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山東省桓台第一中學耿文超

此課例獲得「山東省高中語文優質課評選一等獎第一名「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在《必修五》學過了李白的《蜀道難》,初步領略了詩仙的才情。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對李白曾有這樣的評價: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多媒體展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選修文本第一課《將進酒》一起去欣賞「酒仙」的姿態,「詩仙」的風采!(板書:將進酒 李白)

師:這節課有兩個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

1.反覆誦讀,品鑒特色,體悟作者思想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較,領略詩歌獨特韻味。

獨特的韻味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後細細品味,最後通過拓展對比深入體味詩人的感情。

(多媒體展示學習過程:淺味→品味→深味)

師:「淺味」有三個要求,讀准字音,讀通文義,初步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下面請同學們大聲的、自由的先把全詩朗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看看有哪些字音和詞義還把握不準,待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交流。

(「淺味」環節約十分鐘)

(多媒體展示「淺味」要求:1、讀准字音。2、讀通文義。3、初步把握感情基調。)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師:好了,同學們都讀完一遍了,哪位同學有不理解的問題?

生:「主人何為言少錢」中的「為」是讀wéi還是wèi?

師:我們先看「何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生:是「為什麼」的意思。

師:那「為」是什麼詞性呢?

生:介詞。

師:對,是介詞,「為」當介詞講時應怎樣讀呢?

生:除了表被動時,其餘讀「wèi」。

生:「宴平樂」中的「樂」是讀lè還是yuè?

師:你可以看一下注釋。

生:注釋上說「宴平樂」是個地名,那應該讀lè吧。

師:其他同學還有沒有問題?沒有了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請同學們看屏幕。

(多媒體展示重點字音和詞義)

將進酒qiāng金樽zūn岑夫子cén鐘鼓饌玉zhuàn恣歡謔zìxuè千金裘qiú

師:找幾個同學來讀一讀並且解釋一下這幾個詞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

(學生讀詞、釋詞)

師:字音和詞義我們讀准了,疏通了,下面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試著讀一遍這首詩。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要做好點評的準備,點評時可以從讀音是否準確,感情把握的如何等幾方面來考慮。

(一位學生站起來讀全詩)

師:哪位同學能給她點評一下。

生:我覺得她讀得太快了。

師:噢,這是節奏的問題,字音讀得怎麼樣?

生:挺準確。

師:感情表達呢?

生:還不錯吧。

師:聽著挺勉強的。(生笑)那你覺得這首詩應該用怎樣的感情讀?

生:我感覺應該用很豪放的感覺讀,很有氣場的樣子。

師:其他同學什麼意見呢?

生:我覺得應該用一種喝醉酒的感覺去讀。

(學生大笑)

師:怎麼才能讀出喝醉酒的感覺?

生:就是該拖音的要拖音等等。

師:那你能示範一下嗎?

(學生示範讀幾句詩)

師:看來這酒量挺大,一時半會兒還喝不醉。其他同學還有什麼意見?

生:我覺得應該把心中的那種怨憤和懷才不遇的感情讀出來。

(學生讀最後幾句)

(學生鼓掌)

師:其他同學還有不同意見嗎?

生:我同意剛才那位同學的意見,我想試著讀讀全篇。

(學生鼓掌)

師:這位同學讀得很投入。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分析,有人認為應該用豪放的語氣讀,也有人認為應該表達出內心的那種悲憤,那到底這首詩中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我前段時間看「百家講壇」欄目,其中康震教授在《品李白》中說,李白是古代詩人中性格最多樣化的一位,尤其是酒後的李白內心更顯得豐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入文本,一起去品味這首詩中到底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這個環節老師給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讀《將進酒》,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李白?請找出具體詩句進行分析。(提示:內容+手法+情感)

(「品味」環節約二十分鐘)

(多媒體展示:的李白)

(板書:李白)

(學生分組討論)

師:好了,大多數小組已經討論結束了,哪個小組的代表想第一個發言?

生:我們小組讀到了一位「自信」的李白,我們從「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能讀出來,也就是說即使我不做官了,也可以從在他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

師:也可以說詩人即使被貶官了,也依然很自信。那麼詩人是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來表達的呢?

