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式座椅分類

中式座椅分為:交椅、寶椅、太師椅、圈椅、靠背椅、燈掛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玫瑰椅、禪椅等。

1.交椅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狀,故名。據資料考證,起源於古代的馬扎,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

對於交椅,我們的祖先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時成為人們身份的象徵。在中式傢具最為輝煌的明代有交椅、圈椅、官帽椅三分天下之說。很多看過元亨利傢具圖冊的人都注意到幾乎每一本圖冊的封面都將交椅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很多人都問過這是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它「長得好看」嗎?對於現代仿古傢具的生產企業這當然不僅僅是出於美觀的考慮,更是對中國傢具所承載和理應延續的輝煌的一種寄望。

  在提到中式椅子的時候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太師椅。我們現在說的太師椅大多指的是那種方方正正的扶手椅,其實這只是清代以後的稱謂,最早的太師椅其實指的是交椅。關於太師椅的演變過程在以後我將專門撰文介紹,今天只說與交椅有關的部分。這要追溯到宋代,當時的交椅在上層社會已經非常流行,而它演化出太師椅則與宋代一個鼎鼎大名的大奸臣有關。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中有載:「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就是秦檜,因時任太師,故將在栲栳樣交椅上加了荷葉托首的椅子稱之為「太師椅」。拍馬屁產生的東西似乎有些滑稽,但是由於托首的實用,帶托首的交椅以太師椅之名迅速風靡,備受上層社會推崇,如《春遊晚歸圖》中就將這種椅子描繪得很清楚,其場景是一個官員遊玩歸來,一個侍從扛的就是這樣的椅子,不僅能表現宋時此椅的普遍,更可表現出它的易攜帶功能。

  很多人提到交椅就會想到那些佔山為王的傢伙們常愛以交椅之名排定坐次,哪怕是「列兩幅仗義疏財金字障,豎一面替天行道杏黃旗」的梁山好漢也是如是。曾經有幾個愛好古典傢具的朋友問我:「為什麼佔山為王的人都愛坐交椅,且還是什麼金交椅?是不是顯著威風?」我調侃道:「還有就是交椅可以摺疊,要是有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或官兵來圍攻,可以折起來扛著就跑,方便,避免財產損失。」當然這只是調侃而已,它真正為那些綠林英雄所認可,還是與交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分不開的。那些可以坐著交椅的大官們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飲宴作樂,出出進進前呼後擁,甚至還有專人給扛著椅子,何其威風?佔山的大多是下層的老百姓,能坐上交椅是他們的一個夢,哪怕暫時沒有椅子可坐,也要說坐了第幾把交椅,坐上交椅後或是顯示威風、霸氣,或是「替天行道」都是很有氣派的事。

 2.寶座

寶座又稱寶椅,一般單獨使用。在明清一般置放於皇帝或后妃寢宮的正殿,後置屏風,邊置香幾、宮扇等。現在仿古傢具的製造工藝完全秉承了傳統工藝,尤其是工藝水準比較高的企業,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對經典的中式古典傢具的仿製。和很多喜歡古典傢具文化的朋友一樣,一開始我也曾對現代仿製存在很多看法,認為只是形似而已,難求神似。尤其是上個世紀末紅木熱突然興起的時候,粗製濫造比較嚴重,但是在一次偶然中在亞運村看到了元亨利仿製的明式紫檀掉荷花寶座,到現在為止對那次的印象還特別深。寶座後面是一件廿四孝圍屏,同是紫檀質地,雕工卻非常細膩,尤其是屏風後面還貼了很多標記,經介紹是參與的藝人的標記,這一套傢具是好幾個藝人多半年的心血。紫檀寶座是中式明式傢具的經典,不僅用料考究,工藝也要求非常精湛,要將紫檀的大氣和荷花的出污不染合而為一,非常不易。

  在明清,寶座一般是單件使用,但是現在似乎就有所不同,在和一些喜歡寶座的人們接觸中發現很多人認為寶座和官帽椅、圈椅的使用沒什麼區別,也是擺在八仙桌或幾的兩側,供人會客聊天之用。此論其實是有一些偏頗的。

