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看海,看看海外城市怎麼做

雨季來臨,從南到北,暴雨連連,很多城市又開啟看海模式,居民住宅瞬間便成海景房。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為何國內城市內澇頻發,很大原因是城市的排水系統落後,跟不上城市的發展。與國內城市相比,國外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統比較發達。BOBO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國外城市的排水系統,希望能給我們的治澇工程帶來一些啟發。

巴黎:下水道成旅遊景點

巴黎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下水道系統。這個處在城市地面以下50米的世界,從1850年開始修建,巴黎人前後花了一個多世紀才完工。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47公里,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統配備了電腦控制,還有專門針對雨季塞納河水的「漲水站」以及安全閥,以及用於下大雨時保證排水效果的路邊下水道等等。每天,超過1.5萬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都通過這條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區。有意思的是,巴黎下水道還是一處觀光旅遊點,1867年巴黎承辦世博會期間就開始向遊客開放,陸續有外國元首來這座地下迷宮取經。位於塞納河阿爾瑪橋畔的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如今每年客流量超過10萬人。下水道四壁整潔,沒有想像中的污穢與腥臭。通道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這樣的市政工程,雖然初期投資巨大,後期使用過程中卻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年工程,惠及今日。在多雨季節,巴黎人暢行無阻,地鐵通道上不會掛「瀑布」,車子也不會變成「潛水艇」。

倫敦:8.1萬公里下水道

現在倫敦的排水系統是十九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建設的倫敦下水道,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1859年著名的工程師約瑟夫·巴瑟傑按「污水有效收集、將污染轉移到泰晤士河口處理」的思路著手設計倫敦排水系統,包括「收集系統、截污系統和處理設施」3部分的建設和完善。收集系統由21000公里污水收集支管、720公里污水主幹管和提升泵站組成。但是城市的不斷發展擴張使得當時運行良好的維多利亞下水道的排水容量備受壓力。二十世紀以來,系統進行了關鍵而且重要的升級,現在,曾經組成倫敦排水系統的維多利亞下水道只佔整個倫敦管渠的1%不到,僅污水主幹管總長就達到將近81000公里,尺寸最大的比倫敦地下鐵道還要大。2007年倫敦市投入17億英鎊,實施「泰晤士隧道」方案,這項排水隧道工程將在泰晤士河下面建設一條長35公里、直徑7.2-9米的深層排水隧道,以達到進一步提高倫敦城市排水系統過流能力,提升城市排水安全的目的。

德國:透水地面

在德國,即使再大的雨,也很少見到路面積水。這與城市80%的地面改用透水地面有關。德國的市政努力開發各種雨水滲透裝置,根據不同區域鋪就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道、郊區道路等受壓不大的地方,採用透水性地磚,這種磚本身可透水,磚與磚之間採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透水路面不僅解決了積水問題,還平衡了城市生態系統。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滲透入地,可補充地下水資源;還能通透「地氣」,可使地面冬暖夏涼,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適度;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積大,對粉塵有較強的吸附力,減少了揚塵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荷蘭:水廣場

荷蘭,地勢低于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鹿特丹每年約有300天在雨中度過,而且常常遭受暴雨侵襲。鹿特丹在部分地區試點了乾濕兩用的「水廣場」。所有的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構成了一個循環往複的網路,雨量大時水就從大蓄水池中分流,雨量減小時水又會回到環形水池中去。沒有雨的時候,「水廣場」就變成了市民的活動樂園。這不僅提供了市民休閑場地,而且節約公共設施的用地量。

東京:成立「下水道協會」

除了地震以外,對日本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颱風和夾裹而來的大雨。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的工業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通道,卻因為下水道系統的落後而飽受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協會」,主旨是對下水道系統作全面評估,統一下水道建設以及排污標準,將老化的管道更新換代。1970年,日本召開「公害國會」,會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確規定了下水道建設目的,並決定每年投入大量國家預算用作污水收集和處理的建設及運營。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東京下水道的每一個檢查井都有一個8位數編號,知道編號就能便於維修人員迅速定位。

新加坡:排水渠遍布全國

新加坡地處赤道,年平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一年裡11月到次年1月間是雨季,幾乎天天下雨。非雨季的時候,雨水也是不缺的。總的來說,新加坡很少出現被水淹的情況,這主要歸功於它先進的排水系統。在城市建設之初,每起一座樓,每建一個街區,最大容量的排水系統一定是計劃在前的,這是它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規劃的結果。

剛到新加坡的遊客,行走在這個城市國家的人行道上,會發現有很多溝溝蓋蓋,這些都是用來排水的。這樣的排水渠遍布新加坡,足以應付正常雨量下新加坡城市的排水情況。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想你,在又一個雨季【情感美文】
相伴雨季,紅塵有夢
感受雨季 - Qzone日誌
「七下八上」多雨季時刻遠離皮膚病

TAG:城市 | 海外 | 看海 | 怎麼 | 雨季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