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九種育兒方法 ( 2 )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九種育兒方法 ( 2 )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不要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陰雲

威特父親的教育方法是嚴格的,然而並不專制。所謂專制,是指強迫孩子盲從。威特的父親反對專制,他不論在教育方法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注重講道理。

他認為教育之重要就在於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損壞孩子的判斷力。所以他在批評孩子時,決不使孩子在挨了批評後仍不知道為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再沒有比父母弄錯了事實而錯誤地批評孩子更糟糕的了。退一步講,即使父母的斥責和阻止是正確的,如果不讓孩子知道其中的原因,那也是不好的。可是,看看我們周圍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孩子的強迫和不容分說如此普遍。這樣做的後果是非常糟糕的,它使孩子的理性蒙上陰雲,是他們判斷力失常的根源。與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斥責孩子的父母不一樣,威特的父親則努力弄清事實,避免錯誤地批評孩子。在斥責或禁止他做某事時,總是一一說明原因,使孩子先在思想上弄通。

威特父親說,一旦孩子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那麼他一生就不能正確地判斷事物的正誤好壞了。他在書中寫道:

如果兒子對他人說了些魯莽的話,我並不馬上斥責他,而是先立即給對方道歉:「我兒子是在鄉下長大的,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來,請您不要介意。」這時兒子就已省悟到自己可能說了不合適的話,過後他一定會詢問箇中原因。等他問我時,我才向他說明:「剛才說的那些話從道理上來講也沒什麼不對,而且我也是那樣認為的。但是在別人面前那樣說就不好了。難道你沒有發現,當你說了之後,N君的臉都怔得發紅了!人家只是因為喜歡你,又礙著爸爸的面子,所以才沒有作聲。但他一定很生氣,後來N君之所以一直沉默不語,就是因為你說了那種話。」我這樣對兒子講明道理,也不會傷害他的判斷力。

為了讓父母真正全面地理解這種教育方法的好處,老威特對此作了進一步的論述:

假設在我向兒子提出批評以後,他繼續反問:「可是我說的是真的呀。」這時我就會進一步開導他:「是的,你說的是真的。但是N君很可能想:『我有我的想法,你那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再說即使你說的話是真的,你也沒有必要非將它說出來不可。因為那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事,你沒有發現別的人都是沉默不語嗎?如果你認為那事只有你才知道,那你就太傻了。再打個比方,大人指責孩子的缺點本來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缺點,說出來也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即使這樣,人們對你的缺點不是都裝著不知道嗎?如果你以為人們都不知道你的缺點,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人們已知道你的錯誤但都沉默不語,這是因為考慮你的面子,為了不使你丟臉而已。這樣你就明白了人們對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在發現別人的缺點以後應該怎麼做呢?也應當這樣。聖書上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道理就是這樣。所以在人面前,揭別人的短是很不好的。」

聽了上面的開導後,孩子由於年幼肯定還是感到困惑,因為他們的心理還不像成年人那樣複雜,而且這種處世方法很可能被視為不誠實或過早地世故。但老威特覺得父母這樣做有他的道理,且聽他是怎樣對兒子做出解釋的:

不,不能說謊。說謊就成了說謊的人,偽君子。你沒有必要說謊,只要沉默就可以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挑剔別人的毛病和過錯,並在別人面前宣揚,那麼世界不就成了光是吵架的世界了嗎?那我們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威特父親的教育方法就是這樣的合乎人情。由於他的教育是合情合理的,絕不專制,所以沒有蒙蔽孩子的理性,傷害孩子的判斷力。當然老威特的這種「成人化」的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還得益於他對兒子的語言潛能開發。由於小威特語彙豐富,通達詞義,故一點就透。

世間的一般孩子,由於語彙的限制,父母往往在實施這種合理的教育時就會碰釘子。因此,我們經常發現父母見到孩子在這種場合的表現後,就會當面訓斥,有的還拳腳相加,還怪罪自己的孩子不懂禮貌,但就是不檢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為了使孩子更加明辨事理,必須儘早教給孩子以豐富的語言知識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孩子是否需要夥伴

放任不管就會使孩子不加選擇地和任何一個孩子一起玩,從而有可能會沾染上各種壞習氣。例如變得滑頭滑腦,有時還有可能學會一些壞毛病。威特的父親就常常看到孩子們在路旁賭博,也不知道為他們拉過多少次架,對此,他感到非常寒心。

孩子們很不懂事,常常互相拋石頭和玩沙子,結果造成流鼻血、受傷、甚至把眼睛打壞而致殘等,這確實是很危險的。拋雪球也不保險,有的孩子拋像石頭一樣硬的雪塊,使對方受到各種傷害。威特父親說:「我看到瞎眼睛、缺鼻子、少指頭、壞了腳的孩子時,就常常詢問其原因,結果大都是在玩耍中受傷所致,這使我感到毛骨悚然。」

由於這樣的原因,他決不讓威特亂跑,也很少讓威特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關於這件事,他說:人們一再勸說孩子必須有遊戲的小朋友。否則,孩子就會感到沒趣,以致情緒低落,性格孤僻。後來我終於妥協了,和妻子商量,相繼選了兩個小女孩做兒子玩耍的伴兒。兩個小女孩都是附近受過最好教育的孩子,會唱歌、會跳舞,兒子和他們倆玩得很愉快。可是結果正如我所預料到的,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自從讓威特和小女孩一起遊玩以後,並不任性的兒子變得任性起來了,從不說謊的兒子也開始說謊了,並開始使用一些低俗的語言,他也變得自以為是和傲慢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對兒子與兩個小夥伴玩耍時的情形進行了觀察,發現這是由於兩個小女孩什麼事都順著他而造成的。為此,我們告訴小女孩們,不要什麼都聽威特的,如果威特自以為是,就跟我們說。但仍然無濟於事。最後我們只得選擇不讓兒子再跟別的孩子玩了。

沒有其他童年小夥伴了,是否就意味著孩子失去了童趣?

