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百死一生為革命——紀念我的父親誕辰100周年
百死一生為革命
——紀念我的父親誕辰100周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2014年,是我的父親誕辰100周年,也是他去世19周年。此文既為了紀念他,也獻給與他一樣把生命獻給共和國事業的人。
初看這個題目,和傳統的語法用詞似乎有點兒不太一樣。因為我們以前學過的常用表述是「九死一生」而不是「百死一生」。但對我父親來說,「百死一生」比「九死一生」更真實,更能表達他生命中為了共和國的誕生而戰的那一段歷程。
我的父親是建省長汀縣人。長汀縣在閩西山區。屬龍岩地區。長汀縣在歷史上也曾稱為汀州市,看看毛選就知道了。長汀在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性,是因為它和江西的瑞金相鄰,因此成為中央蘇區的一部分。當時的中央蘇區,還包括了龍岩的其他一些地方,一般就稱為閩西地區。解放後,解放軍第一次授銜,福建籍的將軍,82%是龍岩地區的,龍岩因此被稱為「將軍之鄉」。長征開始時,中央紅軍有8.6萬人,其中2.6萬是閩西人。解放後,家鄉政府尋訪到了父親,要求父親給一同參加紅軍而犧牲的同鄉寫烈士證明,這樣這些同鄉們的烈士身份才能得到承認,遺屬們才能得到撫恤和照顧。父親寫了一百多份烈士證明,他是當年家鄉參加紅軍的人中唯一還活著的人。以「百死一生」來取代「九死一生」,對父親來說,對長汀、龍岩、閩西來說,絕不是什麼簡單的文字遊戲。
1929年,毛澤東帶領紅軍來到長汀(汀州)。這是建立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的活動的一部分。父親那年15歲,沒能當上紅軍,卻當上了童子軍(後來稱兒童團)。到了1931年,父親參加了紅軍,進入紅軍衛生學校,成為它的第一期學員。紅軍衛生學校的創立,源於傅連暲。傅連暲1925年開辦汀州福音醫院(又稱教會醫院),自任院長。紅軍來到長汀後,他結識了毛澤東,並且關係非常好,他的醫院為紅軍醫傷治病。其實這並不是他第一次為共產黨服務,因為在1927年南昌起義之後,他的醫院就曾救治過300多名參加過南昌起義的部隊的傷病員。他有一次問毛澤東,還能為紅軍做點兒什麼事?毛澤東先是感謝他對紅軍的幫助,然後說,紅軍非常缺醫務人員,能不能開個學校給紅軍培養一些?於是就有了最早的紅軍衛生學校和第一期的學員。父親就是他的第一批學生,也是紅軍衛生培訓體系的第一批學生,是父親從放牛娃變成醫生的開端,也是父親革命經歷中三次入學學醫的第一次。後來,1933年初,傅連暲正式參加了紅軍,並且把整個醫院包括所有的設備、器材、藥品都搬到了瑞金,組建了中央紅色醫院,他任院長。紅軍衛生學校也一同遷到瑞金,合併了那裡已有的若干較小的衛生培訓機構,組建成了紅色醫務學校,他任校長。1934年4月,中央紅色醫院改稱中華蘇維埃國家醫院,傅連暲仍任院長。此後的歲月里,傅連暲一直是中央衛生機構的領導人,包括新中國的衛生部長。
圖1,福音醫院。最早的紅軍衛生學校就辦在這裡。但那時傅連暲還沒有正式參加紅軍,所以在我黨的正史里一般只是提到搬到瑞金後的學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父親從紅軍衛生學校畢業後,就到了中央紅軍的紅5軍團。紅5軍團產生於第三次反圍剿之後的國民黨第26路軍的寧都起義。26路軍原是馮玉祥的第5路軍。1930年10月蔣馮閆大戰後被蔣介石收編,改為第26路軍。1931年春被調到江西參加第二、第三次「圍剿」。1931年12月14日,在趙博生(參謀長)、董振堂(旅長)、季振同(旅長)、黃中嶽(團長)等領導下宣布起義。16日,中革軍委授予紅5軍團番號,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趙博生為參謀長,18日任命蕭勁光為政治委員,劉伯堅為政治部主任。後來,趙博生1933年犧牲,季振同和黃中嶽1932年被定為反革命關押,1934年長征前被殺(後來在黨內平反,定為錯抓和錯殺)。1932年起,紅5軍團的軍團長一直由董振堂擔任。草地會師後,紅5軍團改稱紅5軍,軍長還是董振堂。經歷了左路軍、西路軍的悲壯歷程,1937年1月12日,在河西走廊的高台之戰中,董振堂以下3000餘人戰死。從此紅5軍團和紅5 軍的番號就在我軍的歷史上消亡了。父親都是紅5軍團最早的一批人之一,並且一直見證了紅5軍團和後來的紅5軍的整個歷程,包括第四、第五次反圍剿,長征,左路軍,西路軍,一直到它消亡的所有作戰。
說父親是「百死一生」,是因為正是在這一段及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大致是1931年到1941年的十年時間,父親經歷了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整個歷史上最困難、最慘烈的鬥爭歷程。無數的人為此獻出了生命,父親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戰鬥無法一一計數,但眾多鬥爭則可以大致歸納為三次大的「百死一生」,即長征、西路軍、到延安。
