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憂愁的古詩詞名句總結

  憂愁即憂慮愁苦,意指因遭遇困難或不如意的事而苦悶。吳文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是對愁的一個最簡單的解釋。愁本來就是一種人人都可以生髮的情緒,可經過詩人筆墨加工之後,卻成了一種有聲有色、有形有味的具體事物。古人寫愁不僅手法多樣,愁的內容和程度也各不相同;詩人常藉助流水、芳草、鷓鴣、寒蟬、秋雨等意象表達鄉愁、閨愁、懷才不遇之愁、國破家亡之愁等。

  

  愁與水

  流水悠悠不盡,與愁之綿長有相似之處。詩詞中以水喻愁的句子很多,如秦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飛紅萬點愁如海」,歐陽修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范成大的「欲憑江水寄離愁,江水已東流,那肯更西流」,賀鑄的「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愁不盡」,等等。這些詩詞都從水源不斷,一瀉千里或暗雨蕭蕭、毫無歇息的情景著筆,表露了詩人無限惆悵的心緒。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煜的絕命詞,作於李煜歸宋之後的第三年,詞中通過今昔交錯的變化對比,不加掩飾地表達了內心無窮無盡的亡國之痛。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說要是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我的哀愁就像這奔騰不盡的春水一樣,滾滾不盡,滔滔東流。這兩句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引起無數人的共鳴。詞人運用了比喻的藝術手法,將愁思比喻成春水,化抽象為形象,可視可感。詞人的愁,是「一江春水」,它如春水般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般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如春水般柔情似水,綿綿不盡;還如春水般去而不返,冷酷無情。這一江春水恰恰是詞人內心哀愁的絕真寫照。人之愁思雖各異,然而愁之形態卻大體相同,往往都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詞人不僅寫出了自己的亡國之愁形,更是寫出了大部分人常有的愁態,故而能引起人們心靈的呼應和共鳴。

  以水喻愁的絕唱,除了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有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兩句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是李白在宣城與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

  詩人一開篇,便滿腹牢騷,說「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詩人說自己煩惱多多,並不是空穴來風,聯繫到詩人的身世,可知其中原因。李白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受唐玄宗賞識,並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便被讒言擊中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重新開始了散漫的漫遊生活。「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兩句包含了詩人很複雜的情緒。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彷徨苦悶,也包含對黑暗的政治現實的深切感受。李白長期以來遭受政治上的冷待,而其內心深處又渴望著政治上的認可。這是長久以來令詩人憂愁不已的矛盾,憂愁進而演變為激憤,憂憤之深廣、強烈,在這首詩里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天寶以來朝政愈趨腐敗,李白個人的遭遇也越加困窘,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反差,是李白精神苦悶的主要原因。

  謝朓樓前,終年長流的宛溪水,源源不斷,和他心頭的愁是那麼相似,不盡的流水恰如他無窮的煩憂。「抽刀斷水」是他內心想強烈排遣煩憂的表現,然而水是割不斷的,內心的苦悶也無法排遣,這個細節生動地顯示出他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心情。李白嗜酒,他想要借酒澆愁,醉醺睡去,忘掉一切,然而酒醉始終是要清醒的,清醒之後,愁還是頭頂的月,如影隨形,擺脫不掉。詩的結尾最終歸於消極,但詩的整體給人的感覺並不是徹底的絕望,而是苦悶之中帶有力求擺脫的氣概,這就是李白,獨一無二的李白。

  愁之多

  秦觀稱「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在美麗的春景中,詞人想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漂泊之苦、失意之痛、離散之悲都一齊襲上心頭。於是,詞人想到好久不長,那美好的春天畢竟是要逝去的,到最後只剩下千萬點飛舞的落花了。想至此,作者的愁緒無邊無際,就好像大海一樣廣遠。「愁如海」的比喻,新奇絕妙。詩人們常以江河來寫愁之深之遠,秦觀卻以海作比,不僅增大的愁的廣度,還加深了愁之深度,極其深沉有力。充分體現這位「古之傷心人」的性格特徵。夏閏庵認為「此詞以『愁如海』一語生色,全體皆振,乃所謂警句也」。

