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和諧的平衡點--喬松茂奇虎問答搜索

尋找和諧的平衡點--喬松茂

  • 十三居士
  • 一不在樣式在氣勢

    余功保:

    太極拳流派非常廣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陳、楊、吳、武、孫,一般的俗稱五大流派,武式太極拳是其中重要的一支。您作為當代武式太極拳的重要代表人物,請給介紹一下武式太極拳有哪些主要的特點?

    喬松茂:

    武式太極拳的風格很突出,主要特點是非常清晰的。和其他的太極拳的流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先我們看武式太極拳的掌,他的掌要求撐開,"勞宮穴"微微外凸,歷史上稱這種掌叫做"五花掌",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武式太極拳,它講技擊、講導引,講內功,這種掌的練法過去在"易筋經"中有,這樣有利於內氣的的貫通和引動內勁。

    余功保:武式太極拳的這種掌型要求在其他幾種太極拳中有沒有這樣?

    喬松茂:

    沒有。其他太極拳對掌的要求基本上是微微的虛攏,只有武式太極拳傳統的練法是這麼張開的。所以從掌上以下子就可以判斷出它的風格。第二個特點,在勁路上,它要求勁起於腳跟,主宰於腰,實於兩臂,形於手指。五指張開也有利於"勁隨腳跟",這種運勁方法體現了武式太極拳的內家拳特點。它在初級的動作,學習開始時是外動大於內動,到後期是內動帶動外動,而且明顯的內動大於外動。這些都和掌形、身法有關,不注重體會內動的變化可以說就沒有掌握武式太極拳的要點。武式太極拳的再一個特點就是架式緊湊、嚴謹。因為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先師,他是清朝末期的一個知識分子,當時的清朝人穿的是那種長袍,作為文人總感覺撩起袍子打拳是不雅觀的一件事情,也不方便,所以他創編這種拳術都是出腿不超過袍子的長度、寬度,正好蹬起來,一弓,一撐,又很沉穩,步伐不是很大,但神意充足,不追求拉多大的駕式,而在要有宏大的氣勢。武式太極拳另外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對整體宏觀的要求,用一句諺語來說就是"立定腳跟豎起脊,托開眼界放平心",這同時也是指導做人的一種原則,它要求脊梁骨豎起來,所謂的"中正不偏",一出腿上下內勁相合,主要不是說外形,重在內,一出腿,腳跟站穩,前後陰陽分清,頭正身直,眼睛通過前手掌心看出去,把眼界放寬,而不是盯住自己的手,是通過自己的掌來看向遠方,這是為了什麼呢?要練出那種豪氣,那種氣勢,那種氣派。那種氣派不是通過形體的表現來達到,而是通過整體的神聚,一眼看上去氣魄很大,內涵很深。武式太極拳還有一個特點,它的腰跨動作多。因為它勁起於腳跟,從技擊角度說,胳膊扭不過大腿,他上手和對方搭好以後,就不動了,就用腰腿的動作,一出腿蹬起,弓、撐,明顯的每一式都是用腰腿,這麼一種特殊的步型的出腿,做到了完整一氣。除了極個別的動作以外,基本上都是這種步型。武式太極拳中有一種說法,說練了半天實際上就是練了個"懶扎衣",是什麼含義呢?就是說武式太極拳是練身法的拳,"懶扎衣"集中體現了這個特點。另外,武式太極拳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求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他無論從外在的肢體上,還是從內氣,內勁上,要求精氣神,意目力,達到完整的統一,一瞬間同時達到。過去我的師傅李錦藩先生說練拳要目有所視,力有所達,意有所向。此外,在打手過程中,武式太極拳不重招勢外形,重接勁打勁。很多朋友說,你講"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到底是誰先動啊?這實際上體現了武式太極拳的辨證關係,它所說的"彼不動"是指什麼呢?是指內勁不動,對方一來手一扛,雖然皮毛肌膚搭住了,但是對方內勁出來之前,我們不動,只是從內心感覺到他將要動的時候,你先動,這時候腳下一蹬,腰跨一甩,以摧枯拉朽之勢,發出你的內勁。

    余功保:

    也就是說關鍵在於內勁動與不動,外形可以根據需要是否先動。這裡也是個虛實問題,內勁為"實",外形為"虛",實的內勁一定要做到"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虛的外形做牽動作用,有時還可引誘對方先動"實",形成對方的"虛"處,我的實則入之,這是陰陽相合在技擊上的應用,陰陽一分,就脫開了"雙重"行為,拳法就活了。

    喬松茂:

