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星雲大師講《心經》 | 無我便無苦

  • 共讀書籍:星雲大師講《心經》

  • 推薦理由:以生活事說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間沉浮中找自在

  • 本期共讀:本期內容為《星雲大師講<心經>》第八課

  • 注意事項:記得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心得

  • ▲星雲大師手書《心經》

    星雲大師講《心經》第八課

    來自那一座廟

    00:00 29:32

    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無我怎麼能無苦呢?

    《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五蘊皆空」的妙用。

    在這個人間,你能有也好,無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裡都好,如是觀之,那麼你就擁有這美妙的世界,擁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

    我們對於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生是苦」是佛教常講的一句話,而苦有好多種,比方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無量諸苦。

    「二苦」,就是身體上的老病死苦,和心理上的貪嗔痴苦,也就是身苦和心苦。

    另外,還有「三苦」,苦就是我們的感受,有時候我們感受到苦,有時候感受到樂,有時候也有不苦不樂的感受。總之,無論感受是苦的,是樂的,或是不苦不樂的,以佛法來看統統都是苦。

    「苦受」,世間的老病死、貪嗔痴、怨恨、嫉妒、求不得、愛別離,都是苦的感受。

    「苦苦」,人生本來就是苦,再加生活上的苦、感情上的苦、思想上見解上的苦,就成了「苦苦」,苦中之苦。

    有的人覺得很快樂:我年輕貌美,我有錢,有背景,我的家世好,事業好,我一帆風順,我感到人生很快樂。其實,樂受,在佛教裡面還是苦。什麼苦?「壞苦」。不管你怎麼快樂,這些快樂終有一天會壞。你說你年輕美貌,年輕美貌會消失;你說你感情美滿,感情也會有壞去的時候。

    快樂也會消失,快樂也是苦。

    再說「不苦不樂受」。人家讚美你很有修養很有道德,你覺得那沒有什麼;活到三十歲死或是活到一百歲死,你也都無所謂;有的吃很好,沒有的吃也沒關係。雖然苦和樂都不能動搖你,但是不苦不樂還是苦,什麼苦?「行苦」。不管你如何有道德如何有修養,不管你如何平靜如何慈悲,諸行無常,歲月不待人,時間是不會饒過你的,你會有變化的,會有無常的苦。

    所謂「四苦」就是生老病死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以外,再加上「求不得苦」,慾望不能滿足我們,就會苦,還有「怨憎相會」、「愛別分離」及「五陰熾盛苦」。五蘊皆空的「五蘊」,又叫五陰。陰是蓋覆的意思,如同房子的屋頂能遮蔭、大樹能遮蔭。人,有五個東西會把我們的本性真如遮蔽。哪五個東西?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色、受、想、行、識五蘊積聚了以後,就會像熾盛的火焰般燃燒,這個「我」也就要受無常之火燃燒了。

    人生等於甲乙兩人從兩個方向走來,在交會點相會一下,然後就各奔西東。就如俗語所說:「夫妻本為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西東。」色、受、想、行、識就像火焰交織般,因緣散了,一段時期的生命就結束了。所以,人身難得,我們不能對自己的生命馬馬虎虎!

    苦從哪裡來

    我們要想離開苦,就必須知道苦從哪裡來?把苦的來源找出來,我們才可以脫苦。

    苦的來源如下:

    1、我與物

    因為我們對於物質的要求不能滿足而產生的苦。當我和物質不協調,我對物質的慾望不能滿足時,就會產生苦。

    2、我與人

    人與人之間不協調而產生的苦。人和人的關係不能圓滿,若是看到討厭的人就不高興,看到不欣賞的人就不歡喜,就要苦了。

    3、我與身心

    與自己的身心不能和合、順利而有的苦。比方才二十歲、三十歲,腸胃就不好;才五十歲、六十歲,眼睛就看不清,牙齒就咬不動,走路也走不動了等等。身體的衰老逐漸給人帶來苦。

    除了身體上的苦,心裡想不開也會苦。有時候身體的苦引起了心理的苦,有時候心理的苦也會引起身體的苦。比方說心裡有煩惱,吃不下,睡不著,當然就沒有力氣了,身體也就苦了。身體有病,不論是腸病、胃病、頭痛、高血壓,為此煩躁、煩惱、憂愁、苦悶,心裡也就苦了。身心之苦是互相交織的。當然,我們學佛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做到心不苦,進而能使身體不苦,這是可以訓練的。

    一九五五年,我才二十幾歲,有一次在台灣環島布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拜佛拜下去忽然就起不來了。我心想:以後講經不能站著講,那怎麼辦啊?

