百姓的人,為什麼現在還沒讓他功成名就呢?」齊國使者靜靜地聽著。原來傲慢輕侮的神色減少了許多。「還有個叫葉陽子的人,常常同情那些喪妻喪夫的人,撫恤那些失去父親、沒有孩子的人、救濟貧困窮苦的人,補助那些衣食不足的人。這樣一個輔導國君養育齊國百姓的人,為什麼到如今還沒有發揮他的作用呢?」威後如數家珍,侃侃而談。使者坐立不安起來,不時地瞅著威後的臉色,見她仍像原來那樣溫溫和和的,才安下心來繼續聽下去。「北宮氏的女兒嬰兒子也很好吧?她摘掉自己的首飾至老不嫁、奉養父母。這是一個引導百姓一心向孝的人,怎麼至今仍未受到齊王的接見呢?兩個賢士沒有成就功業,一個孝女沒有受封,齊王如何能統治齊國、做百姓的父母呢?」儘管威後的語氣仍是那樣的平靜溫柔,可是,齊國使者的臉上已滲出一顆顆汗珠。趙威后似乎沒有看見使者的窘態、緩緩地站了起來,在房子里踱著步子。突然,她像看見一個醜陋的怪物令她厭惡似的,帶著十分不快的語氣說道:「於陵仲子還在嗎?這個人,上,不對齊王稱臣,下,不治理自己的家,對自己不求結交諸侯。這樣一個引導百姓無所作為的人,為什麼至今還不殺掉他呢?」使者滿臉通紅、大汗淋漓,唯唯而退。藺相如完璧歸趙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壁的事,讓秦昭襄王知道後,秦王便派使者帶了國書去見趙王,說願意拿出15座城來換那和氏壁。趙王就召集大將軍廉頗和其他大臣商量。大家覺得,如果答應秦國,恐怕上當;如果不答應吧,又怕秦國打進來。討論了半天,也拿不出一個好主意。再說,沒有誰能擔當答覆秦王的使者。宦官長繆賢的門客藺相如說:「秦國用城換璧,如果我國不答應,那麼錯在我國;我國交了璧而秦國不給城,那麼錯在秦國。我說,寧可答應秦國,讓他們擔當不交出城的罪名。」趙王說:「先生能當使者去秦國嗎?」藺相如說:「臣可以走一趟,秦國交了城,我就留下璧;秦國不交城,臣就把璧完整地帶回來。」於是,趙王就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來到秦都咸陽,在離宮章台向秦王進獻了和氏璧。秦王看完璧,高興地把璧傳給左右的美人和臣子們觀賞。藺相如在一邊等了半天,也不見秦王提起交換城的事,知道秦王沒有誠意,就走上前說:「這塊玉璧上有點兒小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就把璧交還給他。藺相如拿到玉璧後,後退幾步,靠著柱子,怒髮衝冠,說:「當初,大王派使者送信來,說是情願拿15座城來換這塊和氏璧。趙王於是誠心誠意地齋戒了五天。然後叫我送來玉璧。我們是多麼鄭重其事啊!可大王卻不在朝廷正殿而是在離宮別館接見我,並且態度非常傲慢,拿了璧又傳給周圍的美女玩賞。故意戲弄我。我看大王根本沒有割地的誠意,所以才把玉璧拿了回來。大王如果逼急了、我寧可把我的腦袋和璧同時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完高舉著璧,對著柱子要摔。秦王慌忙連聲道歉,一面把管圖籍的官吏召來,在地圖上指出從某城到某城割給趙國。藺相如知道秦王不過是想欺騙他,就說:」和氏璧是聞名天下的珍寶。趙王送璧時先齋戒五天,大王您也應該齋戒五天,在大殿上備設隆重的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只好答應,叫人把藺相如送到賓館去休息。藺相如想,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一定不肯把15 座城割給趙國的。他就派自己的隨從人員,穿著破舊的衣裳懷裡藏著和氏壁,從偏僻的小道.偷偷地逃回趙國。秦王經過五天的齋戒後,在朝廷中備設了九賓大禮的正式儀式,請藺相如上殿。他知道藺相如已叫人把玉璧送回趙國後,就喝令武士要把藺相如綁起來。藺相如說:「慢,讓我把話說完——天下諸侯都知道秦國強、趙國弱。如果秦國真的能先割15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為了一塊壁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必須接受烹刑,就請用大刑吧!不過,我的話還是請大王和您的大臣們仔細想想。」