    關鍵是內勁的"活",這也體現了內家拳的後發先致的鮮明特點。武式太極拳還有一個很出名的特點,"運勁行氣"上,用拳論來說就是"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運勁行氣很細緻,但很具有爆發力,在你走架當中,氣勢與架式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武式太極拳別看手不大怎麼動,但是拳論說的很清楚,"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通過走架來提高打手功夫,通過打手來驗證走架的正確與否,它的手眼身法步都來源於技擊實戰,被驗證是高效率的方法。綜上所說,武式太極拳是武禹襄老先師,用一生的經歷,刪繁就簡,標新立異,融會貫通,在過去傳統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了這麼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人稱"干枝老梅"的拳法。

    二於緊湊處求開展

    余功保:

    武式太極拳從拳架上來說比較緊湊,它不象陳式那樣有較大開合、也不象象楊式那樣伸展,但是它必須練出來要有一種神韻,一種氣勢,從比較緊湊的架子上練出來一種很大的氣魄,很充足的神韻,這個難度是不是很大?

    喬松茂:

    有相當的難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很好。對於武式太極拳的要領,你心裡知道還不行的,由心知要達到神知,這裡需要一個很長的階段,關鍵的一個是在你自己的領悟的水平,每個人的出身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職業不同,他看問題的方法,處理問題的角度都不同,這對你真正掌握武式太極拳也產生了差異。武式太極拳不求外形上的架式大,而求內勁上、精神上的大氣勢,大氣魄,這就是武式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的一一個方面,從緊湊處求開展。

    余功保:關鍵是那裡"緊湊",那裡"開展"。

    喬松茂:

    這是核心問題,首先目標要明確。緊湊是指它的四肢外形,手、腿伸展出去的幅度不必太大,手、腳、軀幹之間有一種呼應關係。合則"緊湊"嗎,否則即使手腳伸出去很小,彼此之間關聯性不強,那就叫"局促"了。"開展"是指你的神意要高遠,以有限的身軀容納無限的自然。

    余功保:

    要"緊湊"必須要穩定,架式無論大小,一定要"正"、要"穩",這樣才能"定",才能實現有限軀體對無限自然的輻射作用。武式太極拳中是如何實現"穩定"的呢?

    喬松茂:

    這要從兩個方面解決,身行要穩,中氣要正。一個訣竅就是在根部,武式太極拳動作在出腿時,總是出半步,後腳跟上總是跟到腳跟部,不要過前。往回退時幅度一樣。轉身的時候,轉身時候步子先調過來,以實腿的腳跟為軸,虛腿的腳掌為輔,以脊柱為中軸,上下同時扭動,就完成了動作的轉換。這是轉身動作,比較典型地說明了腳根部的作用,其他動作原理相同。另外一個訣竅就是氣要沉,下部要穩。不管什麼動作,轉換可以靈,但氣不能虛浮。

    余功保:武式太極拳的這種練法主要能起到什麼樣的效果和作用?

    喬松茂:

    首先從養生、健康上來說,跟在腳,氣沉穩使你的整體重心下降,人的思想完全想到了腳跟中心上,這是一種"靜",對於人的身體好多疾病有康復效果。許多人通過練習武式太極拳身體好了,解決了很多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類風濕等。從技擊上來說,當你身體成為一個軸的時候,在一個軸上轉動的時候,你的重心就很穩,勁力很有基礎,而且你的力點在哪,對方難以琢磨,彼不知我,我與大地融為一體,所以稱"干枝梅花"或"落地梅花"。

    三內修太極拳

    余功保:

    您剛才也介紹了一下,武禹襄老先生本人也是個文人,這種現象很具代表性,就是很多非常有成就的太極拳的大家在文化方面的素養非常高,您覺得文化素養對於學練太極拳會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

    喬松茂:

    文化素養對於太極拳習練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把太極拳分為三個階段練習,第一就是初級,按拳論說的,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著熟",在這個階段,你文化水平低,文化素養差還能勉強跟得上,這時候練架子嗎,表面的東西。武式太極拳的架子只是很少很少的一個部分,不是說我學了一套架子,就懂武式太極拳,那是離題萬里的事。等你進入"懂勁"的階段的時候,中級階段,你沒有,不具備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一定基礎,自己對事物沒有一定的獨特的看法和把握合乎自然界的那種規律,絕對練不好武式太極拳。所以說了,我建議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朋友,一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古漢語,古代哲學、藝術都要學習,從而豐富自己,吸取經驗,學古文化也是內修的一種方式。因為武式太極拳是創編於清朝時代,它的很多語言全部都是古漢語那種形式出現的,如果我們學習武式太極拳用現代語文的角度去理解他,就有可能出現差之毫厘,謬之千里的事情。

    余功保:很多古漢語有獨特的表現方式,跟現在的語義有所差異。特別是放在特定的拳學環境中。

    喬松茂:

    對古典拳論的理解是個很高深的學問,要下大功夫,不要從表面上望文生義。您比如說武式太極拳拳論當中,有一句話說的很清楚,"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好多人把它們分開來說,以為對方剛來了我就要柔,實際上這兩句話必須連在一起理解,就是在人剛我柔的前提下,必須是我順人背,而且說的很明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又比如說,一句很常用的拳諺"四兩撥千斤",很多人理解錯誤,都以為是我用四兩去撥動你的千斤,這怎麼可能?在這裡實際上忽略了一句話,古人說話很簡潔,"四兩撥千斤"前面有一個"牽動",是"牽動四兩撥千斤",這是什麼含義呢?就是我通過我練出的太極拳的內勁,集中精力打擊對方的關鍵部位,很微弱的那一點,致命的一點,這一點就是"四兩"處,從而達到牽動對方全身的局面,就是他的"千斤",也就是好象作戰一樣,我用我的一個團,集中兵力打掉你司令部,他有一個軍、10個軍也完了,就是這個意思,"四兩"不是言己,"四兩"和"千斤"都是指的彼。

    余功保:技擊是武術的靈魂,武式太極拳是如何理解技擊的?

    喬松茂:

    武式太極拳技擊上的表現,就是"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而且剛才我說過,不重招式外形,"重接勁打勁",再一個還要"迎敵變化似聲習",你有了一定的工夫了,還要有"迎敵"變化才行,"迎敵變化"的含義是什麼,就是要根據敵人的即時特點來變化,法無定法,也就是說捨己從人,這是武式太極拳技擊上很大的特點,"接勁"打擊,不重招式外形,以內功技擊,接勁的意思也表明要後發先致。

    余功保:很多拳家都強調以內功打人,這使一些人不理解,內功怎麼打人?怎麼體現出內功打人?

    喬松茂:

    以內功打人就是用內勁來打人。這是太極拳的必由之路,也就是太極拳的第二階段,"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的懂勁階段。如果你只以蠻力打人,你就還沒有登堂入室。以內功打人有幾個特點,一是莫測,不被對方察覺,使被打人如做夢一般,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二是斯文,你在發勁時很從容,與對方一搭手,可以使對方失去平衡,也可以根據對方來勁的大小,產生反彈把對方發出去。第三是有"禮",以內功打人外形有時第三者看不出來,只有技擊雙方有感受,這樣給對方一個面子,武式太極拳還是比較文氣的。對方這樣也不會翻臉,並能友好的切磋。第四是打擊的效果好,以內功打的是對方的整體,內部,全面瓦解對方攻擊力,不象你用局部的力,打擊對方的一個部位,其他部位還有戰鬥力。

    好多著作都提到了太極拳的勁,但怎麼練,還要練架子。我在國內外教太極拳的時候,有人說喬師傅你把太極拳的勁跟我講講,教我太極勁就行了,我不要學架式。我就覺得很可笑,但是也體諒他們,實際上太極拳的勁是什麼呢?是我們按照太極拳的要求,自己日復一日的苦練,日積月累產生的那麼一種自然的勁,不是刻意追求,而是把人的自然能力調動起來了,只要守住太極拳的那些規矩,練到最後僵力化去了,勁就練順了,就成功了,這個時候就是太極拳的勁了。

    余功保:也就是說太極勁必須要通過盤架子練出來。

    喬松茂:

    一定要這樣。但武式太極拳中叫"走架",為什麼不叫盤架叫走架呢?就是我剛才說的,因為它出腿就跟走路一樣,步子比較小一些,比較文明一些,比較合乎文人的身份,這種走架很合乎自然。"懂勁"很不容易,拳論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每個過程都要下打功夫,你把所有的要領都掌握了,才叫"著熟",把架子畫下來還不算。能懂勁難度更大,有的時候也不是師傅不教,更關鍵的是學者是不是窮畢生經歷去追求。師傅教了你了以後,你還要默自揣摩,集中精力,不是說師傅給了你一個絕招,你會上天,不會,而是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去練它,一步一步去品它。

    余功保:要深入、深入、再深入。

    喬松茂:

    深入理解,深入體會。"著熟"、"懂勁"之後,要進入"階及神明"。古漢語很妙,這個過程真要象登台階一樣,一個台階一個台階,逐步達到最高境界。武禹襄老先師他說過,太極拳乃天地之至也,如果精誠研習,人人可以得而知之。你要掌握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掌握它的整體,必須精誠研習。

    余功保:

    很多人深入練習太極拳以後,覺得太極拳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說明太極拳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含有很深刻的哲理,越深刻的東西可能越與人們的日常貼的更近。也是人們都可以得到的,只是程度的不同。

    喬松茂:

