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騎兵VS日軍鐵炮足輕的兵人模型

各位同好 大家好 這次帶來的是我的古代參賽作品 萬曆朝鮮戰爭時間:1592年 11月 第二次平壤之戰配件表:1明軍輕騎兵:馬:DID德軍馬馬具:自製馬鞍&馬鐙:原配件自改頭雕:SS志願軍自己加鬍子素體:SS2代素體索子甲:新出的獅心王的甲反穿(模仿索子的效果) 自己加金屬片內穿棉服&褲子&梭子甲褲:IGNITE的古代裝自染色做改動腰帶&護手:自製 靴子:DID秦兵(這個靴子基本沒有現成的 又沒有手藝自製 所以將就了)小號佛郎機炮:自製長搠:自製明代鐵盔:自製弓及刀:龍的蒙古戰士自己增加細節弓箭袋: IGNITE2日軍鐵炮足輕:斗笠盔及全套布件:自製全身盔甲:DID伊井改色頭雕::DID伊井刀:浪人套裝刀火繩槍:IGNITE荷蘭兵 戰旗:自製素體:龍老的素體 草鞋:浪人套裝衣服:DID英雄的綠色裝褲子: IGNITE 皮包: IGNITE火繩槍的小配件:自製3地台:這個肯定是自製了 沒有現成的 哈哈 只是把DID的 馬固定在地台上很麻煩 而且這次在做的時候對DID的金屬很頭痛 基本就是一碰就裂 真希望他們以後能改改。這次製作這個作品總耗時2個來月,期間由於求龍的蒙古戰士求不到還猶豫了下,幸虧得到了八角陳總和GUOBEI1兄弟的無私幫助從美國代購了一個,在此也對這兩位好人說聲感謝,也感謝各位同好看完這麼多的開場白,我寫得很累,相信你們也看得停累,下面就直接上圖了,謝謝!!!!!

其實我一直糾結於國產題材較少的問題 所以自己打算做一個的國產系列 由於我國近5百年來 與臨國日本交手較多所以抗日的題材是必不可少的這個作品是我的抗日系列中時期最早的一個作品 本來想放在最後做 結果由於這次大賽提前了好象在大家玩潮流科幻之類參賽作品中有些突兀不過本人軍事類是主流 所以就汗顏來參賽了 哈哈下面先說說歷史背景:大明援朝抗日戰爭是四百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的一場國際戰爭,也是中、日、朝三國首次規模的衝突。中國稱之為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而日本史書則把這次戰分為兩次來說,分別叫作文祿之役(文祿元年)和慶長之役(日本在慶長2年發動了第二次戰爭)。整個戰爭從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開始一直到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結束,歷時七年。這場戰爭,史書記載大明朝是「幾舉海內之全力」,前後共計消耗銀近八百萬兩,出兵數十萬,反覆與日軍拉鋸戰,最終異常艱苦的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戰爭的慘烈,

局勢的複雜和多變,過程的曲折,常常讓人唏噓不已,為之動容!這也是大明朝歷史上有名的萬曆三大征之一。由於打完這場戰爭 明朝基本大傷元氣 很快便倒在農民軍和後金軍的衝擊之下再加上後來的清朝出於統治的目的沒有宣傳這場戰爭的勝利使得很多後人對這場戰爭不是很了解。個人認為這是很了不起的一戰,明軍總人數少於日軍,但火炮和騎兵比日軍犀利,可以看出在當時的世界,沒有哪支軍隊敢和明軍打地面戰。(靼子能奪天下實際上是明朝內部已經腐朽了)除非它自己把自己打敗。日軍也是百十年來的精華,經過戰國的熏陶,他們的鬥志,裝備,經驗都是比較好的,在秀吉的野心的驅使下,他們以進軍朝鮮為跳板進而入侵中國,甚至秀吉還想佔領寧波來攻佔天竺(後代的日本基本也是隨著這個路線來完成他們的侵略)。這場戰爭直接影響了東亞的格局近5百年,把日軍入侵拖到了19世紀。這是當時各國的國情和實力決定的,在封建社會的體制下,當時的世界各國都不會是中國的對手。即便日軍順應明末的混亂佔領了朝鮮,它也不會是後來早期清朝的對手,這種情況直到決定性熱兵器和新式戰法的普及才有轉變。

我做的是第二次平壤之戰時期的雙方,重點介紹在2次平壤之戰時期的雙方,對於整個戰爭的詳細的介紹我就不說了,網上的資料很多,各位可以去看看。

製作總結:明軍輕騎兵:(按照資料應該是遼東精騎)在當時的世界,火器已經開始在戰鬥中大量使用,像明朝的軍隊火器的普及率可以達到40%-60%,明軍各類火炮和鳥銃種類極多,這次做的就是明朝大殺器之「佛郎機」炮,「佛郎機」是葡萄牙的當時翻譯,這種炮採用母銃和子銃,威力巨大。明軍共仿製大小5個級別N種,我做的是最小級別」小號佛郎機」,是單兵手持發射。頭盔自己製作的明朝鐵盔,甲採用索子甲(這個甲應該是明軍從蒙古人那學到的,蒙古人是叢征伐中東或歐洲各國學到的),本來想做棉甲的,但看下資料騎兵用棉甲那時還比較少矛採用資料上的長搠樣式(按照資料應該矛面還要寬一些)。馬具為自己根據老外中國騎兵的圖畫資料加以改造。2日軍鐵炮足輕:(按照資料應該是小西行長的第一軍)日軍當時也採用很多的南蠻的火繩槍,鐵炮足輕是當中的主力(日軍騎兵基本沒法拿出手,什麼武田信玄,上衫謙信的騎兵在國內還可以,但在朝鮮和長期與蒙古,後金作戰的明軍比起來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呵呵)。槍是成品,只做舊化處理,自製足輕的斗笠盔再加細節,盔甲自己改色(我自己開玩笑叫去伊井化 呵呵),內穿的衣服和褲子我根據資料改了下,特別是褲子,為了體現小西行長的基督教徒的特色加的歐式格子褲另外自製了火藥壺和子彈壺,再增加了比如火繩槍火繩等小物品。背後戰旗為自製,本來還要在身上貼小西行長的家徽的,由於水貼列印紙還沒摸熟就以後加吧。原文來自30#作品:1592年 萬曆援朝抗倭戰爭---收復平壤http://bbs.bbi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141