    後來到醫院,醫生一看就說:「你這是嚴重的關節炎,必須把腿鋸斷才能保全生命,不然關節炎發作會傳染到全身。」大家一聽,替我感到緊張。這怎麼辦啊?以後變成個瘸和尚,說法能,走不能了。不過,我那時候想腿鋸斷也很好,為什麼?我不必奔忙了,可以安心在家看經、念佛,不是更幸福嗎?

    當我這樣想的時候,頓覺人生有很大的力量;當我心裡沒有屈服的時候,也影響到我身體的改變。我從那時起,再也沒有為這個病痛看過醫生,沒有打過針,更沒有吃過葯。可見心能發揮堅強的力量。

    佛光山台北別院的第一任住持慈庄法師,他的父親是宜蘭人,十幾年前我請他到高雄幫忙,他忽然暈倒吐血,我們找了醫生來看診。高雄市立醫院院長看了之後,看診包一提,就走了,一句話也沒講。

    我們趕緊又再換一個醫生來,那個醫生一看便說:「這個人能活著真奇怪,我一生都沒有看過!」為什麼呢?「他五臟六腑都爛掉了,怎麼還能活著呢?」我說:「有沒有希望?」他說:「沒有希望。不過我們試試看。」

    從那時候起,經過了十幾年,慈庄法師的爸爸身體都很好。五臟六腑爛了,為什麼精神還是很好、生命品質還是很好?關鍵就在於精神力!精神力可以帶來身體的健康。他後來出家,法名慧和。

    4、我與見

    有的苦,是從內心的思想、見解錯誤而引起的,因我們對世間錯誤的認識而生起的。本來沒有這一回事的,就因自己妄想、計較、執著而有錯誤認識。

    這個世間人情是非很多,人們常常因為錯看外在的人事關係而造成誤會。多年的好朋友,為了一句話,一誤會就是幾十年,一誤會就是吵架收場,不論多少年的感情都不顧。

    多年前有一個樂善好施的銀行家,他獨身,沒有家庭,經常資助孤兒院里的孤兒。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從中學到大學都是這位銀行家王經理資助她的。

    女孩大學畢業了,有一天,她跟銀行家說:「我要嫁給你!」他說:「不要,我們做善事不是要人家感謝的,我是沒有企圖的。」女孩說:「我知道,我無以回報,我這一生的成就幸福都是你給的,為了感謝你,我自願嫁給你。」就這樣,他們兩個人結婚了。

    雖然是老夫少妻,不過感情很好。有一天,這位銀行家王經理的表弟告訴他:「表哥,你怎麼讓表嫂到外面去工作呢?」

    王經理說:「現代的女性應該要服務社會。」

    「表哥,不瞞你說,我常看到表嫂跟年輕的男子逛公園看電影。」

    「謝謝,沒有的事。」

    他心裡想:「我太太是自願嫁給我的,還會有這個問題嗎?」他心裡一點都沒有罣礙。

    又過了幾天,朋友請這個太太吃喜酒,原本夫妻兩人要一起前往,但是先生說:「我今天下班很累,不想去,你代表我去就好。」太太說道:「好,你就在家裡休息,我去了。」

    這個先生在家裡閑著沒事,翻動著房間里的東西,後來在太太的枕頭下發現了一個鏡子。就在拿出來的時候,小鏡子忽然分開成兩面。鏡子的後面有一張照片,自己的太太摟著一個俊俏的青年。

    「你這個不要臉的女人,我的表弟來跟我講,我還不相信,現在真的讓我親眼見到了。」他一氣之下,拿出酒來喝,愈喝愈煩惱,借酒澆愁愁更愁。

    過了一會兒,他太太回來了,一看便道:「人家請我們喝酒你不去,怎麼一個人在家裡喝悶酒呢?」他不開口。太太說:「你怎麼不講話呢?不要這樣子,時間不早了,休息吧!」

    不論她怎麼講,先生都不開口。太太拿他沒有辦法:「你不睡覺,我就先睡了!」於是她朝床上一坐,拿起了鏡子——小鏡子已經讓先生又架好了——於是她照照自己,說道:「你怎麼不理睬我呢?你看,我這麼漂亮,怎麼不跟我講話,你應該歡喜啊,我們這麼相愛!」

