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小在二環里長大,西城的,跟這兒活三十五年了。

先說說我記憶中北京的四季。

家裡是小老百姓,擠在大雜院里,家裡三口人兒住14平米的小屋,進門就是床。

春天印象最深的是院子里鬧貓,發春的貓夜裡像嬰兒啼哭一樣嘶鳴。而就在春天,我家紙糊的頂棚,最容易鬧耗子。耗子跟上面跑來跑去,聲音聽得清清楚楚,那時候我小,特害怕老鼠從紙糊的頂棚上掉下來咬我。可沒辦法,怕歸怕,還得跟這兒活著。

夏天最深的印象是夜晚鄰居街坊都跟衚衕里一坐,抬頭能看見星星,衚衕里一颳風特涼快,大伙兒抱著白瓷缸子侃大山,我小,常聽大人聊鬼狐仙怪而著迷。

秋天印象最深的是衚衕里的鴿子哨,衚衕里有人愛養鴿子,時不時跟養貓的鄰居罵街,但罵歸罵,秋高氣爽時仰頭望著澈亮的藍天和空中的鴿群,聽著由遠及近,又慢慢消散的鴿子哨,就是童年秋天的感覺。

冬天最深的印象就是生爐子弄蜂窩煤,家裡特別嗆,但深冬時放在爐子邊上的烤白薯,撕掉那層烤焦的黑皮兒,露出裡面金黃的心兒,就能感覺到冬天沒那麼冷。

再說說高考。

我不傻也不機靈,上不了清華北大,但憑著二杆子的愣勁兒學,還是上了大學一本線。

回想起來,高考備考階段挺累的,我聽過很多人說自己高三都是在網吧一路玩上大學的。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吹牛逼,但我身邊的發小反正也是每天晚上回家複習寫作業,雖然不至於每天12點吧。但我覺得大家壓力還是不小,打心裡挺羨慕那些高三就打算出國留學的,不用承受巨大的高考壓力。越是窮孩子,越害怕考不上大學。

高考那天,騎自行車去四中邊上的一個中學,大夏天曬得我滿頭是汗。感覺騎車這事就從來沒這麼累過。後來才發現車胎給曬暴了。

高考完最後一天,考完外語走出來。心中如釋重負,迎面就走來一叔叔,手裡拿著大紅紙跟我說給我送福氣。誰都愛聽好話兒不是么,送福氣還不順手接過來。我把大紅紙接到手裡一看——北京福氣復讀學校。我CNM!所幸後來順利上了第一志願。

再說工作吧,工作十多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同事不愛說「您」這個字。大多同事都是外地人,還有一些外國人。不管跟誰比,都不算懶的。手腳勤快,但笨嘴拙舌。跟酒桌上不會口吐蓮花,只會悶頭吃菜。同事說我不像北京孩子,我想說,其實北京孩子不是都會都愛耍嘴皮子。

不是北京孩子都是京百萬、都躺著房子站著地。人到中年,夜裡會時常失眠,一想起沒能給父母買上樓房住,心裡就憋屈。讓爸媽天天還要去公廁排隊,還要擠在一間房子半間炕的小平房裡。心裡就難受,可我買不起房子,也搖不上號,是廢物。

三十多年過去了,北京還是那個名兒。崇文宣武沒了,我爸跟我都上過的小學校給拆了,衚衕里的大槐樹給砍了。小時候記憶里的大多物件和景兒都變了。

馬路上都是人、都是車,地鐵里、公園裡、醫院裡都是來自全國四面八方建設北京的人,真好!熱鬧!

