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圖解 楊式太極拳分解教學4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腳動作一:左腳以腳掌為軸,腳跟里磨踏實,身體漸漸左轉,重心隨著左移;同時,左拳隨轉體向 左平移
,右拳向右弧形下移(此時兩拳已開始鬆開);眼隨轉體平視轉移。(圖 164)動作二: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身體繼續微左轉,右腳提回;同時,兩拳變掌,左掌向左前上 伸,右掌向下經腹前向左與左掌合抱交叉,左掌在里,掌心皆朝里。眼稍顧左掌上伸即轉向前平視。(圖165)動作三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動作二相同。(圖166)
要點與前「右蹬腳」相同。第四十一式雙峰貫耳動作一:右腳下落,右膝提起,以左腳掌為軸,身體迅速右轉 45度(向東南斜方);同時,兩掌 隨轉體各自左右弧形移至胸前。隨移隨著屈肘和臂外旋使掌心翻朝裡面上方,兩肘下墜,兩臂呈弧形,兩掌相距(以拇指一 側為度)同肩寬。眼隨轉體平視,眼神要關及兩掌合攏。(圖167)動作二:左腿漸漸下蹲,右腿前(東南)邁一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移向右腿漸至全腳踏實 ,弓右
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兩掌自前而下經右膝兩旁分向左右劃弧,隨劃隨著兩臂內旋,隨即變拳向前上以虎口勾擊, 成鉗形狀,兩拳稍高於頭,兩虎口相對。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兩拳。(圖168-169和圖169的正面圖)要點1.邁步時要坐實左腿,收右胯根,然後以左腿漸漸下蹲來控制右腿前邁,上身保持正直。邁步 的速度要均勻。2.隨著落胯、沉氣、松肩,兩掌向下經膝旁時,要以兩肘下沉來帶動兩掌下落,不可單是兩掌 下落,要用整體的勁使掌背沉著松凈地下落。3.兩拳向前上勾擊要與右弓步協調一致。第四十二式左蹬腳動作一: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身微右轉,左腳向前提起(腳跟先離地);同 時,兩拳變掌分向左右下落,經腹前向前上劃弧合抱。交叉於胸前,左掌在外;隨劃弧隨著兩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里;眼先關兩 掌劃弧,當兩掌將交叉時即轉向左平視。(圖170-171)動作二:兩掌向左右分開;同時,左腳以腳跟慢慢向左蹬出,右腿隨左腳蹬出漸漸起立,膝仍微 屈。眼神關顧左掌分開,並通過左掌向前平視。(圖 172)要點與第三十七「右蹬腳」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三式轉身右蹬腳動作一:右腳跟離地,以右腳掌為軸,身體迅速向右後轉;同時左腳隨轉體自左而前右擺,下落 於右踝旁,先以腳尖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而至全腳踏實,隨即左腿微下蹲,右腳提起;同時,兩掌隨轉體自左右向胸前合抱交叉,右掌在外,掌心皆朝里;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要關及兩掌合抱。(圖173-174)動作二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動作二相同。(圖175)
要點1.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要點相同。2.轉身時須借右腳輾地(一經輾地,腳跟即離地)和左腿擺動之勢,才能迅速圓潤地轉向後面。 轉身時,身體不可前俯後仰,否則會產生不穩定的現象。3.兩掌合抱交叉要與轉身動作同時開始,同時完成。
第四十四式進步搬攔捶動作一,左腿漸漸下蹲,右腳下落,腰微右轉。同時,有掌變拳自右而下經腹前弧形左繞,拳心 翻朝下;左掌隨左腿下蹲時稍下沉,即自左而前弧形向上(高不超過耳部)劃弧,掌心朝右下。眼稍關右拳左繞,即漸漸轉向 右平視。(圖176)
動作二、三、四與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動作三、四、五相同。(接圖46—49)要點與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要點相同。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閉動作和要點皆與第十三式「如封似閉」相同。(接圖50— 53)第四十六式十字手動作和要點皆與第十四式「十字手」相同。(接圖54—56)第四十七式抱虎歸山動作和要點皆與第十五式「抱虎歸山」相同。(接圖57— 67)第四十八式斜單鞭動作和要點皆與第四式「單鞭」相同,惟方向正斜不同。 (接圖68,再接圖177—179)
