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泳:大學老師要有個人的趣味(南方周末 2008-3-6)
06-11
[寫作]大學老師要有個人的趣味南方周末 2008-03-06 14:16:22新思想舊習慣謝泳專欄如果老師講魯迅能讓他的學生都喜歡上魯迅,講胡適能讓他的學生都喜歡上胡適,那就是最大的成功。大學老師能影響學生的趣味,是老師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的趣味,是大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趣味如何培養,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但大學老師應當有這個意識,比如自己學術上的偏好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就要強化自己的偏好,而不是一定要遷就教科書,中國的文科教科書是最無趣味的,如果大學老師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教學偏好,那麼學生的趣味就會出問題。大學老師能影響學生的趣味,是老師的最高境界。如果一個老師講魯迅能讓他的學生都喜歡上魯迅,講胡適能讓他的學生都喜歡上胡適,那就是最大的成功。趣味可以共存,但趣味有排斥性,沒有排斥性就沒有趣味,喜歡魯迅的人看不起胡適是正常的,反過來也一樣。學術不重視趣味,很難有高境界。中國史學界很多人喜歡陳寅恪的學術,除了學術本身外,主要還是喜歡他的趣味,他研究的那些問題除了社會意義外,還有很強的個人趣味在其中。學術是智力活動,有趣味和有複雜性才有意義。陳寅恪考證」楊貴妃入宮時是不是處女」,也曾被認為是很無聊的問題,但這體現了研究者的趣味,其實背後有大問題在,這已是學術史上的常識。研究小問題最能見出學者的趣味。大學老師的個人趣味一旦影響了學生,一般來說就成功了一半。程千帆在《桑榆憶往》中回憶他的大學生活,經常提到一些有趣的事。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不但能看出程先生的學術趣味,也能看出程先生如何用趣味影響他的學生。他講了許多學術史上的佳話。有一則是關於黃侃和陸宗達的。他說:」研究訓詁學的陸宗達先生,在北大讀書,上到二年級,黃先生離開北大到武昌,陸先生就不要北大的文憑,跟著黃先生到了武昌。後來陸先生很有地位,北大又補發了一張畢業證書給他。」學生跟著老師走,其實主要是跟著趣味走,老師在哪裡趣味就在哪裡。現在的學生是跟著學校走,跟著利益走,什麼學校好找工作,什麼專業來錢快就跟什麼專業,趣味下降事關學風,其實是高等教育中的大問題。學生沒有趣味,就不會判斷講課和學問的關係。老師把課講好固然重要,但講課本身不是學問。周作人、沈從文講課難稱一流,但學問好,總為後人稱道。講課好的老師,如果有學問就更好,但二者兼得是最難的,所以大學裡一般還當以學問為上。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喜歡聽老師講課,但老師應當提高學生的趣味,讓學生明白學問才是大學裡的重要內容,到大學裡來是提高對學問的興趣,懂得學問的門徑,不是來聽故事和朗誦的。程千帆說:當年」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敬重的是老師的學問,至於老師們課上得怎麼樣倒不講究。老師們當中,胡小石先生最會講課,很有條理,季剛先生上課喜歡漫談,汪辟疆先生不大會上課,有的學生講他上課幾乎是語無倫次。可是如果上汪老師家請教他什麼問題,他能把有關的書一本本指示給你,然後一一講析,令人佩服。」舊大學和新大學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這些細微處。大學裡的學術趣味通常會保存在那些奇人、怪人身上,所以現在大學文科教育要提倡個性,主張趣味,要把學術做得好玩,不要把學術搞得一本正經。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80306/wh/200803060042.asp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125.與喵共舞64~端午奧運大道看燈
※在懷化山區的周末
※295.與喵共舞156~練舞有點累
※周末大禮包:高能圖表技原創首發
※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