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自行及合理騎行自行車
06-11
要舒適先把自行車調整到最有效且舒適的騎乘尺寸,車友需要進行一連串相互關聯的測量與調整動作。但是只要調整一個項目後,其他十餘個項目也必須跟著調整:1.增加座墊高度:座墊與車把間的距離就會加長(跟著調整),為了保持舒適的騎乘姿勢,就必須將座墊位置向前移動;如果座墊位置已無法向前移,則必須把立管換成長度較短的尺寸。2.調整自行車架構:例如安裝較長或較短的曲柄,或是調高、調低車把高度,請從步驟一開始,並按順序逐一重新調整。尺寸調整後,剛開始時可能會很不習慣,但你應該給它一段適當(應)期,例如先試騎80公里,車友的身體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騎乘姿勢。3.檢查車架的尺寸是否適當舒適:可使用下列方法檢查車架尺寸是否正確,包括當座墊高度正確時,競賽型自行車的座管露出長度應介於8.9-12.7公分之間;休閑旅遊用自行車的座管應露出7.6-10.2公分;登山車的座管露出長度應有15.2-20.3公分以上。由車友胯下到上管的距離,在競賽型自行車上應有2.5-5.1公分,旅行用自行車應為2.5公分,登山車及其他混合式車款應為7.6公分以上。4.座墊高度影響舒適:車友將腿部內側的長度(打赤腳靠牆壁站立時,從地板到胯下的長度)乘以0.885,再加上鞋底和鞋卡的厚度,就可算出適合你的正確座墊高度。若就身高比例來說,你雙腳的尺寸稍大,則應再加上0.3公分。這樣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座墊底部到五通主軸的距離。更精準的測量方式是:先赤腳靠牆站立,標出上股骨的旋轉中心點呈一直線。測量雙腿從旋轉中心點到地面的距離三次(到小數點第一位),將結果加總平均後再乘以0.95。接著加上鞋底和鞋卡的厚度。這樣得出的結果,是座墊表面的中央點延伸出的直線,到腳踏圓孔的距離。5.快速檢驗:車友在運用上述調整方法之外,其他的檢查方式也可用來檢查座墊高度是否正確。首先坐到座墊上,把腳底放在腳踏上踩到底,膝蓋應該呈微曲狀態。如果臀部在踩踏時,會左右搖擺,就表示座墊太高。另外,當腳踏在最低點,而雙腳完全伸直時,腳踝位置應該不及腳踏,兩者間的距離應為0.3公分,如果鞋底具有傳統的鞋卡,距離可介於0.3-0.5公分,無定趾夾的卡式腳踏應有0.5-0.8公分的間隔。6.調整座墊保持水平:座墊前後端曲柄保持水平,從膝蓋垂下一線到腳踏軸心。要保持高速踩踏節奏,膝蓋應突出細線前方1公分。踩踏要更有力,膝蓋在線後1-2公分。7.座墊的傾斜度調整:調整坐墊螺栓鉗的角度,就可調整座墊的傾斜度。一般座墊的調整使用扳手,而微調則使用6公釐六角扳手。車友先將座墊調整到水平狀態,若覺得不舒服,再將座墊尖端略往下調。座墊尖端若過度向下傾斜,手臂及背部會受傷,若向上傾斜,臀部遲早會覺得痛。8.腳踏的調整:騎車時應將腳底最寬的部位置於腳踏軸心上方,才能以最舒適而有力的方式騎車。基本上腳踏是你在推動曲柄時使用的平台。如果你有使用定趾夾,要確定鞋尖和定趾夾間至少要有0.5公分的距離。9.腳踏的鬆緊度調整:許多吳定趾夾的腳踏都有鬆緊度調整螺絲。你若是第一次使用無定趾夾腳踏,應該先調整腳踏的鬆緊度,讓你輕輕移動腳踝時,就能放開足部。和具有定趾帶的腳踏與鞋卡相較,使用無定趾夾腳踏會讓你覺得更輕鬆自在也更安全。當你逐漸習慣這種腳踏之後,就可將腳踏鬆緊度調得更緊。10.卡式無定趾器腳踏的調整:大多數得卡式無定趾器腳踏可讓足部有10度得扭曲空間,但仍然需要利用上述卡式鞋卡所用得【鬆動、騎乘、拴緊】三步驟來調整鞋卡位置。需要有第二個人幫忙拴緊固定螺栓,因為一個人無法在不影響鞋卡得狀態下,把腳移開腳踏。11.調整手臂到車把間的距離:將坐墊調整到正確高度後,接著調整的是手臂到車把間的距離,使車友的背部到臀部呈45度角,而雙臂保持微彎可以增加避震效果。手臂與車把間的距離可以藉由立管長度的延伸來調整。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何使用揉壓球調整脊柱結構與張力
※胸椎調整手法
※中年女白領的心理危機 應如何調整?
※四獸法的大凶,以賴公風水的「開門決」調整就能避凶
※在胰島素泵的使用過程中,胰島素劑量調整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