  在明清,由於寶座是統治階級專用的坐具,一般選料巨大,用料考究,多為紫檀或黃花梨。在很多的寶座上還應用了大量的鑲嵌,尤其是清式寶座傢具中更是突出。

  寶座多給人一種威嚴、沉穩、大氣的感覺,有「宜矮不宜高,宜寬不宜狹」的說法。據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專家介紹,為了使寶座結構穩定,其坐面以下多採用床榻的做法,這也是人們認為寶座是由床演變而來的依據之一。

我們說寶座多為單獨陳設於廳堂、居室的正中。可是它現在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成為普通百姓家中的陳設。為了更加符合普通人的居住環境,現在的寶座多是形制較小的小寶座形式,在擺放時成對擺放,配以桌几,顯得鄭重又不過於張揚,這也是有些人覺得寶座只是成對擺放的坐具的主要原因。

  在應用中,寶座的使用非常靈活,不像其他坐具或大或小就顯得不倫不類,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陳設的環境要求進行定製,可大可小,並無太多不妥。不管是大是小,寶座得天獨厚的王者之氣是無法掩飾的;而同時,在選擇時也是最為靈活的,既可以成對擺在廳堂,也可以單獨選擇擺在書桌後面,現在很多企業的高層也非常喜歡選擇一套高檔的中式辦公傢具,而寶座往往成為他們坐具的必選。

  在現代仿古傢具中,寶座一般選擇黃花梨或是香枝木製作而成。這充分利用了黃花梨色彩華麗、卓爾不群的特色,把它的紋理和色彩發揮到最佳,既可以有大件寶座突出的氣勢,又不會使小寶座顯得局促小氣。

  還有就是紫檀等珍貴深色木材製作的寶座,這類寶座除了雕工較多以外,鑲嵌也很多,嵌物品類也很多,有象牙、黃楊、玉石等等。因為深色的木材作為底色最能襯托出鑲嵌物的光彩,好的鑲嵌材料,上佳的鑲嵌工藝和珍貴的木材相得益彰,使寶座的「寶氣」更加突出。這類寶座多適合於空間比較大的環境陳設,否則適得其反,會顯得過於浮躁。

  因為寶座本身的雕刻較多,工藝要求複雜,在選擇時對其結構的穩固性和雕刻部位的精度都要非常注意,尤其是拼接較多的,對工藝要求更高。因此,還是建議大家有時間就到生產企業的車間去看看,既可以增長知識,也可以為自己的選擇提供借鑒,畢竟高端的古典傢具都價值不菲,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使高端古典傢具的保值和升值作用打了折扣。

3.太師椅

清代扶手椅中凡形體較大、莊重而華貴的都可稱「太師椅」,其形式特徵、裝飾意匠在清式傢具中成為突出的典型,故常作為清代扶手椅的代表。太師椅是古傢具中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時,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這些的特徵都是為了顯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於尊嚴。

  由於太師椅,並不是按照外形特徵或功能特徵來命名的傢具,於是它的椅形的發展變化更多的受到當時社會禮制、習俗文化的影響。「太師」是官名,是尊貴、高雅的象徵,在同時代的椅類傢具中,能被尊稱為「太師椅」的,一定是椅類傢具中的楚翹。也象徵著坐在太師椅的人的地位尊貴、受人敬仰,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和老百姓,共同的美好願望。

  太師椅的椅形所指,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當大官,坐太師椅,這會是在每個人腦海中浮現的景象,但這太師椅的椅形,或是交椅,或是圈椅,或是清式扶手椅,那可就不一定了。

  

太師椅最能體現清代傢具的造型特點,它體態寬大,靠背與扶手連成一片,形成一個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圍屏。太師椅是唯一用官職來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師椅變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主要的地位。