    是。我自己通過幾十年的練習,武式太極拳已經成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我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社會實踐中,有喜也悲哀,也遇到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每當這個時候我就開始走我的拳架,一走拳架什麼煩惱都忘了,吞吐陰陽,俯仰天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種美妙的境界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恩恩怨怨,功名利祿都覺得很渺小,練到這個地步,使你練一次感受一次它給你帶來的恩惠,練一次使自己思想向上攀登一個台階,不到這個層次的人,體會不到這個感受。

    余功保:

    當你真正掌握了太極拳的含義以後,就擺脫了技擊、健身的局限,你會覺得他是一種很高級的人生的境界。

    喬松茂:

    對,確實是這樣,你練了以後,交朋友,看問題,處理問題,對待自己和集體,自己和朋友之間,各方面關係處起來很得心應手,感覺一切事情不必那麼計較,不是一句虛話,是實實在在的,很和諧,感覺四方的朋友都是有緣的好朋友,什麼事情,有利的事來了就來了,不必強求,其他的事情也不要過於放在心上。不要對有些事非要追求不可,追求不到就痛苦。所以太極拳是一種很高的拳術,如果你不去用心去練他,是練不好的,要真正從內來修。

    余功保:您覺得武式太極拳在運勁上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喬松茂:

    現在有好多朋友在研究太極拳的勁力問題,劃分的很多,有摸勁,有聽勁,有化勁等等,太繁瑣,理解不好就容易使人陷入誤區。實際上很簡單,武式太極拳只有接勁打勁,不要去"聽",你輕輕地去聽啊,摸啊都是錯的,太極拳是武術,對方的勁來了就接過來,"接"就包含了處理,處理掉了就打出去。做到這樣的前提就是你要嚴格依照拳架子的要求練習,通過基礎訓練,達到自然形成的太極拳的勁力。

    余功保:現在海內外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愛好者人也非常多,您覺得應該怎樣才能練好武式太極拳呢?

    喬松茂:

    我聽過一些練習武式太極拳的朋友跟我談苦衷,說我練習武式太極拳多少多少年,最後感到很灰心,問喬老師您是怎麼練成的?徵求我的練習心得。我覺得練習太極拳最大得對手就是你個人,武式太極拳練習中最大得一個方法就是"克已",按照太極拳所要求的技術,每一步該怎麼樣,手該怎麼樣,腳該怎麼樣,渾身上下該怎麼樣,要遵照這種要求來改變你習慣的那種動作,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克服掉舊的不自然的身體動作。第二方面不要好高騖遠,基礎是很重要的,按照師傅的要求,一步步的把每個動作做好它,做好了以後,每次走完拳架以後,回過頭要想一想,我哪個拳架做的比較順,哪個拳架做的不順,順為什麼,不順為什麼?要進行總結,進行反思,知道錯了就改它。不要一個架式不明白,繞過去,又練另一個架式。第三個方面,要正確地讀拳論。有些學員當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急於看拳論了,但你如果看不明白或是看偏了,反而誤事。因為太極拳論,尤其是武式太極拳,他完全是用古漢語那種形式出現的,形式上現在人有些不好理解,這是其一。其二,由於過去武術界存在有文長武短,拳術的理論不是說編就編出來的,而是根據他的實踐,上升為理論記載下來的,這裡有個表達問題,用什麼樣的方式,用詞?大多是遊離在有意無意之間,言簡意賅。寫拳論的人他怕多少年後,他自己的心血,也就是這本拳論落到別人的手裡,而不是落在自己的傳人手裡,所以他在當中打了好多啞謎,好象一本密電碼似的,只有當上一輩的師傅傳給後來學者時,結合拳架,這時候他會把他每一個字的含義,每一個詞的含義,正確的含義傳給你,你知道他正確的含義後,才有可能用拳論指導你往前進,往更高的層次攀登。第四方面,防止"淺嘗則止"。很多人都有這種行為,練上一點就沾沾自喜,不求深入,覺得不過如此。太極拳你要真懂了它,你做事、為人,都應合乎拳理要求,你這個人等於完全脫胎換骨,所以習練太極拳的朋友,要靜下心來,不要想著一步成功,好高騖遠。只有腳踏實地的去做事情,腳踏實地的去練每一個要求,才會可能取得成功。第五點,不要傻練,要反思的練。到了中級階段以後,你可能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就能悟到太極拳中的奧妙,也可能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對待事物的看法產生了新的認識,所以必須是靜下心來,練的過程就是總結的過程,思的過程。另外一點,練到一定程度後,要運用一些輔助手段,比如說練大桿的方法來訓練內勁。

    余功保:您認為太極大桿是必須要練習的嗎?

