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直擊現場】楊鳳池:我們所做的所有心理治療,都是在處理創傷

楊老師:各位同道,大家好。

籠統的講,其實所有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都是在處理PTSD,只不過是哪一類型的創傷。

所以真正的心理干預就需要一套技術模式,技術路線。

我從事這個臨床心理學工作31年以來,形成一套叫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有我個人的風格,有自己臨床心理干預的特色,叫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

所謂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就是通過良好的咨訪關係搜集資料,聚焦突出問題,加以分析闡釋和修通。

通過整合各種心理學技術,使來訪者在短期內產生矯正性情感體驗,獲得心理成長。

那如果我們聚焦突出的問題,這突出的問題是什麼呢?應該就是我們以前的創傷。

如果說是現在的一個問題,所謂聚焦突出的問題,就是以前的創傷在當前再現,大家同意嗎?

如果一個人現在苦惱,但是他以前沒有以前任何的創傷,他是現實性的困擾。這個現實性的困擾,通常我們把它命名為適應不良。

比如我從北京到唐山來,這一宿沒睡著。那怎麼睡不著覺?換了地方就睡不著覺,這是適應不良。

如果我在唐山定居下來了,一直睡不著,這叫什麼?叫適應障礙。

我一換地方就睡不著,而且這道坎兒我過不去了。要是遇到這種狀態的時候,可能你要找找以前創傷的問題了,凡是構成障礙的disorder應該是一下就有trama,只要是構成障礙的,以前可能就有創傷。

當構成障礙的時候,就成了突出的問題,成了突出的問題了那就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勸解開導。

有一年我被為評選中國新聞周刊的年度新聞人物。

在熱身談話的時候,主持人就問我,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有什麼用啊?

我說有什麼用啊,就是克服一些障礙,獲得幸福感。

他說有什麼障礙,想開點不就完了么。是不是一般人勸人都是這麼說。

「想開點」,要能想開點那還叫問題嗎?就是因為你跟我說想開點,我還是想開不了,不是想開一點,一點都不能想開。

這是什麼?突出問題。

比如說這個人一天洗150次手,這麼一個突出問題,你找一個思想政治工作者,或者是成功學、激勵學傳銷的大師跟他說不要再洗了,不要再洗了,已經洗乾淨了,是不是他就不洗了?那我們這個心理學專業就沒用了。

這個人從洗第一遍的時候就覺得沒必要,他洗到第100遍的時候自己都煩死了還要洗101遍,這個時候才成了問題。

這個問題肯定不是眼前剛剛發生的。

那如果說構成創傷的那有幾類呢?

第一類就叫ASD,今天上午,楊甫德院長提到的急性應激障礙。

比如說1976年7月28號,這個人就在唐山,深夜裡地震了,第二天我們見到他,他的狀態就是ASD。那今天唐山地震已經過去40周年了,今天我們看到唐山地震的經歷著還有諸多的癥狀,這叫什麼啊?PTSD。

如果我們在一個人身上看到大量的PTSD的癥狀,同時這個人想法很衝突,很糾結,覺得「我應該這樣,我不應該這樣,我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我又要面子又要里子」,這是PTSD還加上神經症。

如果這個人經歷了這些以後,看誰不順眼,覺得所有日都對不起我,長這麼大一輩子沒遇上好人,這是人格障礙。

所有這樣一些構成障礙的問題,沒有一個是眼前發生的事情造成的。

這個技術由三個部分構成,首先要遵循人本主義取向的心理諮詢原則,建立和發展良好的諮詢關係。

人本主義心理學特彆強調對人的投情的理解,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尊重、平等相待、感同身受、設身處地。這些原則,如果你遵循這些原則跟一個來訪者建立和發展關係,將會是良好的咨訪關係。

其次,按照精神分析理論,從潛意識層面來解釋人的問題,為什麼?

上午Gare講到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童年要素。

在這個人未成年,在這個人比較遙遠的生命的早期發生了什麼,由發生的這些事情建立起來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導致在他以後成人的生活里不斷不斷強迫性重複,這個重複的結果使他失去了精神和行動的自由。他就受控於這種模式,而且以後他再也無法擺脫,如果沒有專業的幫助。

原因很簡單,他沒有覺察,他不知道,他在在現實生活社會中,這些煩惱、這些困擾、這些苦惱,並不來自於外部世界,而是來自於內心世界向外界的投射。

比如說一個女孩,她很小的時候看見她的父親打她母親,每次她的父親打完她母親以後,她母親很痛苦,她父親打了她母親以後,她父親也比較煩惱。她看見這一幕她自己倍感痛苦。所以這個小女孩就會在內心深處下一個決心,以後我長大了要嫁人一定要嫁一個不打我的男人。