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壁,反而破壞兩國的關係,還不如放他回去。」藺相如回到趙國,被趙王拜為上大夫。後來,秦國並沒有割城給趙國;趙國也就沒有送和氏壁給秦國。趙奢智諫平原君趙奢擔任趙國的田部吏時,負責徵收農田租稅。可是,趙王的兒子平原君依仗自己的顯赫地位,不肯向國家納稅。這件事在趙國反響很大,大家都想看趙奢的熱鬧。如果對付不了平原君,趙奢的稅官也就當不下去了。趙奢命人把平原君家的管事找來,管事根本看不起趙奢:「天下都是趙家的,平原君交不交稅,你趙奢管得著嗎?」「不錯,天下是趙家的,」趙奢的說話聲音並不高,卻很有力量,「可是,你知道交稅的規定是誰制訂的?」「當然是趙王制訂的。」管事輕蔑地說。「那麼,你知道不交租稅有什麼罪呢?」趙奢問道。「不知道!」管事不耐煩起來,「快別羅唆了,我要走了。」「抗拒國法,不交租稅,該當何罪?」趙奢大聲地問左右的幕僚。「殺!」幕僚們齊聲回答。「你趙奢敢嗎?」管事不以為然地說。「我敢!」趙奢令刀斧手把管事推出去斬了。接著,第二個管事又被叫到趙奢衙中,還是不肯交稅,又被趙奢殺了。一連殺了平原君家9 個管事。消息傳到平原君那裡,平原君咬牙切齒大罵趙奢,一定要殺他以泄心頭之恨。趙奢知道平原君要殺自己,就自個兒走到平原君的府上,說:「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趙國的利益,其中包括維護你平原君的前途。」平原君說:「你一連殺了我9 個管事,還是為了我好嗎?」趙奢解釋說:「你在趙國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縱容你家不按法交悅,大家一定要爭相仿效,趙王制訂的國法就沒有威嚴了,國庫也就日益空虛。這樣必然遭到其他國家的侵略,趙國輕則損兵割地,重則遭到覆滅。如果沒有了趙國,怎麼還會有你平原君的一切利益呢?相反,如果你能帶頭按國法交稅,趙國上下都會令行禁止,國家就會強盛,趙國就會鞏固。你平原君的勢位富貴,就不會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失。兩者比較,到底怎樣做對你有利呢?」平原君聽到這裡,完全理解了趙奢的忠心,立刻補交了稅收,又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提拔趙奢擔任管理國家賦稅的官。在趙奢的努力下,國家倉庫得到了充實,趙國的老百姓也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後來,趙奢又被提拔為將軍。趙母上書揭兒短趙母得到趙王要任用她的兒子趙括為大將的消息,日夜坐卧不安。她知道兒子不是大將的料子,這樣的重任他擔不起呀!特別讓趙母不放心的是,眼下趙國的軍隊正在長平與秦軍對峙,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撤換了原先的大將廉頗。沒有實戰經驗的兒子走馬上任,打了敗仗,丟城失地,這不僅害了國家,也害了兒子。她決定寫封信給趙王,陳述利害得失。趙母在信上寫道。「我的兒子趙括沒有能力擔任大將。大王不要以為他是大將趙奢的兒子,他一定也有大將的才能。其實,他們父子之間差距大著呢。他父親在世時做大將,每次得到大王的賞賜,從不留給自己和家裡的人,全部分賞緒作戰勇敢的將士們。受命之日,整個身心都在帶兵打仗上,從不過問家裡的事。可是,我的兒子全然不像他的父親,大王獎賞給他的金銀財物,都藏在家裡,還時時準備著購置房屋田產。他的志向這樣短淺,心胸這樣狹窄,怎麼能當好大將呢?我是從趙國的安危出發,請求大王不要委任我的兒子為大將。」趙王接到趙母的信,搖搖頭說:「天下哪有做母親的不為自己兒子陞官而高興的呢?趙括的母親不贊成兒子做大將,真是個怪人,我不能聽她的話。」趙母知道趙王不聽自己的勸告,一定要任用趙括為將,生氣地又給趙王寫了一封信,說道:「我了解自己的兒子,可是你大王不聽我的話,日後趙括打了敗仗,這不是我的責任了,請不要連累我!」趙王只得同意了。果然不出趙母所料,趙括擔任大將後,把廉頗原來制訂的軍紀都廢除了,加上指揮失誤,結果兵敗身死,趙王因為趙括母親有言在先,因而沒有株連她。侯嬴竊符救趙計故事發生在公元前257 年。