    喬松茂:

    如果有條件,最好是練一練,你試一下就指導有作用。它是在訓練內勁,大桿實際等於你的手臂的延長,通過你的手,通過大桿,等於把內勁拔出來,我們稱為"拔勁",內經練成了要拔出來放出去。

    大桿和你手臂連成一體,你能清晰地感到勁是怎樣從你身體里到體外的運作途徑。除了大桿之外,還可以練一練太極劍,練劍時要求內勁由腳跟上傳,通過每一著每一勢達到你劍尖上去,使那種內勁完全灌住進劍身中,再運用到劍法上。武式太極拳的大桿只有13桿,很樸實,他的太極劍也只有二十多招,也是很簡捷,沒有花架子。跟武式太極拳的風格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

    四準確理解拳論

    余功保:

    對於太極拳的發展現狀您有什麼看法,您覺得在整個國內外的太極拳的發展當中,還存在著哪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喬松茂:

    這些年太極拳發展成績是主流,因為三中全會以後,在國家武協、國家武術研究院和國家武術管理中心的領導下,對我們的一些拳式進行了指導、改進,這方面還是成績可喜,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傳播中,技術要求不統一,有的學了幾招幾勢,學習了一、兩套太極拳架就自認為是傳人,要領要求上不精,好多的傳授者他本身只學了個拳架,沒有學到太極拳真髓的東西,把最根本的靈魂丟了,他在往下教的時候,造成無人理解,使太極拳失去了它的特性,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這種現象傳到海外以後,就給人們對太極拳起了一種很大的誤解。再一個"欺世盜名",現在是市場經濟,有好多人受名和利的誘惑,在這種前提下,就不顧自己的品格,只顧用太極拳做工具牟取私利,來進行騙錢,騙財,甚至騙人。我們在教徒弟的時候,很強調武德,太極拳要講品格魅力,心正才能藝優。德高一寸,藝高一分。太極拳傳播要大張旗鼓地提倡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優秀道德品格傳統。再一個問題是缺乏紮實地基本功。太極拳的傳統訓練過程當中,雖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心得,但是原則的東西不能變,什麼是原則的東西呢?武式太極拳中身心方面就是"立定腳跟豎起脊,托開眼界放平心",它手形上的根本特徵就是五花掌,和我們稱的"鐵胳膊"。這些基本的地方絕不能走樣。在有些地方對這些基本功上把握不嚴。另一個問題,在太極拳的發展過程當中,有的人為了錢的利益,生編亂造,欺師滅祖,這在我們太極拳的發展過程當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有的人還把官司,把爭論打到國外,給中國武術事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再有就是故弄玄虛,有的自己還沒搞清楚的東西,卻給人大講特講,搞神話,這些都應該加以糾正。

    余功保:

    太極拳是一種內功拳術,他的練習也必須要通過一定的肢體形式,運動形式,比如說拳架和推手來表現,在太極拳論當中很強調內和外的和諧的統一,這也是中國文化整體觀的一種體現,內外合一說起來比較簡單,做到很難,您怎麼看待練習太極拳當中的內外相合的問題?

    喬松茂:

    一內一外蘊含著很多的東西,前人總結了一些關鍵要領。從武禹襄、李亦畲等先師留下的理論當中說的很清楚,解決內外相合的問題關鍵是要"一身備五功",把"五功"達到了統一,內外各因素就和諧起來了。可這五功是什麼,有些人產生了重大誤解。他們認為就是要將身體變得象天橋耍把式賣藝拉的那個弓,把胸、手、腿、腰等各部位彎起來,變成"弓形",這是不對的。是"五功"而不是"五弓",是練五種功,不是背五張弓。一身備五功,實際上就是李亦畲在拳論中所說的"五字訣",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二曰"身靈",舉手不可有呆象,周身俱要相隨;三曰"氣斂",務使氣斂入骨髓,四曰"勁整",曲中求直,蓄而後發;五曰"神聚",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這五步功夫你達到了,內外就合一了。

    余功保:

    準確理解拳論很重要。拳論是很複雜的體系,裡面既融會了技法要領,也有哲學思想。中國武術的拳論還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技術指導,還包括了拳學的社會規範、道德教育,品質修養等方面。

    在各派太極拳當中,拳論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理解拳術、指導拳術的綱要,武式太極拳當中最重要的拳論有哪些?