假如這個人一直沒有得到專業的心理學的幫助,這個人以前會嫁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定會找一個打她的男人結婚,如果這個男人不打人呢?她一定要訓練他打自己。

這就是我在心理訪談做的一個真實個案,如果你不把這一層面揭示,不去讓她理解,(這個模式就會永遠繼續下去)。

第三個層面,你把這部分解決了,你把這部分解釋了,這個人也理解了,但是他的困惑是不是馬上消失啊?還不是。

所以,在分析這些工作完成以後,我們需要引入來訪者的情感體驗的階段,這一部分我會用一些表達性的藝術干預去影響他。

比如說,當我們跟這個來訪者在良好關係基礎上給足夠的分析,而且她也能被修通的狀態下,這個人意識到,她跟她丈夫的互動當中有一個因素,就是她訓練丈夫打自己。那如果她意識到這一點,她以後回家以後她跟他丈夫怎麼打交道才不會再重複這樣悲慘的過去呢?她也不知道。

所以我會現場找一個人扮演她丈夫,找一個人扮演她,同樣的情景再重複一遍,看看扮演她的人換了一種說法,她的丈夫還打不打她。

比如說我在心理訪談做的那個個案就是她老公打她,她覺得很失望,我從小的理想就是嫁一個不打我的老公,怎麼這個老公打我。但是她自己意識到她被打的真實原因,她覺得是因為這個老公膀大腰圓,人很威猛。她覺得我也打不過他,離婚了。

離婚了,找一個瘦小枯乾,戴著眼鏡,比她還矮還瘦。

等他來節目的時候,我一看,女的高大健壯,男的瘦小枯乾。這是誰暴誰啊,一會兒問問。

現場開始的時候,你們倆誰暴誰啊?那女的說,哪有女的暴男的,肯定是男的暴女的。

我指著這男的說,瞧你這樣,瘦小枯乾的,讓你媳婦一使勁,就吧就吧給你蘸醬油吃了,你還打她。

那個男的說,我從小到大沒打過人,我這是娶了她以後才會打人的。

我說,你們講一講,最近發生的這一場是怎麼打起來。

她說最近的一次是這樣的,他老公是小學究么,喜歡看保健類雜誌和報紙,他發現廚房裡的抹布是細菌量最大的。他跟他老婆說,以後咱們家改用鍋刷子,不再用抹布了,因為抹布細菌太多了。

然後這個老婆說我不改,她老公問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媽就用抹布刷碗,我看見我媽就是這麼刷的,別的都不好用。

她老公看見她太太不好說服,就自己上商店買了高級的鍋刷子,很漂亮很貴的一個鍋刷子買來,掛在廚房她洗碗的地方,提醒她用這個,別再用抹布。

這天吃完飯,她老婆洗碗,他就走過去看,看看她是不是用鍋刷子,結果他老婆還在用抹布,鍋刷子不見了。他就問,那鍋刷子呢?她說我給扔了,扔到衛生間的紙簍里。這男的一聽就生氣,他說刷鍋的扔到衛生間的,也就是擦屁股的紙簍里。他過去看真在裡面,把就提溜回來了,提溜回來你好好給刷刷就用這個。他老婆不肯,這男的就很憤怒的了,說你要不用試試,這女的說我就不用,難道你還打我不成,你看這話是女的先說出來的,難道你還打我不成。這男的說,真的嗎,我就叫你用,你要不用,我就真打你。那女的說你真打你試試。男的說我數一二三,你要不刷這個鍋刷子,你要不用,我就打,他說你數吧,你數八下我也不刷。然後他數到一二三,完了這男的沒打,然後這女的說你怎麼還不打,不打你不是男人,你就光瞎說。

後來我們在聽她講這故事的過程,我說這個過程是你引著他打的,然後我就問節目主持人阿果。

「假如說你老公遇到同樣的情況,你會不會也是像她這樣?」

她說首先我不會把鍋刷子扔到衛生間去,其次即使他拿著來讓我用,我也頂多就是說你這人太軸了,你非得讓我刷,我就刷吧。

我說,他要說你再不刷,我就打你了,我說你怎麼說,我就說你這個人太軸,我不理你了,你刷碗,我也不刷了,走了。

我說他要真打你,她說她要真打我了我就回娘家,我就再不回來了。

我問這女的,我說他真打了你以後你覺得怎麼了?這女的說真打了以後我覺得冷靜了,我想了想這完全就是我激惹的結果。

你看這個過程了嗎?完全是一個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但是像這樣一種多次強迫性重複的行為,如果你不給他一些體驗性的訓練,那這個人是轉不過來的,要精神分析估計還得分析50次到100次也不夠,估計才能有點變化,也不能說就好了。

我這個技術,我分三塊,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塊叫假設與評估,一個個案來了以後,是怎麼回事,我們必須第一時刻就形成一個假設——這個人怎麼回事。然後通過來訪者提供的資料,聯繫到自己所受的專業訓練,對最初的假設進行驗證,形成對個案的評估結論。

我在全國各地去做諮詢師培訓或督導當中,我就發現一個普遍的共性問題。好多的諮詢師在報個案的時候沒有評估,就這個個案怎麼了,沒有任何說明。

我就問你對這個個案的理解是什麼,評估診斷是什麼?

