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生活太苦我們就有可能為「甜」發愁

如果生活太苦我們就有可能為「甜」發愁一個窮人,卻為假如有了錢該怎麼花而發愁;一個一直沒有男朋友的大齡女性,卻為假如同時多個男人愛上自己該怎麼處理而發愁;一位男士,一生多舛,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但他卻常對別人說,你看我多麼自由,自由真好,你難道就不羨慕我嗎?……這些都是自我欺騙。本來,他們都應該為「沒有什麼」而發愁,但這太傷自尊了,所以,他改成為「有什麼」而發愁。這樣一來,自尊就得到了保護,他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也並不是那麼不堪。很多時候,人生太苦了,所以,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可以保護我們,讓我們不會因為苦難太多而喪失活下去的勇氣。但是,如果這種方式用得太過,我們的現實知覺能力就會受到損害,並喪失了直面真相併從中獲益的機會。真愁!中了500萬怎麼辦?阿良(化名)是福利彩票的忠實擁躉,每期必買,但比較理性,每一期都不會花費太多錢,瀕臨下崗的他也沒有多少錢。既然每期投入不多,阿良的家人也不反對他買彩。只是,他們現在越來越無法忍受阿良的另一種行為:整天唉聲嘆氣,為假如中了大獎怎麼辦而發愁。不像其他買彩者,會忐忑不安,會因為期待中獎而緊張。阿良好像不想中獎似的。相反,他倒是整天愁眉苦臉地對家人說:「好愁啊,要是中了500萬,我該怎麼分配呢?多少用來買房子買車,改善咱們的生活,多少分給親戚朋友,又有多少捐出去做善事?」家人對此覺得不可思議,他們對阿良說,中500萬元大獎是個小概率事件,很難的。再說,中了獎再為分配獎金髮愁也不遲,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為一點影兒都沒有的事情發愁,有什麼意義呢!然而,所有親人的勸導都影響不了阿良,他仍然每天念念叨叨,為該怎麼分配那500萬元而發愁。表面上愁有錢,實際上愁沒錢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諮詢師榮瑋齡說,為假如中了500萬元而發愁,這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些人中了500萬元後,由於處置不當,生活反而變得更糟,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此外,她認為,我們的觀念中,大家隱隱地知道,你中了大獎,會讓親朋好友或同事眼紅,如果你中了獎後不想破壞你現有的人際關係,那麼最好讓大家都分一杯羹。她說:「我們習慣上認為,你中了大獎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兒,我們都應該分一點出來,這種『均貧富』的想法,已經是我們文化的集體潛意識了。」並且,真中了大獎的話,如何分配絕對是一門學問,處理不好肯定會引起一些麻煩。榮瑋齡的一個朋友,他也是想像自己中了大獎該怎麼分配,結果他把幻想說給家人之後,引起了麻煩。他的分配方案是,給父母幾十萬元,給兄弟姐妹每人數萬元,給妻子倒只有幾千元。聽到這個方案後,妻子非常生氣,對他說:「我現在才知道我在你心裡是什麼位置,原來只是你父母的百分之一,你兄弟姐妹的十分之一。」結果,妻子和他冷戰了十幾天,後來他極力地向妻子解釋,他是想,他的錢就是她的,給她幾千元,只是先滿足她給他說過的一些沒有實現的願望,而剩下的近300萬元,他其實一直是當作他們兩人的共同財產的。好說歹說,妻子才原諒了他。這件事表明,如何分配500萬元大獎,的確是一個難題,是一件容易讓人煩惱的事情。不過,相比起這個八字還沒有一撇的煩惱來,阿良還有更實際的煩惱:他已50多歲,即將退休,但多半生的積蓄買股票被套牢,他和家人正面臨著生活沒有保障的嚴峻前景。他的確是應該為生計而發愁的。「發愁的情緒,是真的,但發愁的內容,被替換了。」榮瑋齡說,「為沒錢而發愁,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會打擊自尊心。於是,不如換一下內容,為有錢而發愁。這樣一來,感覺上就好多了,不再是沒有面子,甚至還可以驕傲一下。」為了保護自尊和面子,而替換髮愁的內容,這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事情。