第四十九式野馬分鬃(一)右分鬃動作一:左腳尖里扣踏實,身微左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左腿坐實,右腳收回經左踝側向 前提起。同時,左掌屈肘弧形移於左胸前;右吊手變掌自右而下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 與左手成抱球狀;兩臂皆呈弧形。眼神關顧左掌。(圖180)
動作二:右腳向右(西稍偏北)邁出,身體漸漸右轉,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右腿而至 全腳踏實,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時,右掌隨轉體向右上方以大拇指一側弧形例出,高與眉齊;左掌向左弧形下采 於左胯旁。眼神關顧右掌(扌列)出,稍先於右掌到達右方。(圖181)(二)左分鬃動作一:右腳尖外撇踏實,身微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右腿坐實,左腳經右踝側向前提 起。同時,右掌隨轉體屈肘移於右胸前,隨移隨著臂內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下;左掌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 心翻朝右面上方,與右掌成抱球狀;兩臂均呈弧形。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要關及右掌。(圖182-183)
動作二:左腳向左(西稍偏南)邁出,身體漸漸左轉,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而至 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掌隨轉體向左上方以大拇指一側弧形例出,高與眉齊;右掌向右弧形下采 於右胯旁。眼神關顧左掌(扌列)出,稍先於左掌到達左方。(圖184)(三)右分鬃動作與前(二)左分鬃動作相同,惟左右相反。(圖185-187)
要點1.野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開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腳尖要與膝蓋方向一致。2.兩掌成抱球狀時,注意不可抬肘。3.右或左手例出時要隨腰轉動,並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節節貫串地向外(扌列)出。同時例 出與轉體、變弓步要協調一致。下採的一手不要離胯部太近。兩臂要呈弧形。第五十式攬雀尾動作一:身體微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左腳經右踝內側向右提。同時,右掌隨轉體屈肘 下沉里收於右胸前,隨里收隨著臂內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下,右肘稍墜,略低於腕;左掌同時向右弧形抄至腹前,隨抄隨著臂 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兩掌相對如抱球狀,兩臂呈弧形。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要顧及右臂。(圖188)
動作二、三、四與第三式「攬雀尾」(一)掤式的動作二、三、四相同。(接圖6-9)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一)掤式要點相同。(二)捋式、(三)擠式、(四)按式的動作和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相同。(接圖10-17) 第五十一式單鞭動作和要點與第四式「單鞭」相同。(接圖18-21,再接圖189)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一)左穿梭動作一:左腳尖里扣踏實;同時,右吊手變掌自右向前下劃弧,左掌也漸漸下移。(圖190)
動作二:重心全部移於左腿,身體漸漸右轉,右腳提起;同時,右掌隨轉體自下而左經胸前向右 弧形上掤,左掌繼續向前下劃弧。眼神關顧右掌向右上擁。(圖191)動作三:身體繼續右轉;右腳向右(西稍偏北)邁出,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 而至全腳踏實;左腳經右踝側向前提起。隨轉體,左掌經腹前向右弧形移至右小臂下側;右掌也隨轉體繼續稍右棚,即沉右 肘,自然帶動右掌向下移回。眼稍關右掌後移,即轉向前平視。圖(192-193)動作四:左腳向左前斜方(西南)邁出一步,以腳跟著地。同時,左小臂經右小臂下側向前上棚; 右掌(沉
