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第二性》還沒變成歷史,這10張女權主義海報就將永存!
明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在祝所有的女性朋友節日快樂的時候,又要來說說性別平等這件事。
在我這樣的凡人看來,大概每個作家都會希望自己的作品成為不朽。但是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些不同凡響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法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就是個例外。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1908 - 1986) |
||||
法國哲學家、作家、女性主義者。1945 年和讓-保羅·薩特共同創辦《現代》雜誌,致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1949 年出版《第二性》,成為女性主義經典。1954年憑小說《名士風流》獲龔古爾文學獎。和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為西方女性學術的三個中心。 法國前總統希拉克評價道:「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她在文學上的成就代表了一個時代思想的衝撞,並深刻影響了我們這個社會。她在法國文學史理應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以政府的名義表彰她為女英雄。」 |
波伏瓦在描述女性處境的經典論著《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1949 年出版)中寫道:「希望這本書有朝一日會過時。」因為只有《第二性》成為歷史,「第二性」的處境才有所改觀。
未料事與願違,1967 年她在接受加拿大廣播電視台記者的採訪時說:「不幸的是,這本書根本沒有過時,對於今天的女性來說,情況一點都不好,我甚至認為比我寫《第二性》時還要糟糕。」
當時間過去七年,1974 年,一群倫敦藝術院校的學生出於對當時女性身處社會狀況的不滿,以及對媒體上出現的女性負面形象和愈演愈烈的性別歧視,挺身而出,決定用自己的藝術創作與之對抗。學生們成立了「怒火女子工坊」(See Red Women』s Workshop),製作了一批採用絲網印刷技術製作的海報和插畫,向世界大膽發出了自己對身份和社會認同、性和婦女解放等主題的聲音。
在這些藝術作品中,學生們徹底挑戰並顛覆了傳統藝術作品中婦女的刻板形象,質疑女性現階段的社會角色,從集體性的角度向男性藝術世界提出挑戰,創作出宣揚自我意識、創意幽默並引人注目的海報。這些海報大多在倫敦南部一個小車間里被生產出來,通過當時全國郵政系統分發,而一些激進的網路團體和書店,則把這些海報從倫敦擴散到英國甚至全世界。
當時的海報後來被集結成書《SEE RED》
時至今日,再次看到這些當時的英國藝術青年們創作的海報,似乎依然發人深思,因為即使又過了四十多年,波伏瓦的「心愿」——世人無須再討論《第二性》存在的意義——依然沒有被實現。
在又一個「三·八國際婦女節」的前一天,回過頭來重新看半個世紀前令人熱血賁張的口號,以及編輯精心配上的選自《第二性》中波伏瓦所作的鞭辟入裡的分析,相信對讓我們有全新的現實啟發。
婦女能頂(大)半邊天|1981 年
在工作中尋找獨立的女人,要比男性競爭者少很多機會。她的工資在很多職業中低於男人的工資;她的工作專業化程度低,因此工資要遠低於技工的工資;同樣的工作,她的報酬要少。由於她在男人的世界裡是一個新來者,她成功的機會比他們少。聽從女人的命令工作,無論男女都同樣氣惱;他們總是更相信男人;做女人要不是一個污點,至少也是一種怪異。為了「爬上去」,女人得到男人的支持是有用的。男人佔據著最有利的位置,他們擁有最重要的崗位。
左右著女人目前狀況的事實是,在正在成形的新文明中還殘存著最古老傳統的痼弊。這正是那些匆匆做出判斷的觀察家不了解的情況,他們認為女人不能勝任今日擺在她們面前的機會,或者在這些機會中只看到危險的誘惑。真相是女人的處境正失去平衡,正因此,女人很難適應。是給女人敞開了工廠、辦公室、院系的大門,但是,人們繼續認為,對女人來說,結婚是最體面的生涯。
女人的活兒是永遠干不完的|1974 年
對女工、女職員、女秘書、女售貨員這樣在外面工作的人來說,想把她們的職業和照顧家務(購買東西、準備飯餐、打掃、料理衣服,至少要求每天工作三小時半,星期天則要六小時;還要加上工廠或者辦公室的工作時間,數目就很大了)結合起來相當困難。至於自由職業,即使是女律師、女醫生、女教師,她們的家務勞動會有人幫手,對她們來說,家庭和孩子也是負擔,需要掛心,這是沉重的障礙。在美國,家務由於有巧妙的技術手段而簡單化;但是,要求女工注意衣著和打扮,則強加另一種束縛;她仍然要照料家庭和孩子。
女性提出的 7 大要求|1974年
1. 免費的全天候託兒所
2. 同工同酬
3. 廢除所有令女性從屬於男性的法律條文
4. 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
5. 禁止歧視女同性戀者
6. 墮胎和使用節育手段合法化
7. 禁止對女性施加暴力