第一次「百死一生」,長征
第一次「百死一生」是長征。父親隨著紅5軍團(後來的紅5軍)走了整個紅軍中時間最長、路程最遠的長征,當然也就是損失最為慘重的長征。
紅軍的長征是分了三個方面軍交錯進行的。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5年10月結束,歷時1年。紅四方面軍1935年5月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結束,歷時1年7個月。紅二方面軍1935年11月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結束,歷時11個月。但父親所在的紅5軍團卻非常特殊。開始長征時是紅一方面軍的一部分。結束長征時卻是隨紅二、四方面軍,改稱紅5軍。紅5軍團(紅5軍)的長征歷時2年,是所有紅軍中長征時間最長的。相應的,紅5軍團行軍的路程當然也是最長的。在這2年的長征里,絕大部分時間是在作戰和行軍,休整的機會是非常少的。我們平常說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按中央紅軍那1年的長征算的,實際上是中央機關和紅1、紅3軍團走的路程。紅二、紅四方面軍則因為出髮根據地地理位置的關係,長征的行程是少於這個數字的。而紅5 軍團比紅1、紅3軍團多走了1倍的時間,實際行程遠遠超過了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1934年10月開始長征。打頭陣的是林彪當軍團長的紅1軍團,殿後的則是紅5軍團。打頭陣的要在堵截的敵人防線上突破一個口子。殿後的則要堵截住敵人大批軍隊的圍追,保護龐大的中央蘇區機關、紅軍總部機關和其他許多非戰鬥機構的緩慢前進,上級命令讓你堅守多久你就得堅守多久,損失再大也不能提前撤,而且總是要一再延長堅守時間。在這種作戰形式中,殿後的部隊傷亡一定很慘重,而且救護又非常困難,因為後面再沒有我們的部隊了。過湘江的時候(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架了浮橋。國民黨軍隊一直試圖從兩側沿江突破,截斷紅軍隊伍,而紅5軍團則拚命阻擊。紅軍中央縱隊過完江後,殿後的紅5軍團開始邊打邊撤,從浮橋過江。但還沒過完,浮橋就被國民黨軍隊的飛機炸斷了,而敵人的部隊也到了浮橋渡場附近。紅5軍團一個多師的部隊(紅5軍團第34師和紅3軍團第6師第18團)被截在了東岸而沒能過來。已經過江的部隊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卻沒有辦法。指揮部只好用電台命令他們向別的方向突圍,自行尋找過江的地點,設法追上大部隊。但大家心裡明白,在脫離根據地的條件下,在敵人已經四面包圍並接觸戰鬥的情況下,這個任務是無法完成的。這個師只能血戰,卻殺不出一條血路,人員越打越少,堅持了一些天,最後還是被打光了。我父親在浮橋被炸斷時正在橋上,並在那時負了傷,這是他在長征中5次負傷中的第一次。他幸運地被炸倒在了橋的西段,正好過了湘江。而他所熟知的很多人卻留在了東岸,沒能過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經過4道封鎖線(湘江是第4道)後,只剩下了3萬人左右。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遵義會議使毛澤東重回中央領導崗位。通過四渡赤水等作戰行動,跳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此後,突破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雪山(夾金山),進入草地。1935年6月12~18日,紅一、四方面軍草地會師。6月26日,兩河口會議,確立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創建川陝甘蘇區的戰略方針,中革軍委制定了奪取松潘的戰役計劃。7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此前已以補選的形式給了他一個中共中央副主席)。7月21日,中革軍委決定以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徐向前兼任總指揮,陳昌浩兼任政治委員。同時中央紅軍按紅四方面軍的編製方式,把第1、第3、第5、第9軍團改稱第1、第3、第5、第32軍。