做父母的又如何不讓孩子的這份樂趣泯滅呢?且聽老威特的見解:認為孩子不同別的孩子玩就沒有樂趣,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誠然,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他們更加隨心所欲,想說的就說,想做的就做,他們當然是喜歡這麼干。習慣上人們就是把這些叫做孩子們的樂趣。

然而這樣的樂趣不如沒有的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父母在推脫與孩子一起玩耍的責任。做大人的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同孩子一起玩耍的話,那麼孩子同樣會感到高興,並且這也是有益無害的。因為這種玩耍會使孩子既不任性,也不自以為是;既不會品質變壞,也不會沾染上各種惡習。

讓孩子們在一起玩,即使對方是好孩子也有弊端;如果是壞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好孩子的好習慣如果能傳給壞孩子,這當然是很好的事,但遺憾的是,這種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多數情況是只有壞孩子的壞習慣非常快地傳給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學習好習慣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的,而壞習慣卻無須任何努力即會沾染上。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人認為學校正是孩子的惡習集中的場所,是有他一定道理的。這種情形,在學生品質不好的學校尤其嚴重。但是許多家庭不具備在家裡學習的條件,所以學校應當盡最大努力來注意這一點,對學生的遊戲給予嚴格的監督。

老威特認為,孩子如果沒有遊玩的小朋友就會變得自負或者任性的說法是騙人的。在他看來,真實情況恰恰相反。只要讓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就相互逞能而有可能變成利己主義者,結果就會沾染上狡猾、虛偽、說謊、任性、嫉妒、憎恨、傲慢、爭吵、打架、誹謗等壞品質。

當然,他也不是絕對禁止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監督下讓他們進行有限制的接觸。這種讓兒子與其他孩子少接觸的方式,還有一個好處是使孩子能心態平和地去處理一些事情。正如老威特所記載的:由於兒子在家裡沒有爭吵的機會,所以就不會像有的孩子那樣容易激動。不管怎樣壞的孩子,都不能使我兒子發怒。他被大多數孩子所喜歡,從不吵架。現在兒子已長到18歲了,還未跟別人吵過架。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學問上的問題經常和學友們交換意見,但決不傷害他們的感情。由於兒子與學友們相比年齡小得多,他的表現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妒忌,但由於他總是堅持真理,以理服人,就自然地得到了很多朋友:他們中有的人和兒子非常親密。我看到後常常流下眼淚,從心裡感謝這些可愛的青年。

因此,老威特根據自己的經驗斷言,認為如果孩子沒有朋友就沒有樂趣,並將造成精神頹廢、變得孤僻等等說法是錯誤的。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愉快而幸福地玩

威特父親幾乎沒有給威特買什麼玩具。他認為孩子從玩具中學不到什麼知識。大多數父母之所以給孩子買玩具,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受商家的誘惑,而在銷售玩具的場所將父母的軍,父母由於礙於面子或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只得給他購買,另一方面則是父母為了讓孩子打發時間。老威特對天下父母的這種行為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批評,他認為,給了孩子一些玩具就不再過問是錯誤的。

「無事生非」這句古訓對大人和孩子同樣適用。只讓孩子玩玩具就放棄不管,往往會使孩子感到無聊、厭煩、精神不爽,以致破壞玩具和哭鬧等等。老威特向父母們提出警示:孩子感到無聊就會心情不好,結果一般會拿玩具或周圍的東西出氣,由此所造成的後果將是多麼可悲。

為此,老威特提醒父母應對此加以重視,因為由此產生的破壞性將影響孩子的一生。當然,老威特也意識到,不給小威特買玩具,但也不能讓他失去一般孩子都能享有的童趣。為了讓小威特在玩耍中增長知識,老威特在他家的院子里修了一個大遊戲場。在上面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周圍還栽有各種花草和樹木。由於沙子鋪得很厚,下了雨馬上就干,坐在上面也不臟衣服。威特在這裡觀花捉蟲,培養對大自然的感情。

應小威特的要求,他父母還專門為他配了一套炊事玩具,儘管他還是個孩子,但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也什麼都想做。尤其對廚房的活,總是想插手。現在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的這種癖好太瑣碎,有些父母甚至對此十分厭煩,這實際上是在埋沒孩子們的天性。而威特的父母則與這些父母看法不一樣,他們認為,對於孩子的這種喜好,如果能引導得好,就能使兒童的知識極大地豐富。威特的父親正是從此著眼,給他買了一套炊事玩具。

在威特的教育中,他母親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威特母親與其他母親不同的是,她不是說把炊事玩具給孩子,就撒手不管了,而是藉此進一步開發相關方面的潛能。威特母親習慣於一邊做飯,一邊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各種問題。並且還監督威特,讓他用炊事玩具學做各種菜。他媽媽還通過各種娛樂遊戲來使小威特從中享受到生活和增長知識的樂趣。比如有時威特當「主婦」,媽媽當廚師。因為威特是主婦,媽媽是廚師,所以媽媽就得向威特請示各種事情。如果威特下達的命令不得要領,那就失去了當「主婦」的資格而降為廚師。這時,當上主婦的媽媽就發出各種命令。如果威特拿錯了佐料,那麼接下來他就連廚師也當不成了,只好被「解僱」了。

