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格律詩的拗救_董尚祥

談格律詩的拗救 2011-11-25 08:53閱讀: 拗,意謂彆扭,不順,不和諧。格律詩的平仄是有一定格式的,句式的平仄安排,使句子抑揚頓挫,有節奏而和諧的。這是千百年來無數詩人集體創造的結晶。我們如果在創作中,違背了這種規則,該用平聲的字位,用了仄聲,就顯得彆扭,不順,不和諧,這就叫"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對句相應的該用仄聲的字位上,換個平聲字,進行補償,補救,實現新的和諧,這就"救"過來了,叫拗救。拗救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對句相救。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個音節該用平聲的字位上,用了仄聲,拗了,就在本句下個音節另一個該用仄聲的字位上,換個平聲字,這就救過來了。對句相救,就是在一聯之中,出句該用平聲的字位上,用了仄聲,拗了,就在對句該用仄聲的字位上,換個平聲字,這就救過來了。(一)本句自救。第一種是救孤平。孤平是詩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須救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用了仄聲字,就犯了孤平。可將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該用仄聲的字位,改用平聲字,這就把孤平救過來了。如:「恐驚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仄平平仄平」,這個句子,在第一個字 ,該用平聲的字位上,用了仄聲"恐"字,若不救便成了孤平句。於是就在本句第三個字,該用仄聲的字位上,改用平聲"天"字,就把孤平救過來了。又如:「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春有懷》) 「仄平平平」,該句的第一字該用平聲,而"北"是仄聲,為避免孤平,就將該用仄聲的 第三字,用平聲的"江"字來救。七言詩的第三字該平而仄,那麼,就用第五字該仄而平來相救。例如:「未到曉鍾猶是春」(賈島《三月晦日送春》)「仄仄仄平平仄平」這個句子,第三字 "曉"該平而仄,於是就用第五字該仄而平的"猶"去救。又如:「一任晚山相對愁」(程顥《題淮南寺》)「仄仄仄平平仄平」這個句子,第三字"晚"該平而仄,用第五字該仄而平的"相"去救。第二種 是"特拗"句,此種拗,是允許的。我們常說"二四六分明",可是在句式五言「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仄平平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該用仄聲的偏用平聲;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該用平聲的偏用了仄聲,成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節奏點上平仄不合,二四六不分明了。這似乎違反了平仄規則,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這種形式在前人詩中屢見不鮮,成了約定俗成的特殊格式,乃至科舉考試的試帖詩,也容許用此種句式。這種特殊形式,五言叫三四字互換,七言叫五六字互換,稱之"特拗"。如 :「仍鄰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迹》)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這種"特拗"句式,多數用於一聯的出句,成為唐宋詩人的一種時尚。現代人作舊體詩,也常用這種句式。 魯迅詩:「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哀范君》)「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毛澤東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答友人》)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對句相救第一種是五言出句「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或三四兩字都用了仄聲,就在對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原有仄聲位,改用平聲來補償;七言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字或五六字都用了仄聲,就在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五字原有仄聲位,改用平聲字來補償。例如: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出句第四字位,應是平聲,「不」字是仄聲,就在對句第三字位,該用仄聲的,改用平聲「吹」來補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平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五六字位,應是平聲,「八十」是仄聲,就在對句第五字位該用仄聲的,改用平聲「煙」來補償。第二種 是一字救雙拗 。就是本句自救和對句相救並用,是自救和相救的複合方式。 如:「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李白《宿五松山下。)出句「五」字,對句『寂』都是該平而用仄,對句「無」字,原字位是仄聲,改用平聲,既救了本句的第一字「寂」,又救了出句的第三字「五」。「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蘇軾《新城道中》)出句第五字「竹」,對句第三字「自」拗了,就在對句第五字的仄聲位,改用平聲字「沙」,既救了本句的「自」,又救了出句的「竹」。第三種 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在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式里,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沒有用仄聲,僅僅是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了仄聲,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不救,正符合「一三五不論」的說法。救,也可以,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用第一種或第二種對句相救的方法救之。拗救是格律詩調節平仄的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上面講的僅僅是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規則,是初學者必須掌握的,更複雜的,此不討論。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1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新安二首
  • 懷川摭拾
  • 步韻奉和馮凌兄仲秋見贈
  • 城牆及其他---古城記憶之一
  • 長安寄懷15首
  • 推薦閱讀:

    既然普通話中沒有入聲了,為什麼作詩還要講究入聲?
    《什麼是格律》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370)期
     詩詞格律講座稿
    常識——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平仄格律表

    TAG: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