    喬松茂:

    武式太極拳的拳論主要的就是武禹襄先師和李亦畲先師留下的作品。他們的著作已經是言簡意賅,無一復辭,後來一些拳論註解實際上都是多餘的。武、李二人的拳論,達到了太極拳的頂峰,而且他們是根據自己的身體力行提出來的,不是空洞說教。雖然兩個先師的拳論合起來沒有多少,但是形成了對武式太極拳的經典指導,從現在的角度看,這些拳論雖然產生於封建時代,但是內容上沒有一點點的封建的意識和封建的詞語,說明作者的胸懷已經跨過了歷史的長河,是一種科學的方法。所以現在我們學習武、李拳論,越學習越感到開拓眼界,在這種情況下,越學習才能使你的功夫越提高。

    余功保:

    拳論本身質量是一個方面,對待拳論關鍵是學習者如何接收。同一篇拳論,同一句話,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既使是同一個人在研習某一篇拳論時,可能自己在不同的階段來反覆的讀的時候,他的認識和解釋也覺得不一樣,可能跟自己的提高有關係,您有沒有過這種體會?

    喬松茂:

    有過。這種現象是符合練拳的規律的。我在實踐感覺到這一點。以前有時練習了一段功夫以後,一看拳論很懂了,感覺到沾沾自喜,都明白了嗎。但過了一段時間,再看拳論,發現和以前理解的不一樣,有矛盾了,這時候很痛苦,怎麼練怎麼不是味道,究竟哪個對,哪個錯?這時候需要自己靜下來,按照要求繼續慢慢的去品這拳,耐過這一段以後,回過頭來再看拳論,豁然貫通,又有一個新的體會。還是那篇文章,還是那麼多字,感覺到又是一層意思。這時候對以前自己以為完全掌握了太極拳,為以前的那種認識方法感到羞愧,感到臉紅。實際也不是原來認識的浮淺,認識事物都是在逐步進行的。

    余功保:

    可能好東西都有一個大的容量區間,就是傳統文化所講的"有容乃大",當然真正的比較精髓拳論應該可以包容各個階段的練習的感覺。

    喬松茂

    對練拳的各個階段都有指導意義。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讓你反覆有東西品味。武式太極拳外形上有自己很鮮明的特徵,好多人曾經跟我說,這種拳術表面上看是曲高和寡的,但是真正的一練,進去了你就會喜歡上它,就是因為這種拳術是理法並重的。武式太極拳的拳論對於實踐有很關鍵的指導意義,但是實踐又是它的那種理論的基礎,你不去好好實踐,不好好練功,你不會真正懂得理論,反過來你不好好練習,不懂得理論,你也就不會真正練到武式太極拳的精髓。

    余功保:

    中國武術比較重視更深層的東西,更內在的東西,在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因素裡邊,武術家們非常注重精氣神各方面的因素,在武式太極拳裡邊,也強調練習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這個被很多人所接受,您怎麼看待練拳當中氣勢這個問題,怎麼樣鍛煉才能形成比較宏大、比較內在的、完整的這種氣勢?

    喬松茂:

    郝月如老師說練拳"不在樣式",也就是不在外形,不在招式,在於內。如何練"內"呢?具體來說,首先要在收放中練出氣勢,收的時候,是虛的狀態,氣勢上是蓄,"蓄勢",兩掌張開,意念中把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全部通過兩掌收於自己的腹部。往外放的時候,外形上一弓步,腳跟、腰間、兩臂、雙掌形成完整一體,勁力通過雙掌放出去,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如此一收一放,形成流動的氣勢。另一方面,就是練拳的方向性,要目有所視,意有所向,力有所達,不能渾渾噩噩。要使目、意、力達到完美的統一。有了方向性,氣勢才能澎湃,當然這個方向是靈活的,不斷變化的。再一點,要把五字訣練上身,按五字訣的要求練。靜若山嶽,動若江河,這就是對氣勢的描述。邁步如臨淵,運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做到這些,氣勢就出來了。上面這些在每一個動作中都要注意體現,比如"六封四閉",沉、收的時候,有一種吸的感覺,一放就象洶湧波濤似的,無絲毫散亂,周身上下一家,成為一個整勁,如高山大海,雙掌一推,自然就有,所謂上身就是一舉動就有。這種宏偉的氣勢,雖然外形不是很大,是很緊湊的,但是給人一種感覺內涵很深。只有經過長久的練習才能達到這種氣勢,從歷史上看達到完美氣勢的人,也是"鳳毛鱗腳"的,所以說要想練好太極拳的氣勢,必須按照規矩,按照要求,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勤思苦練。從平凡處練出神奇。

    余功保:

    太極拳中的勁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有很多分類和訓練方法,有的分類還很繁複,武式太極拳中是怎麼看待這個方面的?