(板書:自信)

生:直抒胸臆。

師: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那「直抒胸臆」這種抒情方式有什麼好處呢?

生:能更直接的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表達感情更加強烈。

師:我記得文學評論家沈德潛曾經這樣評價李白,「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的寫,李白只需張口噴出胸中之氣即可」,大概說的就是「直抒胸臆」的妙處。

師:那同學們誰能把這句詩中表達的這種「自信」的感情讀出來呢?

(學生讀「天生我材必有用」)

師:讀這一句哪幾個字應該重讀?

生:「必有用」「還復來」

師:我們全體男同學挺直腰板再讀一遍。

(全體男同學大聲讀這一句)

師:其他組還有什麼意見?

生:我們組通過詩的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讀到了一位悲傷與無奈的李白。這兩句運用比興和誇張的手法,通過寫「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和「秋思白髮」朝暮之間的變化,表達了一種內心的悲傷和對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無奈。

(板書:悲傷 無奈)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了一種詩歌的表現手法叫什麼?

生:比興。

師:詩人以什麼起興?

生:以「黃河之水天上來」起興。

師:以「黃河之水天上來」起興,你還能說作者悲傷嗎?

生:雖是一開始寫了壯闊之景,但下句確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生:我認為他是用了「反襯」的手法。

生:我認為詩人是用「誇張」的手法。他本身是很豪放的,所以一開始用了這樣的寫法,但後來想到現實,就有些悲傷了。

師:很好。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得出這兩句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應該讀的高亢一些,「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應該讀的低沉一點。

我們找個同學試著讀讀這兩句。

(學生讀這兩句)

(學生鼓掌)

生:我們組讀到了一位「洒脫」的李白,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詩能看出來,這句寫了心情愉悅的時候,要盡情的喝酒,不要拿著空杯子對著月亮。

(板書:洒脫)

師:你能不能把這種「得意」的感覺讀出來。

(兩個學生分別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生:我們讀到了一位「矛盾」的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句表達了作者想一直醉下去,不願醒來,以此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懷才不遇,運用對比的手法,把作者的消極反抗和矛盾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師:這位同學說詩人是「消極反抗」,其他同學是什麼意見?

生:我覺得能讀出消極,前面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裡詩人痛飲狂歡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生:我不同意這兩位同學的意見,我讀到了一位「豁達」的李白,從「千金散盡還復來」中可以看出來他在金錢上很看得開。

師:只是在「金錢」上很看得開嗎?

生:不是,在很多問題上都能看得開,比如對待做官。

生:我覺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表現了李白悵然的心情。

生:我覺得他能夠自己尋找快樂,把所有的煩惱扔到腦後。

生:我認為「人生得意須盡歡」就是體現了一種消極情緒,對我們現在來說就像是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

生:我認為就是消極,甚至是輕生,你看那一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李白寫這首詩時是被皇帝「賜金放還」八年了,他渴望去做官,渴望去建功立業,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於是他就不願意醒了,試想一個連理想都被掏空的人,能不憤恨嗎?能不愁苦嗎?於是他發出了史上「輕生」的最強音——「將進酒,杯莫停」。(生笑)

生:我認為李白是一個「寂寞」的人,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能看出來,滿腔的一腔熱情卻得不到重用,所以他還說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是說他自己也很寂寞,正因為這樣他才說「但願長醉不願醒」。

(板書:寂寞)

師: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不僅能看出他「寂寞」,而且還能看出什麼?想想這裡的「鐘鼓饌玉」代指什麼?

生:功名利祿。所以能看出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一個「蔑視權貴」的人。

師:詩人既然說「古來聖賢皆寂寞」,為什麼在下一句卻只提到了一個人——曹植。

生:因為他們的經歷相似,都是懷才不遇。

師:曹植是遭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而李白也曾有「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這樣的感嘆。

師:我們根據同學們的爭論來看一看這個問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同學們想一想李白最「得意」的事兒是什麼?

生:「喝酒」「寫詩」「做官」

師:做官是為了什麼?