肘)經左小臂上側穿回,隨穿隨著臂內旋使掌心漸漸翻朝前面下方。眼向左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左臂前棚。(圖194)動作五:重心漸漸移向左腿,左腳全部踏實,身體漸漸左轉,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同時 ,左小臂經面前上翻,隨翻隨著臂內旋使掌心翻朝前面上方,左掌停於額前;右掌同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 右掌前推。(圖195)
(二)右穿梭動作一:左腳尖里扣踏實,身體漸漸右轉。同時,右掌隨轉體屈肘橫臂(臂呈弧形)移於胸前,隨 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里;左臂外旋、沉左肘自然帶動左掌下移,並使掌心翻朝里。眼神關顧左掌移回。(圖196) 動作二:身體繼續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腳提回,隨轉體移動。同時,右臂隨轉體右 掤;左掌沉肘經右小臂上側繼續向下移回。眼神先關及左掌下移,即轉視右臂前方。(圖197)
動作三、四與前左穿梭動作四、五相同,惟左右相反,前左穿梭方向為西南,這一右穿梭方向為 東南。(圖198—199)(三)左穿梭動作一: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身微右轉,左腳向前經右踝側提起。同時,左掌隨轉體屈肘橫 臂(臂呈弧形)移於胸前,隨移隨著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里;右臂外旋、沉右肘自然帶動右掌下移,並使掌心漸漸翻朝里。 眼稍關右掌下移,即轉視左臂前方。(圖200)
動作二、三與前左穿梭動作四、五相同,惟前左穿梭方向為西南,這一左穿梭方向為東北斜方; (圖201-202)(四)右穿梭動作與前右穿梭相同,惟前右穿梭方向為東南,這一右穿梭方向為西北。(圖203-206)要點1.玉女穿梭共有四個,方向是朝著四個斜角。圖195、 199、202、206四圖是按楊澄甫老師原照 所描。原照攝時為了視線清晰,偏於側面,讀者練時可向斜角。2.在每個轉身或上步時,不可起立,身體要保持正直,動作要連貫、均勻,上下相隨,協調一 致。3.一掌向前上翻時要防止引肩上聳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變弓步、一掌前推時,腳尖、膝蓋、身體、面目與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著斜角。第五十三式攬雀尾(一)掤式動作一: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左腳向右經右踝內側提起。同時,右掌屈肘下沉里收於右胸前 ,隨里收隨著臂微外旋使掌心翻朝下,右肘稍墜,略低於腕;左掌同時向右下弧形抄至腹前,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 面上方;兩掌相對如抱球狀,兩臂呈弧形。眼神關顧右臂(參看圖5)。要點與前第三式「攬雀尾」棚式要點相同。(二)捋式、(三)擠式、(四)按式的動作和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相同。(接圖10-17)第五十四式單鞭動作和要點皆與第四式「單鞭」相同。(接圖18—21,再接圖105)
第五十五式雲手動作和要點皆與第二十八式「雲手」相同。(接圖106-111,再接圖108—111,再接圖108- 111 ,再接圖108,最後接圖112,即三個雲手)第五十六式單鞭
動作和要點皆與第二十九式「單鞭」相同。(圖113—114,再接圖207)第五十七式下勢動作:右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漸移向右腿,右腿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同時,左掌隨重心後移 屈肘弧形里收下移,經胸前而下,由左腿里側前穿。眼神關顧左掌。(圖208-209)要點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時,須隨身體重心後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這樣才能節節貫串帶 動左掌里