類似這種演戲式的遊戲是很多的,導演當然是他媽媽。而且他們有時還將之深化。比如,他們常常演出某個故事或者書本上的某個歷史事件的某些情節。有時還對周遊過的地方進行「旅行遊戲」等等。通過這些遊戲,也教給小威特有關地理和歷史等方面的正確知識。從威特媽媽的現身說法中,讀者也將從中體會到這類遊戲的快樂和意義:

「有時讓威特做『媽媽』,我當『孩子』。於是威特就給我下了各種命令,而我就故意不好好做或者乾脆不做。如果威特沒有看出來,那他就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但是,威特一般都能看得出來,而且還一本正經地給我提意見。那時,我就說:『請原諒,今後一定注意。』有時我故意不認賬,這時威特就用我斥責他時所用的語言來訓斥我。」

「還有的時候,讓威特當老師,我當學生。當我故意把威特講得很成功的地方說成失敗時,他一發覺了就會批評我。這些遊戲為威特避免或減少失敗起了一定的作用。」

威特的父親還為他做了許多形狀各異的木塊,他用這些木塊蓋房子、建教堂、修塔、架橋、或者築城。由於建築遊戲需要做遊戲者仔細動腦筋,因此它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智力開發。

老威特認為,與孩子做遊戲不能胡來,應當讓他盡量地動腦筋。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無聊,也不會藉此哭鬧滋事。威特的父親寫道:

「雖然我兒子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冬天有多長,他都不感到無聊。他能利用這非常有限的一點玩具,愉快而幸福地玩耍著。」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熱情 (一)

大家可能以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書桌前面,其他什麼也不幹;或者退一步講,他也可能除了學究式的知識外,還會點外語,其他一概不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用他父親的話說,威特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比任何一個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時間盡情地花費在了玩耍和運動上,是一個非常健康活潑的孩子。在學習方面,他除了學會外語以外,還輕鬆順利地學習了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等。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既輕鬆愉快又學到如此豐富的知識,老威特一定有自己非常獨特的教育方法。

威特父親的教育秘訣,在於喚起孩子的興趣和讓孩子提出問題。威特長到三四歲時,他父親每天都要帶他散步一兩個小時。但是這種散步不只是簡單走走,而是一邊同威特談話,一邊教育。比如有時在散步時老威特會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講解花的生長特點和作用;有時在花園裡捉個小蟲,教他有關昆蟲的知識。就這樣他通過一塊石頭、一草一木等實用素材來對小威特進行最生動的教育。

威特父親的另一個特點是,他不使用填鴨式,而是首先喚起威特的興趣,然後適應其興趣進行恰到好處的教育。

還有一點是,老威特決不對兒子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告訴他哪是植物學上的問題,哪是動物學上的問題等等,只要在散步時某種事物引起的威特注意,他就教給他相應的知識。因此,當威特後來閱讀動物學和植物學書籍時,他對書上的內容並不感到生疏,而且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在現實中,我們發現,當孩子長到三四歲時,他們向大人提出的問題也開始越來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數父母不僅不為孩子們的提問感到興奮,相反倒覺得厭煩不已。他們對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大都是隨便敷衍一下,並不給予耐心的說明和解釋。正是他們自己使孩子的潛在能力枯死之後,到孩子上了學才大驚小怪地叫嚷:「為什麼我的孩子成績這樣糟糕呢?」但這些父母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

看看老威特是怎麼做的吧!當小威特提出問題時,他總是給予鼓勵,並耐心地回答,決不欺騙威特。在教育上,威特父親覺得再沒有比教給幼兒錯誤的東西更為可惡的了。在給孩子解答問題時,威特父親的說明並不是難懂的,而是充分考慮到孩子在現有知識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問到連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老威特就乾脆老實地回答說:「這個爸爸也不懂。」於是兩個人就一起翻書,或者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從而也給威特灌輸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給小威特的教育中,他堅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識。

如果說小威特在動物學和植物學方面的知識是靠父親帶著他散步而耳濡目染的,那麼,他對兒子的地理教育更是讓他身臨其境。他經常帶領年幼的威特到周圍村莊去散步,等到對鄰村的情況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他就讓小威特拿著筆和紙登上村裡的一個高塔。他們矚目遠眺,老威特適時地向兒子提問有關周圍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給予說明。接著他便讓小威特畫周圍的地理略圖。然後兩個人一起去散步,在略圖上畫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就這樣鄰村的地圖便畫出來了。待這些工作做完以後,父子倆還要去書店買來這個地方的地圖,把自己畫的與書上的地圖進行比較,並對有誤之處進行修改。就這樣,老威特就循序漸進地教給了孩子難以理解的地圖概念。

在教會了小威特動物學、植物學和地理學後,老威特又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兒子物理學、化學和數學。天文學是拜託梅澤堡的一個貴族塞肯得羅夫教的。此人既是個貴族,又是個了不起的學者。塞肯得羅夫既不是威特父親的熟人,又與他們一家平時沒有什麼聯繫,只是因為仰慕小威特的神奇才華,前來看望他時結上緣的。他一接觸到小威特,就驚喜不已,因為他的學習程度已遠遠超過了人們的傳說。於是塞肯得羅夫愛才如命,把威特叫到自己家裡,用自己的望遠鏡親自教他。此人以學問為樂,除了有天文學的觀察工具外,還有許多物理學和化學等方面的器械以及各種書籍。他非常大方地讓威特利用這些書籍和器械。因而也幫助威特隨心所欲地學到了各種學問。老威特還注意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兒子的見識。比如看到建築物,就告訴他那叫什麼,坐落在什麼地方。看到古城之類,就告訴他過去這個城的名字,同時還給他講古城的歷史。

從威特5歲以後,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老威特到哪兒都帶著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帶他去參觀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

