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會對孩子說「不」

不知為啥,開始關心幼兒教育。可能身邊常遇幼兒教育的事,或許不久的將來要面對此類問題。

家庭教育,往往牽涉到「不」字。常聽到家長對幼小的孩子說:不行,不可以,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不」字出現的頻率極高。還有一種現象,家長對孩子很少說「不」,放任自流,任其所為。我認為,家長對孩子說「不」很重要。孩子就跟小樹一樣,如果不勤於修剪、任其發展,長歪了,你想再把他直溜過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發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會說「不」,錯誤做法有以下種種:1、不吃飯,哄著喂;2、做事慢,幫他做;3、說不好,替回話;4、不去教,代為做;5、一哭鬧,就投降;6、鬧笑話,總提起取笑;7、吃東西,故意要分,分了又不吃;8、不認同,逼他做;9、小錯,大怒、大罵;10、錯了張口罵,卻不講清原因;11、付出了,就一定要接受---鑒於這些現象,我認為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對孩子說「不」不僅是一個字的回答,而且是一種教養策略。

對孩子要敢於說「不」。教育說白了就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因此不能不對孩子說「不」。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無批評教育,似乎對孩子多加鼓勵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然而,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經不住批評的孩子是脆弱的。對父母和老師來說,一定要在必要的時候和必須的事情上對孩子堅決說「不」,並堅持到底。

在一些不良意識、不良習慣、不良行為方面,就得堅決地對孩子說「不」。至少在八個方面如果孩子違反要對孩子說不:1、公平——遊戲時遵守規則;2、感激——謝謝別人的好意;3、助人——在需要時幫助別人;4、諒解——原諒他人的過失;5、誠實——把真話告訴大家;6、尊重——對別人心存敬意;7、慷慨——樂於同他人分享;8、友善——友好對待周圍的人。

不要溺愛和害怕傷了孩子,當你不允許孩子做某事時,孩子可能哭鬧和發脾氣,這很正常,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反而,若讓他們放任自流或者無原則的滿足他們的不良要求,才是對孩子極大的傷害。即使孩子發脾氣也不要屈服,如果你覺得孩子發脾氣只是想讓你改變主意,你可以視而不見。很多時候,當孩子故意悖逆時,他背後的用意在於試探父母對他們所規定的行為界線有多認真。孩子雖然挑戰他充滿愛心的父母,但是當他發現父母的領導地位仍然屹立不搖的時候,他心裡便得到極大的安慰,他會知道自己身處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之中,個人的權利有一定的限度,也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而家長幫助孩子控制他們的強烈需要和慾望,是愛孩子、關心孩子和引導孩子的一部分。孩子們需要得到處理問題的技巧和觀念,這種觀念只要通過恰當拒絕才能培養起來,否則他們會被自己失控的情緒左右。通過說「不」,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諸如自立、自律、尊重他人、正直、容忍的能力和其它許多對成功至關重要的個性品質。

對孩子要少說「不」。對孩子教育說「不」不要過多,在教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接納孩子說「不」,這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和發展的一種體現;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少說「不」,尋求替代的表達方式,盡量用積極的語言描述你希望孩子的行為,而少說「不」。比如:上學的時候,爸媽老是對孩子說,「你上學別遲到!」爸爸媽媽對這個孩子說的這句話有什麼問題?這個小孩為什麼老遲到?因為他的爸爸媽媽給他施了一個咒語,這個咒語就是:上學不要遲到。這句話可以變成:要準時上學。其實在家長跟孩子說不要做什麼的時候,他往往收到的信息是「不要」後面的內容。所以建議家長,你不要對孩子說「不要怎麼么樣」,而要告訴孩子怎麼怎麼做。比如「把食物放到嘴裡」,而不是「不準把食物扔掉。」不要一批評孩子就說「不」,批評就是強化,多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來代替告訴孩子不應該怎麼做,將習慣對孩子泛泛說「不」用「可以」代替。

對幼兒說「不」,只有在起碼的、必須強制執行的規範內,比如道德法規和基本禮貌。在此之外,他們願意做的事,家長可只提建議,提供選擇的可能性,最後讓孩子自己決定。紀律應該來自自由,而不是約束。那些被說教、強迫、洗腦、威脅、懲罰出來的「乖孩」』不是守紀律,而是被麻痹、被毀掉了。當一個孩子擁有自由,理解他是自己的主人,然後選擇去做他應做的事,不做他不應做的事,這樣的紀律才有價值。

教育孩子、對孩子說「不,要掌握五個「規矩」定律:1、定好規矩,但是首先把規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2、在規矩內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違背了規矩孩子將受到事先講好的懲罰;4、規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的作用。5、孩子越大,規矩越少,放權越多。

對孩子要善於說「不」。不僅要對孩子說「不」,而且更重要的是會不會說「不」。如果用錯誤的方式說「不」,或者在錯誤的情景下說「不」,那就跟沒說一樣槽糕。做家長的要明白該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孩子說「不」。

對孩子管教說「不」要忌諱三件事:1、不該出手也出手;2、大喊大叫、3、喋喋不休。

對孩子說「不」,要注意場合。對孩子要做到「七不責」:1、對眾不責,給其尊嚴——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給其以尊嚴;2、愧悔不責,因其自身——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就不要責備孩子了;3、暮夜不責,不利入眠;4、飲食不責,易致脾虛(飯桌上批孩子,大人傷神,孩子傷胃,全家傷心);5、歡慶不責,經脈受損;6、悲憂不責,恐傷倍至;7、疾病不責,愛如良藥。

對孩子說「不」,要講究態度。不是嗓門越高越管用,大喊大叫不僅傷到孩子的自尊,也讓你的修養消失掉。有時候孩子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對孩子說「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最希望父母能做到的五件事:1、成績考不好時,不罵我,而是在我身邊幫我找出錯的原因。2、不隨便在別人面前說我不好、不乖。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就會淡薄。3、不要求我像誰一樣學習,我有我的特點,不需要模仿別人。4、尊重我的看法,聽完我的意見再說話。5、在我面前不吵架、不撒謊。若家長對孩子說「不」,首先家長自己在這五個方面要做到「不」。

對孩子說「不」,要明白事理。比如一個孩子撒謊,那麼把「誠實」的理由擺在他的面前又有何用呢?我們必須找出他為何撒謊的原因,要幫助孩子,我們必須花費時間去研究他、觀察他,這就需要耐心、愛與關懷。

對孩子說「不」要適時抓住具體事。家長要抓住孩子生活中的過失,適時地說「不」,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決不姑息和遷就。因為這樣的教育針對性強,很少空談大道理,往往更具實效。

除了說「不」,其實拒絕還有一種做法,那就是給孩子一個選擇。比如,孩子問媽媽:「放學後是否可以玩電腦遊戲?」媽媽可以說:「在你玩半個小時的遊戲之前必須做完作業」——實際上這是一種延續式的拒絕。

對於孩子的一時情緒,要讓他們自己處理。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後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麼抽煙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


推薦閱讀:

悄悄的告訴你,這幾個鑒別玉的方法很簡單,學會再也不會買假玉了
學會Excel萬金油公式查找無憂
一節課學會薩克斯的調---薩友經驗 第五集 附C調指法
穿搭 | 大冬天,女人就要學層疊穿搭,學會了迷死男神!
病從腳起,腳底養生,學會這10招,身體沒毛病!

TAG:孩子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