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被人忽視的肋骨
06-12
現有人把脊椎和肋骨比做為籠子,肋骨下面有人體最重要的內臟器官,肋骨的移位會影響內髒的功能,肋骨的矯正方法比較少見,古將胸骨和肋骨統稱為胸骨,古籍中沒有胸肋錯骨縫的記載,只有脫位的整復的手法,可作為錯骨縫複位手法的參考和借鑒。例如,據《正治準繩》載:「凡胸前碟觸骨不得入,另喚人靠實處,一人以兩腳踏患人兩腳,以兩手從脅下過背外,向人抱住患人背後,一手於其間舉起其胸脯,其骨自入。」此系利用抬肩擴胸之力,整復胸肋半脫位的方法。 胸肋錯骨縫,包括胸肋關節錯骨縫的前錯型和後錯型,以及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一)病因病機 肋骨與胸骨的連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第一肋骨前端的肋軟骨與胸骨柄肋骨切跡,形成第一肋骨的胸肋軟骨結合,兩骨之間僅以軟骨組織相連;另一種是,第二至第七肋軟骨與胸骨之間構成胸肋關節,靠上部的胸肋關節一般均有關節腔及鬆弛的關節囊,中部的關節腔常常不完整,下部的則無關節腔。老年後,關節腔一般都消失,只有第二胸肋關節的關節腔可保持至終生。這些關節和軟骨聯合,不同程度的參與在呼吸時胸廓的運動。若突然受到屏氣、扭擰、碰撞等外傷,就可引起胸肋關節輕微移位。如屬胸骨向前錯、肋骨向後移的,稱前錯型錯骨縫。(反之,胸骨向後錯、肋骨向前移的,稱後錯型錯骨縫)。據臨床觀察,前錯多於後錯、第二和第三胸肋關節錯骨縫的發病率最高,其他胸肋關節少見。第六至第十肋軟骨之間,也以典型關節的形式相互連接,構成軟骨間關節。在上述外傷條件下,他也可以發生兩關節面之間在內翻或外翻這個範圍內,相互位置的旋轉型錯移,而致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以第七肋骨與第八肋骨之間的肋軟骨間關節最容易發生,其他少見。 二、診斷與鑒別(一)有胸部被撞擊、磕碰或搬運重物用力過猛扭傷,以及驟然屏氣的外傷病史。(二)以局部為主,涉及整個胸壁都疼痛,大多有沿肋骨間的放射性牽扯痛。做咳嗽、呼吸等胸腔壓力增大的動作,均加劇疼痛。(三)局部有壓痛、微腫(撞擊磕碰者)或不腫(扭傷於屏氣者)。(四)胸腋部筋肉攣緊,抬肩舉臂受限,身體轉側、回顧均不便力。(五)嚴重者聲微氣弱,甚至伴有強咳、胸悶、頭暈、呼吸淺促等癥狀。(六)仔細觸摸,可覺出患處不平。胸肋關節錯骨縫者,胸骨略高出或低陷;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則是向關節的上根肋骨,略高出或稍低下於下根肋骨。(七)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的疼痛範圍和性質不完全一樣,有的是局限於上腹部的針刺樣疼痛,在休息和運動時,尤其是在轉身或彎腰時發生;有的沿肋間神經路線有觸覺減退及相應的肋間肌痙攣;少數病例則是在肋緣下和放射到背部的鈍痛、鑽心痛或灼痛。(八)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的疼痛,與很多胸腹內部的病變所引起的癥狀相似,所以,除了應用相應學科的檢查進行排除外,還可用「鉤形手法」實驗診斷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與之鑒別。具體方法是:囑患者吸氣,術者將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彎成鉤形,插入前肋緣下並向前拉,患側疼痛明顯,而健側不產生同樣的疼痛。(九)第二和第三胸肋關節錯骨縫,應與肋軟骨炎相鑒別。肋軟骨炎局部雖有腫脹與疼痛,但卻沒有高低不平的體征,而且疼痛的程度較輕,伴有明顯的漲悶不舒感。此外,還有發病緩慢、無外傷史、病程連綿、癥狀隨天氣和情緒變化增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經期內加重等特點。以次可與胸肋關節錯骨縫相鑒別。(十)肋椎關節錯骨縫、胸肋關節錯骨縫以及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的鑒別: 由於三者都有整個胸部的遊走串通、活動痛限、轉側俯仰及呼吸咳嗽時加重的「岔氣」樣癥狀,所以有時容易混淆。