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石刻藝術瑰寶

【圖1】 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圖2】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

【圖3】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

【圖4】 儘管不懂佛,不懂藝術,也不懂歷史,那卻為之感覺震撼。

【圖5】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崗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圖6】 同時,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崗石窟和重慶大足石刻則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四座石窟。

【圖7】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圖8】唐代龍門石窟的重點洞窟中,以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大盧舍那像龕群雕最為著名。這座依據《華嚴經》雕鑿的摩崖式佛龕,以雍容大度、氣宇非凡的盧舍那佛為中心,用一周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將佛國世界那種充滿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達的淋漓盡致。

【圖9】

【圖10】 大盧舍那像龕群雕體現了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顯示了唐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龍門二十品」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是魏碑書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漢隸,下開唐楷,兼有隸楷兩體之神韻。

【圖16】

【圖17】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里的伊闕峽谷,這裡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古稱「伊闕」,隋煬帝遷都洛陽後,將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而皇帝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龍門。

【圖18】

【圖19】可以也是興趣所致,2000年5月遊覽重慶大足石刻,2006年9月濟南千佛山萬佛洞,2009年2月柬埔寨吳哥窟,2010年2月樂山大佛,2010年5月山西雲岡石窟,2010年9月敦煌莫高窟。

【圖20】

【圖21】

【圖22】值得一提的是,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遊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由於戰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圖23】因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龍門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此處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地;又因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

【圖24】

【圖25】 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圖26】

【圖27】

【圖28】

【圖29】

【圖30】

【圖31】


推薦閱讀:

日誌《龍門石窟講解詞》
洛陽龍門石窟有哪些歷史?
『名勝古迹』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景區講解詞
【漢良子】龍門石窟(2)

TAG:藝術 | 石刻 | 龍門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