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第一問:我從哪兒來?

人生第一問:我從哪兒來?

策劃人小語

「我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想必小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問過。那時,父母覺得難以啟齒,會編造出各種離奇的故事來搪塞孩子的好奇心。其中最經典的版本,莫過於父母煞有介事地回答:「你是從垃圾箱里撿來的。」

再想起這個離譜的答案,總會覺得啼笑皆非。但如今,「撿來的一代」也開始生兒育女了,當他們的孩子懷著同樣的好奇心問同樣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作為大人的你,是覺得尷尬還是坦然?你又會如何回答?

是用編織的童話故事給孩子一個美好答案?是用深奧的科普知識給孩子一個科學答案?還是有意逃避,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父母各種各樣的回答是否能讓孩子滿意?而看似簡單提問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含義?面對孩子的人生第一課,本刊教你如何上得精彩。

下面是編輯在微博上搜集的來自網友的童年回憶。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撿孩子」的說法立刻變得豐富多彩—簡直一個比一個離奇!

關於「我從哪兒來」的悲催回憶

網友「糖糖」:小時候我媽說我是從河裡撈上來的,與蝌蚪共舞,那時的我一直以為我媽媽是青蛙!

網友「小米milk」:爸爸在媽媽身體里撒了一粒種子,種子慢慢在媽媽的小房子里長大成小baby。原來我就是一粒種子啊,而且施的不是肥,是奶!

網友「刀見笑」:我爸的回答太玄幻了,居然說我是從「月亮上」來的。後來我看了電影《超人》後結合自己的「離奇身世」仰天長嘆:「為什麼是月亮,而不是氪星呢?」

網友「春天」:我媽媽竟然說我是從樹洞里掏出來的,那棵樹就在我外婆家附近,搞得我小時候天天吵著去外婆家,然後跑到那棵樹那兒,探著頭一直在裡面尋找親生父母。

網友「走路去西藏」:我父母太可恨了,從來都沒正面回答我!問媽媽,她說問你爸去,你爸生的你;問爸爸,說問你奶奶去,你奶奶生的你爸……最後我徹底糊塗了,直到初中才知道真相。

網友「沒$時間多」:小時候看《西遊記》,我幻想自己可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因為我媽說我是他們某天下班回家路上撿的。我特意確認了一下當年他們撿我的那條路,一看是泥地,就知道自己不會像孫悟空那麼有出息了。

……

專家點評

想想父母當年的這些回答,你覺得可笑嗎?答案雖然五花八門,但沒有一個父母說了實話。而父母這樣開玩笑的回答,會讓單純的孩子覺得被欺騙和愚弄,從而在感情上受到傷害。

事實上,孩子與父母是獨一無二的連接,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是父母親生,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會讓他們對生命沒有珍惜心理;而父母如果迴避回答,也會讓孩子永遠搞不清楚自己的家庭關係,從而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不安全感,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形成負面影響。

同一個問題背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如今,「撿來的一代」為人父母后,又能否讓自己的孩子滿意?

「撿來的一代」:越說越迷糊

故事1 簡單的是孩子,複雜的是成人

媽媽/錢鵑 孩子/曉琪,3歲

這天,3歲的兒子曉琪第二次問我:「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曉琪第一次問我時,我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就說:「曉琪,我們今天要去遊樂園,你準備好了嗎?」兒子一聽,便樂顛顛地換鞋去了。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次,曉琪一邊吃著冰棍,一邊抬頭問我,眼神里有上一次被我「應付」之後的不甘心。

想起小時候,媽媽說我是從賣麥芽糖的老頭那裡撿來的,對此我深信不疑。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每次看到賣麥芽糖的老頭經過時都會嚇得哇哇大哭,生怕他把我抱走。這樣的童年陰影,讓我明白,我不能再用類似的答案傷害孩子。

於是,我認真地回答:「你是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邊說邊指著肚子上的刀口,「你看,你就是從這裡鑽出來的。」

