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做奴隸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做奴隸——看《燈下漫筆》如何解剖國人奴性2010-09-17 10:32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做奴隸——看《燈下漫筆》如何解剖國人奴性  作者:呂萬紅   編者的話:迄今為止,書籍是人類思想文化等精神遺產的主要載體,讀書是我們獲取精神營養的一條主要渠道。但是,書籍中有有益於我們成長的營養成分,也有有害於我們的成分甚至是毒素。在我們的社會處於幾千年來從未有過之重大變局中的時候,我們急需汲取人類精神遺產之一切於我們有益的成分,摒棄其中一切有害於我們的成分。本報現開闢出《讀書札記》專欄,歡迎廣大讀者作者惠賜有真知灼見的佳作。  以前讀魯迅的文章,讀到「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句話,總覺得魯迅有點瞧不起老祖宗的味道,想想當初他棄醫從文的理由,也是為國人的「麻木」所震驚,決心用文學來療治國人精神的痼疾,於是想,魯迅還不單是恨統治者,也恨國人,恨國人奴性,且恨之已久,不然,何以「向來不憚」呢?唉,中國人———中國百姓似乎天生是奴隸坯子!前些天讀魯迅《燈下漫筆》,似乎又有新的感悟:魯迅非真恨國人也,實真恨國賊也。  先看改朝換代的皇帝是些什麼東西:「群盜如麻,紛亂至極之後,就有一個較強的,或較聰明,或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來,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原來,那被人們山呼「萬歲」的皇帝不過是一個個較聰明的較狡猾的強盜而已,試想,強盜當了皇帝他會給老百姓好果子吃?所以,這樣的混蛋當皇上,頂多只送給百姓幾條奴隸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他既然是最聰明最狡猾最強有力的強盜,誰能與他鬥狠?久而久之,老百姓心灰意冷,只有當個「奴隸」算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原來就是新強盜不斷替換老強盜的歷史,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不當奴隸難啊!  再看那些造反的是些什麼東西。中國人喜歡打內戰,窩裡斗是出了名的,以至於先儒們總結出了「一治一亂」的規律來,總結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法則來。分?一個「分」字好說,它卻讓千萬顆老百姓人頭落地。一旦有個什麼「作亂人物」造反,遭殃的還是老百姓。強盜來了,因為老百姓甘心當皇上的順民,既是順民就成了強盜的敵人,殺!官兵來了,因為老百姓同情草寇,同情草寇就是官府的敵人,殺!可見老百姓躲來躲去,投靠來投靠去,都避不及一個「殺」字,所以,「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為了不被殺,百姓就希望有個一定的主子把他們當牛馬,———哪怕自己尋草吃,使勁地耕田拉車,只要不被砍頭就成。可見,中國人喜歡當奴隸,是因為當奴隸還有口飯吃,可以不被立即砍頭,或來不及反應就被砍頭,或無緣無故地被砍頭。這命運是何等悲慘啊!  於是魯迅將幾千年的中國封建史一分為二:  動亂年代———想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  和平年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一句話:中國百姓所能受到的最優厚待遇就是當奴隸。  至此,我們明白了,魯迅的奴性論表達了對歷史上的皇帝、統治者、作亂人物最大的憤慨,顯示了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最大的惡意,反之,表達了對人民遭遇最大的同情,對國人奴性最大的理解。因此,他說「中國人喜歡當奴隸」是對中國封建統治最大的否定,是代表人民對反動統治者的血淚控訴。中國人的「奴性」是被統治者逼出來的,說準確些是被「殺」出來的。  1925年,那還是軍閥混戰的年代————想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代。鈔票———百姓的血汗錢說貶值就貶值,百姓為了保值,便蜂擁著用鈔票換「現銀」,可惜無路,當「暗暗地有了行市」:六折幾時,魯迅趕緊去賣了一半———非常高興。又漲到七折了———全賣掉———更非常高興。這「高興」有道理嗎?自己的錢打了折,比以前減少了,不到街上大罵「作亂人物」,反而還「更非常高興」,魯迅似乎也有很重的奴性,於是他說:「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真如此么?其實,這不過是魯迅的自嘲而已,一個對「奴性」抱有最大惡意的人,怎麼會進入奴隸軌道呢?細一想,這「更非常高興」,可是噙著血笑的。  不錯,魯迅對國人常常「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然而,他更知道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是如何造就國人之奴性的,因此,他對國人更多的不是憤怒,而是同情,而將投槍匕首都獻給了竊國大盜———以皇帝為首的統治者們。  作者:呂萬紅

推薦閱讀:

第四章「中國太極圖」與量子世界的一致性(2)
文革期間在中國流行的外國歌曲(組圖)
觸摸活的中國--20121109
中國人的「一把手」情結
中國式傳銷為何屢打不絕

TAG:中國 | 中國人 | 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