收下移。左掌由里收下移到前穿要圓活,掌指要朝前(東),掌心朝南。2。做下勢動作時要防止身體前俯、低頭和臀部突出,要仍然保持上體正直,並要注意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時,左膝微屈,左腿不可用力挺直。4.眼神雖隨左掌,但當左掌由下向前穿時,不可低頭。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一)左獨立動作:左腳尖外撇,身體漸漸左轉,重心漸漸向前移於左腿,上體前移而起;左腿屈膝前弓,蹬 右腿;右腳腳跟先離地向前提膝,隨即左腿漸漸起立,成左獨立式。同時,左掌隨著身體前起左轉向前上穿,即弧形下摟至 左胯側(掌心朝下);右吊手變掌自後而下,隨著右腿向前提膝,以右前臂尺骨一側貼近右大腿上側
向前弧形上托,屈肘置於面前,手指朝上,高與眉齊,掌心朝左。眼先關左掌前穿,當左掌左摟時即顧右掌上托,並稍先於 右掌到達,並通過右掌向前平視。(圖210-212)(二)右獨立動作:左腿漸漸屈膝下蹲,身體漸漸右轉;右腳下落於左腳跟旁,腳尖先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 於右腿而至全腳踏實;隨即左腳腳跟先離地向前提膝,右腿隨著漸漸起立,成右獨立式。隨著左腿下蹲和右腳下落的同時, 右掌弧形下落於右胯旁,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前,隨著左腿向前提膝,以左小臂尺骨一側貼近左大腿上側向上弧形托起, 屈肘置於面前,手指朝上,高與眉齊,掌心朝右。眼先關右掌下落,即移顧左掌上托,稍先於左掌到達,並通過左掌向前平 視。(圖 213-214)
要點1.由下勢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時,要左腿漸屈,右腿漸蹬,松腰胯,上體要平行前移,然後漸 漸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狀,不要兩腿伸直而起。2.在過渡為左獨立式時,先要穩固地屈膝坐實左腿,然後右膝向前漸漸提起,同時左腿隨著漸 漸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後再提膝,形成不協調。由下勢變為左獨立的整個過程中,要防止上體前俯,須保持正直。 3.由左獨立變為右獨立時,注意右腳下落時,左腿要同時下蹲,不要單是右腳下落而左腿仍然 直立。當左腿提膝時,右腿也要隨著漸漸起立。4.在做獨立式時,須「沉肩墜肘」,「坐腕」,「虛靈頂勁」,「氣沉丹田」;要「肘與膝合 」,即肘與膝上下成垂直,向前的方向要一致。獨立的一腿直立時不要用力挺直。5.在左右獨立式動作說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該動作的技擊作用而來的,但在鍛煉時 不要為了「托」字的意義而將掌心朝上,應該手指朝上。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攆猴
(一)右倒攆猴動作一:右腿漸漸屈膝下蹲,左腳經右踝內側下落;同時,右掌向後(稍偏右)弧形上移,至與肩 齊平;左掌伸臂前移;隨移隨著兩臂外旋使兩掌心翻朝上。眼關顧右掌向右後上移。(圖215)動作二與第十七式「左右倒攆猴」(一)右倒攆猴動作三相同。(接圖77,78)(二)左倒攆猴與(三)右倒攆猴動作與第十七式「左右倒攆猴」相同。(接圖79—81,再接圖76— 77,再接圖82)要點與第十七式「左右倒攆猴」相同。第六十式斜飛式動作和要點與第十八式「斜飛式」相同。(接圖83—85)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勢 動作和要點與第十九式「提手上勢」相同。(接圖86—87,再接圖25—27) 第六十二式白鶴亮翊動作和要點與第六式「白鶴亮翅」相同。(接圖28)第六十三式左摟膝拗步動作和要點與第七式「左摟膝拗步」相同。(接圖29—33)第六十四式海底針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二式「海底針」相同。(接圖88-90)第六十五式扇通背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相同。(接圖91-92)第六十六式轉身白蛇吐信動作一、二與第二十四式「撇身捶」動作一、二相同。 (接圖93-94)動作三:右腳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移向右腿,漸至全腳踏實,弓右腿, 蹬左腿
