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國藩的後代還有哪些?

  說起曾國藩,現在一些年輕人可能已相當陌生了。但在過去,無論是官家富戶,還是平民百姓,幾乎都把他奉為治家的典範。一部《曾文正公家書》,與朱柏廬的《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一樣,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家教經典。據說蔣介石的案頭,有兩樣東西是少不了的:一部是《聖經》,一部就是《曾文正公家書》。毛澤東主席青年時代也是推崇曾國藩的,《湖湘文化與毛澤東》一書中就有較詳實的論述。  曾國潘  曾國藩這位被清王朝稱為「中興第一臣」、封建社會貨真價實的「高幹」,不管天下風雲變幻,幾番改朝換代,其家庭始終保持著嚴謹的家風,後代也各有建樹。他的兩個兒子,二個是著名外交家,一個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23歲即中進士,是翰林院中年紀最輕的,其他的也都從政從軍,善始善終;曾孫輩則多是學者,各有專長。特別耐人尋味的是,曾家後代在後來國共兩黨的鬥爭中,兩方都有其代表人物: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的母親曾廣珊是曾國藩的孫女,共產黨元帥葉劍英(也曾任過國防部長)的夫人曾憲植,則是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國民黨的「國大代表」、後任台灣大學校長曾寶蓀,是曾國藩的長曾孫女,共產黨原高教部副部長兼全國科聯副主席曾昭掄,則是曾國藩之弟曾國潢的曾孫。可以這樣說,曾家數代無一廢人,未出一個紈絝子弟,這與曾國藩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曾家的「八字家法」  據曾  曾寶蓀與曾紀農在英國留學時合影  國藩所作《大界墓表》載: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年輕時沾染了不少「游惰」習氣。他有書不讀,常騎馬到湘潭與一些「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引起不少長老譏笑。後來,他接受別人的勸戒,「立起自責」,賣掉馬匹,徒步回家。從此,他「終身未明而起」,苦心治理自己的家業。為了便於耕作,他領著「耕夫」「鑿石決垠」,將小丘改為大丘,還精心鑽研水稻和蔬菜的栽培技術,同時餵豬養魚,一年四季沒得空閑。他還總結了一套治家方法,後來曾國藩的治家八字:「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就是繼承和發展其祖父的經驗而來的。曾國藩在給兒子紀澤的信中說:「昔吾星岡公最講求治家之法,第一早起,第二打掃潔凈,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里……故余近寫家信,常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這「八字家法」,除「考、寶、書」講的是祭祀、待鄰、讀書外,其他五字講的都是勞作。不畏「家常瑣事之勞」,不畏往複「奔走煩勞」,後來的曾家子弟,在戰場,在官場,搞外交,搞科研,奔波勞頓,當得大任,是深得這「八字家法」之益的。  曾國藩夫婦與他們的兒子  曾國藩7歲在父親身邊發矇讀書,至20歲才離家外出求學。他先後換了幾個老師,惟與一位歐陽老師合作得好。後來,歐陽老師見曾國藩聰明好學,而且推算曾的「八字」運程不錯,便有心當「月老」,  曾國潘兒媳、紀鴻之妻  給曾介紹了一個姓周的大富戶家的女兒。周家起初滿口答應,並選擇吉日填庚,曾家也非常歡喜,積極籌辦聘禮與酒宴。誰知到了雙方商定填庚的吉日,曾家的客人陸續趕來,周家的貴賓卻遲遲未到。當媒人的歐陽老師急了,忙打發人去周家催請。哪知過了半個時辰,派去的人回來說:「周家的老爺、夫人與小姐商量,認為兩家門戶不當,男的又無功名,周小姐不肯定親,決定廢約。」這下把曾家上下的人都急壞了,酒辦了,客來了,怎麼圓場呢?歐陽老師已是騎虎難下,只好移花接木,找著曾國藩父子商議:「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沒別的辦法,如若你們不嫌鄙人門第低微,家境清貧,我家倒有小女,粗識文墨,又工女紅,只是相貌丑點(曾患天花,臉上有麻點),你們願意的話,我們兩家結為秦晉如何?」