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業:強勢製片人正在崛起

低成本、精製作、主旋律

「所有的同學都感動地哭了,包括老師也流下了眼淚。」這是新疆石河子某小學一位學生描述他們觀看影片《暖春》時的情景。

如今,李水合非常信奉的一句話就是國家廣電總局某領導說的,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就看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里是否會響起「三聲」——掌聲、笑聲或哭聲,也就是影片要真正地打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

在研究二級市場的過程中,在拍攝針對二級市場電影的營銷實踐中,李水合認識到二級市場也不是垃圾收購站,同樣需要高品質的電影來贏得市場。而低成本電影並不意味著粗製濫造,同樣也需要精益求精,需要有明確的宣傳點和賣點。讓觀眾看完電影之後要有一個明確的記憶點和思考點。

為了讓自己的故事能夠真正吸引二級市場上的觀眾,李水合將自己的影片定位在家庭,突出「真情」和「親情」,內容都是發生在百姓身邊的事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而且要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樣不但能夠吸引和打動觀眾,而且往往被定位於主旋律影片,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可以利用政府資源來推廣影片。

在選擇劇本的時候,就注重市場意識,按照市場的需求來定製產品。按照這樣的思路,2002年,山西電影製片廠和另一家影視機構共同投資,拍攝出了電影《暖春》。

《暖春》講述的是在偏僻的大山裡,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孤兒想要一個家,並最終獲得了家庭溫暖的故事。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暖春》的拍攝對於山西廠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暖春》在全國共發行35毫米和16毫米拷貝744個,投資200萬卻獲得了2000萬票房的佳績,有超過400萬人觀看了這部影片。實現凈利潤400萬元,投資回報率200%。

《暖春》不但是一部高票房收入的影片,同時也是一部精心製作的主旋律影片。2003年《暖春》一部電影,共獲得了包括第9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在內的12個電影獎項。

不但二級市場上的發行放映單位願意購買和放映這部電影,而且《暖春》也充分調動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利用政府資源做起了影片的營銷推廣。2003年《暖春》在河北省鹽山縣放映後,當地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由縣政府拿錢,在全縣普及放映電影《暖春》,並結合看電影,捐款26萬元,全部用於捐助扶持貧困孩子上學。

《暖春》的成功促使李水合繼續按照這樣的思路拓展,接下來山西廠拍攝的「三暖」系列之《暖情》、《暖秋》及《情系故鄉》、《柳月彎彎》等影片都採用了相同的市場定位和內容定位。

這些影片也同樣給山西廠帶來了好的市場回報。《暖情》電影國內發行拷貝378個,國內外票房1000萬,凈利潤50萬元,目前有14個省還沒有發行。《暖秋》電影正在全國發行,已發行拷貝110個,正在9個省市上映,已收回投資300萬元。

農村電影包圍城市

不僅僅在於找到了拍攝電影的套路,李水合的成功還得益於,有著20多年電影發行工作經驗的他,對於電影營銷推廣和發行工作的熟稔,對於二級市場的熟稔。

李水合深知,只有好影片還遠遠不夠,發行也是一部電影能夠成功與否的關鍵環節。而做好發行的關鍵是創造條件讓發行放映單位能夠賺錢、能夠因為你的電影而獲利。

結合這些經驗,李水合成功地使自己的電影走出了一條局部地區成功引爆全國、二級市場走紅強攻院線、國內市場走紅出口國外的路子。

一部電影拍攝出來之後,李水合一般會在《中國電影報》等主流媒體上做一些宣傳,但這並非重點。

針對二級市場,李水合往往是一個地區一個地區,主動出擊,跑發行。每到一地,在當地的媒體上進行影片宣傳。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推廣。

二級市場上的電影發行,不是單純的分賬發行的方式,李水合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採取了靈活的發行,可以採取分賬發行、買斷當地版權、買單個拷貝、租賃拷貝四種方式發行,讓發行放映單位自主選擇。即使直接買拷貝這種方式,一個拷貝多少錢,李水合採取的也非常靈活的方式。根據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只要有利潤,李水合可以以差距很大的價格賣出拷貝。

為了迅速引爆全國,李水合採取了從一些區域尋找突破的辦法。《暖春》首先選擇在新疆上映,不到一個月時間,新疆全區的票房收入達到了80多萬,是當年新疆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國產片。新疆上映的成功,引起了全國二級市場發行放映單位的關注。

以此為契機,李水合帶著劇組主創人員一路奔波,先後跑了山西、河北、湖北等省的47個地市進行宣傳發行。不但全面撒網,而且走到那裡,山西廠都向觀眾承諾「不感動、不掉淚、不好看,可以退票,山西廠加倍退還票款」。讓李水合感到欣慰的是,至今還沒有一個人拿著票來找他退款。《暖春》的衝擊波迅速在全國鋪開。

《暖春》在二級市場票房的走紅,反過來引起了城市主流院線的關注。上海聯和院線最早開始購買《暖春》的拷貝,剛開始,他們認為在上海票房能達到50萬元就不錯,只買了5個拷貝,上映一段時間後,票房直線上升,最後上海聯和院線一共購買了26個拷貝,票房總收入達300多萬元。接著北京新影聯院線也在北京上映了電影《暖春》。

《暖春》國內市場的成功,甚至引起了海外市場的關注,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片商紛紛找山西廠購買版權,《暖春》海外版權收入達90萬元人民幣。

