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成長不會重來,餵養道路上的混淆和誤區,媽媽一定要搞明白

正解寶寶輔食添加10大誤區,你中過招嗎?

1. 蛋黃和米粉,到底應該先加哪一個

過去,蛋黃多作為首選的輔食推薦。但事實上蛋黃中的鐵很難吸收,吸收率僅3%,遠低於瘦肉和動物肝臟(鐵吸收率20%),所以蛋黃作為輔食添加只是添加瘦肉泥、肝泥的一個過渡。

寶寶第1次正規添加的輔食應該是碳水化合物類,而非蛋白質類,所以易消化的嬰兒米粉是添加輔食的首選。

而且現在的嬰兒米粉除了補充能量外,還額外強化了鐵、鋅、維生素等,營養相對較全面,又不容易引起過敏。

因此,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順序為先加米粉,再加蛋黃每日自1/4個逐漸增加至1個。

菜泥、果泥等也可以早期添加,但一般不作為正規的最初輔食。肉泥、肝泥也可以在早期嘗試添加。

2. 媽媽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操作:米粉與奶粉混合,用奶瓶吃。這樣的操作正確嗎?

添加輔食由稀到稠,一開始的米粉沖調得非常稀,很多媽媽仍然使用奶瓶餵給寶寶吃。這樣做也許會讓家長的餵養工作方便不少,寶寶也吃的快些,多些。但給寶寶添加輔食的目的,不僅為了嬰兒的營養,也為了促進嬰兒的吞咽和咀嚼功能的發育。所以家長在餵養輔食時仍舊選擇奶瓶,這是不合適的。

奶瓶餵養是通過吸吮而吞咽的過程,而碗勺餵養是通過捲舌、咀嚼然後吞咽的過程。

開始添加輔食的目標:

1. 讓寶寶開始適應各種各樣的食物,以過渡到跟大人一樣的飲食模式;

2. 開始訓練嬰兒的捲舌、咀嚼式吞咽;

3. 訓練面部肌肉,為今後流利說話打好基礎;

4. 習慣用碗和勺,目的不僅在於進食方便,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行為發育。

因此在開始添加輔食米粉等食物時就要開始訓練寶寶改變攝食方式,習慣用小勺進食了。

在輔食添加之初,為了保證寶寶飲奶量不下降,也為了讓寶寶更喜歡米粉,常常會選擇將米粉和奶粉混合在一起沖調餵養。這樣的做法並無不妥,但媽媽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 一是奶粉沖米粉的濃度不能太高。

  • 濃縮的營養成分會增加嬰兒的胃腸和代謝負擔,導致接受不良,不利吸收。如果寶寶因為吃了高濃度奶粉沖調的米粉引起消化不良,媽媽會誤以為寶寶不適應米粉,會影響寶寶添加輔食的進度。

  • 二是保證奶量充足,總奶量至少達到500mL/天。

  • 如果添加米粉後,寶寶每天的總奶量能達到500毫升,那麼不用奶粉沖調米粉也是可以的。

    3. 輔食中加鹽、加糖?NO!

    有些媽媽為了追求為寶寶製作更好吃的輔食,在製作輔食的過程中按照我們大人的口味加些調味品。但事實上,根據中國營養協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烹制嬰兒輔食時是不要加鹽,不要加調味品,少放糖。原因是:

    1. 鹽、調味品和糖幾乎不能為寶寶提供營養成分,還會破壞寶寶稚嫩的味覺;

    2. 同時過多攝入鈉離子也會給寶寶幼嫩的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

    植物油例外,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亞麻油、核桃油等植物油能為寶寶提供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

    因此,1歲內寶寶輔食中不添加任何調味品。

    而植物油的添加量:

  • 7~12個月:每天 0~10克;

  • 13~24個月:每天5~15克。

  • 4. 輔食在兩頓奶之間添加,還是奶喝完就吃輔食?

    這個並沒有絕對定論,還是要看寶寶實際情況:

  • 1. 如果寶寶平時運動較多,胃口也不錯,消化功能沒啥問題

  • 建議:媽媽可以將輔食放在兩頓奶之間餵食,或者給寶寶吃完奶再加一點輔食。

  • 2. 如果寶寶平時胃口不太好,經常有便秘、腹脹這些消化不良的現象。

  • 過近的就餐間隔、過於頻繁的添加食物,會導致添加輔食時寶寶沒有飢餓的感覺,對食物沒有什麼興趣,吃的肯定也不會很香。寶寶上一頓的奶都還沒消化,媽媽又要把食物塞給寶寶,也會給胃腸道造成負擔。

    建議:餵奶之前,把相應的奶量替換為等量的輔食。總量保持不變。

    例如,11點左右寶寶原計劃是要喝150mL奶。

    第一步:在喝奶之前先喂他米粉。從一、兩勺開始(大約20mL)。

    第二步:吃好米粉以後再給寶寶吃奶,相應的把奶量減少一點,餵給寶寶130mL的奶。總量和原來一樣多。

    等寶寶消化適應了,然後再逐漸增加米粉的量即可。

    5.寶寶不喜歡吃輔吃,還是以奶為主。這樣可以嗎?