    這個先生實在聽不下去了,往前一把就掐住她的脖子。太太大驚:「為什麼?怎麼了呢?」這個先生拿起鏡子一把摔碎,並把照片取出來給她看。太太看了,嘿嘿地笑起來。先生更為生氣:「你這不要臉的賤人,看到如意情人,很歡喜是吧?」一把就將她掐死了。

    太太死了以後,他逢人就說新婚不久,太太暴病而亡。就這麼把她埋葬了。

    過了半個月,表弟來了,說道:「表哥,我有一件事情很不安心。」王經理說:「什麼事?」表弟說:「表嫂的死是因為我吧?」王經理答:「不是,不是,與你沒有關係。」

    表弟說:「我向表哥懺悔,表嫂人很好,我之所以跟你講那些話,是我想要害她的。因為她太漂亮了,我在追求她,而她卻不理睬我,所以我故意在你的面前陷害她。但是我心裡一直不安,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所以你把她害死了?」

    王經理說:「不是啦,你不要多心,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一點也不懊悔。

    有一天,郵差送來一封信,是寄給他太太的。他想,太太都死了,怎麼會有來信?打開一看,信上這樣寫:「梅,高中女校畢業以後,分別已經五年了,我現在已經是兩個小孩的媽媽了,聽說你大學畢業也結婚了。你記得嗎?我們在畢業的晚會上,演了一出話劇,我演男子,你演小姐,之後我就把當時拍的照片鑲在鏡子後面送給你,你還保存著嗎?我原本預備十年以後才告訴你,讓我們回味青年時期的歡喜,感受人生的快樂。但是人生過得太快了,五年變化這麼大,假如你還留有那個小鏡子,請你打開來看,那裡面有一張照片。」

    王經理一看:「天哪,我做了什麼!」這就是錯誤認識的後果。誤會有時會造成大不幸,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體諒,相互了解,不要以自己的情緒去決定事情,不要以自己錯誤的認識貿然決定,造成終身的遺憾。

    5、我與自然

    苦從哪裡來?有的是從自然界的災難,譬如地震、風災、水災而來。自然界加之於我們的苦,有時候是我們無法抗拒的。天長地久有時盡,痛苦綿綿無盡期。或許有人說:何必把人生講得這麼可怕呢?我們還是感到很好啊!我以為,是很好,但是這個好、這個快樂卻是短暫的。

    佛經里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個旅人行走在曠野中,忽然間,大象、老虎在後面追趕。這個人不斷地奔跑,始終沒有地方躲藏。最後,他看到了一口大井,心想:「到井裡面去就可以藏身了。」跳下井裡後,哎呀!井底有四條毒蛇,這下子不得了,怎麼辦呢?正好有一根樹藤從井口往下垂吊著,於是他抓著這根藤往上爬,卻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令他非常恐慌。這時候來了五隻蜜蜂,嗡嗡嗡,滴下了五滴蜜,正好就滴到他的口裡,甘甜的味道讓他忘記了危險。

    這故事意味著什麼呢?旅行的人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曠野就是人生;大象、老虎就是來奪取我們生命的「無常」;深井就是生死;四條毒蛇就是四大五蘊;樹藤就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無時無刻不緊緊地掌握住我們的生命線;五滴蜜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我們的人生就像吊在井裡、攀著一條生命線、享受著五滴蜂蜜而暫時忘記危險的旅人。

    這樣的人生,你說怎麼不苦呢?

    總之,苦從哪裡來?從五蘊來,從「我」來,因為有我才有苦。既然我們知道苦的原因是有我,那麼,就要照見五蘊皆空,要無我才能離苦。

    如何除苦

    怎麼樣除苦?科學的發達,能解脫人一部分的痛苦;醫學發達,能給人類延年益壽;經濟發展,改善大家的生活;政治清明,人人路不拾遺,家家夜不閉戶,大家無憂無慮。然而科學、醫藥、經濟、政治雖能解決我們人生一部分的苦,卻不能解決我們根本上的苦,不能解決人的煩惱、不滿足、憂慮、生死。那麼,要怎麼樣才能真正解決痛苦呢?