歐陽老師的女兒,就這樣成了後來曾國藩的歐陽夫人。  曾國藩夫婦一共生了3個兒子,長子紀弟,兩歲就夭折了,以後生的紀澤、紀鴻,均長大成人。曾國藩對兒子的教育是下了功夫的。曾一再表示「不願子孫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為了兒子讀書明理,他規定兒子每天必須做四件事:看、讀、寫、作。「看、讀」要5頁紙以上,「寫」要寫字100個,「作」要逢三逢八日作一文一詩。儘管父子間經常相隔千里之遙,他總是抓緊一切空隙不厭其詳寫信回家,細心指點。這種指點,很少擺出老子的資格,而是像朋友那樣推心置腹,像老師那樣循循善誘。他常用自己的得失啟迪兒子,還要求兒子不要光學中國的經、史、子、集,天文算學,還要學外國知識,儘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這也是當時一般守舊昏庸的「封建腦瓜」所難能的。  曾紀澤正是在父親的引導下,不但中國的詩文書畫均有造詣,對西方的數學、物理、化學及語言文學,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曾寫過《幾何原本序》、《文法舉稿序》、《西學述略序》等文章,對當時傳播西方科學起過一定的作用。他還自學多國文字,通曉英文,後來成為清朝著名的外交家,做過出使英、法、德、俄4國  曾國潘手跡  的欽差大臣。後任駐俄公使,與俄國人力爭,終於廢棄了清朝政府吏部左侍郎崇厚與俄國簽訂的《里瓦幾亞條約》,於1881年2月24日,重新與俄國外交大臣吉爾斯在彼得堡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除收復了伊犁9城長600里,寬200里的土地外,還奪回了崇厚條約中被割去的伊犁南部長400里,寬200餘里的特克斯河口南的廣大地區,廢除了沙俄在新疆一帶的許多特權,挽回了部分領土主權。這在日益腐敗的清王朝里,是惟一的一次外交勝利。  曾紀鴻比曾紀澤小9歲,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他父親剛剛受封侯爵,16歲的他正好去長沙參加鄉試。當時,政治腐敗,科舉考試盛行遞條子,開後門。曾國藩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的七月初七日寫信給紀鴻說:「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考完發榜之前,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又於七月二十四日去信告誡兒子:「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這次鄉試,紀鴻榜上無名,以後多次應試,僅得一個「勝錄附貢生」。難得的是,紀鴻始終未送過條子,曾國藩也沒給主考官打過任何招呼。在特權盛行的封建官場,實在難能可貴。  曾紀鴻後來自學成才,著有《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數學專著傳世。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可惜英年早逝,僅33歲。  曾國藩的第四代孫  曾國藩直系第四代孫共15人。依照慣例,族譜不上自家女子名字,而在此譜上,屬曾  曾紀鴻像  國藩第四代孫的,卻上了兩個女子的名字——寶蓀、寶菡,前面均冠有「貞女」二字,那是「終生不嫁」的意思。這15人中,除昭潤、昭揆20歲早逝、昭榕於24歲早逝外,其餘12人均取得了高等學校的學歷,各有專長。寶蓀、昭檆(曾約農)還留學英國,昭權、昭桓還留學美國。曾寶蓀、曾約農是同輩中年紀最大的,同生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在英國留學後,姐弟在長沙創辦「藝芳」女校。1946年春,湖南克強學院建成,曾約農受命為院長,曾寶蓀則重建「藝芳」女校。解放前夕,兩人經香港去了台灣,曾寶蓀繼續任「國大代表」,1978年7月病故,時年86歲;曾約農任台灣大學教授,東海大學第一任校長,1987年12月病故,時年95歲。其他兄弟姊妹,昭樺於1949年在香港乘飛機撞山身亡,年僅43歲;昭柯去了美國,1992年病故,終年74歲,昭權、昭棉、昭諫與寶菡都留在大陸,除寶菡行醫,其他都在文化教育界。昭權曾任湖南大學電機系主任,「文革」時死於武漢,昭棉在湖南廣播電視廳任職,已退休;昭諫也已退休,現住在北京。  