有一年自己在日本長時間出差,夜晚跟河邊溜達聽到蛐蛐的叫聲,一下子想家了,想北京了,想春天院子里槐花的甜味,想夏天護城河邊撈的黑泥鰍,想秋天抬頭仰望的鴿子群,想冬天院子里飄落的雪花……

我的北京,是那個回不去的北京。現在的北京,是那個名兒,不是那個地兒。


以前:

早上麵茶和麻團,偶爾喝一碗豆汁,沒事去什剎海逛逛,約飯在延吉、峨眉和百萬,經常跟家長去西四吃冷麵。

現在:

早上三明治和麵包,偶爾來一杯星巴克,沒事去南鑼鼓巷逛逛,約飯在瀟湘、眉州和望京小腰,經常跟好友去漫展出COS。

以前:

生活在西城,騎著老式自行車,喝著老北京酸奶,路上聽鄰居在討論誰家孩子去了鋼鐵廠,誰家孩子在地鐵工作,既穩定又讓人羨慕。

現在:

生活在望京,騎著共享單車,喝著維他檸檬茶,路上聽鄰居在討論誰家孩子出了國,誰家孩子在互聯網公司工作,既賺錢又讓人羨慕。

以前:

一想到要去望京、通州、中關村工作,就感覺像是出了北京。

現在:

一想到燕郊和順義,一點都不覺得遠,高速一路開到底。

以前:

我在我家,大家都是北京人,友好相處,和諧北京。

現在:

我在我家,只要守規矩,大家都是北京人,友好相處,和諧北京。


懷念過去的北京,但也很喜歡現在的北京,既充實又有趣。


高考400分就可以上清華北大了

這我都沒考上真是丟人……

人均五套房產

在哪兒領?沒通知我……

醫療資源好,看病花錢少

沒生過大病住過醫院真是虧死了呢

教育資源也好,京籍才有資格上學

我爭取努力當選人大代表改教育法

虛偽,自大,愛佔便宜還排擠外地人

您開心就好


北京是一座很分裂的城市。這種分裂並不只存在於外地人之中,也存在於北京本地人之中:

老西城-海淀復興路的紅色子弟

海淀大部的學術科研二代

老城四區的衚衕子弟

丰台-海淀的軍屬

朝陽-順義別墅里的先富起來後代

丰台海淀朝陽大興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農轉非後代

大興順義通州昌平前農戶現拆遷戶...

其中的每一種,大部分都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90後城郊出生南城長大作為南城top kid又在海外求學又回北京創業過的我,很榮幸地與以上各種都有所接觸--這並不多見。絕大多數北京人一輩子生活在自己的生活軌跡里,上著各自的學混著各自的圈子談著各自的戀愛進入各自的大學,一輩子隱約感覺到各自的存在但是永遠不真切。

事先聲明:沒有任何對任何一京人群體的詆毀之意,就事兒論事兒談談人生體驗。望諸位看官海涵。

先說紅色子弟吧。基本差不到哪裡去,一路最好的公立學校,西海幾個傳統名校是他們的傳統地盤,即使最差的紅二代也會去育英,流落到南城二名校的基本沒有。財產最低標準是人均7萬以上的海淀有大房子。本科出國留學尤其是去ivy league的北京人,以他們為主。回國之後也是他們混的最好。掙錢最多的金融外企國企民企,you name it隨便進。生活方式普遍偏保守,但是玩得瘋的人也有。影視界諸多大拿和茅侃侃是這類北京的典型。大院子弟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人普遍地道,不害人,講道理,對往上走南城子弟譬如我多有照顧甚至偶有下嫁--比如對外系統最近那倆北京土著活寶。

所以請允許我在這裡獻上本南城死屌對大院子弟的最高敬意。感謝你們鎮守北京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寧。

海淀學術子弟整體狀態比上面稍次,但趁著改革開放富不起來都難。離知識近,學閥眾多,基於知識和信息成為巨富的家庭也不少。畢竟當年中關村倒買倒賣個,也能混個幾千萬移民海外不是?人普遍容易傲,但是沒辦法,智商水平冠絕京人之首,海淀那麼多附中呢。國際化水平也是最高,上面說得本科出國能去ivy league的京人,他們佔去剩下的絕大部分。畢業了去向各異不過基本和大院子弟瓜分了京城好工作 然後外企混的最好的就是他們。當然,如果京人里不幸出了買辦,一般而言就是這些人---學術子弟絕大多數時候重名重西方主流世界的認可,如果還有家學那麼大概率對tg抱有怨言。

