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 特殊治療作用的穴位

特定穴,是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一些腧穴。由於它們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名稱。

五輸穴

五輸穴,即「井、滎、輸、經、合」穴,它們是分布於十二經肘膝以下的5個特定腧穴,簡稱「五輸」。歷代醫家把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的情況,用自然界的水流現象作比喻,對經氣流注由小到大,由淺人深,分別用井、滎、輸、經、合5個名稱,作為說明經氣運行過程中每穴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經氣所出,如水的源頭,故稱「井」。經氣流過之處,如剛出的泉水微流,故稱「滎」。經氣所灌注之處,如水流由淺人深,故稱「輸」。經氣所行經的部位,像水在通暢的河中流過,故稱「經」。經氣最後如百川匯合人海,故稱「合」。(表5—1—1,表5—1—2)

原、絡穴

原、絡穴絕大部分位於四肢腕踝關節附近。原穴是原氣運行注入的地方。原氣根於臟腑,與三焦關係密切,手足三陰三陽經共有12個原穴。原穴可以直接反映臟腑原氣的變化情況。因此在臨床上可用於幫助診斷和治療臟腑疾病。如《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說:「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是人體原氣作用匯聚的部位,故稱為「原」。絡穴有聯絡的意思,十四經各有1條絡脈,因此也有1個絡穴,再加上脾經多1條大絡,其穴位為大包,因此共計15個絡穴。絡脈溝通表裡兩經,故絡穴可以治療表裡兩經的疾病,並能治療絡脈循行區域的病症。原穴和絡穴既可以單獨運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原穴、絡穴配合使用,稱為原絡配穴法,又名主客配穴法。原絡配穴法是根據先病臟腑取原穴為主,後病表裡臟腑取絡穴相配為客,這就是原絡、主客配穴原則。比如肺經病變喘咳,則取肺經原穴太淵為主,大腸經後病,先喘咳而後腹脹不適,則取大腸經絡穴偏歷為客。相反,大腸經先病腹滿取原穴合谷為主,肺經後病感冒取絡穴列缺為客。(表5—2—1,表5—2—2)

俞、募穴

俞穴和募穴均分布於軀幹部。俞穴是臟腑之經氣輸注於背部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五臟六腑都有自己的背俞穴。背俞穴能調整臟腑功能,治療相應臟腑病及與臟腑有關的神志病和相關的器官病。例如腎俞穴可以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另外還可以治療失眠、健忘及耳朵的疾病。這是因為在五臟中腎主志,開竅於耳。其他各經的背俞穴以此類推。募穴是臟腑經氣彙集於胸腹部的穴位。五臟六腑都有自己的募穴,五臟疾病多用背俞穴而六腑疾病多用胸募穴。背為陽腹為陰,臟為陰腑為陽,髒的俞穴在背部,腑的募穴在腹部,在治療中用的是從陰引陽和從陽引陰的方法。俞、募穴可以單獨應用治療相關的臟腑經絡疾病,也可以配合運用加強治療相關臟腑疾病的作用。例如肺俞配中府治感冒,大腸俞配天樞治痢疾,胃俞配中脘治心痛,脾俞配章門治腹痛等,均屬於俞募配穴法。(表5-3)

郄穴

郄穴的「郄」有空隙的意思。郄穴是各臟腑經氣深聚的地方。它可以治療本經的急性疾病。例如咯血取肺經郄穴孔最,下牙痛取大腸經郄穴溫溜,胃痛取胃經郄穴梁丘,崩漏取脾經郄穴地機,心痛取心經郄穴陰郄,目疾取小腸經郄穴養老,淋證取膀胱經郄穴金門,遺尿取腎經郄穴水泉,偏頭痛取膽經郄穴外丘,疝氣取肝經郄穴中都。十二正經各有1個郄穴,再加上陰維脈郄穴築賓,陽維脈郄穴陽交,陰蹺脈郄穴交信,陽蹺脈郄穴跗陽,全身共有16個郄穴。(表5-4)

八會穴

八會穴即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聚會之處,共有8個腧穴。它們可以治療相應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疾病。它們分別是:

臟會——章門,主治五臟疾病。 腑會——中脘,主治六腑疾病。 氣會——膻中,主治氣機方面的疾病,例如咳喘、氣逆等。 血會——膈俞,主治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咯血、崩漏等。 筋會——陽陵泉,主治經筋、肌肉、韌帶方面的疾病。 脈會——太淵,主治脈方面的病症,例如無脈證。 骨會——大杼,主治一切骨的疾病。 髓會——絕骨,主治一切髓的疾病和腦的疾患。

八脈交會穴

八脈交會穴,即是任、督、沖、帶、陰蹺、陽蹺、陰維、陽維奇經八脈交會於十二正經的8個腧穴。它們分別是:內關、公孫、後溪、申脈、外關、足臨泣、列缺、照海。八脈交會穴可以單獨應用,治療各自相通的奇經的病症。例如內關通於陰維脈可以治療心痛,公孫通於沖脈可以治療胸腹氣逆而拘急,後溪通於督脈可以治療落枕,申脈通於陽蹺脈可以治療目疾,外關通於陽維脈可以治療發熱惡寒,足臨泣通於帶脈可以治療婦科帶下病,列缺通於任脈可以治療疝氣、遺尿等疾病,照海通於陰蹺脈可以治療多眠症。在臨床上可根據病情用兩脈相配治療病症,常用的方法如下:內關配公孫治療胃心胸的疾患;外關配足臨泣治療目銳眥、耳後、肩、頸、頰的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療目銳眥頸項肩和耳的疾患;列缺配照海治療胸膈、喉嚨肺系的疾患。

下合穴

下合穴是根據《內經》提出的「合治內腑」的原則,而取其所屬的下合穴來治療的取穴法。下合穴是手三陽經合於足陽經上的3個穴加上足三陽經上的3個穴,共計6個大稱為「下合穴」,又叫「六合穴」。它們分別是:手陽明大腸經通於上巨虛;手少陽三焦經通於委陽;手太陽小腸經通於下巨虛;足陽明胃經合穴足三里;足少陽膽經合穴陽陵泉;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委中。它們都以治療腑病為主。例如腸癰可以取大腸經的下合穴上巨虛來治療,其他各腑的疾病以此類推。

大腸經——上巨虛 胃經——足三里 小腸經——下巨虛 膽經——陽陵泉 三焦經——委陽 膀胱經——委中

推薦閱讀:

下次胃痛按摩這幾個穴位,比吃藥快得多!
腳上穴位祛百病
齊魯968的文件夾【經絡穴位】
十四經(任督)穴位速記歌訣
按這些穴位強五臟通六腑

TAG:作用 | 治療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