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國家地理風水

首都和國家地理風水

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許多地方都建過首都。比較有名的有安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北京、杭州,被史學家稱為中原王朝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里,安陽是最早的古都。安陽西北郊的殷墟,是商代後期的都城,比周代開始建都的西安、洛陽還要早,甲骨文就出土於此,而南京、開封、北京、杭州直到六朝遼宋時才建都。安陽前後建都有三百七十年。 西安,古稱長安,位於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風景秀麗,自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13個王朝73個黃帝在西安建都,歷時1100餘年,特別是西漢、隋、唐朝代,是西安歷史上最強盛、最繁榮時期,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洛陽也曾經是中國的都城,在河南省西部,三面環山,另一面是廣袤的沃野平原,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先後有夏(桀)、商(湯)、西周(成王)、東周(平王至赧王)、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則天)、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以洛陽為國都,有105位皇帝在這裡稱「真龍天子」,歷時八百多年。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有「七朝都會」之稱,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作為都城東京,是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與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但開封只有二百多年的建都歷史。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從秦朝設縣治以來,杭州已有2200多年歷史。五代吳越和南宋王朝都曾在這裡定都,但歷時僅有一百多年。 南京是六朝古都,濱臨長江,四周是山,有虎居龍盤之勢,在此建都共約四百餘年。據精通奇門的人士分析,建都南京並不是太好,南京是中國的死門。歷史上有太平天國被圍之難,洪秀全在這裡被曾國藩胞弟曾國荃帶兵圍了整整八年,最後湘軍挖掘地道,用火藥轟塌城牆,攻陷南京城。抗日戰爭中有「南京大屠殺」之難,日本兵在這裡犯下了滔天罪行。明成祖朱棣就是從北京起兵攻佔當時的都城南京,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國民黨建都南京最為錯誤,決定其最終必敗,抗戰中先是被日本人趕到陪都重慶,解放戰爭里再被共產黨趕到台灣。中國的開門在陝北,長征後毛主席在陝北建立根據地,由弱變強。東北為生門,從清末到民國,俄、日兩強無不以東北為侵略中國的突破口。北京是休門,休門主休養生息,所以北京在傅作義將軍的深明大義之下能夠和平解放。共產黨打敗國民黨正是順應天意的歷史必然。 順著中國版圖的擴大,北京就自然而然地被政治家和風水師相中。北京自元代起就成為全國的首都,今日的北京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論是其高屋建瓴、虎踞龍盤、俯視中原的外部形勢,還是城內規劃周密的街道、金碧輝煌的宮殿,都能夠清楚地看出中國古文化——風水的影響所在。元史?巴圖魯傳》記載,元世祖忽必烈的近臣巴圖魯建議忽必烈定都燕京,其理由稱:「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勢甲於天下。」忽必烈的謀士、太保劉秉忠說:「上都(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國祚近,大都國祚長。」,看來定都北京是最符合中國地理大風水格局的。 《朱子語類》論北京的大環境云:「冀都山脈從雲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案,江南五嶺為第三案,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 「西擁太行,北枕燕山」,這是古人對北京地形的描述,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猶如北京的天然屏障,太行山脈和燕山山脈都是崑崙山脈的支脈,這兩大山脈正好在北京交匯,形成風水上所謂的龍脈。燕山山脈綿延千里,環拱著京師,其中一山在北京的北部即目前的昌平、延慶、懷柔縣境內就是軍都山。太行山脈自南向北蜿蜒而來,它的余脈延伸到北京的西部就是西山,著名風景區「西山八大處」就在這裡。軍都山和西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匯,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境內貫穿的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小的河流更不計其數,如玉河、盧溝河、濕余河、高粱河、黃花河、鎮川河、榆河等再加上星羅棋布的湖泊及西山諸泉,形成北京萬水朝宗、藏風聚氣的獨特風水地理特徵。 北京西山諸泉,要數玉泉山的泉水水質最佳,號稱「天下第一泉」。