「那我又是怎麼鑽進媽媽肚子里的呢?」曉琪用手摸了摸我肚子上的傷疤,繼續問。

我鎮定了一下,仔細想了想說:「爸爸的身體里有許多小蝌蚪,這些小蝌蚪叫做『精子』;而媽媽的身體里呢,有個小泡泡,叫做『卵子』。當這些小蝌蚪遇到小泡泡時,就會爭先恐後地沖向小泡泡。最後,那個身體最強壯、反應最靈敏、跑得最快的小蝌蚪衝到了小泡泡跟前,一下子鑽進了小泡泡的身體里,然後它們倆就成了一個整體。接著,它們一天天長大,就長成了小小的你。等到10個月的時候,婦產科的大夫就在媽媽肚子上划了一刀,你就出來了。」

一口氣說出這樣的答案,連我都佩服自己,簡直比生理老師講得還要形象生動。但看著曉琪那雙迷茫的眼睛,我真懷疑他聽懂了沒有。

但曉琪顯然已經沒耐心聽我講了,搖搖擺擺地去玩托馬斯火車了。

專家點評

曉琪媽媽的回答可謂做了充分的準備,還用了蝌蚪和泡泡這樣形象的比喻。然而,看似科學合理的回答,只是滿意了父母,對3歲的孩子來說,這樣嗦繁雜的回答,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答案,他們也消化不了,曉琪媽媽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是人類永恆追求和探索的哲學問題。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左右由於自我意識的萌發,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對自己的起源產生好奇。這種好奇是本能的對生命的探索。孩子所問的問題是單純的,那麼父母的回答也要單純。父母應遵循的原則是,不要迴避問題,不要搪塞孩子,不把問題複雜化,用充滿愛的肢體語言和溫暖的話語給孩子一個簡單說明即可。

故事2 讓孩子了解親密的家庭關係

媽媽/伊蓮 孩子/雙胞胎團團、圓圓,7歲

3歲,圓圓問我:「媽媽,我從哪裡來?」

我想了一會兒,發揮自己的想像說:「你們兩個原本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每天穿著白裙子,戴著花環,整天在天上飛??」

「原來我們是小天使啊。」團團在一邊感慨。

「媽媽特別想要個小孩,就向仙女姐姐祈禱,因為媽媽的學習成績特別好,於是仙女姐姐就賞賜了兩個小孩!於是你們倆就來到我們家,做了我的孩子。」我說。

兩個孩子聽得很高興,而我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看著自己編織的美麗童話,在兩個孩子身上熠熠生輝,心裡得意極啦!

4歲,團團說:「媽媽,我在幼兒園的好朋友朵朵說她媽媽的肚皮上沒有疤痕,她太可憐了,竟然不是她媽媽生出來的!」

「沒有疤痕就說明她不是親生的?」我有些茫然地問。

「是你說的嘛!仙女姐姐用仙棒一點,小天使就鑽進了媽媽的肚子里。然後大夫用手術刀劃開肚皮,小孩就出來,於是媽媽的肚皮上就有一道疤痕。」兩個孩子爭著回答。

我被說得啞口無言,差點掉進我自己設的美麗陷阱。

5歲,圓圓說:「幼兒園裡的毛毛竟然說小孩子不是天使變的,是猴子變的,他真是太傻了!」團團也跟著說:「幼兒園裡的壯壯更傻,他說他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那,那,那他媽媽不就是老母雞了?哈哈哈!」

我在一旁,也跟著傻傻地聽、得意地笑。慶幸自己編織的童話,還在美麗地繼續。

6歲,圓圓問:「媽媽,你為什麼要跟爸爸結婚?」

「因為我喜歡他,就跟他結婚嘍!」

「那你為什麼不跟姥姥結婚?」

「女的必須找個男的結婚,這樣將來才能生小孩。」

「可你不是說,只要媽媽聰明,仙女姐姐就會送孩子的嗎?爸爸又不是仙女姐姐。」

「不是……」

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我一下子變得暈頭轉向、大汗淋漓,感覺自己已經無法控制局面,我到底該不該繼續講下去?又該怎樣繼續講下去?