,左腳尖微里扣,成右弓步;身體繼續右轉。同時,右拳變掌繼續隨轉體向前弧形下撇至右腰前,掌心朝上,左掌弧形收至 胸前經右小臂里側上方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視。並要關及左掌前推。(接圖216—217)要點該式除在動作三內的「右拳變掌向前下撇」與撇身捶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要點也同前撇身捶 。第六十七式搬攔捶動作一:重心漸漸移向左腿,身體左轉。同時,左肘隨轉體下沉,左臂外旋使掌心漸漸翻朝上; 右掌變拳向前上伸於左掌上側。眼神關顧右拳前伸。(接圖97)其餘動作皆與第二十五式「進步搬攔捶」相同。(接圖98-103)要點與第二十五式「進步搬攔捶」基本相同,僅銜接動作「右掌變拳」不同,其餘動作皆同。 第六十八式攬雀尾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六式「上步攬雀尾」相同。(接圖 104,再接圖17)第六十九式單鞭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七式「單鞭」相同。(接圖18-21,再接圖105)第七十式雲手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八式「雲手」相同。(接圖106-111,再接圖108—111,再接圖108一111, 再接圖108,最後接圖 112,即三個雲手)。第七十一式單鞭動作和要點與第二十九式「單鞭」相同。(接圖113-115)第七十二式高探馬帶穿掌(一)高探馬
動作和要點與第三十式「高探馬」相同。(接圖116-117,再接圖218)(二)左穿掌動作一:左腳提回,右腿漸漸下蹲;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漸漸移向左腿 而至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體同時漸漸右轉。隨著左腳提回,同時右掌漸漸屈肘橫臂,臂呈弧形,以弧 形向左而下內收,隨收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當左小臂穿過右掌上側時,右掌即臂內旋使掌心仍翻朝下,右掌落於左腋 下;左掌由右掌上側穿出,掌心仍朝上,高與頦平。眼稍關右掌里收,即仍向前平視,並要關及左掌前穿。 (圖219-220)
要點 1.左穿掌動作要同左弓步、身體右轉協調一致。2.邁步時要防止上體前撲,要做到「邁步如貓行」,落步時要輕靈。3.左掌穿出時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緊。如果逼緊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 姿勢上顯得彆扭,達不到處處求圓滿的要求,另外在動作轉換中也會失掉圓活之意。第七十三式十字腿動作一:左腳尖里扣踏實,身體漸漸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腳向左提回(腳跟先離地) 。同時,左臂屈肘右移,掌心朝里;右掌經左臂外側隨身體右轉合抱,隨合抱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里,兩掌合抱交叉於胸 前。眼隨轉體向右平視,眼神要關及兩掌合抱。(圖221—222)動作二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動作二相同。(圖223)
要點與第三十七式「右蹬腳」要點相同。十字腿這個動作,原來的練法是單擺蓮。上述這種練法,是楊澄甫最後修訂定型的,目前按此法 練者又最普遍,因之本書按最後定型的編著。但為使讀者對原來練法有所了解,茲將原來練法介紹如下:自左穿掌後,左腳尖里扣踏實,身體漸漸右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同時,左掌屈肘隨轉體 經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體繼續右轉,右腳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擺,膝部自然微屈,腳高不過肩,腳背略側朝右面 ;同時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著右腳面拍擊。下面就接進步指襠捶,在銜接動作上,即進步指襠捶動作一的說明,所不同的只是將右掌自左腋 下經腹前左繞變拳。
第七十四式進步指襠捶動作一:左腿漸漸下蹲,右腳下落,身體漸漸右轉。同時.右掌變拳自右而下經腹前左繞,隨繞 隨著臂微內旋使拳心轉朝下;左掌也隨左腿下蹲和身體右轉下沉前移。眼稍關右拳,即向前平視。(圖224)
動作二:右腳腳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步,先以腳跟著地,隨著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腳踏實 ;身體繼續右轉。隨轉體,右拳自左而上經胸前向右前搬出,隨搬隨著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左掌同時隨轉體弧形向右前攔 ,掌心朝右。眼神關顧左掌前攔。(圖225)動作三: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右腿,左腳經右踝內側向前上步,先以腳跟著地;身體繼續向右微轉 ;同時,右拳隨轉體向右、向後、向前繞一弧形收於右腰側,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摟。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左掌。(圖 226)
