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吳熙談經期用藥特點

五味學苑公眾號內回復「課程」領取內經、傷寒課程教材

五味學苑公眾號內回復「傷寒」領取傷寒論講座全集(視頻)

五味學苑公眾號內回復「內經」領取內經講座全集(視頻)

五味學苑公眾號內回復「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醫學講座全集(視頻)

「迷於術則失於道 」

來自五味學苑

02:00

福建省福州吳熙婦科中醫院吳熙教授在多年婦科臨床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

婦人經病,有因先病而致經不調者,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有因經不調而後生諸病者,當先調經,調經則病自除。此為經病治療的一般原則。但在具體運用時,還應該結合四診以辨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而分清寒、熱、虛、實。

常用經病治法如下:

調理氣血女子以血為主,月經乃血也。經行屢耗其血,是以婦人血病者多。但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氣相互資生、相互為用,故血病必累及氣,氣病必累及血,氣血失調乃為導致月經病的主要機理之一。因此,對經病治療,首要在理氣血。而血氣之傷,又有側重。血虛,宜補血養血,選用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白芍藥、赤芍藥、阿膠、龍眼肉、羊肉、胡桃等。血瘀,宜活血化瘀,選用川芎、蓬莪術、荊三棱、丹參、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雞血藤、穿山甲、皂角刺、牛膝、五靈脂、凌霄花、王不留行等。血寒,宜溫經散寒,選用鹿茸、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仙茅、補骨脂、狗脊、葫蘆巴、陽起石等。血熱,宜清熱涼血,選用犀角、生地黃、玄參、牡丹皮、紫草等。氣虛,宜補氣升提,選用人蔘、党參、西洋參、太子參、黃芪、白朮、山藥、白扁豆、甘草、大棗等。氣逆,宜理氣降逆,選用大腹皮、刀豆、柿蒂、佛手、香櫞、沉香、檀香、川楝子等。氣滯,宜行氣散結,選用青皮、枳實、積殼、烏葯、荔枝核、薤白等。隨證施治,尤宜注意循「補虛不滯邪,攻邪不傷正」的原則,使氣血調勻,經脈通暢,則經自調。

疏肝解郁,肝主藏血,而司血海,肝氣喜條達而惡抑鬱,以愉悅舒暢為順,以憂志郁怒為逆。是以肝氣條達,則血海寧靜,經脈流暢,月事按時而下。

若肝氣鬱而不達,血行不暢,則月水後期,或經前乳脹,或臨經腹痛。郁而化火,迫血妄行,則經行先期或經水過多,選用柴胡、白芍、鬱金、青蒿、女貞子等。郁而化火,迫血妄行,則經行先期或經水過多,選用生地、地骨皮、玄參、麥冬、阿膠、白芍等,補水使火自消。若肝氣逆亂,氣亂則血亂,血海蓄溢失常,則見經期先後不定,經量或多或少,選用白芍、香附、鬱金、枳殼、合歡皮、焦白朮、當歸、柴胡等。經期先後不定,經量或多或少,選用白芍、香附、鬱金、枳殼、合歡皮、焦白朮、當歸、柴胡、熟地、菟絲子、龜板、丹皮等。此皆責之於肝,故有「治經肝為先,疏肝經自調」之說。治法當根據郁者宜疏,亢者宜柔宜緩的原則,順其條達之性。但疏肝之品味多辛竄,大都有劫津傷陰之弊,宜兼養血益陰,以免傷正。

健脾和胃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統血,而沖脈又隸於陽明,是以谷氣盛則營血充,血海盈滿而月經正常。若脾胃病,失其運化、統攝之權,則月水亦因之不調。如《女科經綸》引薛立齋語云:「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是故治經宜健脾和胃,資其化源,則氣充血沛,滿而後溢,經行正常。選用木香、砂仁、陳皮、茯苓、半夏、甘草、白朮、党參、黃芪等。一般老年絕經以後,腎氣漸衰,氣血俱虛,全賴水谷之精氣以養,故絕經後,也宜補益脾胃。

補腎養肝,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氣,是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根本。

《女科經綸》引虞天民語云:「月水全賴腎水施化,腎水既乏,則經水日以乾涸。」臨床每遇月經初潮延遲,或青春期月經失調,或更年期月經紊亂,往往皆責於腎,一則因腎中精氣未實,一則因腎氣逐漸衰退所致.故補腎調經,更為重要。而腎有腎陰、腎陽。若偏於腎陽虛者,則宜溫腎助陽以益生髮之本.選用鹿茸、鹿角膠、鹿角霜、巴戟天、肉蓯蓉、鎖陽、淫羊藿、仙茅、補骨脂、益智仁、沙苑蒺藜、菟絲子、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葫蘆巴、冬蟲夏草、紫河車等。偏於腎陰虛者,則宜滋腎填精以資經血之源。選用黃精、枸杞、旱蓮草、女貞子、桑葚、鱉甲等。陰陽俱虛者,則宜並補之,使腎中陰陽平衡,精氣俱旺,則經病自愈。

腎藏精,肝藏血,肝腎同居下焦,肝血賴腎精以養。若腎精不足,肝失所養,木火偏亢,則易致經行頭痛,經行發熱,經行先期,或淋漓不止。若肝血不足,肝陽偏亢,灼傷腎精,又易致月經過少,甚或經閉、不孕。故臨床常肝腎同治,取其精血相生之義。選用山茱萸、雞血藤、何首烏、枸杞、熟地、白芍、鬱金、柴胡等。肝腎同司下焦,肝藏血,腎藏精,精血相生,肝腎同源。肝腎同為沖任之本,故臨床通過調補肝腎,以體現調補沖任,故養肝腎即是益沖任之源,源充則經流自暢,病乃愈。故養肝腎也是調經重要大法之一。

補益心脾,心主血,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脾統血,為生化之源,是以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若七情內傷,心脾氣結,則月事不調。

如《素問·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可見補益心脾,亦為治療經病之重點。選用茯神、丹參、黃芪、白芍、炒棗仁、制遠志、熟地、木香、党參、白朮、茯苓、山藥、當歸、木香、陳皮等。

此外,對經病治療,還應掌握時機,適時用藥。以痛經為例,如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經行不暢者,宜於經前3~5天服活血調經之劑,使經水暢行,則痛自又止。如暴崩下血不止,又當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止血為先。總宜隨其證情,靈活運用,方可盡調經之事。

月經病的治療用藥,要從整體觀念出發

遵循辨證論治原則,在擬定各種治法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方劑與藥物如影隨形,可分而不可離。因此,據理析證,隨證立法,依法用藥,堪是取得療效的關鍵所在。吳熙認為,中青年婦女的月經疾患,多系情懷抑鬱,隱曲內蓄,遲留不發所致。故病理機轉與肝氣鬱結,疏泄失常,不能維繫整體氣機的滌陳更新,宣展布化有關。其初為氣機紊亂,升降失序,繼而木橫乘土,損失脾胃,不僅生化之源受到影響,且氣分怫鬱,則血運失衡,氣血不和,於是經水無定、痛經、閉經、經行頭痛、經行泄瀉諸恙由之而生。然其總以疏肝解郁,調營健中為要則,方宗逍遙散化裁,恆奏卓效。(王小紅 嚴煒)

推薦閱讀:

利伐沙班用藥指導
中藥歌訣總結 /臟腑用藥
中醫隨證加減用藥表【精華版】
玄武區軍休信息網 治病用藥應注意先後
正確應用藥敏標準, 向臨床報告準確的葯敏結果

TAG: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