    喬松茂:

    練習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太極拳有基本八法,八種勁,朋、捋、擠、按、采、列、肘、靠。實際在武式太極拳當中,"朋"不念"朋",念"bin",為什麼呢?起源於古代武士,古代打仗騎馬時,身挎箭筒,為了防止在跑的時候,顛波致使箭從箭筒中跑出來,就在箭筒上面加一個蓋子,就叫做"鑌"(bin),在勁力上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跟對方搭手的時候,這種勁是捂住對方,使對方的勁發不出來,是一種去頂住對方的勁,而不是向外展,向外撐的勁,一字之差,給人的意念上就產生一種誤區,理解不對就相反了。這八種勁法不要嚴格的區分開,他們是存在一個完美的統一體中,就象陰陽一樣,不能完全割裂,只不過是在某一種特定條件下,哪一種勁為主,其他勁為輔,是這麼一種關係,而不能說這就是采勁,這就是捋勁,因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你要完全分割開來,就是雙重,是錯誤的,所以在勁法裡頭,初學太極拳的朋友,或者習練了一定的時間以後的朋友,不能太過於追求,你就按照師傅傳授的練,先去扎紮實實的去練功,練到一定程度了,就會豁然貫通。

    余功保:"中正安舒"是太極拳的一項基本要領,武式太極拳是怎樣體現的?

    喬松茂:

    這個問題包含三個方面,第一,武式太極拳有沒有中正?第二,武式太極拳重怎麼樣才算中正?第三,怎麼做到中正?我覺得中正是武式太極拳很關鍵的身法,拳論當中就說到"中正不偏能支撐八面",我前面所說的,"立定腳跟豎起脊",這也就是中正。怎麼算中正,武式太極拳有自己衡量標準,外形首先要正,外形正了你才能安舒。氣還要正,氣正了神才能心胸開闊,心不斜。另外勁還要正,勁正了才能整。怎麼做到呢?還是要注意身法,站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頭自然的直立起來,頭頂上的"百會穴"和腳跟成為一個立軸,這就有了中正的基礎。出腿的時候,身體不要往前傾,時時刻刻保持中正的感覺,但是要注意安舒,安舒就不要故意太僵硬了。我以左攬雀尾為例,上身不動,腳跟著地,出腿,登起,弓步,撐開,動作完整一氣,在別人看來好象上身有點微微後傾,其實不然,這個時候的中正是指內勁的中正,所以注意武式太極拳的中正、安舒,要內外結合著看,動態地看。在練習時,時時刻刻注意自己,一舉手,一投足,與武式太極拳的各項規矩相合,不合馬上改變。好多朋友他不明白,練拳時不注意這些細節,光去追求那種果,如果你細節不注意完善過程,結果不會好的。所以按照武式太極拳每一條身法的要求,技術要求,去嚴格的規範自己的一舉一動,這樣就會做到中正安舒。

    余功保:

    有一些太極拳的招式,是下蹲或俯身這樣的動作,武式太極拳在這些動作中怎麼樣來體現保持一種中正安舒的狀態,是不是在這裡邊更加註重意念方面的中正的要求?

    喬松茂:

    武式太極拳典型的下蹲、俯身動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按式",一個"下勢"。在這兩個動作中,身體外形上有彎腰、下蹲的動作,但始終有一點,就是內勁和內氣和意念保持在一個"中正點",有一個平衡的關鍵點,也就叫做"斜中寓正"。也就是說,不管哪個式子,都有中正的才在。這種狀態比外形的中正又高級了,無論在層次,還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內涵上,都遠遠比外形的中正要求的更高。

    余功保:

    運動當中人都要隨時進行呼吸,在自然狀態當中也要進行呼吸。可能在打拳、運動當中呼吸狀態比平時對人的影響更為明顯一些,有很多太極拳關於呼吸的論述也很多。一些太極拳的初學者,甚至有些是學了很長時間,水平很高太極拳的練習者也存在著對待呼吸的問題。關於呼吸的說法也很多,有的人強調什麼"順勢呼吸","腹視呼吸","拳式呼吸"等等,有的人認為如果處理不好呼吸,練習太極拳就達不到一定的效果,武式太極拳當中對呼吸的要求是怎樣的?

    喬松茂: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呼吸"在武式太極拳中本來的含義是指"開合","開"為"呼","合"為"吸"。為什麼這麼說?這是武式太極拳前輩們為了讓後人懂得太極拳的拳理,就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辭彙,來反覆說明拳術的道理,所以也用上了人們常用的"呼吸"這兩個字,本義是指開合,而不是我們一般說的這個呼吸,這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學術問題,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呼吸"是指武式太極拳的開和合。初級是指外形的"開合",到了中、高級是指的內氣的"開合",內在的開合。李亦畲在拳論中說的很清楚,何為開合,開就是勁起於腳跟,注於腰間,使於兩臂,形於手指,這為開,合是勁由掌順著原路回腰間這就為合,懂得開合方謂懂勁。這一點希望習練武式太極拳的朋友一定不要走誤區。

    余功保:那麼武式太極拳對於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呼吸是怎樣規定的呢?