但是,通過三者在壓痛及最痛部位、轉側俯仰痛、呼吸咳嗽痛和上腹及背部放射痛等癥狀中的特點,可以鑒別,如表所示: 肋椎、胸肋、肋軟骨間關節胸錯骨縫鑒別表: 1、肋椎關節錯骨縫 壓痛及最痛部位:肋骨後端,轉側俯仰痛較重,呼吸咳嗽痛較輕,上腹及背部放射痛無。 2、胸肋關節錯骨縫 壓痛及最痛部位:肋骨前端,轉側俯仰痛較輕,呼吸咳嗽痛較重,上腹及背部放射痛無。 3、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 壓痛及最痛部位:在體側、肋骨中段轉側俯仰痛較輕,呼吸咳嗽痛較重,上腹及背部放射痛有。 三、治療(一)術前處理:先用摩法,以迴旋移動的方式進行,面積要稍大於局部;繼用拇指指腹在局部及其周圍觸摸,尋找有無結、索等異常改變,如有則分筋,松解之;最後,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沿肋骨間隙,由前向後做推法。 (二)複位手法:包括鼓咳法、牽搬法和提拉法 1、鼓咳法:患者正坐,雙手合抱於頭頂。術者位於健側,略屈膝俯身,以胸部頂抵患者健側胸壁的脅肋部,雙前臂分別從患者前胸和後背摟過,雙手指交叉搭結接於患處。此時術者的胸部、臂和手合成環抱狀,使患者胸壁的前、後、左、右各方均受壓力。 胸肋關節前錯型錯骨縫者,術者與保持上述姿勢的同時,以一手掌根壓在患處的胸骨上。囑患者做深呼吸,先不與阻擋,數次後則在患者吸氣時,加緊環抱進行阻擋。之後囑患者有節律的鼓力咳嗽,在某一聲鼓咳即將達到最高潮時,掌根用力壓患胸骨向下。若覺手下患胸骨略有移動,而且癥狀大減,則表示複位成功。若未成功,可重複施術數次。 胸肋關節後錯型錯骨縫者,方法與前錯型類同,只是術以手掌根需壓在局部的胸肋關節的肋軟骨處,並在最後不是單純壓下,而是一種向下和向外推壓、使關節間隙分開之力。因此,壓力不宜太大,動作一定要快速、準確而適適。 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者,體姿同上。術者雙手須略上下錯開搭接,一手掌根致於患處上一根肋骨上,另一手掌根致於傷處下一根肋骨上。也向胸肋關節前錯型錯骨縫的複位手法那樣,先於患者吸氣時加緊環抱阻擋之,然後從患者鼓咳致最強的一瞬間,一手掌根保持壓力不動,另一手掌根壓高起的肋骨向下即可。 2、牽搬法:適於女性患者的第二和第三胸肋關節錯骨縫。 患者正坐,助手站在背後,屈膝頂其後背、兩手搬起雙肩向上後方,使患者呈挺胸、展肩狀。術者立患側,一手掌根按其傷處,另一手掌根放在與傷處位置相對的背部頂抵之。囑患者先做深呼吸,術者在局部順勢阻擋,再按照前錯型、後錯型以及肋軟骨肩關節錯骨縫等不同類型,分別施以和鼓咳複位手法中相同的方法即可。 3、提拉法:患者正坐,雙手分別搭在同側肩峰,盡量挺胸展肩。術者立其背後,兩前不臂分別由兩患腋下掏過合攏於頸後。先做上提、後拉動作數次,然後囑患者有規律的鼓力咳嗽,在某一聲鼓咳即將達到最高潮的瞬間,頓挫的做一次上提、後拉動作。本法適用於胸肋關節前錯型和後錯型錯骨縫,以及肋軟骨肩關節錯骨縫。(三)術後處理:一周內,每日做擴胸動作練習及深呼吸30~50次。對仍疑有局部微腫、呼吸轉側有疼痛不適感者,按術前處理中的摩法、分筋法和推法治療,重點仍是松解軟組織的異常。此外,局部用「骨科藥膏」外敷,或內服「加味木筋散」。 四、討論(一)關於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是否存在的問題:從臨床觀察的角度出發,即有癥狀又有體征,而且已經手法複位立即緩解,應視為確實存在。但這隻能說是推測,因為沒有用科學的方法證實。 根據資料達偉兒·科雷詩早在1922年就首先敘述了一種稱為「滑脫型肋骨綜合症」的疾病。他指出:「下肋間關節的異常活動性,引起疼痛可能並不罕見。此症本身是很輕微的疾病,但卻引起最討厭的癥狀。」對於病理變化,「真正的原因不明。」但是,觀察「切下來的肋骨標本,除常可證實不完全型關節脫位外,其他是正常。」從手術探察的結果,證實了肋軟骨間關節不完全錯位的存在,這對錯骨縫的存在,無疑是較科學的證明。 另據霍目斯氏稱,此症「由於轉身和上舉所致的間接創傷多於直接創傷,內臟性質的疼痛,可能由於肋間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傳入系統的臨近,刺激腹部臟器所致」。