  柳宗元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柳州,就急著登高遠眺,為的就是望一眼朋友們的所貶之處。他看到的是「城上高樓接大荒」,「接大荒」的「接」字,表現出了城樓與大荒相交相接的情景,突出了柳州環境的荒涼和艱苦。詩人登上高樓,滿眼青荒,目之所及,海天相接,瞬間胸中愁海無量。「海天愁思正茫茫」句,感物起興,「茫茫」二字,形容的不僅僅是柳州遼闊而荒涼的地理空間,更是自己內心無處安放的茫茫愁思,以及對好友們前途深深的擔憂。

  杜甫的《曲江》寫的是詩人在曲江看花吃酒的情景。詩一開始描寫的就是一幅百花凋殘、落紅紛飛的景象:「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本來在春日飲酒看花可謂是「賞心樂事」,但作者一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傷春情緒。「一片花飛減卻春」這句寫得真是深情款款,一般人都是看到落花滿地時才開始傷春,而詩人卻從一片飛花中就敏銳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不完整了。因此,他是失望的,當看到「風飄萬點」的落花時,就更加哀愁了。杜甫的詩與時代背景是息息相關的。當時朝廷經過戰亂,日漸腐敗,就好像一個美好的春天卻漸漸殘敗了,是「風飄萬點」的,是支離破碎的,這怎能不令人發愁呢?更多描寫憂愁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飛花萬點像人的愁緒,可是朱敦儒卻說「莫將愁緒比飛花,花有數、愁無數」,不要把愁緒比作飛花,飛花畢竟有數,而愁緒卻數不勝數。詩人常以飛花喻愁,既形象生動又細膩可感,而朱敦儒卻從反意入筆,言愁緒紛繁雜亂,豈是萬點飛花就能比的。這種寫法,新穎獨特,把愁苦之深重表現得更加突出。

  愁是無數的,沒有盡頭,就像馮延巳所說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人生中的好景不長、笙歌易散,又怎不讓人感到可悲可嘆呢?一曲笙歌,雖然令人陶醉,但曲終人散後,徒留的不過是一絲絲的愁緒。當人們企圖在笙歌美酒中去把握生命時,殊不知這一切都轉瞬即逝,化為虛無。因此,今朝「酒醒添得愁無限」,這種愁包含了多少悵惘哀傷!

  葉清臣把愁情寫得極其唯美動人,說「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如果春色是三分的話,其中的兩分便被憂愁佔去,剩下的一分就是風雨了。從手法上看,這幾句描寫離愁並沒有特別出彩之處,但從構思上來說,設想十分奇特,給人以新穎巧妙的感覺。作者在這裡把「春色」說成「三分」,「二分」是「愁」,「一分」是「風雨」,就把「春色」寫成了「愁」與「風雨」的集合體,把憂愁與自然現象巧妙聯繫在了一起。

  賀鑄寫愁,總是先設一問:「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詞人的愁,是「閑愁」,也正是因為愁之「閑」,所以才漫無邊際,飄飄渺渺,讓人捉摸不定,卻又無處不在。愁本是無形之物,可是作者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將之有形化,說那閑愁,大概就像那一川無際的煙草,那滿城無形的風絮,那梅子將要黃熟之時的綿綿細雨吧。作者妙筆生花,用極其巧妙的手法化抽象為形象,變無形之虛為有形有質,情感表達十分妥當到位,真實可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展現了超人的藝術才華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他還有一句,寫得同樣巧妙。「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詞人以問句引出一個「愁」字,再以「芭蕉不展丁香結」作答,意謂愁緒太繁雜,難以計數,只知心如未展的芭蕉,如蜷縮的丁香花蕾。「方寸」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芭蕉不展丁香結」句則直接化用唐李商隱「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詩句,極言愁之濃重。這幾句一問一答,既寫出了別後愁之深之濃,又表達了相互憐惜之意,把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黃庭堅筆下的愁,是大海、飛花所不能比擬的,它是整個自然界的愁。「我自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說自己並不傷感,只是像往常一樣喝醉了而已,倒是滿川的風月替人發起愁來。這兩句故作輕鬆語,其實蘊含的感情卻很深沉。獨自離開家鄉,回望那「燈火旌陽」,說不愁是假的。只不過愁也無用,不如故作瀟洒,因此「我自只如常日醉」中,蘊含有許多苦澀滋味。詩人看似跳出了離愁,讓「滿川風月」替自己發愁,就把愁無限擴大,漫延到整個自然界,增加了愁的深度和廣度。