光參觀還只是這類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參觀歸來,老威特還讓兒子詳細敘述見到過的一切,或者讓他向母親彙報。由於有這一功課要完成,使威特在參觀中總是用心觀察,認真聽取父親或者導遊的介紹與講解。

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熱情 (二)

威特3歲以後,父親就領他到各方周遊。5歲時,小威特就已經在父親的陪同下,幾乎周遊了德國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他們既登山,也去遊覽名勝;既去尋找古迹,也去憑弔古戰場。回到旅館後,老威特就讓兒子把看到的一切寫信告知他的母親和熟人。回家後,還要向親人們口頭講解旅途見聞和切身體會。

老威特為了滿足小威特的求知慾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從不吝惜金錢和體力。例如為了向小威特公開魔術的秘密,他就曾不惜重金,請魔術師現身說法。

由此可見,老威特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深信「百聞不如一見」的道理。

天才就是對事物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而凡是仔細觀察過孩子的人都會發覺,幼兒只要不是傻子和白痴,他們都極易對事物產生興趣和熱情。也就是說,幼兒天然就具有對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的強烈熱情,他們一旦對某一方面或某些事情入了迷,就會以驚人的勤奮和毅力去從事。一旦他們步入這一軌道,就會遵循雷馬克所說的「使用就會發達」的規律,使其能力得到驚人的發展。實際上,天才就是這樣產生的。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熱情之火剛剛燃燒起來時,就把它吹滅,甚至用水將其澆透。世界上之所以天才人物如此之少,原因就在於此。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到順利發展,他們就會成為天才。但是,他們的這種興趣和熱情卻很少有得到順利發展的環境,許多家庭往往在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剛剛出土時就一腳將其踩掉,再冒出來時就再伸出腳將其踩掉,使其很少有順利發展的機會。其結果,天才便寥若晨星。但是,威特、塞德茲、巴爾等的培養過程,已向世人表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會成為英才或天才。

誠然,自古以來,像威特那樣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的並不多,儘管如此,在人類歷史上還是產生了很多天才。對這些天才的研究表明,這不僅是由於他們生來所具有的天賦所致,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幼年時期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沒有被踩掉,並得到了順利發展的結果。

天下的父母除了要認識到愛護和激發孩子的興趣十分重要外,而且還必須明白孩子越大就越難以具備強烈的興趣和強烈的熱情。這是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興趣的幼芽可能會一再遭到踐踏,這樣,他們年齡越大,興趣和熱情被踐踏和泯滅的將越厲害。因此,實施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就在於此。孩子越大,不僅在性格上越難具有對事物的興趣和熱情,而且他們的潛在能力天賦,得以發揮的餘地也會越小。早期教育則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有人說,天才人物在努力的過程中就像是在做遊戲,意思是說,天才人物的努力是受其興趣驅使所激發的熱情。只有這種遊戲式的努力才能創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也只有遊戲才能使能力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天才的創造是不可能靠普通人的勞動來實現的。勞動得再辛苦,也不能使能力得到發展。

威特的父親從他3歲

半時就已開始教他認字,但這絕不是強迫性的。「不能強迫施教」這是威特教育法的一大原則。不管教什麼,首先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只有當孩子有了興趣時,才開始教。

為了教小威特認字,他也使用了一些小孩還無法識破的「小伎倆」。如他給小威特買來小人書和畫冊,非常有趣地講給他聽,用一些帶鼓勵的話語來激發他幼小的心靈。像「如果你能認字,這些書你都能明白」之類的話語。有時,他則乾脆就不講給他聽,故意對他說:「這裡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可爸爸沒有功夫給你講。」這樣反而激發和喚起了小威特一定要識字的想法和心愿,待他有這種強烈的認字慾望後,老威特才開始教他識字。

威特父親的教學方法與現在學校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他首先去打字行,買來10公分見方的德語字母印刷體鉛字、羅馬字和阿拉伯數字各10套。然後把這些字都貼到10公分見方的小板上,以遊戲的形式教字。當然先從母音教起,接著以「拼音遊戲」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組字。

西方字母只有26個,加之德語的發音並不像英語那樣不規則,所以小威特很快就學會了讀,也就是說,他在沒有學習所謂讀法之前就掌握了讀。而一掌握了讀法,威特就能掌握更多的辭彙,再加上他學的是標準德語,所以他很容易就能讀書了。這一點對今天中國的年輕父母仍然很有參考價值,孩子在學校里學習不好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語言的障礙。

在掌握本國語讀法的基礎上,學習相近的外國語。西方語言,不論是德語、英語、義大利語、法語,都多少有點相似。所以小威特能用德語自由地閱讀後,他爸爸又馬上開始教他學法語,那時他才6歲。只用了1年的時間,小威特就可用法語自由閱讀各種法文書籍了。當然,他之所以學得這樣快,首先還是因為他的德語知識非常豐富。

威特學完法語後,又馬上開始學義大利語,這次他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這時威特的父親認為,可以教他拉丁語了。

在西方國家,學習外國語一般都規定首先從拉丁語學起。但威特的父親覺得這樣做過於勉強,認為只有從與德語最相近的法語開始學起才是合乎邏輯的,從而採取了先易後難的順序。學拉丁語對於西方的孩子來說也是相當難的,被視為所謂頭痛的語言。因此,威特的父親是經過了相當的準備以後才開始教他的。即在教拉丁語之前,先把威吉爾的《艾麗績斯》的故事情節、高超的思想、漂亮的文體等講給威特聽,以喚起威特的興趣。

會6國語言,這對一般人來說已經是要花費一輩子精力的事了,何況威特還是個孩子。因此威特父親在教授外國語方面的經驗尤其值得注意。

第一、採取了「與其背莫如練」的方法。他沒有系統地教語法,他認為即使教給孩子語法,孩子也不會懂的。誠然,對大人來說以語法為綱來學習外語是有效的。但是對孩子必須用威特父親所採取的「與其背莫如練」的辦法。任何一個孩子,不都是用這樣的方法學會了本國語言的嗎?