    用般若智慧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見解上的力量、思想上的力量、心理上的力量、感情上的力量;有力量就能面對人間,就能無憂無慮。

    有人說,信佛教要死,不信佛教也要死,不信佛教有煩惱痛苦,信佛教還是有煩惱痛苦,那何必要信佛教呢?還是要信仰佛教,因為信佛教是增加自己的力量,力量增大了,雖有生死,但無懼於生死,雖有痛苦,但無懼於痛苦。

    我們看到,有些人沒有宗教信仰,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稍微有一點挫折,就覺得不得了了,無法應付,無力支持,最後自暴自棄,或消極自殺。假如能有個宗教信仰,有了力量,就覺得一次失敗沒關係,還有再來的機會;做錯了事,生活潦倒了,沒有關係,我還是能應付,因為我有修養,我有信仰。信仰就是力量,信仰會增加力量,不過這種力量也不是憑自己的血氣方剛、匹夫之勇——那是支持不久的。

    人要有般若的智慧,才能消滅痛苦的根源。痛苦的根源從慾望而來,只要我把雜染的慾望降到最低,就不苦了;痛苦的根源是從愚痴、邪知、邪見、執著、愚昧來的,那麼我不去執著它,就不苦了。我能有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般若智慧,明白身體是因緣和合的皮囊,不在妄想、顛倒、自私、執著上花工夫,就不苦了。

    既已點燃般若的火炬,照亮了朗朗乾坤,照亮了人生,那麼生死何所懼?照見五蘊皆空,也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人生在世,再多錢,良田萬頃,日食幾何?華廈千間,夜眠八尺,再多錢究竟能用多少?可是往往人不怕錢多,有了一千就想要一萬,有了一萬就想要十萬。這個世間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往往愈是沒有錢的人愈歡喜布施,愈是有錢的人愈貪心,當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如此。為什麼說有錢的人貪心呢?因為多,還想要再更多。

    所謂「安貧樂道」,貧窮不一定是苦的,貧窮也有快樂,而富有不一定快樂,富有裡面的痛苦更多。人之所以會苦,與我們的慾望、我們的境遇、我們的情執、我們的人際、我們的環境都有關係。如何把許多關係處理得好,要把自己的心治好,用般若的智慧照見我空,照出內在的真心。只要安住在平等的真心裡,儘管人間有種種營求、萬般波濤,你也能「度一切苦厄」!

    文中說在這個人間,你若無分別有、無、生、死、多、少、大和小感覺這些都好,如是觀之,那我們便擁有這個美妙的世界。

    人身在這個無量苦的世界本就是個累,若自己不清凈了,誰又能來清凈你的心呢。在諸苦中不著苦惱的相,不思量苦惱的事,用正確心態來面對難以平復的現狀,心不動則不亂,也就是無我了。生活中諸相的多與少是咱們內心的感受來衡量的。這世間本來沒有分別,是我們用所見所聞來度量這個本來的「無」。

    有時,苦是一念之間的不自在。一件事情若不能如我所願,我內心就達不到滿足的狀態。而同一件事情,一樣沒有如我所願,但我也覺得沒關係,一樣用滿足的心態來處理,從而所得到的心理狀態就會不同。而我們覺得人間一切的樂與悲,在佛陀的眼中就都是苦。苦,是人生的開始,也是人生的全部。若不能收穫自足的狀態,那豈不是更苦?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我覺得身體也會隨心而變。我覺得我很美,內心所感受到的事物,嘴巴所吃到的食物,眼睛所看到的景色都是美的,那麼我們的身上就會散發著一種由內而外的美。本來病痛的身體因為我們的心內的感知與感受就會慢慢的好起來。就像文中很多的故事一樣,你的現狀都是心內事物的表象而已。

    古人說:「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意思就是品行端正,心身相一的人在處事時不僅可以安有自己的正知正見,也會幫助升起別人的正知正見。

    (註:《星雲大師講<心經>》作者為星雲大師,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音頻領讀者和讀後感作者為國信師兄。)

    補課:星雲大師講《心經》

    中途加入共讀的師兄,點擊下方藍字,即可查看以往課程

    序言

    第1課

    第2課

    第3課

    第4課

    第5課

    第6課

    第7課


    推薦閱讀:

    太虛大師《佛法僧義廣論》
    星雲大師:貧僧兩岸往來記
    男子自稱「捉妖師」能與靈界溝通 冒充大師騙財騙色
    心甘情願的奉獻--星雲大師 中國佛教凈土網
    弘忍大師的考試:神秀、慧能均不及格

    TAG:心經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