沒有男朋友,就拚命做紅娘榮瑋齡說,我們可以經常看到這樣的女孩:因為種種原因,她歲數不小了還沒有談過戀愛,也很少有男士追求她。但是,她不為自己沒有男友發愁,相反,她倒是經常幻想,如果同時有幾位男士追求她,她該怎麼辦。並且,她還很喜歡把這種幻想說給周圍的人聽,甚至讓他們給她出主意,假如同時有那麼幾位男士追求她,她該怎麼處理這個難題。這和「假如中了500萬該怎麼辦」的煩惱是一回事。一直得不到異性喜歡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但直面這個苦惱太難過了,這樣的女孩沒有勇氣面對,所以改變了苦惱的內容,把「為沒有異性追求而苦惱」變成了「假如很多異性同時追求該怎麼辦」的苦惱。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用的是置換的手法,置換了苦惱的內容。置換還有另一種手法,即置換主角,本來是我為一件事苦惱,但我不願意碰它,於是變成我為別人這樣的事情而苦惱。譬如,一個女孩,一直沒有男朋友,也沒有信心面對異性,但她卻特別熱衷於為別的女孩介紹男朋友,還很焦急地給別的女孩說,你這麼優秀這麼好,還沒有男朋友怎麼行。其實,她是置換了苦惱的主角。本來,是她為沒有男友而苦惱,但她不願意麵對這件事,於是變成了為別的女孩沒有男友而苦惱。並且,當她說「你這麼優秀這麼好」的時候,實際上反映出,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她認為,只有「這麼好這麼優秀」的女孩才配談戀愛,而不夠好也不夠優秀的她不配談戀愛。但其實,這是她自己的心理在作怪。喜歡她的異性並不少,也有不少異性愛和她在一起,但她對自己要求比較高,認為自己只有達到某種條件後才配談戀愛,否則就是對戀人的不負責任。——————————小資料:心理防禦機制精神分析的一個重要貢獻,是發現人的心理防禦機制。這個心理防禦機制的目的本是為了保護心理免受傷害或痛苦,但是,人用心理防衛的手段去處理問題,結果反而會加重自己的心理痛苦。原因在於,心理防衛行為有一個本質特徵,就是逃避真實,例如,否定真實的心理感受,歪曲造成痛苦的客觀事件等。心理應付方式往往會收到暫時的效果,就像一個人遇到問題去買酒求醉,從而把問題「忘掉」一樣。但是,問題的根子還在那裡,會在日後產生更嚴重的心理危機。不過,必須看到,有相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或者說較少使用心理防禦機制的人,幾乎都是在比較健康、寬容、充滿信任的童年環境中長大,而在艱苦、挑剔甚至充滿敵意的環境下長大的人,無可避免地會有較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我是不幸,但你們該羨慕我」一位男士,一生多舛,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相繼遭遇意外死去,他經過很艱苦的奮鬥才長大成人,讀了重點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如果你和他喝酒喝到深處,他會痛哭流涕,講他的人生多麼不幸,他是何等地羨慕那些在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但清醒的時候,他不會這麼說。相反,他會說,他一點也不羨慕別人,因為很多父母太糟糕了,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過呢。何況,他擁有別的孩子都沒有的自由,而且現在過得也不比別人差。他這是置換了主語和賓語,本來,他的真實想法是「我羨慕你們」,但卻被他置換成「你們應該羨慕我」。這已經有了一些「酸葡萄」的味道:我能吃到的就是好的,你們吃的,滋味都不如我的好。上一期「健康?心理」版文章《遭遇極端危險,做賢者危險》提到的被綁架了8年的奧地利女孩卡姆普什,她對媒體說的那一番話———「我並不覺得自己錯過了什麼,值得慶幸的是,我沒有學會吸煙和酗酒,也沒有交上壞朋友。」———就有酸葡萄的味道。置換內容也罷,置換主角也罷,互換主語和賓語也罷,酸葡萄心理也罷……這些看上去不夠健康的自我欺騙的方式,都有一定積極的作用:保護當事人,使其不喪失活下去的勇氣。的確病態,但也有保護意義這些有點病態的方式,多是在遭遇了接二連三的挫折後而形成的。阿良是瀕臨下崗、積蓄被股票套牢、自己和全家人的生計都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出了「假如我有錢該怎麼辦」的自我欺騙的方式。