  李清照寫愁之難消時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大概脫胎自范仲淹「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這幾句,但李詞寫得更加工緻。「都來此事」,即懷舊所產生的愁緒,算來這種愁是無法迴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它無時無刻不在。古人寫愁情,把愁設想成人體中的一股「氣」,它能通行於人體內外,於外多呈現在眉頭,於內則多積聚在心頭。此詞卻說「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兩者兼而有之,把愁之多、愁之濃刻畫得十分形象。

  既然愁難以迴避,登高亦是枉然。辛棄疾說「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此愁濃重,難以排遣,作者試圖到樓上以躲避此愁,然而,愁卻隨自己上了高樓,沒有絲毫的消減。這兩句極言愁之鬱積不散、難以消除,它無處不在,無時不隨。他還說「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解連環」用典,據《戰國策·齊策》載,秦昭王遣使出使齊國,送上玉連環一串,請齊人解環。群臣莫解。而齊後果斷機智地把玉連環椎破,使秦的詭計得以瓦解。詞人用詞典故,一則表明此愁不斷滋生,像一個玉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二則表明為國家的形勢擔憂,意謂誰人能能作出抗金的正確決策呢?「問何人」一語,下得凄側,它以充滿期待的口吻,寫足了作者的家國之痛,生命之悲。

  

  其他

  形容愁紛亂難理的,如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離愁的滋味,詞人已經嘗盡,它「剪不斷,理還亂」。這種離愁,是追憶榮華富貴的生活時的惆悵,是思戀故國家園時的傷感,是失去帝王江山後的悔恨。它像絲一樣纏繞在心頭,然而,絲可以剪斷,可以理清,而這愁卻終究無法排遣。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滋味,它積壓在心頭,能真切感受到,卻說不明道不破——「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二字極佳,昔日一國之主,今日階下之囚,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只得默默承受,無言獨上西樓……

  形容愁長的,如李白的「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起句言自己的白髮長達三千丈,給人以十分突兀之感;次句道明原因,由於發因愁而白,愁既長,白髮自然長,以至千丈。這兩句因果倒置,把結果擺在前面,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緊接著再講明原因,又給人以深沉的悲哀。起筆突兀而怪誕,落筆則驚人而貼切,十分符合詩人當時的心理。對於有理想有抱負之人來說,眼見自己年老體衰卻仍一事無成,這種悲哀就顯得格外強烈。李白如此,千千萬萬的人亦是如此,面對日益增長的白髮,多少前塵往事齊涌心頭,或值得惋惜,或值得悲痛,或值得追念……而這所有的感情如今都幻化成愁,正是「剪不斷理還亂」,怎一個「愁」字了得。更多描寫憂愁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關於春愁、閑愁,如韋應物的「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賈至的「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晏殊的「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蘇軾的「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管鑒的「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李白的「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等等。關於愛情的愁,如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白的「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等。也有關於感時傷逝的愁,如張先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辛棄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李白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等。

  

  有關憂愁的常見意象

  一、梧桐芭蕉。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徐再思「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二、流水。

  三、猿。如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四、杜鵑鳥。如李白「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秦觀「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其他有關憂愁詩句】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

蕭蕭江上荻花秋,作弄個離愁。半竿殘日,兩行淚珠,一葉扁舟。——張孝祥《眼兒媚》

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頎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陳亮《虞美人·東風盪颺輕雲縷》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白居易《長相思》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秦觀《浣溪沙》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

明月不知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際。——晏殊《蝶戀花》

時節慾黃昏,無聊獨倚門。——溫庭筠《菩薩蠻》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歐陽修《蝶戀花》

  (責任編輯:夏素箏)

推薦閱讀:

?古詩鑒賞
古詩接龍
第六節《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光明詩詞.古詩詞】月夜如詩 光明詩詞協會員
這十首神韻叫絕的疊字古詩詞,怎一個美字了得!

TAG:詩詞 | 古詩詞 | 名句 | 古詩 | 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