魏國的信陵君因力勸魏王出兵救趙不成,懷抱一腔義憤,親率自己的三千門客,單獨趕赴邯鄲,要與秦軍拚命。信陵君的門客侯嬴(?—前257 年)勸諫道:「公子,憑您帶的這麼幾個人,去跟強秦硬拼,豈不是白白送死嗎?」信陵君道:「可是,我家王兄懾於秦王淫威,不敢出兵救援趙國。我又豈能眼看著秦軍圍困邯鄲,對趙國見死不救呢?何況,那裡還有我的親姐姐。」「那也不能如此魯莽行事。我聽說魏國將軍晉鄙所持的兵符的右半在魏王宮中,只要拿到那東西,您就可把晉鄙的兵權奪過來了。」(古時調兵用的憑證,分為兩半,右半留在朝廷,左半發給統兵的將領,只有兩半兵符合拼一處,才能調動軍隊。)「可我王兄的宮內戒備森嚴,一般人是進不去的啊!」「公子莫急,我倒有個主意。我聽說以前您曾為如姬報過殺父之仇。」「有此事,如姬對我一直很感恩的。」「這就好。公子,如姬不正是最受魏王寵愛的人嗎?您何不請如姬幫您把那一半兵符弄到手呢?」「對!給先生這麼一說,我心裡豁然開朗了。」侯嬴的話提醒了信陵君,他立即趕到王官向如姬求助。如姬輕而易舉地幫信陵君把兵符偷到了手。信陵君隨即就要趕往軍中去奪晉鄙的兵權。「公子,且慢。」侯嬴一把拉住信陵君。「先生,救城如救火,我可得趕緊前去哪!」「公子莫急,晉鄙見了這兵符能順順噹噹地交出兵權且不論,如果他拒不認賬怎麼辦?」「這倒也有可能,先生您看呢?」「我有一個好友叫朱亥,是個大力士,我讓他跟公子一道去。晉鄙若不交出兵權,就讓朱亥殺死他。」「好!」信陵君帶著朱亥等人,來到魏軍的駐地鄴,拿出竊得的兵符,假傳魏王命令,讓晉鄙交出兵權。晉鄙接過兵符與自己攜帶的另一半一對證完全符合。可他仍有疑竇,對信陵君說:「大王讓我統率10 萬大軍於此駐紮,干係重大,你單身來替換我,這哪行呢?」信陵君朝身旁的朱亥稍一示意,朱亥即掄起了40 斤重的大鐵椎,衝上前去,一下便把晉鄙的腦袋砸了個稀巴爛。信陵君奪得軍權,便統率大軍趕往趙國救援,大破秦軍,從而解了趙都邯鄲之圍。季梁勸魏王息戰季梁日夜兼程,向魏國的都城趕去。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高照,他都不敢停一停步。他必須趕在魏王發兵攻打趙國都城邯鄲之前回到魏國,勸阻魏王不要做這種蠢事。當他回到魏國都城,一打聽情況,許多大臣都反對攻趙這件事,只是無法勸醒魏王,都在搖頭嘆氣。他們提醒季梁說:「這麼多大臣都沒有辦法改變魏王的主意,你何必去自討苦吃呢?」季梁早把個人得失甚至生命都置之腦後,直向王宮奔去。魏王看見季梁大汗淋漓地走進宮中,以為外面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情,就要他靜下心來慢慢地說。「我這次外出遇見一個很奇怪的人。」季梁告訴魏王說。「這個人怪在什麼地方呢?」魏王這幾天被大臣們反對發兵攻打趙國的事攪得昏頭轉向,聽見說遇到怪人,感到很新鮮,催著季梁說下去。「事情是這樣的。」季梁接著說,「我在路上碰到一個坐在馬車上的人,正往北方趕路,我問他到哪裡去呀?他回答說要到楚國去。我告訴他楚國在南方,怎麼往北走呢?他不以為然地說:『你不用擔心,我的馬跑得快極了。』我又勸告他說:『馬跑得快又有什麼用呢?你是方向搞反了!』他依然十分自信,說:『你瞎嚷嚷什麼呀?我有很充足的路費,我的車夫有很嫻熟的駕馭技術,何愁走不到楚國呢?』我知道再勸也沒用,嘆了口氣說:『可惜你把好車好馬用歪了,你這樣走下去,離楚國不是越來越遠了嗎?』那個人不再答話,駕著車還是向北方飛馳而去。」「真是一個怪人!」魏王感慨地說。「這個人能不能走到楚國,這不用我們擔心。」季梁不失時機地轉換了話題,「可是如今大王要發兵攻打趙國,卻直接關係到我們魏國的成敗得失。大王依仗地域遼闊,兵精糧足,就無緣無故地去攻打趙國,藉以擴張魏國的領土,成就霸主之業。可是,這樣不明智的行動必然遭到趙國和天下人民的強烈反對,那麼,大王要做天下霸主又怎能夠得到呢?這種舉動越多,離大王的目的地就越遠,這同駕車向北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又有什麼兩樣呢?」