動作四:重心漸漸移向左腿,左腳漸至全腳踏實,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體漸漸左轉, 微折腰。同時,左掌向左經左膝前弧形摟至左膝旁;右拳向前打出,高與腹齊。眼向前平視,眼神要關及左掌左摟和右拳打 出。(圖227)要點與第三十四式「進步栽捶」同。第七十五式上步攬雀尾(一)掤式動作一:左腳尖外撇踏實,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體左轉直起。同時,左掌 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於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變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隨抄隨著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 與左掌成抱球狀,兩臂均呈弧形。眼略顧左小臂即轉向右臂前方平視。(接圖7)動作二與第三式「攬雀尾」(一)左右捌式動作四相同。 (接圖8-9) 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棚式要點相同。(二)捋式、(三)擠式、(四)按式的動作和要點與第三式「攬雀尾」相向。(接圖10-17)第七十六式單鞭動作和要點與第四式「單鞭」相同。(接圖18-21,再接圖207)
第七十七式下勢動作和要點與第五十七式「下勢」相同。(接圖208,再接圖228)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動作:左腳尖外撇,重心漸漸向前移於左腿,身體漸漸前起左轉,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腳 腳跟先離地向前經左踝內側提起,向前邁出半步,以腳尖點地,成右虛步。同時,左掌上抄至胸前變拳,右吊手變拳隨右腳 前邁自後經腰部向前交叉於左拳下側,與左拳同時向前上掤,兩拳高與頦齊,左拳心朝右面里側,右拳心朝左面里側。眼向 前平視,眼神關及兩拳交叉前擁。(圖229-230)
要點1.同第五十八式「金雞獨立」要點1。2.由下勢過渡為右虛步時,注意身體不要搖晃。上體要保持正直,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為了 保持平衡而僵硬。不可用右腳尖來分擔身體重心.因為此時右腳為虛,左腳為實。如果右腳尖用力著地,分擔重心,就會犯 步法上「雙重」的毛病,也就是虛實沒有分清。3.右拳向前上掤時,要如掤如打,注意不要做成向前上揚的動作。4.兩拳前掤時,兩肩不可因兩拳交叉而上聳或鎖住,兩臂要呈弧形,使姿勢達到曲蓄而又圓滿 的要求。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動作:右腳經左踝內側退後一步,身體隨著微右轉;重心漸漸移於右腿,左腳略向後提,距原地 半腳許
落下,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身體隨著仍轉朝前。同時,兩拳變掌向左右分開,右掌隨身體右轉由前而下向右而上(此時 身體正向前轉)劃弧,停於身體右側上方,隨劃弧隨著臂內旋使掌心朝前(稍朝上側);左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落於左胯旁, 掌心仍朝下,手指朝前。眼先關顧右掌向右劃弧,當右掌自右,向上劃弧時,即轉向前平視,眼神並關及兩掌。 (圖231- 232)要點1.向後退步時注意右腳的落地點,不要踏在一條線上。2.成退步跨虎式時(圖232),上體不可朝右側傾或後仰、前俯,仍須正直。3. 兩掌分開後,兩臂要呈弧形,注意兩掌不要距離身體太開而形成鬆散的現象。第八十式轉身擺蓮動作一:左掌自左胯旁向左弧形上移至左額前;右掌自上向右而下經腹前弧形移至左胸前,掌心 朝下,略朝前側。 (圖233)動作二:以右腳掌為軸,身體向右後轉,左腳隨著略踩地而起.左腿向右隨轉體平擺;兩掌向右 後隨轉體移轉,隨轉隨著右掌漸漸亡移至高與鼻齊,左掌漸漸下移至與胸平,兩掌心皆朝下。眼隨轉體向前平視轉移。(圖 234—235)
