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看中國經濟

房地產泡沫、固定資產過快增長、寬鬆的貨幣政策、固定的匯率……這些已經存在於中國經濟的特徵正在把中國推向經濟危機的深淵。

3月23日,美國著名投資公司GMO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的紅色警報》(下稱《警報》)的研究報告。文中指出,中國已經呈現出顯著的投機狂熱的特徵。以史為鑒,一旦這些泡沫破裂,中國的經濟將脆弱不堪。

《警報》指出,幾年前,美國經濟曾經存在一些金融危機的先前徵兆。而今天,這些紅色警報指向了華爾街目前的新寵——中國。

十個警報

文章首先列舉了金融危機的先兆跡象:令人信服的經濟增長、對政府當局能力的盲目信任、投資的普遍增加、腐敗、貨幣供應的快速增長、不合理的低利率、房地產擔保風險貸款等。

以此類推,文章拉響了中國經濟危機的十個警報:一致認為GDP會以8%的速度增長、對政策制定者的信任、投資的繁榮、腐敗、寬鬆的流動性、固定匯率和資本流入、貸款迅猛增加、過於信賴「大而不能倒」的銀行、危險的放貸方式、房地產和股市泡沫。

《警報》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增長。目前,中國對西方的出口已經達到峰值,很難繼續激增,而貿易保護主義卻在威脅著中國的出口。

很明顯,依靠出口的增長方式不可行,於是,中國開始了以投資拉動內需。但《警報》指出中國過高的投資水平也造成了資本錯配的風險。目前,中國的經濟體系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民營經濟為主轉為目前的政府主導為主。雖然政府能比私人部門更快的投入資源,但投資的質量卻更低。

政府將投資更多的給予國企,用來投資基礎設施,但對於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說,現有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發達。中國此舉只能帶來了大範圍的產能過剩。例如,很多小型機場的使用率只有一半,高速鐵路系統很可能無法收回成本。

壞賬危機

在銀行系統方面,《警報》指出,中國去年有10萬億元的貸款,如此巨大的信貸就讓人不得不擔心銀行的「壞賬」會捲土重來。

此外,中國過低的固定匯率吸引了大規模的資本流入。但巨額外匯儲備只能用來購買外國資產,支付進口,且無法解決資產泡沫崩潰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如不良投資的後果等。而在歷史上曾經積累了如此巨額儲備的國家只有兩個:1929年的美國和1989年的日本。當時,這兩個國家都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

對於中國火熱的房地產業,《警報》指出,其已經顯示出典型的泡沫狀態,這個泡沫遲早破裂。由於中國的經濟體制,讓預測變得很難。但是,中國的體制無法解決問題,只能推遲問題的爆發。

最後,文章指出,中國的整個經濟金融系統都基於一個信仰,即未來中國將以過去的速度繼續增長。這個假設讓更多的投資變得合理,從而刺激增長,也帶來了更多的投資。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先建設,一切都會隨之而來」的經濟。

而一旦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低於8%,悲劇就會發生:大部分基礎設施將會毫無用處,過剩的產能將存在很多年;房地產泡沫會破裂,銀行系統將面臨大規模壞賬。「當中國這部巨型機器最終停滯,這些沉浸在夢中的投資者將噩夢醒來。」

針對該文章,華爾街日報發表了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的反駁文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飆升未必是壞事》。文中認為,中國人均GDP極少,所以對基礎設施仍有巨大需求;固定投資的資產質量良好,資金使用效率也不錯,且也沒有跡象表明中國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在下降。最後,文章認為,那些聲稱過量投資很快將危及中國穩定的批評人士卻有失公允。

但在中國,李晶的觀點不乏批評者。財新網的名家博客Barrons即撰文駁斥。

這是繼2010年1月,美國著名的空頭投資者詹姆斯 查諾斯在接受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採訪時預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巨大的危機之後,關於中國是否存在泡沫的又一次大討論。

推薦閱讀:

周黎安:央地關係與政府治理——回顧與展望
一江春水向東流:簡析中國經濟
多元化到專業化:國家層面分析
中國經濟減速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梁錦松:金融危機的土壤已存在 港元有壓力但死不了

TAG: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外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