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華的種類及其識別判斷

我國池塘養魚以肥水、密養、混養為特點,由於水中溶解有機質和營養鹽類十分豐富,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很濃,有時還出現藻團、浮膜等,也就是說經常保持強烈的是水華。常見的水華,按優勢種類可以分為15個基本類型。(1)隱藻水華這是我國池塘養魚常見的一種水華,其出現頻率在各地肥水中可達到80%--100%,次優勢種常稱為小環藻(Cyclotella)、藍隱藻(Chroomonas)和綠球藻的一些種類。水色褐、紅褐、褐綠和褐青。全年都可出現。(2)膝口藻水華這是無錫魚池夏季肥水最常見的水華,在生長期中出現的頻率近60%。優勢種為扁型膝口藻(Gonyostomumdepressum),次優勢種為隱藻和裸甲藻(Gymnodinium),有時綠球藻類也較多,水色褐青或褐綠。(3)裸甲藻水華這是由藍綠甲藻(G.cyaneum)大量繁殖引起的,在江浙和廣東肥水中較常見,夏秋季出現較多。夏季長與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綠,褐青或鐵灰,水面長有雲霧狀藍綠色斑團,魚農稱為「轉水」。(4)角藻水華在養鯉池中有時見到,優勢種為飛燕角藻(Ceratiumhirdndinella),水色呈不均勻的黃褐色,可見到飛燕藻集群形成的濃褐色斑塊。(5)顫藻或席藻水華由顫藻屬或席藻屬的某些種類形成的水華。水色藍綠到灰綠,但個別種類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顫藻(Oscillatoramoeegeotii)水華常呈黃褐色,微紅顫藻(O.rubesens)水華呈紅色,泥褐席藻(Phormidiumluridum)水華呈紅褐色。多在夏季出現。(6)魚腥藻或擬魚腥藻水華由螺旋魚腥藻(Anabaenaspiroides)或其他魚腥藻屬種類以及擬魚腥藻引起的水華。優勢種極為突出,可占生物總量的95%以上,水色藍綠或深綠,可見到翠綠色絮紗或藍綠色浮膜。夏季出現。(7)微囊藻水華優勢種為銅綠微囊藻(Mirocystisaeruginosa)和粉狀微囊藻(M.pulverea),水色藍綠,深綠或黃綠髮白。銅綠微囊藻水華水面常有藍綠或黃綠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現。(8)尖頭藻水華水色藍綠或黃綠,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現。(9)微型藍球藻類水華由藍球藻目一些極微型種類引起的水華。優勢種常為藍球藻(Chroococfus)、棒條藻、藍纖維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屬的種類,水色深綠、藍綠、褐綠、褐和黃褐。(10)團藻目水華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實球藻等形成的水華,陰藻和其它鞭毛類的數量也較多。水色綠,水面常有綠色浮膜。(11)綠球藻目水華通常由小球藻、柵藻、四角藻、十字藻、綠球藻、和空心藻等形成的水華,(35)陰藻等鞭毛藻類和小環藻佔一定數量,水色綠或黃綠,透明度較大,過在水淺和常施化肥的魚池出現。(12)裸藻水華主要由紅裸藻形成水華,通常陰藻和其他鞭毛藻的數量的數量也較多。水色綠中發紅,綠色或紅褐色,水面通常有紅色浮膜。(13)囊裸藻水華通常由棘刺囊裸藻和旋轉囊裸藻等形成水華,水面煙灰或紅褐色。(14)硅藻水華主要由小環藻、針桿藻、舟形藻和菱形藻等形水華,陰藻和綠球藻通常也有較多的數量。水色褐,透明度較大。多在春秋出現。(15)金藻水華常由棕鞭藻和單鞭金藻等形成水華,通常硅藻和陰藻的數量較多。水色金褐色,透明度較大。主要在早春出現。我國江浙和兩廣一帶漁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看水養魚」的寶貴經驗,實質就是觀察水華的色、貌及其變化。關於水色和浮游植物種類關係,有過一些零碎的報道。一般人為:金藻、黃藻、硅藻和甲藻的細胞呈褐色或褐綠色,其水華也接近上訴顏色;綠藻和裸藻細胞呈綠色,其水華也接近綠色;藍藻細胞呈深綠或深藍色,其水華也接近深綠或藍綠。然而,實際情況要複雜的多。首先,同一門藻類在色素組成上雖然有其共性,但還有特殊情況,如藍藻門種類一般呈藍綠或灰綠,而有些種類(孟氏顫藻、泥褐席藻等)因含較多的黃褐素(胡羅卜素和葉黃素)和紅色色素(藻紅素)而使細胞呈黃褐、紅褐和紫色等顏色;裸藻通常呈綠色,但血紅裸藻和細胞內有大量血紅素而使水呈紅褐色;有些藻類因具囊殼被甲,使水呈殼、甲的顏色。此外,同一種類的色素組成在生活條件的變化下也可以改變的,特別是藍藻和綠藻當種群的增長達到指數增長期末時,常因養分(氮、磷、碳或微量元素)不足或其他原因而使細胞出現「老化」現象,這時葉綠素減少而胡羅卜素和葉黃素量增多,因而使藻體發黃或呈褐色。各種藻類對光照條件的適應而改變顏色的現象更是廣泛存在。據觀察,金藻、硅藻、隱藻和甲藻的水華幾乎都是褐、褐綠或褐青,而藍藻、綠藻、和裸藻的水華就不僅僅呈綠和藍綠色,特別是藍藻幾乎在各種水色中都可能佔有較大的數量。可見,簡單地從水的顏色是難以判別浮游生物的組成的,況且水質次價高的優劣不只是種類組成的問題。

發布時間:來源:未知作者:匿名
推薦閱讀:

玄空如何判斷陰宅
日月沖爻判斷:暗動,日破,月破
怎麼判斷女孩是喜歡你,還是想欺騙你的感情?
判斷推理
從聲音來判斷人

TAG: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