對於治療效果,認為「保守療法、略帶制動,很少有異。」(二)第二、第三胸肋關節和第七、八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發生率高的原因分析: 1、第一肋軟骨,直接與胸骨柄的肋骨切跡相連,是一種軟骨聯合,雖然他終生都不骨化,但因位置隱蔽、居於鎖骨之下,活動又輕微,所以很不容易發生錯骨縫。 2、肋軟骨的外側端,嵌入於肋骨前端的凹陷中,以軟骨聯合的形式連接,周圍被骨膜包繞,幾乎不能發生運動。所以,肋骨與肋軟骨聯合處,極難錯骨縫。 3、第二至第七肋軟骨的楔形端和胸骨上的與其楔形相同的切跡,構成胸肋關節,只能做輕微的滑動。其中第二、第三胸椎關節,有關節腔和鬆弛的關節囊,活動範圍較大,相對而言,穩定性較差,所以錯骨縫的發病率高;然而第六、第七胸肋關節沒有關節腔,活動極微,故發生錯骨縫的可能性極小,至於第四、第五胸肋關節由於有的有關節腔、有的缺如,活動範圍也不大,所以錯骨縫的發病率也低。 4、第六至第十肋軟骨相臨的邊緣處,各以其光滑的菱形關節面相互連接,被很薄的關節囊及關節囊韌帶包繞加固。在呼吸時,它們伴隨整個胸廓進行運動;容易發生關節面間位置的輕微錯移。由於只有第七、八肋軟骨間關節的間隙和活動度較大,其餘的肋軟骨間關節的均小,所以錯骨縫以第七、八肋軟骨間關節為多,余者皆少。(三)關於胸肋間關節,為什麼是胸骨向前或向後錯移,而不是肋骨錯移的分析:胸廓的運動,是肋骨和胸骨的綜合運動,有協助呼吸的作用。當吸氣時,胸肋關節的肋軟骨連同肋骨前端一起做上舉、下緣外翻和向外方的綜合運動。而此時的胸骨,只向前上方運動。所以,在具備錯骨縫的條件時,除去胸骨和肋骨同時都向上方運動的因素不計外,肋骨的向外運動,增加了關節間隙,使胸骨就有可能在向前方的運動中,超越長度而向前滑移,並與最終都回不到正常位置,一致發生前錯型錯骨縫。反之,呼氣時肋軟骨連同肋骨前端一起,做下降、下緣內翻和向下方的綜合運動,而胸骨則做向下後方的運動,與上同理,以致發生後錯型錯骨縫。 正因為胸骨在呼吸時,有向後方和前方的運動,而肋骨沒有所以向前、後的錯移都發生在胸骨,而不是肋骨。(四)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關節面間錯移方向的分析: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關節面間錯移方向,取決於肋骨運動的變化。如果是在吸氣時,關節的兩根肋骨就同時做上舉、下緣外翻和向外的運動。如果有一根最終沒有恢復願位,就造成那一根肋骨的肋軟骨關節面下緣外翻的輕微錯移,該肋骨也必向…和另一根肋骨稍顯高起。反之,則為下緣內翻的輕微錯移,該肋骨就必與其向關節的另一根肋骨稍顯低下。由於錯移極微,觸摩關節間隙很難鑒別,因此應藉助肋骨的變化較易摸出的特點,間接的進行鑒別。 (五)複位手法機理分析: 1、肋骨和胸骨在呼吸時的運動,使胸廓的前後經和左右經,發生增大和縮小的變化。如果胸廓受外力擠壓,不能正常增大時,必然要使出比正常位大的鼓動之力,來進行肋骨和胸骨的正常運動。複位手法中的夾緊環抱進行阻擋,正是藉助這種增加之力,緩解攣筋的肌肉,為複位手法做準備。 2、胸肋關節前錯型錯骨縫的複位方法,是利用咳嗽時胸腹鼓動著之力抵頂著肋骨,咳嗽時肌肉猛烈的收縮,配合壓胸骨向下,採取這兩個相反的力復古歸原。而後錯型整復時,則是略向外下方推壓肋骨,以增加肋骨關節間隙,再借鼓動之力提起胸骨。 3、肋軟骨間關節錯骨縫的機理,也是利用上述原理下壓高起的肋骨,或提起低下的肋骨,以恢復兩關節面間的正常位置。由於這種輕微的高起或低下是指兩個關節面間相對位置變化而言,所以在複位在複位過程中,既然提起低下的肋骨比較困難就都改為壓下高起的肋骨,同樣可以達到複位的目的。 4、牽搬法和提拉法,都是利用牽搬和提拉之力,使患者盡量挺胸、展肩,以擴大關節間隙,在配合鼓咳的原理達到複位的目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轉載]『針艾作品』長款打底衫的製作
※【轉載】燕京八絕-玉 雕
※引用 【轉載】【來自空間】做一個受人尊重的網上人
※【轉載】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