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道---太極心法(三)

在太極拳修為過程中,如何正確運用假借修真法則呢?歸納總結有三:其一曰:假想;其二曰:假定;其三曰:假裝。以下就其三假,分而述之。

其一,假想。大凡練太極拳多年的朋友都清楚地知道,修鍊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即:「練時無人似有人,用時有人似無人。」其實,練時有與用時無,這就是假借修真法則之假想方法的具體應用。我們毫不猶豫地承認,太極拳是武術。太極拳不但好看,而且實用。內外兼修、體用兼備是太極拳的重要特性。練是為了用,因此修鍊時就必須遵循實用的原則。否則練歸練、用是用,那麼練必成瞎練,用定為無用。

如何才能在日常修鍊中做到以實戰應用為原則呢?那就必須做到無當有,假修真。要真正做到:無敵似有敵,假想修真功。關於假修真,師亦曰:「手忌空去,意忌空回。」(此處所言之手,並非僅指常言之手,而是總指周身之處處。)因此,平日盤拳走架就要做到手手不空、處處有意。此意可以理解為假想有敵之意。日常盤拳就要做到如師所云:

起勢未始,敵已當前;無畏無懼,安逸外顯;似生動念,即與敵沾;

意與敵粘,連敵不斷;隨敵要圓,無缺無陷;身從意動,後手為先;

往複摺疊,進退轉換;邁步輕靈,虛實相伴;形左實右,左顧右盼;

蓄而後發,氣要貫穿;完整一氣,身外有念;無形無象,勢勢綿延;

合收太極,仍與敵連;手手不空,忽隱忽現;無敵似有,假想真練;

太極真功,用時自現。

如此,平日練時能做到:以心察敵、以意粘敵、以氣連敵、以目觀敵、以手沾敵,這樣在實戰中遇敵,則能做到雖用似練,雖有猶無;心中無敵,目中無人;全無定向,隨心所欲。

其二,假定。我們知道處處求中是太極心法之核心;也是太極拳修為的不二法門。在太極拳道《中與定》的章節中,我們已經論述了中與定的內在關係;闡明了求中必先設定,以定求中,無定無中的道理。同時,我們也知道了不定才是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所求之定,實為不定之定。定是相對不定而言的。定是自不定而止,不定是自定而始。定而不定,不定而定,循環不已,周而復始。既然宇宙萬物的實質是不定,那麼如何才能不定中求其定呢?師曰:「假設其定」。也就是說拳中本無定,不定之中假設定。當然,此定雖為人之假設,但必須是假設而真實,假定而真有。此定乃不定之止,才真能定、能安、能靜。此定乃不定之始,才能定而生靜,靜而寓動。因此,可以說,假而設定是太極拳修鍊中內練神意氣的重要方法。

太極心法假借修真法則之假定,在太極拳修為中的具體應用內容很多,僅舉個例加以論之。比如,無論盤拳走架或是打手搏擊,均需要假定其空間範圍。如果練拳人執著於己身,其神其意只局限於自身各部之動作,其操之拳與盤之架必定身外無物。然而,太極拳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內外相融,一氣貫通。執著己身只有其內而無其外,其神形必著意著相而呆。因此,盤拳走架要把藏於有形身內之神意,放至身外無形之空間。此空間即隨假定之範圍自由縱放屈伸;在這隨意縱放曲伸的空間中,有形之身與無形之意,無內無外,神氣鼓盪,猶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自然與自由之王國中隨心所欲,縱情遨遊。此刻,哪有什麼拳架拳式?哪有什麼有形之身?哪有什麼無形之意?僅有尚存道法自然而已!空間範圍之假定,正如大成拳祖師王薌齋先生所云:「習時須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之內,四圍如有大刀闊斧之巨敵與毒蛇猛獸蜿蜒而來,其共爭生存之景。須當以大無畏之精神而應付之,以求虛中之實也。如一旦大敵林立,在我若入無人之境以周旋之,則為實中求虛。」王薌齋先生此論精闢至極,真乃假借修真之真諦,實為我輩應思應悟之經典!

假借修真法則之假定的具體應用範例還有,在太極拳打手搏擊蓄髮一定間之時,要假定發放之落點。如《拳訣》所言:「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由此可見,在發放瞬間不但要掌握髮自何處,還能控制落在何方。如《拳論》所言:「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發放對手猶如張弓放箭。放箭就要有的放矢,是放至五米之外,還是放至十米之內;這對所張之弓與所用之勁是有不同要求的。因此,假定落點,用發點找落點,以假定之落點為基準,控制並調整自身之神意氣,以蓄合之勁將對手發向落點,就成為了對敵打手時能否瞬間成功發放的關鍵。