產業化電影聚合資本

儘管近年來山西廠拍攝的電影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業績,但因為首先要給全體員工發工資,導致山西廠積累資本的速度還是較慢,到目前為止,山西廠真正能拿出來投資電影的資金不過是750萬元。

為了擴大電影產量,山西廠採取了和民營機構合作投資拍攝電影的方式。而山西廠電影很好的經濟效益也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的投資。

2002年,山西廠拍攝《暖春》時,天津港一個民營公司主動要求和山西廠合作,投入資金100萬元;《暖情》劇本出來後,北京人濟集團主動投資150萬;《暖秋》劇本完成後,北京鼎泰影視公司主動要求投資100萬;《柳月彎彎》劇本完成後,北京沃森公司主動要求投資100萬。

李水合在投資拍攝電影的過程中,也著力塑造山西廠的品牌和誠信。

對於沒有經驗第一次拍電影的民營公司,只要他們找上門,李水合都像對待自己的影片一樣,幫助他們策劃題材,討論劇本,做出預算,組建拍攝班子,認真負責。對於這些服務和勞動,李水合從來都不收取任何費用。

和民營投資機構合作,從社會上籌集資金,李水合有自己的一條原則,就是在和民營公司洽談每一個合作項目之前,都會給合作方算清投資回報。

山西廠承諾,只要其他投資機構投資山西廠的影片,如果虧損,不能收回成本,由山西廠獨自承擔損失,保證對方的本金不虧損;若盈利,大家按投資比例分配。山西廠的《暖春》、《暖情》、《暖秋》、《柳月彎彎》、《跟頭》等影片都是按照這種思路來開展合作的。

李水合的做法贏得了民營公司對山西廠的信任。民營公司或其他投資機構選擇同山西廠合作,首先是看中山西廠歷年來製片和發行的業績,同時也是看中了山西廠不讓合作方賠本的承諾和誠信。

2004年山西廠共合作拍攝了10部電影,共投資3630萬元,民營公司就投資了3000萬元,山西廠實際僅投資600多萬元。按照這種投資方式,截止到今年8月,山西廠已完成投資電影11部,按照李水合的計劃,年底要完成投資20部以上。可以說是用小的資本撬動了一個大市場。

另外,北京兩家民營公司看到山西廠的經營業績較好,每家公司各拿出300萬元,註冊組建了兩個股份制影視製作公司,交給山西廠運作。

即便如此,在李水合看來,困擾山西廠的仍然是資金問題,仍然是如何形成規模效益的問題。一方面作為一個國有電影廠的廠長,李水合首先要考慮全廠職工的生存問題,不可能超越山西廠的實際能力,冒險投資。另一方面,李水合也渴望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投資更多的電影,對有市場潛力的影片加大投資,讓影片更完美,更吸引觀眾。

李水合帶領的山西廠目前正積極尋求向銀行貸款,同時李水合本人期待著和更多的外資或民營影視機構、投資機構合作,組織民營機構投資電影的聯合體,突破資金瓶頸,共同將山西廠的電影事業做大做強。

即使是出差,在前往北京的火車上,李水合也是在研究和修改劇本。

由於山西廠成功投資拍攝了多部電影,全國有大量的作者將劇本寄給李水合,希望有改編成電影的機會。

據李水合介紹,每年他會收到並親自閱讀的劇本都會有100多部,從中精挑細選優秀作品,改編成電影。即便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劇本,李水合也會給作者回信,提出修改意見,並給予鼓勵。

在山西廠拍攝的影片里,字幕上打出李水合的職務是出品人,也就是製片人,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李水合親力親為的事還包括:籌集資金、找導演、審片、做宣傳推廣、做影片的發行……

不過,現在對於李水合而言,有一些環節的工作變得相對容易了,例如籌集資金和影片的發行。因為拍攝的電影能夠迅速地贏得市場,現在山西廠拍攝影片之後,很多二級市場會主動打電話來,向山西廠購買拷貝。

李水合依託山西廠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了產業化電影的嘗試,先找市場再生產產品,以銷定產,應該是中國電影未來產業化發展的出路所在。

有必要談一談李水合拍攝的農村電影。在看完《暖春》、《柳月彎彎》等電影之後,記者發現農村電影和城市電影有很大的不同。

有報道說,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達到了0.45,貧富懸殊已經達到了非常危險的警戒線。通過農村電影和城市電影的不同,大概也可以折射出中國目前的城鄉差別,以及貧富懸殊的現狀。

城市電影有耀眼的電影明星,完美的拍攝技巧和華美的包裝。

農村電影沒有大腕明星,演員的表演也可能不完美,也沒有太多的拍攝技巧,但農村電影有真摯的情感,感人至深的情節和在逆境下積極向上的精神。觀眾在看完了電影之後,體驗電影主人公承受的巨大悲情的同時,自己內心的壓力也得到釋放,這也許就是李水合電影能夠贏得市場和投資的真諦。


推薦閱讀:

殺人回憶有什麼含義?
電影《心靈捕手》觀後感
《餘罪》遭下架,網劇的邊界到底在哪?還有前景嗎?
我為《尋夢環遊記》做了一組PPT
九型人格看電影:刺客信條

TAG:電影 | 中國 | 中國電影 | 製片 | 強勢 | 製片人 | 電影業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