第二、孩子們聽故事是百聽不厭的。大人讀過一遍小說,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們卻樂意反覆多次地聽相同的一個故事。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以大人之心去推測兒童的心理。

威特父親抓住這一秘訣,在教外國語時,讓他用各種不同的語言去讀同一個故事。比如在讀安徒生童話時,既讓他用德語讀,又讓他用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讀。這一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威特父親嚴格地規定兒子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培養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在小威特學習功課時,老威特絕不允許有任何干擾。開始時,平均每天給他安排15分鐘的學習時間。在這個時間,威特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就會受到父親的嚴厲批評。在學習中,即便妻子和女僕問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絕:「威特正在學習,現在不行。」客人來訪,老威特也不離開座位,並吩咐道:「請讓他稍候片刻。」可見,老威特是如此用心良苦,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威特在學習時具備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威特的父親還培養威特做事敏捷靈巧的習慣。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滿意。這對培養孩子雷厲風行的作風起了很好的作用。

也許有人認為,老威特這樣的教育方法,一定會使孩子犧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識及玩耍的時間。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他每天只花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在學習上。正是由於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專心致志,效率極高,才使威特贏得了很多時間從事運動、休息和參加社交等。

對於老威特對兒子在行為習慣方面的培養也有各種議論,對於這一點,讓我們先讀一段老威特在書中記載的一個實例。

兒子6歲時,我帶他到L村的E牧師家去,並在那兒住了幾天。第二天吃早點時,兒子灑了一點牛奶。按在家裡的規矩,灑了東西就要受罰,為此他只能吃麵包了。我兒子本來就喜歡喝牛奶,再加上E牧師全家非常喜歡他,為了他的到來,還給他特意調製了一種牛奶,並添上了最好的點心,這對小威特還是誘惑不小的。我兒子在灑掉牛奶後先是臉稍紅了一下,遲疑了一會兒,但終於不喝了。我故意裝作沒看見。

E牧師家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實在沉不住氣了。只得再三讓他喝牛奶,可兒子還是不喝,並十分不好意思地說:「因為我灑了奶,所以就不能再喝了。」E牧師家的人還是再三勸說他:「沒關係的,一點關係也沒有,喝吧,喝吧!」我在旁邊一邊吃著點心,一邊仍然故意裝著沒看見。兒子還是堅持不喝,在萬般無奈之下,過於疼愛威特的E牧師全家就向我進攻了,他們推測一定是由於我訓斥了兒子。

為了打破僵持局面,我讓兒子出去一下,待我向牧師全家說明理由以後看看情況是否會有所變化。他們聽後責怪我:「對一個剛6歲的孩子,因為一點點過錯就限制他喝和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你的教育過於嚴格了!」我只得加以解釋說:「不,兒子並不是因為懼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為他從內心裡認識到這是約束自己的紀律,所以才不喝的。」在聽了我的解釋後,E牧師全家還是不相信,於是我只好通過做一個試驗來揭示事實真相:「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可以試驗一下,我先離開這個房間,你們再把我兒子叫來,勸他喝,看他是否會喝。」說完,我就走開了。

待我離開房間後,他們把我兒子叫進屋裡,熱情地勸他喝牛奶、吃點心,但毫無效果。接著他們又換了新牛奶,拿來新點心誘惑我兒子說:「我們不告訴你爸爸,吃吧!」但兒子還是不吃,還不斷地對他們說:「儘管爸爸看不見,上帝卻能看見,我不能做撒謊的事。」他們接著又說:「由於我們馬上要去××散步,你什麼也不吃,途中要挨餓的。」兒子回答說:「不要緊。」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們只好把我叫進去,兒子流著感動的淚水如實地向我報告了情況。我冷靜地聽完後,便對他說:「威特,你對自己良心的懲罰已經夠了。因為馬上要去散步,為了不辜負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點心吃了,然後我們好出發。」兒子聽完我的話,才高興地把牛奶喝了。僅僅6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自制能力,E牧師全家都深感不解。

從上面這段記載來看,一般人可能只覺得老威特的教育過於嚴格了。是的,從小威特與一般孩子的行為方式看,這種教育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是很嚴格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由於他的教育方法好,這並沒有使兒子感到痛苦。因為對孩子的教育,即使很嚴格,但只要從小抓緊,使他們養成了習慣,也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痛苦了。對孩子的教育,同砌磚一樣,必須打好基礎,威特父親正是出色地做到了這一點。

在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老威特的一條根本經驗就是,是非分明、始終如一。有時答應,有時不答應,反而會給孩子帶來痛苦。不允許的事,一開始就不允許,這對孩子就沒有什麼痛苦。

根據這個道理,威特父親從威特1歲時起,就嚴格要求。他從未以「小時候可以放寬一些,稍長大後再嚴格一些」這條似是而非的做法來管束兒子。

縱觀當今大多數父母,他們的「禁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不能始終如一。有時不行,有時卻又變得行了。這樣久而久之,就在孩子的心靈上打下了父母的「禁律」可以打破的烙印。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見,無主見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禁忌。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 (一)

對於兒子的善行,老威特會加以表揚。儘管如此,老威特仍然提醒父母: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因為隨便表揚,表揚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即使威特學得非常好,他父親也只是說到「啊!不錯」的程度。做了善行時,表揚再深一層,他會說「好,做得好,上帝一定會高興」,也不表揚過頭。只有當小威特做了特別大的好事時,父親才抱著親吻他,但這是不常有的。因此,在小威特心目中,父親的親吻對他來說是非常可貴的。通過這種不同程度的表達方式,小威特的父親就讓威特深深懂得,對善行的報答就是善行本身的喜悅,是上帝的嘉獎。

