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家竹畫賞析5
40。五代後蜀 黃筌 雪竹文禽圖 絹本 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黃筌,生年不詳,卒於公元965年,五代後蜀畫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贍,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繪宮廷中的異卉珍禽,豐滿,畫花濃麗工緻,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幣成,謂之「寫生」。後人把他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代、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此圖的筆法十分工細,先作淡墨而後用色彩渲暈,並分許多層次,完全符合畫史所記黃筌的藝術形式。黃筌所畫,不妄下筆,花竹師滕昌祜,山水師李異,鶴師薛稷,然其所學,筆意豪瞻,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所以筌畫兼有眾體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
41。五代南唐 徐熙 雪竹圖 立軸 絹本 縱151.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徐熙,生卒年不詳,五代南唐畫家。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作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擅畫江湖間汀花、野竹、水鳥、魚蟲、蔬果。與後蜀黃筌的花鳥畫為五代兩大流派。獨創「落墨」法,一變黃筌細筆鉤勒,填彩暈染之法。傳世真跡甚少,《雪竹圖》傳為其所作。此圖描寫江南雪後嚴寒中的枯木竹石。構圖新穎,層次豐富。作者用烘暈皴擦等法,描繪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後三竿粗竹挺拔蒼勁。其旁有彎曲和折斷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細嫩叢雜的小竹參差其間,更覺情趣盎然、生機勃勃。竹節用墨皴擦,結構清楚。竹葉用細筆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勢。地面秀石不勾輪廓,只用暈染方法襯出,以示其雪。此圖無款識。畫中大石右側的竹竿上,有篆書體倒寫「此竹價重黃金百兩」八字。此畫以線條墨色為主,工整精微而寫實,為五代的佳作。
42。元 顧安 風雨竹圖 卷 紙本墨筆 縱25.1厘米 橫1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幹斜覆,竹葉下垂,表現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用筆瀟洒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43。 元 顧安 拳石新篁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6厘米 橫40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新篁數竿,瘦削挺拔,立於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44。 元 顧安 幽篁秀石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84厘米 橫1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顧安(1289—約1365)元代畫家。字定之,號迂訥居士,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家崑山(今屬江蘇),祖籍淮東。父松江府判官,以蔭授蘭溪(今屬浙江)、龍岩(今屬福建)等地巡檢。後任泉州同安縣尉。擅畫墨竹,常作風竹新篁,行筆謹嚴,遒勁挺秀,用墨潤澤煥爛,畫湖石帶勾帶染,得皺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蕭疏清逸之氣,成為一格。亦王行、楷書。傳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圖》《竹石圖》《墨竹圖》等。圖中湖石危立,玲瓏剔透;石後叢篁林立,竹竿瘦勁,竹葉上仰,綽約多姿;更有稚筍數雙,穿插叢竹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帶勾帶染,造型雋美,富有立體感和裝飾味。筆法道勁,濃淡相宜,為顧氏墨竹畫之代表作。自識「東淮顧安定之」。
45。元 顧安 竹石圖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70.7厘米 橫99.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中幾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叢生,磐石蒼翠點點。以淡墨寫出竹竿,以濃墨撇寫出竹葉。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結構緊密嚴謹。幾棵竹筍,頓挫扭旋,生機勃勃。濃淡相宜,層次井然,有李衍的風範。此圖也是顧安作品中少見的晴竹,筆法細膩,清雅趣濃。
46。 元 柯九思 橫竿晴翠圖 立軸 紙本水墨 縱51.7厘米 橫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47。 元 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2.8厘米 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博學能文,曾官奎章閣鑒書博士。精鑒賞古物書畫,墨竹師文同。亦擅畫墨花、山水。傳世畫跡有《清閟閣墨竹圖》《晚香高節》《雙竹圖》等。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48。 元 王蒙 竹石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7.2厘米 橫27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王蒙,生年不詳,卒於1385年,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煩外孫。元末官理問,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牽連,死於獄中。