專家點評

對於3歲的孩子,童話式的回答的確美好,讓孩子充滿想像和溫暖。對於「我從哪兒來」的問題,父母的回答應該力求簡單、自然、直接,不要隨意誇大或者虛擬。

孩子到了6歲,會對家庭關係的排列產生好奇。此時,你可以說:「姥姥生下媽媽,媽媽生下了你。」「那爸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爸爸跟你有血緣關係,你是由爸爸媽媽共同生下來的,是我們一起給你的生命禮物。」要讓孩子在了解家庭關係的同時,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愛的氛圍。

故事3 給性器官以正解

爸爸/偉強 孩子/豆豆,5歲

女兒豆豆小時候,我們都是用大澡盆給他洗澡。夏天到了,豆豆5歲了,於是我決定讓她用淋浴洗澡,而且由爸爸帶著他洗。

有一天洗澡,豆豆往身上抹沐浴露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就問:「爸爸,為什麼你這裡和我不一樣,這是什麼啊?」

爸爸當時就覺得很尷尬,因為豆豆指的正好是他的陰莖,這個部位該怎麼回答呢?爸爸冷汗直冒,想了半天,只好說:「是??是小松鼠。」

「那我為什麼沒有小松鼠?」豆豆又問。

「快洗吧,洗完就能去看動畫片了。」爸爸只好用豆豆最喜歡的動畫片來打岔,生怕她再問。

沒過幾天,一家三口去動物園玩。一隻可愛的松鼠出現了,轉眼又跑得無影無蹤。豆豆左等右等就是找不到小松鼠,她急了,就對爸爸說:「爸爸,你不是有小松鼠嗎?快拿出來啊,給我們看看。」

爸爸當時就得說不出話來,真想鑽進地縫裡。心想以後對女兒的問題絕不能再如此隨便和簡單化處理。

有一天看《動物世界》時,豆豆突然又問:「爸爸,我是從哪裡來的?」

爸爸想了很久,耐心地回答:「你是爸爸的一粒種子,我把你放到媽媽肚子里的小窩裡,然後等著你慢慢長大,最後醫生把你取了出來。」看著豆豆滿意地點點頭,爸爸心想,這樣回答總沒錯了吧?

轉眼間,秋天來了,爸爸媽媽帶著豆豆去郊外踏青。在草地上,豆豆和幾個小男孩玩得特別開心。於是,豆豆和爸爸說:「爸爸,你可以給我生個弟弟嗎?」「這個得問你媽媽同意不?」爸爸笑著回答。

此時,豆豆若有所思地問了媽媽一句:「媽媽,爸爸還有種子嗎?」

媽媽暈了,豆豆的這些問題,到底該怎麼回答呀?

專家點評

在民間,很多父母對性器官都有不同的俗語稱呼,父母因為尷尬說不出口,就用「小松鼠」和「種子」來代替回答,從而鬧了不少笑話,讓人不禁捧腹。

其實,當孩子問大人這些問題的時候,是很純真自然的。父母大可不必感到尷尬,千萬不要把問題誇大或者曲解,而要用最真實、準確、自然的稱呼表達出來。並且要讓孩子知道,性器官是我們的私密部位,輕易不要暴露出來。

「我從哪兒來」的問題看似簡單,背後卻是孩子對自我認知的開始。這樣的問題也許因人而異、因家不同,並無標準答案,但卻值得父母深思。因為在這個問題背後,體現出父母的責任感、兒童性道德的規範以及愛的教育。讓我們來看看兩位專家是如何做的。專家的回答:把複雜變簡單

故事1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

文/簡藝(高級育嬰師)