中央採取了部分交叉編製的措施,即紅一方面軍抽調部分幹部到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抽調部分部隊(第4軍第12師第32團、第30軍第90師第270團、第33軍第98師第294團)編入紅一方面軍建制。8月15~21日,中央把紅一、四方面軍混編成左右兩路軍。左路軍由四方面軍的第9、第31、第33軍和一方面軍的第5、第32軍組成,由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張國燾率領。右路軍由四方面軍的第4、第30軍和一方面軍的第1、第3軍組成,由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率領。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8月底,右路軍走出草地,到達班佑地區。左路軍也走完草地的大部分而到達阿壩地區。右路軍進行包座戰役,打開進軍甘南的通路。但由於左路軍的拖延,松潘戰役計劃未能實現。此時,張國燾提出紅軍主力南下川康邊的計劃,電令陳昌浩(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率右路軍南下,如有不服從者,可以武力解決。於是有了葉劍英暗中報告毛澤東,毛澤東和中共中央9月10日連夜率領紅一方面軍的第1、第3軍北上脫離險境的事情。也有了紅一方面軍(實際上只有一半,即編在右路軍的2個軍團。編在左路軍的2個軍團未能同行。)10月19日到達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征。而右路軍裡面原屬紅四方面軍的第4、第30軍則隨陳昌浩與左路軍會合,南下再過草地。張國燾不再承認中央,而宣布自己就是中央。這就是「另立中央」事件。此後,紅四方面軍(包含原紅一方面軍的第5、第32軍)經歷了南下帶來的失敗和損失,經過中央的嚴厲批評,朱德、劉伯承的堅決鬥爭,1936年6月6日,張國燾被迫宣布取消自立的「中央」。6月10日複電中共中央,同意北上。但他所說的北上實際上是想向西北方向行動,到青海、甘肅、新疆地區發展。7月2日,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會師。經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等的鬥爭和工作,張國燾不得不同意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紅四方面軍組成左、中、右3個縱隊北進。紅二方面軍分為兩個梯隊,在紅四方面軍左縱隊之後跟進。又一次過草地。7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張國燾為書記,任弼時為副書記,統一領導紅二、紅四方面軍的北上行動。期間還經歷了西進與北上的鬥爭,紅一方面軍主力也南下接應,1936年10月9日紅一、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0月22日,紅一、二方面軍在寧夏將台堡會師,整個紅軍的長征終於宣布結束。
這樣,父親隨著紅5軍團(後來的紅5軍)經歷了時間最長、路程最長、戰鬥最多、危險最多、磨難最多、最為艱難困苦的長征。例如過草地,中央紅軍本來只過了一次草地,但紅5軍團卻過了3次草地,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困難,因為前面走過的部隊已經把一切可吃的東西都找光了,再次過草地的部隊更難以生存了。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更大的傷亡和減員。不但戰鬥要有傷亡,不休止的長途奔波、寒冷、飢餓,加上沒有後方、缺醫少葯,都是傷亡和減員的原因。不管是受傷還是生病,必須堅持行軍,掉了隊只有死路一條。不得已而「埋伏」(寄養)到沿途老百姓家裡的傷病員,能夠堅持活下來的概率是很小的。我們可以從回憶文章和影視作品中看到,有些人在長征中是被抬著走的。但那都是高層領導。與父親一起入伍的一個人,父親叫叔叔的,就是在戰鬥中負了傷,父親一直把他背到了草地,最後他是在父親的背上斷了氣而留在草地的。這就是第一次「百死一生」。
本文內容於 2014/1/8 11:12:29 被小編a36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7037282_1.html
推薦閱讀:
※紀念5.12,回訪汶川地震一支農民救援隊:不為名利
※紀念香港特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
※佛弟子當知的2016年諸佛菩薩紀念日
※紀念國際婦女節:女人一家【組圖】
※《澳門回歸十周年》紀念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