生:報效祖國。

師:我們說知人才能論世,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李白的人生經歷。

(多媒體展示李白主要經歷)

14歲立志「濟蒼生,安社稷」

24歲 離家「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42歲 入長安,供奉翰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44歲 被排擠「賜金放還」

54歲「安史之亂「爆發,入永王幕府

56歲兵敗,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61歲因戰事再次請纓,因病而半道還

62歲卒

師:通過李白的主要經歷和我們對這首詩的分析,我們知道李白從一開始就抱定了「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和抱負,立志要報效祖國,那麼大家想想李白為什麼說「與爾同銷萬古愁」呢?你認為他「愁」什麼?這種愁為什麼又會是「萬古愁」呢?

生:我覺得是他懷才不遇。

生:我認為他還愁「人生短暫」。

師:那為什麼作者說「懷才不遇」「人生苦短」是「萬古愁」呢,你還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物有如此之愁?

生:屈原

生:蘇軾

師:蘇軾是李白之後的人物,應該說歷史驗證了他這種說法。

生:孔子。他面對時光流逝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師:包括前面提到的屈原也是懷才不遇,自投汨羅,剛才說的蘇軾也發出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呼喊,還有後來的愛國詞人辛棄疾也慨嘆過「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可見,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結。一生如此大起大落,懷才不遇,人生苦短,糾結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靈。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時光所作的一種自然且高貴的人生姿態,在貌似消沉的表面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顆積極入世的火熱的心,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道出了他的人生宣言,所以,我們讀《將進酒》不僅讀到了一位苦悶、憤激的李白,更讀到了一位樂觀、自信的李白,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哀而不傷,悲而能壯。下面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為大家來讀一遍這首詩,然後同學們也讀。

(板書:悲壯)

(教師朗讀全詩)

(學生朗讀全詩)

師:「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其實,李白不僅借酒來消愁,而且賦予了酒更豐富的內涵,我們一起來看另外兩首李白早期寫到酒的作品,通過比較看看他喝酒的態度及感情的發展變化。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個問題,然後再交流。

(「深味」環節約十分鐘)

(多媒體展示問題:比較《南陵別兒童入京》《行路難》《將進酒》中詩人飲酒態度及感情變化。)

(多媒體出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行路難》)

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行路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然後交流)

生:我們小組認為第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表達的是作者激情洋溢和愉悅的心情,因為這首詩是在他被唐玄宗徵召入京時寫的,他覺得他的理想能夠得到實現了,所以他很高興,能直接體現他喝酒態度的詩句是「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最能表現他的人生態度的詩句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學生齊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一句)

生:第二首《行路難》是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時所做的,我感覺有一點憤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一句能體現他飲酒的態度,但最後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是表達了作者那種自信。

(學生齊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句)

生:寫最後一首《將進酒》是作者被「賜金放還」達八年之久了,這時喝酒就是「會須一飲三百杯」了,感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與爾同銷萬古愁」。

師:從這三首詩的比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嗜酒的李白,一位感情矛盾而又複雜的李白。(多媒體出示龔自珍對李白的評價)龔自珍說:李白兼具了莊子逸世高蹈、天馬行空的自由之魂與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強個性,這兩種「古來不可兼」的文化性格在李白身上「聚」在了一起。所以,我們讀李白的詩,可以讀出莊子般瀟洒飄逸,可以讀出屈原那樣的倔強不屈,他一生與酒如影相隨,高興時喝酒,彷徨中喝酒,失意後喝酒,但無論他如何高興,怎樣彷徨,多麼失意,他始終沒有放下「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這就是我們的李白,即便是被「賜金放還」八年之後,他也絕沒有沉溺於酒池,如同行屍走肉,也沒有避世退隱,過著清閑自在的生活,更沒有卑躬屈膝,充當權貴的走狗,他喝酒喝得痛快,做人做的更坦蕩,借酒揮灑才情,抒發憤懣,展現樂觀自信,憑著一身傲骨化哀傷為洒脫,化憂憤為豪放!下面讓我們全體起立,嘗試背誦全詩,再次去感受「詩仙」之才情,「酒仙」之豁達!