老城四區的衚衕子弟啊...生存狀態普遍是高攀不上以上兩種爺爺的。然而北京人的底色在此,絕大多數外地朋友眼裡的北京人就是我們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啦,閑人馬大姐啦。上個區重點,去個市屬大學,畢業之後謀一份不痛不癢的體制內企事業單位工作,住著狹小的老公房或是痛苦地還著房貸,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歸屬。總之一句話:平民老百姓。這裡頭老東西和老南城的區別是有的,大體上講老東西沾著紅色子弟的福,稍微拼一拼能上不錯的初中高中和大學。所以頗有一些優秀者能過上高階中產的生活,再往前還有先富起來一批移居朝陽順義的。至於南城呢就沒這麼幸運了,最好的一批南城孩子(包括不才在下)也就是能上人大復旦的水平所以400分上清北真的不包括我們,謝謝。在南城考上清北比省會精英家庭要難得多得多。所以有部分有追求的南城人民只好另闢蹊徑,近年來依靠曲藝傳統,全力發展演藝事業,楊冪劉詩詩關曉彤都是這波南城女孩子的典範。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南城出身的知識分子/成功人士普遍比前面兩種爺在政治光譜上更左。胡錫進崔永元vs任志強王石,你們感受下。(最近南城人崔永元大戰大院和衚衕子弟里的墮落分子真tm牛逼。給咱南城人長臉。)

丰台-海淀的軍屬人口相對較少但是整體素質能排名第三。和大院子弟沐浴在一種文化下但是沒權沒勢只有死工資。對衚衕子弟帶有一種天生的鄙夷和敵視並不認同自己北京人的身份。(這點和大院子弟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多信奉一套相似的價值觀:大理科主義,精英主義,蔑視人文社科,絕大多數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扎堆。一般會念北京這幾所理工院校或者上交中科等。成年後多為碼農或重新進入研究院所做研二代。如果學業無成基本上會過的很慘,是一群從小和社會脫節的人,所以是京人里企圖心非常強的一群。

朝陽順義別墅里的先富起來孩子呢,算不算是北京人都能另說。他們真正的自我認知常常是高等華人。一路從小上匯佳之類的私立國際學校,然後大概率出國,周圍自小就沒有幾個京人。大概率在美加澳是有房產乃至護照的,學習成績是無所謂,海外名校能上cambridge的已經是最好的了---反正在他們眼裡還是看老子牛逼不牛逼。知識?沒用的。

說話圓滑,金錢至上,眼裡除了大院子弟之外的京人一概都都是螻蟻。大院子弟是他們想巴結然而不好巴結上,朝陽之外的北京內城是貧民窟,去都不願意去。靠譜是不可能的,謊話脫口而出完全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只要能掙錢什麼都可以干。內心裡的真實想法是你說其他國家都是整個社會都圍著我們轉你說憑什麼中國就特殊呢?大體上就是老炮兒里的吳亦凡內群人,毫無底線的原始積累階段資本家是也。在高消費夜店出手闊綽的大概率是這些爺。

丰台海淀朝陽大興城鄉結合部地區的農轉非後代基本是最沒存在感的。很多北京人,以及在北京工作的外地外國朋友,在北京一輩子都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父母都是農民,不少還是文盲。後來隨著政策調整成了城市居民,政府給一份兒糊口的工作。他們和千千萬萬最普通的中國基層老百姓一樣,只不過不幸生在了精英彙集的北京,向上躍升的機會極端渺茫。一路上最普通的初中高中及中專職高---是的,他們很多人連高中都上不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被扔到北京僅存的那些中專職高。和城市貧民不同,他們居住的城鄉結合部衚衕都是改革開放之後私搭亂建的產物,或者乾脆是原來的村子演變成的,衛生和基礎設施惡劣;和城市貧民不同,他們即使畢業,也沒有關係來進入體制內藍領工作,所以大概率隨便開個小店做個小生意,命好的直接閑著收房租。成績不好的性格頑劣的,很有可能就從小混社會,鬥毆,就是典型的小鎮流氓青年。