  太師椅原為官家之椅,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放在皇宮、衙門內便帶官品職位的涵義,放在家庭中,也顯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後,廣東傢具生產蓬勃發展,原為官家之椅的太師椅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椅背與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異常,成為一種充滿富貴之氣的精美坐椅,風靡一時,後來又發展到用櫸木等木材製造,成為一種家常坐具。在處於重要位置的客廳里,一對太師椅或與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足可以說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清代,太師椅的造型與宋史所載相差甚遠,體形碩大、做工繁複、設於廳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稱太師椅,以乾隆時期的作品為最精,一般都採用紫檀、花梨與紅木等高級木材打制,還有鑲瓷、鑲石、琺琅等工藝。他們共同點在於椅背基本上是屏風式,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這些特徵都是為了突出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於尊嚴。

鉤雲紋卷書搭腦太師椅、鉤雲紋嵌黃楊木卷書搭腦太師椅、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浮雕龍紋太師椅、透雕荷花太師椅、雕靈芝獨座、十二生肖紅木鑲玉太師椅、清柞榛木嵌黃楊太師椅等。

4.圈椅

圈椅,由交椅發展而來。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製成的,為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明代中後期,有的椅圈在盡頭扶手處的雲頭外透雕一組花紋,既美化了傢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並稍向後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向兩側延伸通過邊柱後,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這種椅子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緻。

5.靠背椅

靠背椅產生於南北朝,唐代以後使用的更加普遍。椅面一般為方形,有靠背,拱形搭腦。靠背椅的造型特點就是靠背無扶手,並且靠背搭腦不出頭。這種椅子的靠背有不同形式,有稱其為「一統碑式」椅子的。另一種被稱為「燈掛椅」,他的橫樑長出兩柱,又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桿,故而得名。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明清時期的靠背椅製作更加精細。在選材方面,一般選用紅木和楠木。

6.燈掛椅

燈掛椅是靠背椅的一種款式,其搭腦兩端挑出,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明代燈掛椅的基本特點是: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做局部裝飾。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者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予以裝飾。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即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落地棖下一般都用牙條。兩後腿有側腳和收分。明代燈掛椅的造型整體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這是明代家居造型的特點,可以說是明代傢具的代表作。

7.四齣頭官帽椅

四齣頭官帽椅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其造型像古代官員的帽子而得名,是傢具檔次的象徵。此種形式的椅具始於宋元時期。所謂「四齣頭」是指椅子的「搭腦」兩端出頭,左右扶手前端出頭。其標準的式樣是後背為一塊靠背板,兩側扶手各安一根「連幫棍」。是我國明式傢具中椅子造型的一種典型款式。

8.南官帽椅

南方製作的一種官帽椅,搭腦左右和扶手前端不出挑,故稱南官帽椅。其中,有許多是我國明式傢具中椅子的代表樣式。

9.玫瑰椅

這種扶手椅的後背與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後背低,靠窗檯陳設使用時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別緻。常見的式樣是在靠背和扶手內部裝券口牙條,與牙條埠相連的橫棖下又安短柱或結子花。也有在靠背上作透雕,式樣較多,別具一格。是明式傢具常見的一種椅子式樣。

  玫瑰椅是明代扶手椅中常見的形式,其特點是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用材較細,故予人一種輕便靈巧的感覺。追溯起源,是吸取了宋代流行的一種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扶手椅並加以改進而成的。扶手與靠背平齊的椅子在宋畫中一再出現,只需把兩側的扶手降低一些,其大貌就很像明代廣泛流行的玫瑰椅。為了輕便適用,小型的椅子不需要有腳棖,而扶手的下降,更是合理的改進,免得把坐者的兩肘架得過高以致感到不舒適。

  之所以稱之為「玫瑰椅」,一說是那個時期文人士大夫遵從「玉文化」,故取「玫瑰」二字,兩字均為斜玉體(不是「王」字旁,是「斜玉」旁)。另一說法是在南方,稱這種椅子為「美鬼椅」,因為坐上去很舒適。南方人稱「鬼」有時是昵稱,如稱小孩子為「小鬼」。但是北方人不知道這種稱呼,所以傳到後來便成為「玫瑰椅」了


推薦閱讀:

【百科】真皮/仿皮座椅
戰機彈射座椅真的那麼安全嗎?60%的飛行員被斬斷雙腿,可怕!
【工設】新中式座椅
[專題]飛豹墜毀飛行員遇難:彈射座椅非萬能

TAG:分類 | 座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