那位在外企工作的男士,他的人生相對可能更為不幸,如果過早地去直面父母早亡這個不幸,他可能會悲傷得失去活下去的勇氣。相反,運用一下「我不羨慕你們,你們該羨慕我」這種自我欺騙的方式,他會沒有那麼悲傷,甚至還帶著驕傲而活下去。至於卡姆普什,她16歲的人生,有一半時間被關在6平方米的地牢里,她如果現在就直面這一點,她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因一半時間被浪費而產生自殺的傾向。人生太苦的人,經常會發展出一些病態的自我保護的方式。這些方式,雖然限制了他們,損害了他們的現實知覺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病態的自我保護的方式,也有相當的積極意義。但必須強調,不是所有遭遇了太多苦難的人,都會發展出這些自我欺騙的方式。實際上,也有不少人,總能鼓足勇氣,「直面慘淡的人生」。解決之道:最好從娃娃抓起那麼,這種直面悲慘的勇氣,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3歲前是關鍵的時期。首先,2歲前,孩子與母親(或類似母親的角色)的分離要少。我們懼怕不安全的環境,懼怕挑戰,懼怕直面慘淡的人生,按照心理學的說法,本質上都源自童年形成的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感,主要來自與父母的分離,尤其是與母親的分離。如果經常與母親分離,而且孩子沒有一點預期,那麼分離的痛苦就會遠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會讓他在很小的年紀就發展出一些自我欺騙的方式,以告訴自己「與媽媽分離,沒有那麼痛苦」。長大了,這種邏輯就會發展成「生活中的那些災難,沒有那麼痛苦」,甚至乾脆說,「那些災難根本就沒發生」。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有極少數人,在屢屢遭遇與母親的分離的痛苦後,反而會變得特別膽大(其實他們內心仍然很膽怯),特別喜歡災難的挑戰,甚至會成為我們社會中的佼佼者。但多數人,如果在2歲前遭遇了太多太漫長的與母親的分離,那麼他以後會變得特別不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幸與災難,他的自我欺騙的方式會特別多。我們勇敢,是因為心理有安全基地其次,從1.5歲~2歲開始,要鼓勵孩子探索未知世界。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是孩子發展勇氣和獨立探索能力的關鍵時間,父母不要苛求孩子的絕對安全,而不放手孩子去探索他的未知世界,譬如說爬10米去抓自己的玩具熊。如果父母看著孩子太辛苦,而自己邁幾步把這個玩具熊遞給孩子,那麼孩子的這次探索其實就是以失敗而告終,他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就得到了一次損害。如果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那麼,他就會變成一個懶惰、沒有勇氣的人。不過,在孩子進行這些探索的時候,雖然父母不可以經常替他去做,但一定要有人陪伴他,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安慰他,等他情緒平靜下來後再鼓勵他繼續進行探索。這樣一來,這個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心理:不管我遇到什麼挫折,我的背後一定是有一個安全基地的。等長大以後,這種心理就會埋在他的心底,讓他成為一個特別有勇氣的人。我們只看到了一些成年人的勇氣,但實際上,我們卻容易忽略,他這種勇氣其實是來自關係,他其實是潛意識深處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他都有一個安全基地。
推薦閱讀:

紙尿褲到底多久換一次比較好呢?
如何判斷女生是喜歡你還是在耍你?
有哪些令你細思極恐的冷知識?
一隻手機掉落在異國他鄉的海底,居然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又回到了當事人手中?
如何消除潛意識裡的負能量?

TAG:生活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