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璽火針治療皮膚病經驗

黃石璽火針治療皮膚病經驗

發布: 2011-5-07 15:55 | 作者: 鍾潤芬 | 來源: 赤醫網 | 查看: 94次

  黃石璽火針治療皮膚病經驗  《遼寧中醫雜誌》2010年第37卷第9期  鍾潤芬,黃石璽(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北京100053)  摘要:黃石璽主任擅用火針,在治療皮膚病方面取得良好的療效。通過對黃石璽主任治療皮膚病的臨床經驗介紹與總結,體現了火針在治療皮膚病的靈活應用和獨特療效,為皮膚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方法。關鍵詞:火針;皮膚病;經驗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19(2010)09-1655-02  黃石璽,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曾師從田從豁、李志明、高立山等針灸名家,從事醫療、科研、教學工作26年,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診療風格,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針灸治療中擅用火針,並改良火針針具及臨床操作——用毫火針替代傳統火針,對治療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後遺痛更有獨到的見解。筆者跟從黃石璽主任出診期間,目睹黃石璽主任應用火針治療各種皮膚病,方法獨特,療效良好。現將其簡介如下。  火針療法是用火燒紅針體後,灼刺人體一定的腧穴或部位,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毫火針」即是改用毫針(普通不鏽鋼針灸針)做火針針具,臨床應用中既克服了傳統火針的缺點,又突出了火針的治療優勢。其特點有:①針體細,對皮膚損傷輕;②易於燃燒,在火焰下一燒針體即通紅;③易於操作,對病變面積較大者可多針同時治療,減輕患者痛苦(原始多頭火針燒針時間長);④針孔小,減少了局部被感染的危險;⑤針體細小,燒針易燒紅,減輕了火針後的疼痛;⑥針後出血少,基本不暈針;⑦針體短小,易於操作,減輕了病人的恐懼心理;⑧一人一次性使用,避免原始火針一針多人多次使用的交叉感染患者恐懼心理;⑨普通針灸針做針具,便於普及應用等等[1]。  操作方法:75%酒精常規皮膚消毒後,左手持止血鉗挾95%酒精棉球(捏干,防酒精溢出)並點燃,靠近要刺之部位,距針刺部位約10~15cm,右手拇、食、中指夾持持規格為0.35mm×25mm毫針2~5支,以握筆式持針,針尖方向指向火焰,將針尖針體放在火的外焰燒至通紅或發白,果斷、迅速地刺入要刺之部位,疾入疾出,不得歪斜、拖帶。為預防感染,治療後6h內不可洗浴針刺局部。  1 病案舉例  1.1 帶狀皰疹 王某,女,60歲,右側胸脅皰疹2天伴劇烈疼痛,影響睡眠,坐卧不安,煩躁易怒,口乾口苦,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診斷為「帶狀皰疹」。查體:右側胸脅部可見片狀不規則淡紅色丘疹,水泡,密集成簇,舌紅,苔黃膩,脈弦數。證屬肝膽火郁,肝經濕熱。  治法:火針、拔罐放血。操作:常規消毒後,手持3支1寸毫針,燒紅針尖後點刺皰疹群,然後在火針點刺處拔罐5min,吸拔出少量皰液及血液,起灌後用干棉球擦凈。治療後疼痛即刻消除,當晚眠安。上述方法連續4天,疼痛明顯減輕,皰疹逐漸消退。隨訪半年,未見神經痛複發。  按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表現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布,常伴有神經痛和局部淋巴結腫痛。中醫稱為「火丹」、「蛇串瘡」,由於火毒蘊積或濕熱鬱結於皮膚所致。火針療法具有清熱解毒、溫通經絡、行氣活血之功,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拔罐刺血泄熱,使毒熱之邪外出,從而清熱解毒而止痛。火針配合拔罐,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有獨到療效,且縮短病程;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也效果明顯。  1.2 局限性白癜風 馬某,男,26歲,面部錢幣樣白斑10餘年。於多家醫院藥物內服與外用治療未效。  查體:鼻尖見一1cm×1cm,鼻翼旁臉部見一2cm×2cm白斑,邊緣清晰,按之顏色不退,診斷為「白癜風」。治療:火針點刺。操作:常規皮膚消毒後,手持1寸毫針4支,燒紅針尖後迅速刺入皮膚白斑區,連續點刺,每處皮損進針4~6次,可見白斑區皮膚顏色變紅。每周治療1次,連續10次,白斑逐漸褪去,皮膚恢復正常。觀察半年未見複發。  按 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局限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皮膚乳白色素脫失斑,界限清楚,且好發於面、項、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嚴重影響了患者外表形象,導致心理障礙,而且目前尚無滿意療法。