魏王聽了季梁的話,沒有像以前那樣大發雷霆,而是誇獎季梁說得很有道理,當即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觸龍婉言勸太后趙太后剛剛執政,就遇上了一件很棘手的事:秦國向趙國大舉進攻,趙國國力薄弱,難以抵擋,就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大後的小兒子長安君做人質,才答應出兵。可是,趙太后特別喜歡這個小兒子,無論怎樣都捨不得,秦國攻勢又緊,這可怎麼辦呢?左師觸龍知道了這件事,就去見趙太后。這時太后剛剛送走了一批來勸說她答應人質的大臣,因為雙方發生了爭執,她正坐著生悶氣呢。趙太后暗中拿定主意,如果這個左師也是來勸她送出長安君的,她一定要當面啐他一臉唾沫,以示自己不答應送兒子去做人質的決心。左師好像知道趙太后心思似的,一見面就問暖問寒的,絕口不提長安君的事。接著,左師又向趙太后提出要安排他的小兒子舒祺的工作。希望能編進黑衣衛士的隊伍,在保衛王宮中有所貢獻。趙太后見左師這樣喜愛小兒子,一下子來了興趣,絮絮叨叨地問道:「左師,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左師挺認真地說:「比你們做母親的還疼得厲害。」趙太后像見到知音一樣,彼此有了共同的語言,很動感情地說:「你們男人不了解女人的心,女人疼小兒子才厲害呢!」左師敲了一陣邊鼓,覺得勸說趙太后己到了火候,於是不露痕迹地把話題引到了長安君,「依我看,你疼女兒燕後就超過了長安君。」趙太后連連搖頭說:「你搞錯了,我疼燕後哪比得上疼長安君呢?」左師抓住契機不放:「我記得你送燕後外嫁燕國的時候;你拉著她的手直淌眼淚。以後,你總是祈禱燕後在那裡好好地生兒育女,日後繼承王位。這不是在為燕後的長遠利益打算嗎?依我之見,這才是真正的疼愛孩子。」趙太后不作聲,側著頭聽左師說下去:「從現在起,三代以前趙王的子孫封侯和繼承侯位的,今天已經沒有人了。這些人中有一些遇到禍難,本身就滅絕了;禍難來得慢的,就落在他們的子孫身上。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因為君王的子孫地位很高,可他們沒有建立功勛;待遇豐厚,卻沒有做出業績。這種突出的矛盾,就給他們帶來了災難。」說到這裡,左師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藉以觀察趙太后的神態。見她頻頻點頭似有所悟,於是又說了下去:「長安君現在的地位夠高的了,封給他的土地也夠多的了,權力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你太后賜給他的。只是,太后忽視了一條最重要的,就是沒有給長安君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有一天太后逝世了,長安君靠什麼在趙國立足呢?這樣看來,你替長安君的打算遠遠比不上燕後,所以我說你愛長安君不如愛燕後。」趙太后已經完全接受了左師的觀點,於是輕快地說:「你說得挺有道理的,長安君的事就全部託付給你了。」王翦以逸待勞計戰國末年的一天,秦王贏政把大將王翦送到灞上後,還要再送愛將一陣。王翦趕忙再次攔住君主的馬頭。「大王,您不要再送了。千里送行終有一別,何況,宮中大臣們都在等著您。」「好,老愛卿呵,這次重振我大秦威儀的希望,就寄托在您身上了。上次我沒有聽您的話,讓李信他們出戰,吃了敗仗,丟了咱秦國的臉。王老愛卿能識大體,顧大局,體諒朕的難處,朕很高興,很感激。」「陛下,您說到哪裡去了,為大王開疆拓土,蕩平天下,是咱大將的本分事。陛下,請回吧。」「老愛卿,那我們就此作別,預祝愛卿馬到成功。」「多謝大王。」王翦與秦王在灞上長揖而別,統率著60 萬大軍直入楚地。 「將軍,我們是否要即刻組織進攻。」「不,傳我的令,全軍進入陣地後的首要任務是構築營壘,然後好好休養。」一到達楚國境內,王翦便向部將下達了命令。大軍於是就地紮營,高築營壘,精修工事。不久,楚國調集了所有的軍隊前來對陣,一日數次地派兵到秦軍營前叫陣挑戰。可是,秦軍高懸免戰牌數月,就是不予理睬。在秦軍營內,士兵們除了例行的操練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還特地讓軍需部門從後方調運了大批牛羊到軍中。宰殺給官兵們享用。不久,秦軍士兵便被養得像一頭頭健壯的公牛了。