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祖割肉喂鷹的疑惑?
佛祖割肉喂鷹救了小鳥,但是老鷹吃飽了這一頓後為了生存依然會去抓別的小鳥,但是佛祖因為自己割肉對自己的肉體造成了傷害應該會少活了幾年,少行了更多的善,少渡了更多的人。這不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嗎?或許佛祖與世長存,但是我們凡夫不行啊,割了肉就要大出血,要感染,要少活好幾年,要是我們遇到了這種事情,救不好,不就也不好,該怎麼辦呢?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成道的弟子,
一日,兩個弟子去行腳,看到了路旁一句屍體,
一個徑直走過去,一個停下來埋了他。
有人問老和尚,你看這兩人,誰的境界更高,誰做的對?
老和尚說,都對!
埋了他的是慈悲,走過去的是解脫!
走,你就瀟洒走,
埋,你就塌實埋。
別走過去了心生愧疚,別埋的時候怨天尤人……
修行,就是學不擰巴,學不糾結,學該幹嘛幹嘛。
不賭天意,不猜人心。
修行,就是該吃飯時候吃飯,該睡覺時候睡覺。
喂老鷹的都沒這麼多躊躇,旁邊兒看的哪兒來的些許啰嗦?!
沒那麼複雜。
各種本生故事,是未覺悟的菩薩做過的事情。
菩薩割肉、挖眼、各種自殘,是因為菩薩還沒有覺悟,不知道他這個做法是徒勞的。
佛陀覺悟之後,就沒有做過類似本生譚裡面的那些荒唐事。
所以,菩薩本生經,也許確實源自佛陀口述,但其原貌,絕不是如今流傳的這個版本。
原始版本應該是:佛陀口述其昔日為菩薩時,做了很多於解脫無益的事情,並警告僧團不要再犯類似錯誤,菩薩並非由於累積菠蘿蜜而覺悟,菩薩是因為把錯誤的道路全部走了一遍,知道了哪些道路是不能解脫的,然後發現了以前從未發現的解脫道跡,即八聖道。
小部本生經有毒。
這個問題,要換個角度去思考。
你看佛祖是佛祖,鷹是鷹,但本質上,他們都是一堆肉而已,或者說,一堆物質。
簡化一點說,是兩個粒子。
不過跟物質需要外在的力使之運動不同,他們還有內在的主動推動力:心。
好了,眾生皆是如此。看世界人頭攢動,生靈糾葛,其實是無數的有主動力的粒子在運動著,碰撞著。
那問題就變得簡單:
佛祖是一個粒子,他「割肉餵食」是一次有意的碰撞,碰撞的對象是鷹這個粒子。
碰撞的目的是為了脫離它所在的無序粒子圈,因為有意,所以方向明確,脫離的速度很快,行經的距離也長,當然,可能要億萬次的碰撞,才能到達邊沿,進入有序粒子圈;
而且,佛祖粒子的碰撞,並非以犧牲鷹粒子為代價,實際上也會讓鷹朝有序粒子圈前進(自利利他),只不過鷹粒子本身的驅動力「無意」甚至「反抗」這麼做,或自身過於「笨重」,所以速度很慢。
解釋一下上面的概念:
善的驅動力,朝向有序粒子圈;
惡的的驅動力,朝向更混亂更難脫離的粒子圈;
無序粒子圈,就是受條件限制的二元對立的世界;
有序粒子圈,就是非二元對立的世界。
眾生粒子都有各自的運動軌跡,受外力的影響,更受內在驅動力的影響。這就是因果。不要試圖去整理無量無數粒子之間的碰撞,那是徒勞的,因為眾生的內在驅動力隨時會變(善惡不定),而受到的碰撞也無法預計。
只能是每個粒子把控好自己,以自利利他的碰撞,朝有序粒子圈前進。
(注,以上答案都是偽物理知識,會其意,不要較真)
看這些內容,要把握精神,而不是死守句下。
這個故事主要反映的,是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精神。這種精神本就是世尊一貫的精神,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當初遇到燃燈佛的時候,他早就證悟阿羅漢入涅槃了。今天就沒有釋迦牟尼佛了,我們估計也沒有佛法可以聽聞了。
因此要學習的是這種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精神,說白了,就是減低我執。比如說,當遇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可以幫助他人的時候,那就去幫忙咯。哪怕可能造成自己一點點不方便,也沒關係,基於利他的心,就犧牲一下自己的一點時間、犧牲一下自己的小利益去助人咯。這不就是「割肉」了嗎(肉:我執、時間、利益等等等)。何必傻傻跑去割肉呢。
另外,修行是講究次第的,不是一來就要做到滿分,最低限度能比現在更進一步也行啊。比如說以前容易生氣,慢慢變得生氣時間縮短了,雖然還是生氣,但也是種進步啊。只要不放棄努力,一點一點的進步,也都是向光明前進啊。
佛祖割肉喂鷹是讓大家學習慈悲心,捨己為人,這是無畏布施。不是讓眾生去割肉去,想跑題了。
大家最常做到的,坐車給老人、孩子讓座,捨棄自己的舒適,為弱者著想,讓他人得到休息,這不是和割肉喂鷹一個道理嗎?都是慈悲為懷啊。
只要道理上不差,實際修行上,可以量體裁衣,有多大能量就發揮多大能量。
學佛要懂得用智慧心,不能生硬照搬。
推薦閱讀:
※從老虎傷人事件看前世的因緣業力
※做善事也很痛苦怎麼辦?
※學佛法後覺得人生空虛、害怕鬼怪怎麼辦?
※當代佛教有哪些邪師?
※為什麼佛陀是習得古瑜伽終極的宗師也會背疼?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