動作三:左腳向左前(東北)斜方腳尖里扣落地:隨著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而至全腳踏實,身體繼續 右轉,左腿屈膝坐實,右腳仍為腳掌著地,如右虛步形狀。兩掌繼續隨轉體向右平移,右掌移於身體右前方;左掌移於右腕 左側,稍低於右掌。眼隨轉體平視轉移,眼神要關及兩掌右移。 (圖 236) 動作四:腰自左向右轉,右腳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擺,膝部自然微屈,腳高不超過肩部,腳背略 側朝右面;同時兩掌自右向左迎著右腳面拍擊(左先、右後。身體此時由右向左轉)。眼神關顧兩掌拍擊右腳面。(圖237- 238)要點
1.以右腳掌為軸身體向右後轉時,要借左腳略踩地、左腿向右後擺和轉體之勢,才能轉得圓活 。在轉體時,身體不可搖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而挺硬,仍要放鬆。2.左腳落地時,要漸漸下蹲,形成象右虛步的過程,然後隨著腰部自左向右轉和右腳自左向右 上擺而漸漸起立,但也不可挺直。3.右腿擺蓮是橫勁,要用轉腰來帶動右腿外擺。由於右腿外擺是橫勁,又要由腰來帶動,因此 右腳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時右腿不要挺直,要微屈。如果腿部伸直和腳的高度超出肩部,則勢必胯部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 量用得少;反之,腿部微屈,腳的高度不超過肩部,就能充分運用腰部力量,達到橫勁的要求,並且所發到右腳背的勁力也 更大。第八十一式彎弓射虎動作一:左腿漸漸下蹲,身體繼續左轉,右腳下落於原地 (仍為東南斜方),先以腳跟著地,隨 著重心漸
漸移向右腿而至全腳踏實;同時,兩掌隨轉體向左平擺,右臂隨著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關顧兩掌左移。(圖 239)動作二:身體漸漸右轉,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兩掌隨轉體自左而下經腹前右繞變拳,繼 續向右弧形上繞;右手隨繞隨著臂內旋使右拳心漸漸翻朝外,經右耳側(此時身體由右向左轉)向左前斜方打出,高與額平, 置於右額前,臂呈弧形;左手隨繞隨著臂內旋使拳心漸漸轉朝下,向上經胸前(此時身體由右向左轉)向左前斜方打出,高與 胸平。眼先關顧兩手向右上繞,當身體左轉、兩拳向左前將要打出時,轉向左前斜方平視.眼神並要關及左拳打出。(圖240 —241)
要點1. 兩手要隨腰轉動。腰部隨兩手拍擊右腳面後先左轉,隨即右轉,兩手也隨著向右上繞;當右 拳繞至右耳側和左拳繞至胸前時,身體又變為左轉.兩拳也隨著體左轉而向左前斜方打出。身體轉動、兩拳打出與變左弓步 等動作要協調一致。2.成為彎弓射虎時(圖241),要防止右肘上抬,肩部上聳,身體前撲。第八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動作一:重心漸漸移於左腿,身體漸漸左轉。同時,左拳變掌隨轉體向左後捋,隨掘隨著臂外旋 使掌心翻朝上;右拳向前弧形下落於左掌前上方,隨下落隨著臂外旋使拳心翻朝左面里側(右拳高與肩齊),隨左掌左搌。 (接圖147- 148)動作二:重心漸漸全部移於左腿,右腳提回。同時。右拳自右前向下經腹前左繞,拳心轉朝下; 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過耳部)劃弧,隨劃弧隨著臂內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眼神稍關顧兩手劃繞,即漸浙轉向前平視。( 接圖45)動作三、四、五與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動作三、四、五相同。(接圖46-49) 要點與第十二式「進步搬攔捶」相同。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閉動作和要點與第十三式「如封似閉」相同。(接圖50-53)第八十四式十字手動作和要點與第十四式「十字手」相同。(接圖54-56)
第八十五式收勢動作:兩掌向前隨伸隨分開,兩手距離同肩寬,同時兩臂內旋使兩掌心轉朝下;隨即兩肘下沉, 自然帶動兩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視。(圖242-244)要點1.與第二式「起勢」要點相同。2.最後,兩臂與兩手手指要自然下垂。(全套楊式太極拳結束,多謝收藏)
推薦閱讀:
※錢夢龍教學實錄《論雷峰塔的倒掉》上_為您服務教育網
※佛法的教學,三個重要的綱領
※《合歡樹》教學設計
※紫微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育教學常規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