小威特父親注意不過分地表揚他,為的是不讓他自滿。孩子一旦自滿起來以後就難以糾正了。在他向小威特傳授知識時,他也注意不讓兒子自滿,比如,他教給小威特很多知識,但從不告訴他這是物理學上的知識,那是化學上的知識等等,為的是防止小威特狂妄自大。

但是與小威特的父親大不相同的是,當今的父母大多喜歡在眾人面前炫耀孩子在這方面或那方面的「與眾不同」,這樣就很容易使孩子感到自滿。

據專家們研究表明,不是經過早期教育而是靠天賦產生的神童,只不過是一種病態的暫時現象。這樣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這就是「10歲神童,15歲才子,過了20歲是凡人」這一諺語所表達的現象。一些潛質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沒能如願地在未來成為棟樑,正是源於孩子的驕傲自滿、狂妄自大。世上再沒有比驕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驕傲自大會毀掉英才和天才。

小威特父親所擔心的正是這一點。小威特的父親教育他,下功夫最大的就是防止他自滿。他不僅自己不過多地表揚他,同時也決不讓別人表揚他。每當別人要表揚小威特時,他就把小威特支出屋子不讓他聽。對那些常常不聽忠告仍一味誇讚兒子的人,就謝絕他們到自己家裡來。為此他甚至被人視為不通人情,是一個老頑固。但是,為了杜絕孩子養成這種不良習氣,他也就顧不得去計較人們的評論了。老威特如此堅強的意志實在令人敬佩。在小威特長大一些以後,他父親就這樣諄諄教誨他:

知識能博得人們的讚賞。世上沒有學問的人是很多的,由於他們自己沒知識,所以一見到有知識的人就格外讚賞。然而人們的讚賞是反覆無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而上帝的讚賞是由於你積累了善行才得到的,來之不易,因而是永恆的。所以不要把人們的讚揚放在心上。喜歡聽人表揚的人必然得忍受別人的中傷。被人中傷而悲觀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揚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他還不厭其煩地告誡自己的兒子:只有粟粒大的一點知識就驕傲的人,實際上是很可憐的。

威特父親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教育威特,防止他驕傲自滿的,儘管這樣做要花很大的功夫,甚至是洗心革面,但他最終還是獲得了圓滿的成功。下面一長段是從老威特書中引證而來的,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培養孩子不驕不躁的重要性:

世界上大概再沒有像我兒子這樣被人們所廣為讚賞的孩子了。只是由於我的努力,才使兒子未受其害。

有一次哈雷的宗教事務委員塞恩福博士對我說:「你的兒子驕傲吧?」我說:「不,我兒子一點也不驕傲。」這時他一口咬定說:「這不可能,像那樣的神童如果不驕傲,那你兒子就真不是常人了。他一定會驕傲,驕傲也是很自然的。」

事後,我讓他看看我兒子。他們倆在一起談了很多話,經過這次交談,他終於完全了解了我兒子。然後對我說:「我實在佩服,你兒子一點也不驕傲。你是怎樣教育他的呢?」我讓兒子站起來,讓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講給塞恩福博士聽。聽後他服氣了,說:「的確,如果實行這樣的教育,孩子就不可能驕傲了,真是佩服。」

不要對孩子過多表揚 (二)

還有一次,有個位於N地的H先生到格廷根的親戚家串門。他在來格廷根之前,就已經從報上和人們的傳說中知道了我兒子的事。到了親戚家後知道得就更詳細了。因為他的親戚與我們來往密切,非常了解我兒子的情況。H氏想考考我的兒子。為了得到這一機會,就拜託他的親戚邀請我們父子去。

我接受了邀請並帶著兒子去了。H氏向我提出要考考我的兒子。按照慣例,我也要求他答應我的條件:「不管考得怎樣,決不要表揚我兒子。」據說H氏擅長數學,所以他提出主要想考考數學。我回答說:「只要不表揚,考什麼都沒有關係。」商量妥當,就把特意打發出去的兒子叫進來,考試開始了。H氏先從世故人情考起,然後進入學問領域。威特的每個回答都使H氏感到十分滿意。最後開始了H氏所擅長的數學考試。由於我兒子也擅長數學,所以越考越使H氏感到驚異。

每一個題解我兒子都能用兩三種方法去完成,也能按H氏的要求去解題。到了這一階段,H氏已不由自主地開始讚揚他了。我趕緊給他遞眼色,他這才住了口。

但是,考試還未結束,由於他們二人都擅長數學,考著考著就進入了學問的頂峰,並最終走到H氏也難以駕馭的程度。這時,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唉呀!他已經超過我了!」

我想這下壞了,立即給他潑冷水:「哪裡,哪裡,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里聽數學課,所以還記得。」哪想到H氏興緻不減,又拿出更難的題來「難為」他:「你再考慮考慮這道題,這道題歐拉先生考慮了3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來。如果你能做出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聽了這話我就擔心起來。我並不是怕兒子做不了那麼難的題,而是擔心如果兒子真的把那道題做了出來,怕他由此而驕傲起來。但我又不好說「請不要做那道題了」。因為H氏不太了解我們,怕引起他的誤解,以為我害怕兒子做不出那道題才這樣說的。我只好故作鎮靜地看著。那道題是一個農夫想把如圖所示的那樣一塊地分給3個兒子,分法是要把它分成3等份,而且每個部分要與整塊地形相似。H氏把問題說明後,就問我兒子有沒有聽說過,或者是在書上看到過這個題,兒子回答說沒有。H氏說:「那麼給你時間,你做做看。」說完就拉著我的手退到房間的裡面,對我說:「你兒子再聰明,那道題也很難做出來,我是為了讓你兒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難的題才給他出的。」