這樣的家庭能出一個二本就已經是萬幸了,大部分後代繼續延續著上一代被社會拋棄的生活,知乎er是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的。

大興順義通州昌平的農戶拆遷戶我接觸的不夠多,所以說得不一定對。大體上就是比上面城鄉結合部子弟更村兒但也更幸運的存在。說是農民但是00年代後就沒人靠種地養活自己了。教育資源從小稀巴爛,和三線城市差不多,在北京能考上大學的都是少數。甚至大部分連中專職高都不願意上。過得怎麼樣基本靠命但也靠鑽營,沒有拆遷就把自家地偷偷蓋房然後出租給各種工廠各種小企業,要是來了拆遷,趁著拆遷靠著關係靠著信息靠著運作,拿他一大筆錢和幾套房。平日里收收房租也沒其他事,自己閑了可能炒炒股開開滴滴。

然而啊這錢吧,來的快就有很大機會去得也快,什麼詐騙啦經濟糾紛啦有了錢之後家裡的勾心鬥角啦,在這類京人中非常高發。您看上法院的很多都是這些哥。

這些人最符合大家對北京拆遷戶的印象然後又演變成了很多外地來京精英朋友內心裡的京人,不用說,外來精英是最恨這些拆遷戶的。


北京土著,女,91,匿了。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是老北京,奶奶是地主,姥姥是普通農民。

生活在東四環,不城不郊。

小時候住平房,後來爸爸廠子分了房,大概11歲住上了樓房,那時候還有分房這一說,那時候房價也確實不高。後來媽媽家拆遷了,家裡變成了拆遷戶,家有幾套房,我自己名下也有了房子。

從小在家附近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也在北京,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小學畢業全校第一,初中高中在市重點,大學在一所北京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本。素描五級,很喜歡畫畫。

本科畢業去了五大行之一工作,一段時間不喜歡後換了行業做財務。工作幾年後於年初辭職開始旅行,去了歐洲大洋洲十多個國家。

工作期間談了男友,後來分了手,也是這個契機開始去旅行。特別享受單身生活。

北京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我始終不明白為神馬說這座城市排外。因為我所認識的北京人都非常熱情和樂於助人。

我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優越感,我一直也覺得比我優秀的人很多,在職場中生活中一直低調謙虛,但我真的不愛和別人說我是北京人,我通常說我祖籍河北。因為有一次一個同事跟我說了一句話,你們北京人還用漲什麼工資。我很無語。

北京環境,我小時候見過鵝毛大雪,清澈的天空,沒有垃圾的景點。現在呢,也許真的回不去了。

家裡車沒有北京牌子,11年搖的到現在。每周辦進京證,年檢去河北。也不常開,太堵了。現在家裡都愛公共交通。醫院挂號難,親戚孩子上學難。

方便的呢,首都機場,大部分國家直飛。地鐵很方便,四通八達。發達國家簽證,或多或少有一點點優勢。想買東西門口就有,想吃什麼各個國家地區的食物也都有。演唱會很多明星在北京開。沒事還能去工體看場國安,去五棵松看首鋼。

最後,無論北京什麼樣子,我都如此熱愛,我願意一輩子生活在這個城市,因為我熟悉,有安全感,我的家在這裡。

希望所有在北京的大家都能喜歡這座城市,她真的很好,很有人情味,也希望大家保護好她,珍惜她。


推薦閱讀:

448.與喵共舞232~五一聚會
544.拍照片36~2016聖誕節
記一次秋風颯爽酒足飯飽的故宮夜跑,順便約你跑遍京城~
204.朝花夕拾40~那株山桃樹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