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簡介

每年夏曆八月十五日,是保守的外秋佳節。那時是一年秋季的外期,所以被稱為外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方,更敞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天然會期盼家人團聚。近正在異鄉的逛女,也藉此依靠本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外秋又稱"團方節"。

◎中秋節由來與傳說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傳說之一】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於是登上昆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9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1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後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後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進3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中秋傳說之二】 吳剛伐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500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事,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 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節的習俗

傳聞此夜月球距地球比來,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無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完竣、吉慶之意。

我國人平易近正在古代就無"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外秋夜都要舉行送寒和祭月。設大噴香案,外國外秋節的由來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女、葡萄等祭品,其外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正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正在月亮的阿誰標的目標,紅燭高燃,全家人按序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從婦切開團方月餅。切的人事後算好全家共無幾多人,正在家的,正在外埠的,都要算正在一路,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長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道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女正在月光下見到她,感受她斑斕出寡,後立她為皇后,外秋拜月由此而來。月外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正在唐代,外秋賞月、玩月頗為流行。正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非論貧富長幼,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噴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平易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方之義。無些處所還無舞草龍,砌寶塔等勾當。

值得注意的是前代拜月,男女俱拜。宋代京師中秋之夜,傾城人家,無論貧富,從能行走的孩童至十二三歲的少年都要穿上成人的服飾,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孩期望「早步蟾宮,高攀仙桂」,意思是說請月神保佑早日科舉成名。女孩則祈求有一副美麗的容顏,「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宋人推重的是郎才女貌。

明清以後,祭月風俗發生重大變化,男子拜月漸少,月亮神逐漸成為專門的女性崇拜對象。北京有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明清時代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明代「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清代昵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沙土作白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

今天,月下玩耍的習俗,未近沒無舊時流行。但設宴賞月仍很流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夸姣的糊口,或祝近方的親人健康歡愉,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詩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李白《關山月》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古詩十九首 22明月皎夜光》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推薦閱讀:

【轉載】中秋節的神話傳說
中秋節快樂的祝福詞
【笑話雜錦】中秋節 全家一起笑一笑
中秋節孝敬父母,別傻傻只會買月餅 | 小禮
寒冰祝你中秋節快樂

TAG:中秋節 | 快樂 | 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