曾國藩兄弟的後代  曾國藩一共有4個弟弟:老二曾國潢,老三曾國華(過繼給他叔父曾高軒為子),老四曾國荃,老五曾國葆。這4兄弟共有6個兒子,14個孫子,41個曾孫,第五、六代遍布海內外,就無法統計了。這四房的後代中,也出了不少才華卓著頗有影響的人物,這裡僅介紹其中的4位:  曾廣植是  圖為富厚堂之南部,閣樓仔為藝芳館舊樓  曾國華的孫子,1948年赴美留學深造,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帕都大學攻研有機化學。1956年,他響應祖國號召欲回祖國服務,被美國移民局非法關進精神病院,折磨迫害達14個月之久,但他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毫不動搖,美國移民局只得宣布將他「驅逐出境」,終於在1957年7月回到他朝思暮想的祖國。回國後,他擔任中科院上海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他領導的科研小組發明的甜味劑(無毒糖精)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的重視,此項成果已在美國應用,並獲得專利權。  曾昭掄是曾國潢的曾孫,1920年公費赴美留學,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工專業,1926年畢業,獲化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不顧學校挽留,毅然回國服務,致力化工科研,先後在中大、北大任化學教授,並任化工系、化學系主任。創辦《中國化學會會志》,任總編輯達20年之久。還擔任《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等雜誌編委,發表了許多很有價值的論文,引起了科學界的矚目。1946年再渡重洋,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947年赴歐洲講學,1948年在香港報界工作。全國解放前夕,周恩來總理電邀他回國參加政協會議,他欣然赴會,並在新中國先後任北大教務長兼化學系主任、教育部副部長兼高教司司長、高教部副部長兼全國科聯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長、全國高分子委員會主任等職,成績卓著,著述甚豐。不幸於1957年錯劃為「右派」,1967年12月在武漢大學含冤去世。直到1981年才平反昭雪,恢複名譽。  曾憲植是曾國荃的玄孫女,很早投身革命,解放後長期在全國婦聯工作,擔任過全國婦聯的  曾紀澤像  副主任等職。她曾是葉劍英元帥的夫人,與葉帥生了一個兒子,取名葉新平。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因兩人工作都很忙,兒子便交給了住在湖南老家的曾憲植的父親曾鎮渭代為撫養,同來的還有葉帥與前妻的兒子葉選平。兩兄弟都在曾家長大,上學,葉帥也曾多次來過曾家看望兒子。葉選平離開曾家較早,葉新平直到解放初,葉帥在廣州工作,曾鎮渭電告葉帥,才由葉帥接去。葉新平後來在國防部工作,「文革」時備受迫害,右手被打斷,現在左手寫字,書法亦精。  曾國荃還有一位玄孫叫曾厚熙,自幼喜愛繪畫,其父曾昭平曾讓他師從一位姓彭的國畫家,得益良多。1948年8月,他從長沙去九龍,最後定居香港。1950年,他先後在香港、澳門、新加坡、印尼等地舉辦畫展,得到港澳同胞與海外僑胞的好評。不久,他榮任華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後來,他與著名國畫家張大千去巴西、法國舉辦畫展,足跡涉及歐、美、亞、非、大洋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伊朗、約旦、法國曾書贈了榮譽狀,並被聯合國聘為文教委員。
推薦閱讀:

南懷瑾:自古成大器者必六戒,曾國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曾國藩是怎樣用人的
幫你讀《曾國藩:血祭》|曾國藩的宦海歷程(上)
曾國藩修身十二條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第一章)
曾國藩家書之十三:兄弟不和,即使是世代官宦人家也必然敗落

TAG:曾國藩 | 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