女兒一出生,我們就對她進行「撫觸」—親吻和擁抱,讓女兒體驗被愛的感覺。我們和女兒一起洗澡,從不迴避我們的身體,坦然地告訴她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只是在女兒稍大一點的時候(兩歲左右),告訴她只有在家裡可以這樣,是不可以和其他人隨便說的(隱私概念)。為了讓女兒從小對生命有初步的認識,對「性」有初步的理解,我們有時間就帶她去接觸自然,看有關動植物的書籍和電視節目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有意識為女兒做的「功課」。

女兒3歲的時候,問我:「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

看著女兒天真好奇的樣子,我把她摟在懷裡說:「你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爸爸媽媽生的你呀。」女兒看著我,若有所思的「哦」了一聲。我接著說:「媽媽是姥姥姥爺的孩子,是他們生的媽媽。」女兒好像懂了似的說:「那爸爸是爺爺奶奶生的。」我親了女兒一下,說:「對啦,寶貝真聰明!」女兒得到了肯定和充滿愛的親吻,滿臉幸福,蹦蹦跳跳地去玩兒了。

女兒5歲的時候,問我:「媽媽,你和爸爸是怎麼生的我呀?」

我反問道:「你說呢?」女兒搖搖頭說:「不知道。」

我停下手裡正在做的家務,蹲下來拉著女兒的雙手,看著她的眼睛,認真地說:「媽媽可以告訴你,但不知你能聽懂多少。」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到煤氣灶上正在燒的水壺邊,說:「水壺為什麼要冒熱氣呀?」女兒回答道:「不知道。」

把水變成水蒸汽的物理過程簡單講述了一遍,然後問道:「聽懂了嗎?」「不懂。」女兒一臉困惑。

我把女兒摟在懷裡說:「你慢慢長大了,想知道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了,說明寶貝很愛學習,真的很棒。不過,別看媽媽這麼大了,其實不懂的東西也很多。寶貝現在5歲,如果媽媽給寶貝講20歲才能聽明白的事情能行嗎?」

女兒搖搖頭說:「不行。」我又說道:「寶貝,你是爸爸媽媽的好女兒,我們都愛你。有什麼問題你還可以問,只要你能聽懂,我們都會告訴你答案的。」我緊緊地抱了一下女兒說:「好了寶貝,快去玩兒吧。」

女兒7歲的時候,我們給她買了一對小倉鼠。不久4隻小倉鼠出生了。女兒好興奮,放學後就跑去看倉鼠媽媽如何給小倉鼠餵奶。當小倉鼠能自己吃東西時,倉鼠爸爸又和倉鼠媽媽有「性」動作了。有一天,女兒看到倉鼠爸爸緊緊抱著倉鼠媽媽的頭部在用力,就拍著籠子大聲說:「反了!反了!你這樣是生不出小倉鼠的!」

我和她爸爸在一旁先是一愣,接著相視一笑。讓許多父母難以回答的性問題,女兒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從女兒出生至今我們為此做的「功課」初步看到了成果,我們為女兒的成長感到欣慰。

父母對性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態度。父母把性看成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孩子對此也會表現得很自然。

故事2 用圖畫來表達性

文/胡萍(兒童性教育專家,著有《善解童貞》)

兒子3歲的時候,曾問我:「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當時我很直接地回答:「你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兒子沒有繼續追問。兒子4歲的時候,突然又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了:「媽媽,我是從你肚子的哪個地方生出來的呢?」

我是剖腹產,立即亮出生產後留下的疤痕:「從這裡生出來的,當你在媽媽肚子里長得很大了,醫生就從這裡把你取了出來。」兒子非常滿意我的回答,每天晚上都要來摸一下他出生時留在媽媽身體上的疤痕。

兒子5歲的時候,隨著思考能力的發展,進一步了解他生命的來源:「媽媽,既然我是從你肚子里來的,又是怎樣進入到你的肚子里的呢?」當時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只好告訴他:「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媽媽就告訴你。」