他們問,還需要診斷嗎?那不是給患者貼標籤嗎?

是不是為了避免給患者貼標籤我們就不診斷了?

如果你沒有評估和診斷,你在諮詢室里跟來訪者說什麼呢?你說的任何話都是基於對這個人的評估和診斷。

他說我們受的訓練,有的心理諮詢的老師說,你一定要用投情理解、共情的態度跟著來訪者走,跟著感覺走,你就感覺感覺你就理解那移情,體會那反移情,然後你就跟著走,跟著走,跟到哪裡去,你跟著來訪者,最後來訪者就要把你弄到泥坑裡去,人生的泥坑裡去,你也進去了

為什麼好多諮詢師諮詢到後來自己就崩潰了呢?因為他每一個諮詢都是跟著來訪者進入泥坑的過程。

你們看我的心理訪談,你們會發現,在來訪者說話的時候,我貌似特別認真,耐心的傾聽著,但是有眼尖的人在心理訪談吧里說,楊老師那種傾聽讓我們感覺他有一絲或兩絲的分神。好像他一個耳朵聽著來來訪者另外一個耳朵不知在聽什麼。但是他那態度貌似溫良恭儉讓。

為什麼?因為我聽著他說的時候,另外一隻耳朵聽到的是他這些口頭語言背後的語言,然後腦子裡想這個人怎麼了。

聽著聽著你就看我的眼神就清澈起來了,對這個人的假設已經形成了評估也形成了,評估結論都出來了,這個時候我正在想治療方案,這個人還在說他的苦惱,我已經到怎麼治這個人的時候。

心理訪談的領導人審片的人經常會說這麼一句話,你們能不能讓楊教授早說話,他不說話我怎麼覺得越聽越一團亂麻,等他一張嘴就覺得清楚了。前一段那個節目特別難看。

編導傳達了領導的指示以後,我是堅決拒絕執行,因為這是違反我們這個諮詢的倫理。

另外來訪者,好不容易來到中央電視台見了專家,有一段時間宣洩他的苦惱,人說這一通,可能就30%的療效,你哪能打斷?而且這不正好不也得考慮評估診斷和治療方案嗎?

就利用他說的時間你就考慮唄,然後一定表情得嗯,是這樣,是這麼回事,我理解,實際上這個腦子裡想:這人,是神經症性?還是剝奪愛?還是什麼,評估得出來。

第二個部分就是分析與修通,你這個評估出來了,就可以出手了,評估出來之前不能出手,出手就是胡掄王八拳亂出手。

我有時督導一個個案,他們說我用了精神分析,我用了行為療法,我用了CPT,我用了催眠,我用了NLP,格式塔,薩提亞,我說他評估診斷是什麼?不知道,我說那你這就叫胡掄王八拳,因為你不知道他是什麼你就出手了。

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特別注重讓來訪者對自己存在問題來源的理解,就我這個問題是怎麼了?這一部分就要靠分析來說,運用精神分析或CBT或認知療法,對來訪者的問題做出心理學解釋,變相讓來訪者理解和領悟,理解領悟了才叫修通,光解釋不叫修通。

第三部分就叫體驗與結束,分析修通基本完成以後就要開始體驗性的工作,這個階段就可以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你會什麼,甚至你不會,你自己設計一個都行。

我在心理訪談做過不少,各種治療。其實我受過最正規系統的訓練就是精神分析,其他的都沒怎麼正規學過,或者是看看書或者是聽一耳朵,或者是看人家誰做了個心理劇,做了個行為療法,但是我自己沒學過。

但有時,我覺得現場現在需要找倆人,一個人演她,一個人演丈夫,丈夫跟她來互動。原來互動的方式是挨打的,現在變了一個互動方式是不是應該不挨打。

結果一做完人家說這是格式塔,這是心理劇。

反正你用什麼都行,就是讓來訪者在此時此地換一種行為模式去跟自己原有關係人物打交道。這個過程就是知行合一,知行一體的過程。

體驗工作效果產生之後事實進入結束階段,然後要考慮到合適的結束的時機和結束的時間。

結束很重要,好的成功的諮詢,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結束是另一半。

開始不恰當,基本上就不太容易成功。好不容易做出效果了,結束又不恰當,也容易失敗,因為結束不恰當就反彈。

我今天想講的就這麼多,這個我最近要在大學糖講一個10講的微課,講這個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今天給我的時間只有半小時,所以我就講到這兒了,另外給大家我給大家留點提問時間,因為今天上午的提問時間就不足,歡迎大家提問。

主持人:好,接下來看看,誰有什麼問題需要請教楊老師的,抓緊時間10分鐘的時間。誰有請舉手示意我,沒有那我問一個問題,我覺得您這個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是它的評估和診斷,包括那個假設的形成,那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假設,那正確的假設從哪裡來?

