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真的已經是夕陽產業了嗎?
如果是,還能堅持多久?
謝邀,這個問題已經回答了好多次了,具體的可以查詢類似的問題,我再簡單的回答一下
煤炭行業是不是夕陽產業?貌似目前下這個結論太早,不能因為近兩年煤炭行業發展遇到困難就說它已經成為夕陽行業了。如果這麼論的話,煤炭行業基本上每十年就要進入一次調整,每次也都再提及夕陽行業的話題,最終也沒看到有落幕的那天。
煤炭行業為啥有這種特點?因為煤炭乃至整個能源產業都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受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如果題主知道牛鞭效應的話,應該知道作為產業鏈兩端的行業,即便很小的行業波動,傳導到終端都會引起巨大的起伏,煤炭行業和整個基礎工業都是這個道理。當09年經濟危機時,整個基礎工業已經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當然隨著國家4萬億的投資拉抬了能源、鋼鐵、建材的需求,才使得這一危機能夠過去。但經濟的規律就是這樣,即便延緩了整個行業的危機,但如果不趁機改革的話,危機仍然存在,早晚會爆發,煤炭就是這樣。
在黃金十年末期,尤其是09年之後,煤炭行業進入一波瘋狂的擴張進程。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約在35-38億噸,但全國煤炭已建和新建的產能卻高達45億噸。如果加上未登記的中小礦井以及各煤礦企業超採的部分,有人甚至估計全國煤炭產能的最高峰能打到60億噸。也就是說煤炭滿負荷生產能采出60億噸煤,但實際只能消費掉35-38億,巨大的供求差距再加上經濟進入調整期的需求繼續壓低,使得煤炭價格在一夕之間幾乎崩盤,大量的中小煤炭企業倒閉,國有大型煤企債務高企。再加上環保的概念喊得震天,新能源又開始大躍進似的發展,使得很多人都在說煤炭成為夕陽行業。
成不成為夕陽行業要看這個行業是否真的沒前途了,那麼仔細分析一下我國的能源結構就可以知道。目前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最高,能佔到50-60%左右,石油天然氣能佔到30%,剩下的10-20%左右由其他能源瓜分。其中我國油氣資源不足,大量進口受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左右,目前油氣只能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與化工產業,大量進入電力行業的可能性不大。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在經歷了跨越式發展後,其技術瓶頸問題也開始顯現。尤其是光伏和風力,在無法解決穩定供電之前,大量接入國家骨幹電網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只能作為區域性分散供電。核能目前爭議不小,沿海核電站可選址的地方基本上都建設了核電站,內陸核電站目前僅僅是技術規劃,付諸實施還有很長一段路。那麼目前看來能夠保證這麼大體量能源供應的就只有煤炭了。
另外我國經濟已經走出了12-16年的深度調整期,經濟開始穩步上升,能源需求相較前幾年也有較為明顯的回升。從我國目前人均用電量來看,只有發達國家的1/3,約3000-4000度,未來我國電力發展還有空間,除了一部分配給新能源發電之外,就調峰要求來講,火電也還有發展的空間。
此外,煤炭另外發展的增長點就是煤化工。由於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匱乏,石油化工的成本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煤炭作為我國富存的化石能源,作為原料生產化工產品也是一種發展途徑。目前很多廉價化工品,如尿素(合成氨)、甲醇、烯烴、芳烴、乙二醇等,使用煤基化工技術生產已經很普遍,除了部分高端產品可能仍需油氣化工之外,大部分已經轉移到了煤基化工。這對基礎工業控制成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說煤炭行業說是已經變成夕陽行業,個人覺得為時尚早
我剛讀研究生的時候,是這輪礦業最寒冬,學校開講座請煤炭口的院士給我們講座,主題是科學研究,問答環節我代表剛入學的研究生們提了一個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煤炭行業還有春天嗎?院士來了一句「有那麼一句話,冬天來了……」我們脫口而出「春天還會遠嗎?」接著他說:「確實,就我去煤炭行業調研情況來看,現在確實非常困難,既有資源枯竭,又有歷史包袱。但是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靠什麼?靠科技進步,歸根到底還是靠你們的。」(不得不說院士說話就是有水平)
這個行業再想恢復黃金十年的榮光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也不會迅速垮塌。大多數發達國家礦業不是支柱產業,但是往往各國都有幾個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礦業巨頭。礦業是工業的源頭,一切工業品的加工都是以礦產品開採為前提的,所以這個行業永遠不會消亡,而煤炭,在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客觀條件下,儘管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會逐步下降,但是還會長期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存在,這也是大趨勢。我們國家保證能源安全,根子不在石油,在煤炭。但是從階段來說,中國工業化已經進入中後期,這個行業未來佔gdp的比重會持續縮小,企業數量會持續減少,礦山用工人數持續減少,但是最後剩下數個堪比甚至遠超三桶油的煤炭巨無霸,上下游產業鏈一條路,走向全球。
粗放型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煤炭行業未來要發展,靠工藝開發、設備進步,靠節能減排,靠自動化智能化,比如近年來很火的無人採礦、充填開採、矸石不升井、無人選廠、數值模擬模擬、清潔火電、bim全生命周期設計施工等等,還會有諸多發展機會。不過對行業內的人職工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些和你有關係嗎?有關係,可以考慮鑽研技術堅持下去等待下一輪復甦,沒關係,還是趁早轉行。
不是,只不過行業存在太久了,從業者數量多,資歷深,外來新的很難進入而已
不是,只是現在因為xx沒按市場規律。除了能源,化工也少不了煤炭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家對於石油,森林,糧油,乃至食鹽都有嚴格的控制,而煤炭資源卻出現了大量的煤老闆?
※配煤動力學特性回歸模型的R語言實現
※近幾年,煤炭能源前景一片渺茫,加上最近pm2.5這些,國家能源方面是不是要巨大調整,取締煤炭企業?
※國內煤市要聞回顧(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