兒子6歲的一天,他反覆要求我告訴他是怎麼進入到我的肚子里的,我看著他天真無邪的樣子,對兒子說:「好吧,媽媽現在就告訴你。」

由於當時沒有合適的書,我就走到書房找出大學時用的醫學解剖書。這時,一直坐在沙發上的老公開口了:「你真要給兒子講啊?」

「是啊。」

「告訴他這些,合適嗎?他懂了這些會不會學壞?」

「告訴他一些知識,兒子就變壞了嗎?沒有那麼容易變壞吧,我們試試看,看他知道了後有什麼反應。如果真出現了問題,兒子還小,糾正也來得及。」

「那就講吧。」兒子已經迫不及待了。於是,我翻開書,找到需要的圖,不管兒子能不能看懂,我第一次開始回答兒子的性問題了。

「這是媽媽的生殖器官,裡面有一個卵子;這是爸爸的生殖器官,裡面有一個精子。爸爸精子種到媽媽的身體里,和媽媽的卵子結合,就有了你,你就開始在媽媽的肚子里慢慢長大了。」

「媽媽,什麼是生殖器官?」

「就是生小孩的器官,我們的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嘴巴用來吃飯,這個器官就是我們長大後做爸爸媽媽生孩子的。」

「精子怎麼進入到媽媽身體的呢?」

我用兩個拳頭比劃著:「這個是爸爸的器官,這個是媽媽的器官,兩個器官碰一下,精子就過去了。」

兒子輕鬆地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你早告訴我不就得了嗎?」然後,他愉快地起身離開,回自己房間玩玩具去了。

我突然覺得那麼複雜的事情,怎麼就這樣輕易地解決了呢?而我卻獨自糾結了3年。看著兒子愉快而滿足的表情,我覺得很欣慰。

小貼士 回答前需要先問自己

文/小巫(著名兒童教育專家)

許多父母之所以感到被問得尷尬和無奈,是因為他們把孩子最初的問題「我的生命是怎麼來的」自動翻譯成了「你們是怎麼過性生活的」。其實,孩子才沒有大人想得那麼多。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時,父母自己首先要放輕鬆。

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所問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深入。所以,不管孩子問什麼、做什麼,父母的態度顯得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別意識、自我評價,也影響著他們今後的婚姻和生育。

所以,在回答孩子的問題前,父母不妨先思考這些問題:

——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然、滿意嗎?

——我能坦然說出與生殖器官有關的名稱嗎?

——我對自己的性別感到自豪嗎?

——我喜歡做愛嗎?我和配偶的性生活和諧嗎?

——我怎麼樣看待性愛?

一旦這些問題想明白了,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就明朗了。

給父母的7個建議

面對小傢伙的十萬個為什麼,你可以這樣做:

1.不要迴避。迴避和搪塞只會讓孩子覺得這種事見不得人,自己的好奇心會讓父母蒙羞。

2.直接回答。遮掩、製造神秘感只會增加孩子的好奇心,甚至導致孩子對生育和性愛的恐懼。如果你想成為孩子的第一任人生教師,那就給孩子一個誠實的答案。

3.父母要統一口徑。不要給孩子大相徑庭的回答。

4.給孩子符合年齡段的回答。簡潔地對孩子解釋,而不是給孩子上一堂複雜的生理課。要知道,小孩對「性」沒興趣,他們只想知道自己是怎麼出生的。

5.正確稱呼所有的器官。不要用昵稱或者民間俗語,會帶有威脅粗鄙的意味。正確表達會讓孩子有一種科學的、自然的、正常的感覺。

6.僅僅回答他提問的那部分。孩子問什麼,你回答什麼,不要過多地提供信息,尤其關於性交。

7.讓孩子對此感到愉悅。無論你採取何種溝通,切記讓孩子感到溫暖。爸爸媽媽對於孕育的過程充滿溫馨的回憶,會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足和驕傲,對將來自己也會做父母感到快樂。


推薦閱讀:

如何做好人生選擇題
會做飯是人生頭等重要的技能
人生格言【十五】
這樣才能體現人品與修為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