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中醫認為風寒濕邪是其發病的只要病因。火針治療具有助陽祛寒,祛風化濕,溫通肌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皮膚再生之功效。火針對面積小,病程較短的白癜風療效好,對大面積者療效欠佳。  1.3 痤瘡 黃某,女,24歲,顏面及胸背部痤瘡3年余,因學習工作壓力大和生氣而誘發並加重,位置固定,自覺疼痛,影響正常生活,曾於多家醫院皮膚科和中醫門診就診,經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臨床診斷:頑固性痤瘡。查體:顏面部和前額多處紅色丘疹,膿皰,部分破潰後結痂及形成疤痕,舌紅,苔黃,脈弦。證屬陽明火熱。治療:火針點刺加大椎拔罐放血。操作:酒精消毒後,手持2支1寸毫針,燒紅針尖後點刺丘疹、膿皰和結痂,達皮膚基地部,分別點刺丘疹和結痂各1次,點刺膿皰各2~3次,以拔除膿腔的白色內容物。然後在大椎穴處用三棱拔罐針刺絡放血,放出小半灌血液,5min後起灌,用干棉球擦凈。上述治療每星期1次,3次為1個療程。患者1次治療後丘疹、膿皰變淺,結痂。2個療程後患者顏臉部及胸背部皮損部位丘疹、膿皰消退,結痂硬塊變軟,面部和前額癥狀消失,皮膚光滑潤澤。  按 痤瘡,肺胃之熱,蘊於肌膚,郁於面部而發之。現代醫學是指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結構的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青少年的發病率和感染率很高。主要發生於面部和胸背等處。黃石璽老師遵循中醫基礎理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結合火針「祛瘀除腐、破潰排膿」的作用,用火針刺破膿腔後排膿、點刺丘疹和結痂,達到生肌斂瘡的目的,配合在大椎穴拔罐放血,泄熱散邪,活血祛瘀,可起到鼓舞正氣,促進氣血運行,加快肌膚更新的作用。  1.4 慢性濕疹 劉某,女,49歲,乳房濕疹5年,瘙癢,反覆使用激素類外用藥膏,停葯後癥狀反覆並加重,纏綿難愈,嚴重影響睡眠和正常工作及生活,患者極為痛苦。查體:雙乳房片狀黯紅色丘疹,脫屑,局部皮損粗糙肥厚,苔蘚樣化,抓痕,皮損左右對稱,舌淡紅,苔薄白,脈滑。診斷:慢性濕疹,證屬血虛風燥。方法:火針加灸法。操作:酒精消毒後,手持3支1寸毫針,燒紅針尖後散刺皮損處,然後點燃艾條施灸於皮損20min。治療後瘙癢立消,當晚眠安。上述治療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10次後患者瘙癢完全消除,顏色變淡,皮損變薄。  按 濕疹為臨床常見頑固性皮膚之一,慢性濕疹是由於多種內外因引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遷延不愈而形成的皮膚真皮淺層及表層的炎症性疾病。由於炎症反覆刺激使皮膚增生、肥厚,呈苔蘚樣變,病程反覆發作,頑固不愈。中醫認為由於素體陽虛而致脾胃化失司,水液停聚,濕邪困脾,同時有內熱,濕熱相兼,溢於肌膚而病,日久致血虛風燥而成。火針具有祛濕散邪,活血行瘀,溫通痹阻之功,可以溫陽化氣,運化水濕;加上灸法溫通氣血,燥濕止癢,祛濕散邪。二者合用達到清泄濕熱,和絡止癢之功。  1.5 尋常疣 郭某,男,24歲,手背尋常疣10年。查體:右手背有一灰褐色呈乳頭狀限界性贅生物,尖端深入皮內,高出皮膚,直徑約5mm,質硬,按之疼痛,診為「尋常疣」。方法:火針直刺。操作:酒精局部消毒後,手持3支1寸的毫針,併攏於一起,待針燒至通紅時,迅速而準確對準疣體中央,迅速進針,直刺疣體基底部,以患者略感微痛為度,點刺3~4次。24h內不要用水沖洗。上述方法每周1次,火針點刺後,局部疣體組織變黑。3次治療後,疣體自行脫落,局部皮膚逐漸回復正常。隨訪3個月未見複發。  按 尋常疣,又名「瘊子」,多發於手背、指背、足底、甲緣、頭面以及頸背部。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壓痛感。初起為針尖大,微黃色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略硬。中央可見一針頭樣小黑點,初發為1個,不斷增多,能自身擴散。西醫學認為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病;中醫學認為本病系陰血不足、肝失榮養、氣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氣外發於肌膚,或風毒之邪侵襲阻於經絡凝聚肌膚而成。火針具有消堅散結之功,通過火針療法,直接破壞疣體組織,使疣體壞死脫落。黃石璽老師還運用該法治療跖疣、雞眼均獲得良效。  2 小結 黃石璽主任臨床應用火針治病,病種較多,治療多種皮膚病的經驗豐富,臨床療效顯著。毫火針針身短,手握針穩,進針定穴準確,進針深淺易於把握;對皮損面積較大的病灶,多針同用,患者就一次進針的感覺,減少了患者的痛苦。臨床上配合拔罐、灸療等方法,以達到更佳效果。值得同道們學習參考及進一步推廣。
推薦閱讀:

一個職場牛人酒後分享的職場經驗,聽完直冒冷汗
高手的最高境界——「借雞生蛋、無中生有」
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與中國的選擇——張文木
做媳婦的經驗(蘇青)
妊娠嘔吐 臨床治療經驗方

TAG:經驗 | 皮膚 | 皮膚病 | 治療 | 黃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