可是,H氏的話音剛落,就聽兒子喊到:「做出來了。」「不可能。」H氏說著就走了過去。

兒子向他解釋說:「三個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個部分都與整塊地相似,對嗎?」

這時H氏有些疑惑地說:「你是事先知道這個題的吧?!」

兒子一聽就感到很委屈,含著眼淚反覆聲明說:「不知道,不知道。」

看到這種情形,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擔保說:「我兒子做的一切,我全都清楚。這個問題的確是第一次遇到,更何況我兒子是從不撒謊的。」這時H氏讚不絕口地說:「那麼你的兒子已勝過歐拉這個大數學家了!」我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說:「瞎鳥有時也能揀到豆,這只是偶然的情況。」

H氏這才領會到我的意圖,點著頭說:「是的,是的。」然後就附耳小聲地對我說:「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方法。這樣的教育,不管你兒子有多大的學問也決不會驕傲。」兒子也很快同其他人高興地談起了別的事,這一點也使H氏十分喜歡。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養愛好,陶冶感情

威特父親的教育理念,是要造就身體和精神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視德、智、體全面發展。儘管他在書中沒有著重寫體育,但是威特在兒童時代就是一個非常健康、精神飽滿的活潑少年,並且一生都是健康的。從這一點來看,他對兒子的體育鍛煉還是有一套辦法的。

可是威特父親並不滿足於只培養孩子在德、智、體三方面的發展,同時還培養兒子的愛好。培養兒子愛好也是經過他精心安排的,他首先從自己的住宅開始做起。在他們的住宅里,決不放置任何沒有情趣和不相協調的東西。牆上糊著使人心情舒暢的紙,上面掛著經過精心挑選的有鏡框的畫。室內擺設的器具也很有情趣,決不擺設任何不合身份的東西。當人們贈送的禮物和自家的陳設不適合時,他就決不擺出來。穿衣服也是這樣,極力排斥花里胡哨的服裝,講究樸素和雅緻,衣帽整齊,打扮得乾淨利索。在住宅的周圍還修上了雅緻的花壇,栽上了各色各樣從春到秋常開不敗的花卉。

威特父親還重視陶冶孩子的情操。在威特3歲時,有一次家裡來了好多人,他們和威特海闊天空地談論著。這時他養的一條狗跑了進來,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樣,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邊。他父親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頭髮,臉色嚇人,拽住不放。威特吃了一驚,把拽著狗尾巴的手放開了,這時他父親也把手放開了。然後父親對他說:「威特,你喜歡被人拽著頭髮嗎?」威特紅著臉說:「不喜歡。」「如果是這樣,那麼對狗也不應當那樣。」

威特父親實施的這種教育,是為了讓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所以使威特成了一個心地善良、富於感情的人。他不僅對同胞懷有深情,就是對鳥獸之類也富有憐憫心。

第一部分 卡爾·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養孩子的善行

威特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善行下了很大功夫。從小就給他講自古到今行善的各種故事。只要威特做了好事,就馬上表揚他:「好!做得好!」有時還在妻子和親友面前表揚說:「威特今天做的這一件事很不錯。」當然,他這種表揚也不會做得太過分,以防兒子產生驕傲情緒。而且也不是到處張揚,只是對少數了解他教育方法的人提及。

在威特稍長大一些以後,父親就給他背誦各種道德詩。德國有很多謳歌仁愛、友情、親切、有度量、勇氣、犧牲等方面的詩篇,威特剛剛幾歲時就能很熟練地背下來了。威特父親還為他做了一個「行為錄」,將他做的好事記到上面留做永久紀念。由於這種種鼓勵,幼小的威特就立志要一輩子多做好事。

就像培養兒子其他方面的習慣一樣,在培養小威特善行方面,老威特也從不強迫他去做,而是將功夫下在讓他以此作為一種樂趣上,讓他享受做了好事和剋制自己時的喜悅。當然,讓孩子理解和記住這些喜悅的趣味確實很難,但也絕非不可能。

就像下圍棋和象棋、打撞球、網球或者板球,只有學了才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只要耐心教育,孩子就能學到並嘗到做了善行和剋制自己的樂趣。

威特父親下力氣培養威特的善行是為了使他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為此,他常向小威特講述有關做壞事的人遭報應的故事,並對這些人的惡行加以嚴厲的批判。老威特也用這些反面典型作為勸誡威特從善的手段。

勸誡行善的目的與培養善行的目的多少有些不同。對於前者,老威特一般以錢作為獎勵,而對於他所做的善行,則不給錢,而是寫入「行為錄」中去。

為此,老威特在獎勵兒子時,往往對這兩個目標兼顧施用。如果威特學習好,就每天給他一個戈比作為報酬,但如果他學習很好,我是行為有過錯,那麼威特就領不到這一個戈比的報酬了。對於這一獎勵制度,威特父親的記載非常令人感動:

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當兒子犯了錯誤時,會主動地說:「爸爸,因為我今天犯了錯誤,所以不要錢了……」這時,我由於激動甚至想給他兩倍的報酬。但是為兒子著想,我不得不抑制住激動的淚花,剋制住自己的情感說:「是嗎?爸爸不知道。那麼明天做件好事吧。」實際上這時我內心裡是很難受的,為了表達我對他的愛,我常常是不由自主地親吻他。