這是我對兵人的意見:雖說我懂得不多,但我一看就看出諸多錯誤。第一,馬上弗朗機沒那麼大,而且他是火門槍,銃管尾端要裝長木柄。

第二,日軍用的鳥銃不對,明顯是歐洲的火繩槍,作者將南蠻火槍做成這種樣式是不嚴謹的行為,一來作者並沒有見過日本任何南蠻火槍實物與古書圖片,二來南蠻火槍很有可能與種子島火槍差不多。游擊將軍陳寅曾打過朝鮮的日軍,似乎西洋銃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南蠻火繩槍。

臣白海氛初起,留心訪求神器。知衝鋒陷陣大銃,有國初頒發邊鎮"三將軍",征交趾所得佛郎機,下及總理戚繼光改作虎蹲、百子等炮②。又於萬曆二十四年,游擊將軍陳寅到京,示臣西洋番鳥銃。較倭鳥銃稍長,其機撥之則落,彈出自起。用藥一錢,鉛彈八分。其制輕便,但比舊鳥銃只遠五六十步。又思臣祖大理寺寺副、先臣趙性魯在日③,倭奴初犯浙直,尚無鳥銃。六七年後,方有茲器。臣祖語臣日:"我聞先朝吐魯番吞併屬番哈密,中國置經略大臣,徵兵數萬,分道出援。緣土魯番借得嚕蜜神器,天兵不能救,竟為所並。嚕蜜密邇水西洋,豈此器從彼中傳至西洋,西洋傳至倭中耶?"火繩槍(種子島)為模仿葡萄牙槍製造。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隨中國船漂流至種子島,從而引入了火繩槍。此種槍也因而得名為「種子島」。種子島火槍:

注意趙士禎的西洋銃與倭銃一樣都是彎銃拖。而西洋銃的火繩槍機與種子島火槍並不相同:歐洲火繩槍原來也用如種子島的槍機,後來因為它的某些缺點而改用如西洋銃的槍機了,最後不再使用如種子島的槍機了。據說:火繩槍的彎銃拖與寬銃拖在歐洲都有使用,直到17世紀半葉才將彎銃拖淘汰掉。(原文我找不到了)第三,就是盔甲有問題,這副鎖子甲很顯然是朝鮮的。從平番得勝圖來看,精銳騎兵大多數用的是步面甲。平番得勝圖

清末西藏騎兵盔甲

第四,抗日的遼東明軍騎兵並沒有使用馬上弗朗機,也很少用火器。特別是遼東騎兵並不喜歡用火器。李如松征朝鮮時,出征遼軍的火器使用就非常少——《明神宗實錄》萬曆四十六年五月庚寅:「錦衣衛鎮撫周仁卿陳破虜在用火器:昔從提督李如松征倭,見遼兵歸陣止攜弓箭、短刀,未諳火器之用。請給敕諭浙江巡撫,容職往彼處挑選各營火器手精兵三千員名,各帶鳥嘴銃、三眼槍等件,借府州縣未解錢糧為安家盔甲等費。」昔者遼陽火器如山,盡以資敵。此用者不善,非器之不善也。而遼將遼兵隨言火器不得力,不如短棍腰刀之便。遼鎮那種全國聞名不喜歡用火器,連棒子都把遼兵不喜歡用火器記錄進史料的邊鎮,懶得用出名到連常備火器配置都遠遠比其他鎮少的地方。萬曆二十年(1592年)底,明提督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御樓總兵官李如松、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率30000餘人第一次赴朝抗擊日軍。隨軍裝備:大將軍炮120門、滅虜炮2210門、虎蹲炮20門、小信炮1190門、快槍500支、三眼銃100支、毒火與明火等火箭53001支,以及數量眾多的各種冷兵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六,李如松集中朝聯軍50000人(一說40 000餘人)圍殲平壤日軍。

《德川家康·乾坤夢.1》:明軍在近身戰中使用的是一種擁有著驚人威力的被稱作子母槍(三眼槍,木柄尾部裝有槍頭)的火槍。對於子母炮,參加碧蹄館戰役的武士們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個槍口。三個槍筒相連。可自由選擇發射一次或三次。」騎馬的武士手拿長柄火槍。柄長六尺有餘,帶有長約一尺的槍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槍身分為兩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會開槍。(即快槍)他們的衣服外層是紅色的毛氈,裡層用鐵鏈連著一塊被切割成大約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鋼片,有著像道服一樣長長的下擺。(上面有圖)雖說錯誤較多,但兵人做得很好,看的我留口水。


推薦閱讀:

獲取SketchUp模型三大途徑——Caigle
下圖這隻雞叫什麼,有出處么?
貓狗大戰(4)測試模型
有哪些有點難度、又不是很貴、需要花一些時間來做的東西?
【模型】我的所有大貓

TAG:騎兵 | 模型 | 兵人 | 日軍 | 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