有一種女性職能,目前幾乎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履行,這就是做母親;女人常常要承擔一個她不想要的孩子,這孩子毀掉了她的職業生涯。這個負擔很沉重,是因為風俗反過來不允許女人在自認為合適的時間生育:未婚母親令人反感,對孩子來說,非婚生是一個污點;成為母親而不接受婚姻枷鎖或者不喪失地位的人是很少的。人工授精的想法之所以使那麼多的女人感興趣,並不是因為她們想躲避男人的懷抱,而是希望自由懷孕最終被社會接受。必須補充說,由於缺乏組織合理的託兒所和幼兒園,一個孩子就足以使女人的活動完全陷於癱瘓;她只能把孩子扔給父母、朋友或女僕,才能繼續工作。她要在這兩者中選擇:常常被看做是痛苦挫折的不育,和難以同所從事職業調和的負擔。
莫讓種族主義離間我們|1978年
無產者在俄國鬧革命,黑人在海地鬧革命,印度支那人在印度支那打仗,但女人的行動從來只不過是象徵性的騷動;她們只掙到男人肯讓給她們的東西;她們什麼也沒有奪取到:她們接受。這是因為她們沒有具體的方法匯聚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只可能在對抗中自我確立。她們沒有過去、歷史、適合她們的宗教;她們不像無產者那樣在勞動和利益上是一致的;她們甚至不混雜居住,而混雜居住使美國的黑人、猶太人區的猶太人、聖但尼或者雷諾汽車廠的工人結成一個團體。她們分散地生活在男人中間,通過居所、工作、經濟利益、社會條件和某些男人——父親或者丈夫——聯結起來,比和其他女人聯結得更緊密。
資產階級婦女與資產者而不是與無產階級婦女聯結起來;白種女人同白種男人而不是同黑種女人聯結起來。無產者會提出屠殺統治階級;一個狂熱的猶太人、一個狂熱的黑人會夢想奪取原子彈的秘密,將人類全變成猶太人或黑人,但即使在夢中女人也不會消滅男人。將女人同她的壓迫者聯結起來的紐帶,是任何別的紐帶不可比擬的。性別的區分實際上是一種生理上的既定,而不是人類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
抗議|1973 年
男人幾乎沒有必要操心他的衣著;他的衣服是方便的,適合於他的繁忙生活,它們不需要講究;它們幾乎不屬於他的人格;另外,沒有人期待他自己去料理衣服,有個自願的或者僱用的女人免掉他這種麻煩。相反,女人知道,人們注視她的時候,不會將她和她的外貌區分開來:她通過她的打扮受到評價、尊重、渴望。她的衣服原本就是用來使她行動不便,很容易損壞:襪子容易撕破,鞋後跟容易脫落,淡色的罩衣和長裙容易弄髒,褶皺容易平復;她必須彌補大部分這類事故;別的女人不會自願來幫助她,她對加重預算負擔,讓別人做她自己能夠做的工作猶豫不決:燙髮、燙大波浪、化妝品、新裙子,開銷已經很大。收入高的女人會免去這些苦差事,但她不得不保持更複雜的典雅風度,她會在購物、試衣等方面浪費時間。她必須仔細地打掃房子,因為在她家裡不能疏忽大意,而在一個男人家裡,疏忽是很自然的。她想同時像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那樣生活:由此,她增加自己的任務和疲勞。
資本主義也依賴家務勞動|1975 年
婚姻的負擔對女人來說遠遠比男人沉重。照料孩子和家庭還幾乎完全要由女人來承擔。反女性主義的傳統是這樣頑固,以至男人認為分擔以前屬於女人做的家務就是降低了地位。這就導致女人比男人更難將家庭生活和勞動者的角色調和起來。在社會要求女人做出這種努力的情況下,她的生存要比丈夫艱難得多。
人們高度讚揚家務勞動的詩意。但很少有任務比家務勞動更像西西弗的酷刑了;日復一日,必須洗盤子,給傢具撣灰,縫補衣物,這些東西第二天又會重新弄髒,滿是灰塵和裂縫了。主婦在原地踏步中變得衰老;她什麼都不做;她僅僅在延續現狀;她沒感到獲得積極的善,而是無休止地與惡作鬥爭。這是一種每天重新開始的鬥爭。多少女人就這樣在一場永遠不會帶來勝利的戰鬥中,忍受無休無止的疲倦,甚至在條件比較優越的情況下,也不能獲得最終勝利。
左:反對一刀切|1975 年
右:反對國民陣線|1978 年
當人們從龐貝城的灰燼中挖掘出遺體時,注意到男人是在反抗的姿態中凝固住的,向上天挑戰,或者企圖逃跑,而女人卻彎腰曲背,蜷成一團,面孔朝向地面。她們知道自己無力抗拒事物:火山、警察、老闆、男人。
因為女人從來沒有感受到自由的力量,她不相信解放:在她看來,世界受到一種看不清的命運支配,起來反對這個命運是狂妄的。人們想強迫她走的這些危險的道路,她沒有親自去開闢:她沒有熱情地投入進去是很自然的。除非給她展開未來,她才不再抓住過去。當人們實際號召女人行動時,當她們在人們指定的目標中認出自己時,她們會像男人一樣大膽和勇敢。
孤身一人時無能為力,聯合起來後其利斷金|1976 年
過去有過,現在仍然有大量女人企圖單獨實現她們個體的拯救。受禁閉的女人為了把她的牢獄變成榮耀的天堂,把奴役變成崇高自由做出了最後的努力——有時是可笑的,常常是動人的努力。
然而,解放只能是集體的解放,它首先要求完成女性狀況的經濟演變。自由,是向沒有可能建造任何東西的人打開的唯一道路;她們必須不接受處境的限制,竭力開闢未來之路;逆來順受只是放棄和逃遁;對女人來說,除了致力於自己的解放,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完)
聲明
本文編譯自www.buzzfeed.com
原作者:Gabriel H. Sanchez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