楊老師:正確的假設從實踐中來。

主持人:對,所以說你這個方法看著簡單,實際上是在這之前是要有很多的積澱的。

楊老師:是,我其實發展起來這一套方法也是經歷了差不多也有20多年,我現在一共幹了31年了,前十年基本上在黑暗中摸索,就逮著什麼學什麼,逮著什麼練什麼,我自己原來就是胡掄王八拳,後來慢慢慢慢發展起來這個,我這一套是要培養成熟的諮詢師的,而不是普及用的。

主持人:還有,這個案例,如果是遇到,像剛才那個來訪者的悟性很好,她看到了,她就悟到了,她就知道拓展我的認知,是我的問題,我要改一改。

那有的人就很偏執,她說,她又不是我,那個情景是她假設的。要是我的話,可能我這麼說的話我老公還打我,她就這麼認為,你下邊怎麼進行?

楊老師:她不是我,她正在做她要做的事情,結果是挨打,你正在做你願意做的事情,結果也挨打,現在換一種做法,她換成另外她自己的做法,她就不挨打。那你是不是可以學習,因為現在她跟老公是這麼說了,就沒挨打,你是不是可以學一學。

主持人:吃了一虧又一虧,虧虧有體會,上了一當又一當,噹噹不一樣。她說這個情景我知道了,下一個情景如果她不修通的話,她還是用她原來的方式照樣來走。

楊老師:原來在沒見我之前,她連丈夫都換了還挨打,同志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她見我之前,既沒有被分析修通,也沒有新的體驗,她當然就應該強迫性重複,但是接受了心理學專業的幫助以後這個惡性循環應該就終止了。

主持人:通常需要幾次,她才能終止,或者說她就能修通?

楊老師:如果說這種像神經症性的,或者是帶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問題,經過分析就修通三到五次就好了。我做過一個輟學半年,先是厭學半年後來就輟學,就大約一年沒好好上學的高中生,我見的時候已經完全輟學在家了。我做了第一次之後,就一次就上學了,三次以後就正常上學了,現在考上東北地區一本。

主持人:你覺得是你的方法把他治好了,還是你的智慧把他治好了。

楊老師:應該是技術。

因為在我之前治這個孩子的人可多了,當然有可能這些治療累積的結果到我身上了,但是為什麼治療的累積結果,如果治療正確的話,累積的結果到我身上,那可能最終我的方法用合適了。

而且我的案例太多了,如果只治療一個人,那是偶然現象,這種案例太多了。

楊老師:我這裡還遇到過他明明是精神分裂症,我們臨床沒有給診斷,然後轉到我們附屬醫院專科醫院有診斷。也還有外地有診斷了的,到我這兒來,這個不是。我也不敢輕易做決定,我又轉到我們附屬醫院,找我們的專家,確實是誤診了,誤診了,你想想這治療也簡單了,誤診了,診斷原來是錯的,所以我這些年來做的年頭來多,我越重視評估。

所謂的貼標籤,心理諮詢師訓練說別給貼標籤。

貼標籤是什麼問題,就是我做出來評估診斷,我啪啪就告訴來訪者了,說你這可是強迫症啊,你這可是抑鬱症啊,那叫給他貼標籤。

我知道你是強迫症,我始終沒跟你說,但是我按照你的強迫症給你用相應的治療策略和方案,但是我始終沒說,這樣我做就是有方向的,有目標的,我心中有數的。

如果我的假設是錯的怎麼辦,因為我們看見一個人馬上就有假設,假設可能是錯的啊。如果我們不去驗證假設,直接按我們腦子裡想假設就出手了,那肯定是錯的,但是我們有驗證。

假設驗證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資料,我們根據資料,形成一個假設,是不是創傷,是不是PTSD。這是資料驗證。後期我們可以在實踐中檢驗是否需要推翻了這個假設,這是實踐驗證。

楊鳳池首次微課10講

《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初階

7月26日開課

點擊閱讀查看報名方式哦


推薦閱讀:

肥胖和糖尿病治療有望找到新途徑嗎
艾灸治療冠心病
【最新指南】中國重症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年版)
中醫如何治療黃褐斑
治療糖尿病的十三種葯粥

TAG:心理治療 | 心理 | 治療 | 現場 | 處理 | 創傷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