同時,在平時盤拳練功時,要時時處處以假想之敵為所發之箭。假定身外空間之落點,在假想與假定中訓練自我的發放距離感。這樣久之,練時雖假想假定,卻憑假生出了因敵而調控的真實距離感與空間感。在此我想強調,有的練家,甚至有些名家,在太極拳推手搏擊時,把發放之落點定在敵方有形之身體上,似乎有待商榷。如師所云:「勁不向敵發。」也就是說,發敵之勁是穿透對手,直指對手身後之假定落點。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弓,對手是箭,靶子或者稱為落點是假定在身外的某點。這樣才能如《拳論》所言:「手上便有分寸,亦拿得人起,放得人出。」當然,假定空間範圍也好,假定身外落點也罷,均不是自己想當然,而是因敵隨勢而假定。此定雖為假定,是因時因勢以客觀為準,故能假定而出真實。

很多人在追求太極拳內功時,往往不重視或忽視空間感、距離感與節奏感的訓練和掌控;以為只要懂勁就能發放成功。孰不知,雖練拳多年,只能和自己人演練,而不能上擂台實戰。究其原因很多,不能掌握與調控空間、距離與節奏之三感,不能不說是主要因素之一。假借修真法則之假定,正是訓練和培養此三感的有效方法,望同道朋友慎思之。

其三,假裝。如果說假想與假定均是假而求真,那麼假裝則是假借修真法則中真而裝假的具體應用。說到假裝,很多人會非常反感。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假裝是一種不誠實、不磊落的小人之舉,是被人所不齒的惡習。在此,我想再次重申,太極拳所言之假與真,從本質上不同於生活中的真假概念。太極拳中的真與假是拳理與拳義所決定之必然;是亦真亦假,可真可假,真而能假,假能變真,真中有假,假里含真;這是藝術範疇的真與假在太極拳中的完美展現。太極拳需要真與假;太極拳離不開真與假。因此,不論平日操拳習練,還是對敵實戰,假而求真固然重要,真能假裝亦同樣關鍵。

何謂假裝?師曰:「知而裝不知也。」有朋友會問:練太極拳知道就是知道,為什麼還要裝不知道?我們說此處知與不知:是己真知而裝不知;人不知而以為知。我們說過練是為了用。在與對手實戰中,能做到真假虛實、裝假藏真、虛實無定,才能做到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克敵制勝,所向披靡。比如《孫子兵法》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一章所論:「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雪屯也。」在這計中孫子告誡兵家:在對敵作戰時,寧可知道而假裝不知道,不輕舉妄動,但決不能不知道卻假裝知道而冒然行動。要內藏靈機、外示痴傻,就像驚雷暗藏在雲端待機而炸,出奇不意,迅雷不及掩耳。這樣才能必勝無疑。而若假癲真痴、露機亂動,則必敗無疑。孫子所云雖為軍隊戰爭,但在太極拳推手搏擊中何不如此呢?在與人打手時,有些人非但做不到假裝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不輕而為,或待機而為;恰恰反其道而行:不審時度勢,假知而真不知,自以為是,輕率行動,或陷敵假裝之惑,被動挨打,其結果必以失敗而告終。故假裝痴者勝,假裝癲者敗。要如孫子所言:假痴不癲,才是勝利的保障。如《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所云:「彼不動,己不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要在平日習練時,用假裝而藏真的方法去檢驗和規範自己的行動,那麼在與對手搏擊時,才能真正做到假裝而鎮靜;誘敵深入,引進落空,後發先至,大獲全勝。

假借修真是太極拳修為中太極心法的重要法則。我們知道太極拳修鍊正是用有形之拳,求無形之神;以有象之體,得無象之意;在虛假中求真實,在具體中尋抽象。正如老子所言之道,她的模糊、抽象、不可知與不可言之特性,使得老子在論道時也要遵循假借修真之法則。請看:「上善若水」、「能嬰兒乎」、「治大國若烹小鮮」等等。老子假借地球上隨處可見而具體的水,用水的狀態,水的品格,水的特性來比喻並解讀道的形態和品質,從而使我們能形象而具體地觸摸到了道的真實內涵。同理,老子或形象或誇張地絞盡腦汁假借「嬰兒」「烹小鮮」等摸得到、看得清的實證而使我們更真切地貼近了道,感受了道,有滋有味地品嘗到了道的味道。同樣,讓我們在太極拳修為中高擎假借修真法則之大旗,在其有形有象、有聲有色與有邊有際的修為中,追尋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邊無際與無形無象、無窮之神妙。正如古真人云:「舍卻幻身元無物,認得玄關即是仙。」太極心法假借修真法則不正是太極拳修鍊中的玄關一竅嗎!(待續)


推薦閱讀:

言傳身教是練好武氏太極的根本
陳氏太極拳中的纏絲勁的由來
太極圓功禪拳一路
第十九章 太極悟真諦:《我的太極之路》連載
太極拳法之母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