也許有父母會問,為了鼓勵兒子學習,老威特為何用錢來作為獎勵呢?原來,這是威特父親為了讓他懂得「學習能帶來現世幸福」的含義而採取的一種比較實際的方式。他在書中寫道:「雖然不好意思,但只要兒子學習好,我就每次給他一個戈比。這樣做是為了讓兒子切身體會到獲得一點報酬是多麼的艱難。」

給他的錢怎麼處理呢?老威特教兒子盡量花得有意義一些。比如,讓威特懂得買點心之類沒有意義,而買工具卻可以永久發揮作用。還比如,有時提示他,如果在聖誕節之類的節日里給朋友和窮人家的孩子買點禮品,他們一定會感到非常高興。

附近的人們遇到天災人禍等不盡如人意的事時,不管身份相稱與否,威特父親也總是要帶著兒子前去看望。這時威特也會把自己的存錢拿出來去慰問受災者。這時,老父親總是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威特,你做得很對。

類似這樣引用古今各種傳說以及詩中的語言等來教育威特做好事,已成了威特父親的習慣。他從威特小時候起,就讓威特記住了這些話。所以每當他問到兒子:

「威特,某某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做的」時,威特立刻就能明白,或者努力做好事,或者停止做壞事。

威特父親為了鼓勵他學習,曾經做過這樣天真的事。那就是每當威特看完或者譯完一本書時,他倆都如釋重負,便一起喊著作者的名字:「荷馬萬歲」、「威吉爾萬歲」等。這時媽媽也進來祝賀:「恭喜恭喜。」接下來他們就上街買回來好多東西,做威特愛吃的飯菜,叫來兩三個經常來往的親友開晚餐會。

第二部分 塞德茲:天才教育法

「天才」的產生

塞德茲根據教育兒子的感悟,他寫成了《俗物與天才》一書。此書在當時和後世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塞德茲的兒子威廉?詹姆斯?塞德茲,191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時年僅15歲。正是因為兒子才促使他寫成了不朽之作《俗物與天才》。

他說:「如果沒有兒子,我恐怕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寫作《暗示的心理》、《雙重人格》、《精神病理學研究》這樣的精神病學方面的書籍,不會想到要寫一本教育學方面的書。我承認我在這方面並非專家,但兒子的成就給了我莫大的勇氣。」

小塞德茲擁有近乎傳奇的經歷。他從1歲半就開始接受教育,到3歲時已能用本國語自由地閱讀和書寫了。5歲時,看到家中的骨骼標本,便對人體發生了興趣,於是開始學習生理學。他的學習能力十分出色,沒過多久,就參加了行醫開診考核的初試。小塞德茲走進考場時主考官勃然大怒,認為有人在開不合時宜的玩笑,但他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順利完成了所有考題,獲得了合格成績。

小塞德茲6歲那年的春天,和別的孩子一樣上了小學。上午9時去學校時他被編入一年級,到中午12點他母親去學校接他時,已經成了三年級的學生了,就在那一年內,他結束了小學的學業。

第二年小塞德茲7歲了,他渴望升入中學去學一些更高深的知識,但遺憾地落了空。由於年齡太小,一個個學校都拒絕了他的請求。沒有辦法,塞德茲只好讓他在家裡自學。他的主要學習科目是高等數學,這是因為古今的語言學等知識他早已學過了。

8歲時,終於有中學肯接收他了。學校很快就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因為年僅8歲的小塞德茲不論哪門學科都非常優秀。由於數學尤其超群,學校批准他免學,同時讓他幫助老師為其他同學批改數學作業。在這期間,由於功課輕鬆,小塞德茲分出精力來嘗試著編寫了天文學、英語語法和拉丁語語法的教科書,教師們對這些教科書的評價相當不錯。小塞德茲很喜歡中學的生活,但因為中學教的知識他全部都學過了,為了不浪費生命,塞德茲只好再一次讓他退學。

從這時開始,小塞德茲已馳名遠近,各方各界的人士紛紛趕來考他,考畢,無不感到奇怪,個個讚嘆不已。例如,馬薩諸塞工學院的一位教授出了一道自己在德國接受博士考試時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結果小塞德茲即席完成,那年他才9歲。

9歲到10歲的兩年中,他都在家中繼續學習,直到11歲進入了哈佛大學,終於重新過上了他喜愛的學校生活。入學後不久,他進入了一次有關第四象限的數學難題講演,使得教授們大吃一驚。大學的第二年他只有12歲,但卻非常擅長往往使碩士課程的研究生們感到頭痛的高等數學和天文學,還能用希臘語背誦《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等原著作品。本來,他是擅長古典語的,他閱讀埃斯克魯斯、索福克萊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孩子讀《魯濱孫漂流記》之類的小說那樣容易和感興趣;他還愛好比較語言學和神學,對倫理學、古代史、美國史等也具有豐富的知識;他還通曉政治和憲法。他興趣的廣泛與知識的淵博,連父親也感到驚訝。

就這樣,15歲時他作為哈佛大學的優等生畢業了。

看了以上的介紹,大概許多人都會驚嘆:這就是世人們所說的神童吧!而一些富有見識的人士則會有不同的看法:古語說「十歲神童,十五才子,過了二十是凡人」,所以這些神童們的黃金時代,也只是現在這一時期,過些時候,大家都會發現他們也不過是些俗人罷了。

塞德茲寫《俗物與天才》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這種普遍的認識是錯誤的,有超凡成績的小塞德茲,並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時所偶然創造出的神童,而是人間的某種教育所必然形成的天才,也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方法的必然結果。


推薦閱讀:

一伊丨不用整容就成為美女的方法
抑鬱的病根及對治方法
修持方法:身識界
(1)讀遍古籍尋方法1
【棒針】一款帽子、圍巾的編織方法

TAG:育兒 | 世界 | 方法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