    寶寶6個月內,母乳可以滿足寶寶所有的營養需要。但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對能量、蛋白質、鈣等礦物質的需要開始增加,光喝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缺少的那部分能量和營養素就要靠輔食來提供。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在寶寶滿6個月的時候添加輔食。

    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也許因為還不習慣食物,或者不習慣用小勺子吃東西,可能對輔食會有所抵觸,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有十足的耐心,慢慢引導寶寶習慣輔食,同時學習改變攝食方式。

    如果在該添加輔食的時候還在給寶寶吃奶,會有以下不利的地方:

  • 一是容易因為營養不足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 二是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改變攝食方式的機會,之後再教也會更困難。很多媽媽抱怨寶寶上幼兒園還把飯含在嘴巴里不咽下去,其實就是添加輔食時沒有用勺子或是晚於6個月再加輔食引起的。

  • 學習吃輔食,同時也是Get新技能的過程。

    圖1

    6. 只吃米粉,不吃其它

    雖然添加輔食都是從米粉開始,但畢竟米粉的營養成分還是比較單一,即使是營養強化米粉也仍然是以提供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目的。隨著寶寶的生長,對於蛋白質,對於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在輔食添加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米粉,到蛋黃,瘦肉泥、肝泥,魚茸等,逐漸豐富寶寶的食譜,營養也就更加全面了。

    媽媽可以以下圖為例

    圖2

    7. 認為營養都在湯里,喜歡給寶寶熬各種湯喝,這樣對嗎?

    很多大人都認為老火煲出來的湯很有營養,甚至覺得營養都被燒出來了,都在湯里,所以吃肉不如喝湯,特別喜歡給寶寶熬湯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是湯里的營養真的很少,尤其是各種肉類煲出來湯。我們去吃雞鴨魚肉,最需要的就是裡面的蛋白質,而很多的試驗告訴我們,即使是長時間的燉煮,甚至是用高壓鍋燉煮,蛋白質的析出也非常有限,甚至連三分之一也不到。而湯里留下的更多是脂肪,還有少量的含氮浸出物。對寶寶來說還是實實在在的吃點雞鴨魚肉更加靠譜。

    8. 輔食都做成泥狀、糊狀,生怕寶寶噎到

    早期添加輔食時,必須是汁狀或糊狀,以適應寶寶幼嫩的胃腸道。但隨著月齡的增長,應該逐漸過渡到較軟的固體(如煮蔬菜)、硬固體食物(如水果、餅乾等),這樣有助於鍛煉寶寶咀嚼能力、胃腸消化能力等,更有利於乳牙的萌出。

    倘若一味堅持軟、爛、糊、汁,孩子吃起來固然省力,但卻會使寶寶咀嚼、消化能力發育落後,遲遲不能接受固體食物,並進而影響營養素攝取。我在諮詢中遇到不少這樣的情況,寶寶都2歲了,還只能吃米粥、果泥,而不能吃米飯、蘋果塊等純固體食物。

    輔食添加不僅為了補充寶寶所需營養,還要訓練寶寶咀嚼、口手動作、消化吸收,促進其神經協調活動。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應根據月齡主動鍛煉寶寶吃更大塊的食物。

    圖3

    圖4

    9. 吃不完的輔食可以下頓再吃嗎?

    有些寶寶胃口不好,一次吃不完媽媽準備的食物。媽媽看著寶寶碗里剩下的食物,覺得倒了浪費,於是冷藏起來準備給寶寶下頓熱熱再吃。這種做法絕對不可取!

    寶寶碗里吃剩下的東西一定要扔掉,因為接觸過寶寶嘴裡或羹匙上的唾液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酶,會使食物里的細菌迅速繁殖,導致食物變質。

    對於寶寶食量少,但少量食物不好烹飪這種情況,媽媽可以一次準備上寶寶好幾頓的食物,分開冷凍儲藏,讓寶寶能吃上好幾天。分開冷凍也許避免了之前所說的食品安全問題,但其實冷凍的輔食冷藏時間越久,營養流失越嚴重,所以建議還是給寶寶吃新鮮食物。

    10. 只給寶寶用橄欖油燒菜,就是對寶寶好嗎?

    寶寶腦細胞的發育增殖在媽媽肚子里就以經開始了,一直延續到出生後的一年,特別是出生後的六個月內是高峰期,這段時期Ω-3,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寶寶的腦細胞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食用油的選擇也很重要呢。

    橄欖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確很高,但其組成主要以Ω-3系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Ω-6系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相反的平時我們所用的最普通的大豆油其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和Ω-6系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更接近人體的需要。因此從營養的角度並不因為橄欖油貴就是好,多種烹調用油交替使用反而營養價值更高。

    另一方面,寶寶輔食添加一般從6個月開始,這時候已經過掉了寶寶腦發育的第一個高峰,從這個角度來說,各類營養素的合理配比才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而不是把注意力過多的放在「油」上,更不應該因為某種油比較健康就過多的使用。


    圖1,3,4片來源於香港衛生署發布的《6至24個月嬰幼兒7日飲食全攻略》

    圖2來源於之彥母嬰健康

    推薦閱讀:

    白酒斟酒誤區,你知道嗎?
    遠離酒駕要避開三個誤區
    八字合婚的誤區,如何生辰八字合婚
    新手駕駛誤區完全解讀,教你如何開車
    綜述:理解和執行香港基本法應摒棄種種誤區

    TAG:成長 | 媽媽 | 寶寶 | 道路 | 誤區 | 混淆 | 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