修建紫禁城時因開挖護城河,將玉泉山的泉水經太平橋、甘水橋和周橋,引入通惠河,因水來自西方,西方在八卦里屬「金」,故起名叫「金水河」,開挖護城河的河土就堆砌到紫禁城的後面,就是現在的景山,景山成為紫禁城的靠山,在風水上叫「玄武」。這樣,紫禁城就形成背山面水的格局,體現了中國古文化人造風水的最高智慧。 相傳,當初皇帝修建紫禁城時本想修1千間房屋,以彰顯天子的尊貴。但劉伯溫曾經說過:玉皇大帝的寶殿是一千間,凡間的宮殿不能夠超過天宮,並且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 來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後來故宮裡的宮殿就修成了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雖然這只是傳說,但說明了紫禁城是完全按照易學原理來設計建造的,就連其命名為紫禁城及紅牆碧瓦,也是與天上最尊貴的一顆星座——紫微星相對應的,反映了古人天人感應的哲學思想。 至於故宮內部的布局是如何符合易學和風水原理,那是三天也說不完的,目前也有許多文章介紹這些,我這裡就不多說。 以長陵為中心的十三陵陵區,被周邊山水圍成橢圓形山間盆地,十三陵陵區四獸齊備,後有天壽山主峰為玄武,前有靈山為朱雀,左有蟒山為青龍,右有虎峪為白虎,朝宗河的「生氣」被水口內的平台山和影山鎖住,藏風聚氣。天壽山屬於燕山山脈一支,發源於太行山,而太行山是崑崙山脈的支脈,所謂「皇陵形盛,起自崑崙」,這是十三陵充滿生氣的形勝根本。 從地圖上看,中國版圖像一隻雄雞,東北三省和中原分別是頭部和身體,而新疆、西藏等地則是雄雞尾部蓬鬆的羽毛,北京正好處在咽喉部位。 從中國地形圖上看,陝西寶雞、咸陽、洛陽一線為秦嶺,向東北經中條山、太行山和燕山到北京,整個山形地勢如一條巨龍,北部為龍首,中部為龍腰,西部為龍尾。古代都城皆選定在這條巨龍身上,尤以龍腰部位建都最多。安陽位於龍脖位置,西安位於龍腰部位,洛陽位於巨龍之腹部,開封位於龍胸部位,而北京則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也有人認為北京是乘收背後大興安嶺的千里來龍之氣,大興安嶺是龍氣最足的山龍,所以北京就成了中國政治權力中心。 1987年地質礦產部遙感中心研究人員發現,北京城內存在古建築兩龍。一為旱龍,由故宮建築群組成;一為水龍,由南中等四海組成。 旱龍,從南邊的前門到北端的鐘鼓樓,長達4.75公里,天安門為龍嘴,金水橋是頜虯,東西長安街為龍髯,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社稷壇(今中山公園)是龍眼,天安門到午門的甬道則為龍鼻骨;作為龍身的故宮,其四個角樓恰似伸向八方的龍爪,太和殿是居中寶座,煤山(今景山公園)為龍後身隆起部,一條脊椎骨,直通龍尾的鐘鼓樓;登景山之巔南望,故宮的金色琉璃瓦恰似龍鱗閃爍,正陽門的瓮城(已拆除),正如龍銜的明珠。 水龍,位於旱龍的西側,半圓形南海為龍頭,圓圓的瀛台島是龍眼;中海與北海連成前窄後寬的龍身,中海中的一座半島和北海的瓊島分布勻當為雙爪部分,而什剎海作為龍尾擺向西北方向;東、西金水河(今已消失)為兩條龍髯。這一發現證實了我國古建築與《周易》的關係,《周易》以通篇論龍的「乾」為首,且《說卦》「乾為天,為君」,這也許就是古人將皇城造為龍形的理由吧。 看來在哪裡建都直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衰。目前部分人把風水斥之為迷信,但外國卻將其奉為至寶,目前的韓國就因為遷都之事搞得沸沸揚揚。大家都知道韓國首都在漢城,總統府青瓦台、國會大樓等都設在這裡,但風水學家指出,青瓦台以北嶽山為玄武靠山,但該山頑石凸起帶煞,左右山脈均帶惡氣,使人事鬥爭激烈,所以韓國總統大多不能善終。事實也正是如此,自五十年代起,先後有兩名韓國總統分別遇刺身亡及于軍事政變中喪生。再加上其它原因,韓國的遷都之事就開始提到日程。2003年12月29日,韓國國會全體會議以壓倒多數贊成票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使醞釀已久的行政首都遷移問題法律化,韓國遷都已成定局。韓國政府早前在遷都選址時認為公州郡可以做為首都,為此爭求了400名國內風水學家的意見。2005年,應韓國政府國情諮詢機構之一的大東風水地理學會邀請,包括香港風水專家麥榮耀在內的一個6人風水顧問團,前往公州郡考察,但顧問團否決了公州郡做為首都的可能性,一致認為該處犯了「氣弱地散」的風水大忌,不宜建都,目前遷都定址過程仍然在進行和爭論當中。 由於自然環境日趨惡劣,沙漠南下,水資源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北京的遷都呼聲日益高漲。為了2008年奧運會,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正在緊張地開展,但從長遠計,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看來可持續發展跟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是分不開的。如果再不保護環境,還我們一片藍天白雲,仍繼續吃子孫飯,那我們這一代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如果再不保護環境,難道我們早晚真的也有遷都的一天?


推薦閱讀:

穿越時光看北京
818燒友狂歡,第24屆北京音響展盛大開幕!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上海外國語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相比怎樣?

TAG:地理 | 國家 | 北京 | 風水 | 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