王翦閉門不戰的消息終於傳到京城,於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膽怯畏敵。「不要瞎猜想,王老將軍自有破敵良策。」秦王對王翦充滿了信賴。果然,不久,前線的捷報傳來了。秦軍與楚軍交戰大獲全勝,秦軍還殺死了楚國名將項燕。原來,秦將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勞之計。秦軍閉門休戰,養兵休整,士氣十分旺盛。而楚軍長時間暴露在秦軍營壘之外,日子一久,一個個精疲力竭,疲憊不堪,不用說交戰,就是不交戰也已堅持不下去了。楚軍將領被拖得無可奈何,只得率軍撤退。而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見楚軍後撤,王翦即令秦軍全線進攻。健壯驍勇的秦兵銳不可擋,頃刻間便把楚軍打得大敗。甘羅十二歲出使戰國時,秦王派遣大臣蔡澤去燕國拆散燕國和趙國的聯盟。燕王聽信蔡澤的話,叫太子丹去秦國做人質,又請秦王派一個大臣來燕國當相國。秦國呂不韋派張唐到燕國去。張唐說:「我曾經為秦昭王攻打過趙國,趙國懸賞說:『能抓到張唐,賞賜100 里土地。』現在去燕國一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夠去。」文信侯呂不韋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伺奉他的是個12 歲的孩子,名叫甘羅,他是甘茂的孫子。聽說這件事以後,甘羅就對呂不韋說:「讓我去說服他,教他去趙國。」呂不韋大聲斥責道:「走開!我親自請他,他都不肯去,難道他會聽小孩子的話?」甘羅不服氣他說:「從前項橐7 歲的時候,就當孔子的老師,現在我已經12 歲了。我要是請不動他,您再罵我也不晚哪!」呂不韋說:「那麼,你就去試試吧。」甘羅見了張唐問:「將軍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比誰大?」張唐說:「武安君南邊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北邊打敗了燕國和趙國,每戰必勝,每攻必取,不知打了多少回勝仗,奪到了多少座城池,我哪兒比得上他吶?」甘羅又問:「那麼文信侯的權力跟應侯范雎的權力比起來,哪個大吶?」張唐說:「當然是文信侯的權力大。」甘羅說:「應侯要攻打趙國,武安君不願意去,離開咸陽七里就死在杜郵。現在,文信侯親自請您上燕國當相國,將軍卻堅決不幹,我還不知您將死在什麼地方呢!」張唐慌忙叫人整理行裝,準備出發。甘羅對呂不韋說:「張唐已準備出發去燕國,可他還有點怕趙國,請丞相借給我五輛車子,讓我上趙國替他疏通疏通。」不幾天,甘羅到了趙國。趙襄王到城外迎接秦國派來的外交官。甘羅問:「燕太子丹上秦國做人質,大王知道嗎?」趙王說:「知道。」甘羅又間:「張唐去燕國當相國,大王知道嗎?」趙王說:「也聽說了。」甘羅說:「大王既然都聽說了,就應當明白貴國所處的地位。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是燕國對秦國信任的表現;張唐去燕國當相國,是秦國對燕國放心的標誌。秦燕兩國友好,就是為了夾擊貴國,以擴展敝國河間一帶地方。您還不如將靠近河間的五座城割讓給秦國,我回去求求秦王,不讓張唐去燕國,並送還燕太子,跟他們斷絕友好關係,咱們兩國結成友好鄰邦。如此強大的趙國去收拾那樣弱小的燕國,您所得到的哪裡僅僅是失去的五座城呢?」趙王立即就割讓5 座城給秦國。於是秦國送回了燕太子丹,後來趙國攻打燕國,取得了上谷一帶30 座城池,把其中的11 座讓給了秦國。不久,秦王封12 歲的甘羅為上卿。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秒感謝光臨背景音樂:


推薦閱讀:

中華佛學網
【廣東虎門】中華第一門
中華道藏15_1---6
那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會用嗎?
十一自駕游道路推薦|中華楓葉之路:走在最美楓景大道,看盡秋色

TAG: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