    喬松茂:

    太極拳是自然之道,因此武式太極拳對於一般所說的口鼻呼吸,強調順乎自然就行了。這是個很自然的事,你給它搞很多規矩就不自然了。我們誰也不會說拉車的時候,拉是呼,推是吸,那你就把自己束縛住了。

    余功保:

    這種自然的結果實際上呼吸在不同的練拳階段是變化的,開始時可能一個拳式要呼吸兩個周期,過一段時間可能兩個拳式才呼吸一個周期。有時快練呼吸節奏就快,慢練呼吸節奏就慢。

    喬松茂:自然就是有變化,四季氣候是自然的,它就在變化。

    余功保:

    太極拳既有技擊的作用,也有修身養性的作用,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強身健體養生的功能,很多人,現在很多人,包括國外的太極拳愛好者,練習太極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拳法來達到健身的效果,你覺得怎麼樣才能夠達到一種最佳的養生效果?

    喬松茂:

    太極拳的功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在初級階段,主要就是強身健體,健身的作用,達到中級階段,重要是技擊的作用,達到高層次主要是修身養性的作用。所以在初級階段,更要嚴格按照傳統的練法,按各方面的要求,一步步去練,嚴格要求自己,通過一段訓練自然可以達到一種意想不到的奇特的健身功效。這裡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你是以健身為目的,而不是以研究為目的,要適度控制運動量,不需要過多的,運動量不需要過大,不然的話身體因素和各方面的因素只會適得其反。再一個方面就是雖然以健身為目的,在執行動作規範上,在遵照技術要求上不能打折扣,如果你掌握不好的技術要求會給身體帶來不適,甚至產生其他的問題。

    余功保:

    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要深入的理解太極拳的精髓,就需要不斷的對傳統太極拳的深層的結構、要點,反覆揣摩。您通過自身幾十年的鍛煉,覺得要練好太極拳哪些問題是應該重點注意的?

    喬松茂:

    我在近三十幾年的練習武式太極拳中,也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準備把這些體會總結一下。我的感受里,要練好太極拳,首先是樹立一個正確的態度,有一個良好的起點,明確練拳的根本目的,為什麼?你可能是為健身,也可能是為大家服務,也可能是為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立意越高,對你練拳越有好處。這不是表面的說教。另外要搞清練拳中的關鍵概念,這樣才能嚴格按照太極拳的要求規範動作。比如說"慢"的概念,為什麼太極拳要慢?不是說一種拳一慢練就是太極拳了,拳論當中解釋的很清楚,慢是為了讓你一舉手,一投足,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合乎太極拳技術規定,合乎了堅持,不合乎改正,所以要慢不要快,這是概念問題。再一個,要重點練好"一身備五功"的功夫,備是具備的備,功是功法的功。這裡我有必要對這五方面解釋的具體一點,五功之一是"心靜",心靜指的什麼呢?就是說你在一種很自然的狀態下,容易體察到自身的要領、動作變化,你心裡要想,要察,我要求做到位沒有?心不靜,就燥動,就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二要"身靈"。咱們講白一點,就是說開合,該開的不開,該合的不合,開合轉換就不靈活,這叫身不靈,反之就是身靈。三要"氣斂",這時候要心平氣和,不然怎麼斂?這種氣斂也是一種功夫的體現,關鍵在守住,嚴格守住武式太極拳的身法要求、技術要求,經過逐步訓練,就能達到氣斂,四是"勁整",就是我們所說的內勁要整,要到同時到,要收同時收,它是四面八方立體的整。五是"神聚",精神要團聚,要貫注,前四個要領做到了,神聚才能實現。神一聚氣勢就有了,就可以騰挪展收。這五功達不到,太極拳就算白練。練好太極拳還有一點,就是堅持,因為很多要領的到達是要一個過程,開始你體會不到它的妙出,你放棄了就永遠得不到,堅持下去才能逐漸體會出來,很多功夫是積累到一定時候才出現,要練夠"量"才能發生"質"變。因此無論遇到什麼情況,對於太極拳的追求不能丟,堅持到底才能獲得真功。br

  • 簽名:不顯示顯示
  • 聲明:此快照內容可能已經過時,奇虎網和該網頁的作者無關,不對其內容負責。
    推薦閱讀:

    怎樣尋找財位與催財
    怎樣尋找你的文昌位
    應對職業危機 該如何尋找出路
    你再也不用為尋找古詩詞而苦惱了:學生背誦詩詞大全之一(前200首。總420首)
    中醫博士欒加芹教你:從古老的易經中尋找不生病的智慧

    TAG:搜索 | 尋找 | 平衡 | 和諧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