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術-2] 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06-11
我記得以前大學上課時,那是一堂近代哲學的艱難課程,教授少寫板書,在台上就是滔滔不絕的講,而全班大多數同學都似懂非懂的望著老師,但我卻大多時候低著頭奮筆疾書,我的同學就問我:「沒有板書怎麼抄?」我說我不是在抄筆記,我是在把老師講到的理論,嘗試用我自己可以理解的說法再詮釋一遍,我是在「寫筆記」。後來要期末考了,同學都說實在抓不到老師要考的重點,又因為太難,學期初講的哲學理論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要我開個讀書會,把老師上課的內容講解一次,我欣然應允,而且我也沒有額外準備,就是看著我整個學期的筆記,把這個近代哲學各個環節的理論跟大家說明一次,並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我自覺自己講的絕對沒有教授那麼嚴謹與深入,但我盡可能把握「我自己真的懂的部分」,用「我可以掌握的詞彙」來說,把這個哲學理論的思考流程,用我自己的話講解一遍,雖然沒有教授與課本上那麼精深,但後來聽過我讀書會的同學考試全部及格(甚至有同學說他放棄不看課本,就真的只聽我講的和看我的筆記),而我當然又是其中最高分的。這跟我本來就很喜歡閱讀哲學理論有關,但我覺得裡面也包含一個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學習技巧,一個不要只是「抄筆記」、「畫重點」,而是開始學會「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方法。(光是筆記方法的改變,就可以讓效果不同,妳還可以讀讀:從改變你記錄事情的方法開始,工作上的做筆記心得分享)是我寫與說出來的話,才代表我真懂我想到我自己讀書時的另外一個習慣,到現在都是如此,無論是讀一般的理論書籍,或是讀準備考試的書籍,總之就是讀「學習類」的書,我常常會讀到精彩且深有領會處,不自覺站起來在書房裡踱步,假裝自己正在跟一個人講解這個理論,我的腦袋裡模擬著我用這個理論說服他的過程,還可能辯論到精彩處就真的手足舞蹈起來(我家人有幾次不小心撞見,還覺得我很奇怪)。更重要的是當我在書房繞著圈圈,假裝自己在跟別人講解這個理論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卡關的情況,「咦?這裡剛剛看書覺得很順,為什麼我自己講出來時好像說不通呢?」於是我回去再嘗試理解一下書中這段的意思,把問題搞懂了,再講一次,直到我「真正可以自己說通了」這個理論為止。(而當這樣學習後,面對大學考試的許多申論題時,我發現我都可以寫得很通暢,不是硬把書中的話背出來,而是可以自然的解釋這個問題,就算忘記書中的語句,也可以用我自己的話來解釋,甚至可以觸類旁通其他的理論作為引證。抄得多,忘得快上課聽講時練習「寫筆記」,在家讀書時練習「說筆記」,會有什麼不同呢?我後來反思,我自己有時候懶惰,也會只是把老師的板書與說話直接抄下來,但常常後來看筆記時「更加看不懂」,真正有幫助學習的不多。我有時也會在看書時拚命畫重點,但這樣做很容易變成「一直在背重點」,一不小心記憶力出了差錯,就什麼都想不起來,連轉成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也不行。「抄筆記」與「畫重點」的方法對於學習幫助有限,或許還能解決中小學的簡單考試,但到了大學的申論題目,或是到了大人後自己的學習,都效果很低。這時候反而我們應該多利用「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方式。「寫筆記」就是嘗試用自己懂的詞彙,把老師講的重點重新描述一次,而不是只是抄下那些自己一知半解的專有名詞而已。「說筆記」就是假裝自己要把這個知識、理論傳授給別人,甚至要跟別人辯論這個思想時,我會怎麼說?演練看看?或是把這個思辨過程寫進筆記中。「獨立思考」與「融會貫通」在「寫筆記」與「說筆記」的過程中,可以讓自己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老師或書去思考,後者通常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懂了,但其實只是「跟著閱讀所以好像懂」,但只有自己嘗試寫一遍、練習說一遍,才會發現其實思考上還有很多卡關的地方,也會發現哪些環節自己還沒那麼懂的。另外在「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時候,我們必須運用已知的知識來講解未知的知識,要運用已有的詞彙來說明新的詞彙,這時候可以讓「新學習」跟「舊學習」連接在一起,把自己以前到現在的知識「重新融會貫通一次」。
如果只是抄別人的板書、畫他人的重點,那麼不自覺「腦袋就會休眠」、「思考就會懶散」,最後就只是印象,而不是真懂。並且如果筆記上都是他人的專有名詞,那麼你永遠只是讀到新資訊,卻沒有做到更進一步內化到自己系統的功夫。
例如我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在讀了大陸許多論壇討論「費曼技巧:以教代學」的文章後,透過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方法,嘗試用我的經驗、我的詞彙,我的理解來重新解釋的過程中產生的新文章,你看到我不用真的提到任何專有名詞,但依然可以講解同樣的方法。我建議起碼大學以上的同學,或是已經出社會的大人學習者,改掉只是抄筆記與畫重點的習慣,嘗試看看真正的「寫」筆記與「說」筆記,或許你會發現學習效果真的立刻不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中國人什麼時候習慣下跪的丨壹讀百科
※法官的習慣與強盜的邏輯_陳傑人的博客_鳳凰博報
※讓你輕鬆甩掉脂肪肝的生活習慣
※男人傷身損精的10個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