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師法董巨、趙孟煩而有發展變化,自具風格,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畫風對明清山水畫創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傳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圖》《春山讀書圖》《丹山瀛海圖》《竹石圖》等。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佈於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49。元 王淵 竹石集禽圖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7.7厘米 橫59.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王淵,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一號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習丹青,經趙孟煩指授畫法,山水學郭熙,人物學唐人,尤精繪花鳥和水墨竹石,效黃筌父子鉤勒法,水墨皴染,深淺有致,得寫生之妙;也有設色富麗,但較少見。傳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圖》《山桃錦雞圖》《良常草堂》。此圖又名《花竹禽雀圖》。以墨筆表現杜鵑盛開、修竹挺立的園苑中,禽雀棲息、翱翔之情景。圖中繪兩隻角鷹與一塊危石,雄者棲於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斕。雌鷹半藏於危石後,探出身子,仰頭回眸。幾株盛開的杜鵑和一叢竹枝向上生長,幾隻驚恐不安的臘嘴或騰躍翻飛,或作翹首欲飛之勢。在筆墨處理上,根據物像不同的質感、顏色,以鉤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種手法,表現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輕柔和色彩的濃淡變化,特別是禽鳥的神態、羽毛的層次、質感無不畢肖。
50。元 吳鎮 墨竹譜 冊頁 紙本 墨筆 縱53厘米 橫68.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乾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51。 元 佚名 竹枝圖 卷 紙本墨筆 縱33.4厘米 橫7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52。 元 張渥 竹西草堂圖 卷 紙本 墨筆 縱27.4厘米 橫81.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張渥,生年不詳,卒於1356年,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後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傳世作品有《九歌圖》、《雪夜訪戴圖》等。圖繪竹林蔥鬱,遠山盤亘,江水如鏡。依山傍水處有一草堂,蒼松雅樹環繞,環境清幽。一人獨坐堂內,兩臂依榻上,目視前方。畫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楊踽題詩一首,拖尾有楊維楨撰寫「竹西草堂記」及元張雨、邵衷、馬琬、趙瀟、錢維善、陶宗儀諸名家詩題,並有明楊循吉、黃雲、項元汴,清高士奇題詩或題記。
53。元 張遜 雙鉤竹及松石圖 長卷 紙本 墨筆 縱43.4厘米 橫6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遜,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至正年間。字仲敏,號溪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擅畫,擅畫竹,尤精鉤勒竹,妙絕當世。山水學巨然。此圖畫陂陀間秀竹數叢,搖曳多姿,老松一株,橫斜虯曲,與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葉均用雙鉤法,嚴謹工整,筆致勁健,如「鐵勾鎖」。古松、陂陀用圓筆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內剛,具有董巨的遺風。張遜是元代畫竹名家,但傳世作品罕見。此幀為張氏雙鉤竹孤本,實為可貴。前後隔水有謝希曾跋,後紙有察僅、倪瓚、張坤等十四家題跋。
54。元 張彥輔 棘竹幽禽圖 紙本 墨 縱63.8厘米 橫50.7厘米 (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張彥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代後期。號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畫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賢法作山水,惜無山水作品傳於世。此圖繪秀石旁兩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條屈曲上揚,兩隻禽鳥棲於棘條上。構圖疏朗,秀石用筆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條筆墨清勁,雙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寫之間,格調疏勁清幽。
55。 元 趙雍 青影紅心圖 立軸 絹本設色 縱74.6厘米 橫46.4厘米趙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趙孟煩次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馬畫最為出色。亦能詩文,並精鑒賞。傳世作品有《青影紅心圖》《駿馬圖》《溪山漁隱圖》等。此幅以淡彩汁綠寫蘭竹,為元人蘭竹畫中所罕見。圖中危石聳立,以中鋒淡墨勾畫輪廓,略加皴擦,石間生出一枝修竹,枝條如彎弓曲弧,竹葉紛披多姿。坡地叢生蕙蘭,莖葉青翠穿插交錯,一荑盛開五六朵白花,蕊心淺紅點綴,清幽含芳。畫家將書法筆意融入畫里,反映出文人畫的藝術趣味。竹干行筆如寫篆書,竹葉如八字,而蘭莖則蘊含行草筆意。
推薦閱讀:
※【賞析】薩特《厭惡》
※登樓賦原文、翻譯及賞析_王粲文言文_古詩文網
※李白的詩:《將進酒》賞析
※如何賞析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的主旨?
※杜甫《春日憶李白》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