(學生全體起立背誦全詩)

師:下課。

【教學反思】

《將進酒》是傳統詩歌名篇,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在這首詩中展現了一個豐富的、複雜的李白,如何通過詩歌文本本身,來理解李白複雜的人物性格是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我認為要教好這首詩,首先要充分了解學情,摸清學生實際情況和知識水平,才能設計真正促進學生思維和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案。通過調研,我發現,學生雖然對李白較為熟悉,但真正理解李白複雜的性格和豐富感情的卻很少,尤其是如何通過解讀文本來理解詩人感情,更是一個難點。再次,考慮到詩歌教學的特點是「以讀代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好詩歌既是一個目的,也是理解詩人,解讀文本的一種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再者,這首詩歌是選修文本,選修文本是對必修文本一種很好的補充、延伸,一是要充分運用學生在學習「必修文本」中李白詩作的認識和方法,去解讀其餘李白的詩作,去解決學習「選修文本」遇到的問題。二是要認識到「選修文本」是對「必修文本」的一個進一步深化、升華的過程。因此,應該通過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思維。一開始,我的設計是找了陶淵明的《飲酒·其四》,因為兩位詩人都好酒吟詩,堪稱詩酒風流,讓同學們通過對比談談他們飲酒的態度和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但後來考慮到兩位詩人所處的年代和生活的環境差別較大,放到一起對比的意義不大,於是就設計了對比李白不同階段的不同詩作,來加深對《將進酒》這首詩的理解和對詩人的認識這個「深味」的環節。最後,我認為課前通過「必修文本」中李白的詩作,適當引導和課上給學生適當補充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李白的主要經歷,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學生此前沒有對詩人有過全面系統的認識,如果不給學生補充,只憑學生憑空想像,他們的意見和思想就成了「無本之木」「空中樓閣」了。

基於以上考慮和分析,這節課我本著「誦讀與鑒賞相結合」的原則設計,通過「三味讀詩法」(淺味→品味→深味),層層深入,使整節課貫穿了「文言基礎知識教學」「誦讀教學」「鑒賞教學」「對比教學」「情感教學」「拓展教學」等古典詩歌教學理念。其中「誦讀教學」貫穿始終,從一開始讓學生讀准字音,讀通文義,初步把握感情基調,到通過分析文本,加深對感情的理解和把握之後的老師讀和學生讀,再到最後通過對比鑒賞,進一步透過文本,面向立體的李白的更深一層的理解之後的全體同學誦讀,「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讀得內容有多有少,讀得質量有高有低,但我想只要是引導著學生想讀、愛讀,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到位,讀出感情的。另外這節課注重對詩歌鑒賞方法和規律的總結,重點教給了學生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內容+手法+感情),分析了解讀詩歌意境的幾種方法,例如比興、誇張、直抒胸臆等藝術表現手法的作用。在教學中注意以「學生質疑、合作、探究與教師適當點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個體思考、質疑,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在比較難理解和學生有疑問的問題上,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充分表達,比如,在分析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這兩句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時,引導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思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雖然,通過辯論最後學生也沒能統一意見,沒有得到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老師出示「李白主要經歷」再進行分析,得出結論,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這恰恰也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最缺乏的。這節課的最後同時又通過對比鑒賞,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加深了他們看待問題的深度,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然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比如,在引導學生鑒賞的過程中,有些知識點,分析的還不是很透徹,學生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比如對詩人複雜感情的把握,多數學生還不是特別清晰。再者,受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很少能提出有價值問題,「預設」的問題多,而「生成」問題少,這就使得課堂少了許多靈動,少了許多探索的意義和價值。還有幾個需要學生的討論環節是否有必要,是否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也需要進一步思考和論證,例如,討論「讀《將進酒》,你讀到了一位怎樣的李白?」這個問題時,學生是見仁見智的,如果每個小組只有一個代表發言,那其餘同學的意見就被抹殺了。總之,這節課只是一節探索課,有很多想法和做法也只是一己陋見,很不成熟,要想達到更高層次的課堂要求,實現真正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還需要我們不斷調研討論,不斷探索修正,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澳媒:揭秘澳人眼中的「中國崛起」//澳媒:中國崛起使澳反思澳美同盟
9/50 你是「伸手黨」嗎
非法佔中一周年 港媒反思八大警示
三浦友和,我要殺了你
測試:你的TA為什麼不愛你,你反思過這是為什麼嗎?

TAG:教學 | 反思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