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歧路燈》和《黛眉寨》 |
洛陽是小說的故鄉,《文選·西京賦》云:「小說百家,本自虞初。」西漢洛陽人虞初是我國小說創作的鼻祖。東漢魏晉時期,成書於洛陽的《漢書》、《三國志》作為傳記文學的代表,對小說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唐代,洛陽人元稹的《鶯鶯傳》和洛陽人房千里的《楊娼傳》是那個時期小說的代表作。到清代,出現了洛陽文學中里程碑式的著作,即李綠園的小說《歧路燈》。李綠園,原名李海觀,字孔堂,號綠園,祖籍新安縣馬行溝。青年時期在開封求學,開始長篇小說《歧路燈》的構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考中舉人。到四十歲時,他三次赴京應試,都名落孫山,最後一次科考後,就留京謀職,當了三年教師。後經其學生舉薦,被皇帝選任江浙漕運之職。從此,李綠園開始了他「舟車海內」的宦遊生涯。二十年中,他走遍大江南北,閱盡人世間百般風情,經歷了宦海中的滄桑變幻,留下了許多詩文名篇。李綠園出身於下層知識分子家庭,對民眾疾苦有深刻感受,因此他廉潔奉公,愛憎分明。他曾任貴州印江縣知縣,《印江縣誌·官師志》稱他「興利弊,愛民如子,嫉盜若仇」。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綠園辭官還鄉,在馬行溝「陶穴瓮牖」中居住三年,一邊講學,一邊從事《歧路燈》的創作。《歧路燈》於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刻印,李綠園時年七十歲。十四年後,李綠園去世於北京。《歧路燈》凡一百零八回,六十餘萬言。該書以康乾盛世時期的開封為背景,記述了貴族子弟譚紹聞從墮落到改邪歸正的故事。全書人物眾多,中原俚語、風情盡入書中。李綠園用他的巨筆豐富了我國文學藝術的寶庫,這部偉大作品為後人了解封建社會提供了寶貴資料。除《歧路燈》外,清代洛陽地區的長篇小說還有《黛眉寨》,署名西山外史著。目前僅發現一部完整的清代手抄本和民國時期的兩個手抄殘本。據研究,西山外史是清代道光年間新安縣舉人張象山的號。他實際上是《黛眉寨》一書的整理者,這和《水滸傳》、《三國演義》有相同之處,是一部在人民群眾上百年集體創作的基礎上,經作家進行整理加工所創造出來的話本小說,全書一百回。《黛眉寨》是一部英雄史詩。故事從南宋滅亡、陸秀夫蹈海、楊朝英攜傳國玉璽隱於新安縣黛眉山石渠寨開篇,著力刻畫英雄楊朝英之孫楊清。元順帝剛繼位,陝西爆發大規模的反元起義,順帝命察罕帖木兒父子五人前往圍剿,以血腥的手段鎮壓了這次大起義。順帝遂命察罕為河南行省大都督,開府洛陽。察罕東來,路過黛眉山,血洗了陽壺寨,又欲強佔石渠寨。楊清率族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後,石渠寨被攻佔,族人四散,楊清在逃亡中被捕,押於燕京拈花寺。十年後,白蓮教教主韓山童、劉福通率眾英雄將楊清救出。楊清獻傳國玉璽於韓山童,並會眾英雄於黛眉寨,與劉福通領導的潁州紅巾軍遙相呼應,終於打開汴梁,建立韓宋政權。韓宋滅亡,紅巾軍余部在朱元璋領導下,建立大明政權,楊清歸順朱元璋,終於揮師直搗燕京,推翻了元朝的反動統治。《黛眉寨》繼承並發揚了民間「說話」藝術的優秀傳統,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以鮮明的愛憎感情、精粹而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曲折複雜而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描述了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鬥爭。在寫作中,以黛眉寨為中心,各方兼顧,從而把元末複雜的社會現實、民族鬥爭、階級鬥爭描述得淋漓盡致,展現了元末社會複雜多變的歷史風貌,從而展開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可以說與《水滸傳》相比毫不遜色。 |
|
推薦閱讀:
※智商160的路燈看到這個說法都陷入了沉思,你值得觀看
※第194篇.路燈壞了
TAG:路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