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到真正的「靜」?

靜是一種山的靜穆,海的淡然,「清和肅穆,莫不靜暢」。但在生活中,人往往很浮躁,渾身邪火,內心往往達不到清靜的狀態,請指教。


你于丹看多了吧?!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標準答案就在這兒么。開卷考試不知道抄哪本兒啊?!

我告訴你——《原本大學微言》


這麼修:

護法居士:正法:【觀察五蘊】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六波羅蜜】 靜慮波羅蜜多引攝安忍波羅蜜多?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謝邀!

當你覺得山有靜穆,海有淡然的時候,內心會有清凈么?清凈有顏色么?

等你把心中的顏色去除,才能知道真正的靜是什麼。不然再怎麼描述,不過是另一種動。


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想要達到真正的「靜」,往往需要真正地「動」起來。

人類的本性,驅使著我們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不斷地去嘗試,去開拓,不停地「動」。因此,若是一味地想鬧中取靜,很難,那是在與人性做鬥爭。所謂的「靜」,在我看來,是一種中正平和的心態,是一種寵辱不驚的胸懷,亦是在歷經磨難、看遍紅塵後的淡然。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泰山崩於前而不變顏色」,只要他有過「泰山崩於前」的經歷,而且不止一次即可。

因定三生果未知,繁華浮影愧成詩。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世人皆傳頌:只要斬斷三千煩惱絲,便可無欲無念,六根清凈。可是,想要斬斷,非得有大因果方能得成。世上的大多數人,早已在功利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並不是說這樣就是錯誤的,因為我自己也身在其中,而我想表達的,是那份對少數真正做到「靜」的人的敬佩。

他們,一定是「動」到極致,卻又未曾沉淪。功成名就,而又功成身退。

所以你看,世上的事物往往相伴相生。破而後立,敗而後成,動而後靜。實際上,最遺憾的,不是沒有到達「動」或「靜」的境界,而是既沒有「靜」的渴望,又沒有「動」的力量,於碌碌無為中安然度日,又安慰自己「歲月靜好」之時,這,才是最可怕的

祝好。


受邀致謝,靜需要知足少欲,不然在物質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就如你說就會很浮躁,同時我們累積的不清凈的煩惱妄想習性是很深重的,所以必須堅持每天有自己的獨處時間清心靜坐,來涵養自己的清靜功夫,而生活中如果能盡量以無我利他的心態去工作生活,就會減低很多源於自我中心的浮躁邪火。


看你打的這些個標籤,就讓人噎得慌。

想要靜,請看《大學》


真正的靜和動是一回事,動靜一如,


推薦閱讀:

為何要遵守五戒呢?
初學者該如何讀一本佛經?
請問佛經中有沒有對我們所理解的時間這個維度的較直接的闡述?請問從世尊的角度來看,時間維度是如何呈現的?
佛說眾生顛倒,根本上是顛倒了什麼?
佛說眾生平等,那麼殺一個人和殺一隻蚊子是不是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TAG:生活 | 哲學 | 文學 | 詩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