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粵史》第九章:何真政權與第六次北屬(上) | 冬川豆

登基後不久,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在明帝國境內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改造,南粵亦難逃此劫。

· 接上文 ·

1、失之交臂的機會窗口:何真政權

公元1351年,紅巾流寇戰爭在黃河流域打響,元末大洪水爆發,流寇入侵的危險再度降臨南粵。次年,湖湘流賊竄入粵北,一度攻陷樂昌,並兇殘地驅趕當地數萬百姓進攻韶州。韶州城雖未被攻破,但此次戰事無疑給南粵敲響了警鐘。如果粵人再不行動,兩宋之際湘贛流寇大規模屠掠粵北的慘劇將再次發生。

隨著流寇入侵粵北,珠三角亦發生了社會失序的現象。1353年,南海人邵宗愚糾集起一批海寇,自稱元帥,開始了他在珠江口的行劫生涯。同年,粵北再次發生流寇入侵事件。元廷急調駐廣西的兩千蒙古精兵赴援,結果被流寇擊敗於連州。蒙古精兵的慘敗令我們的祖先看清了元帝國的虛弱。他們意識到只有自己行動起來,才能保護一方鄉土不受流寇和海寇的侵襲。1354年,在飽受海寇劫掠之苦的東莞縣(今東莞、深圳、香港),一批土豪宣布武裝割據自保,傳奇的南粵騎士何真隨之登上了歷史舞台。

筍崗村何真後裔保留的何真畫像

何真,字邦佐,東莞圓頭山村(今東莞茶園鎮一帶)人。1321年,他出生於當地一個有大片土地和佃戶的富裕家庭,從小衣食無憂。何真八歲喪父,此後,他母親對他進行了嚴格的教育,使他成為精通騎射、熟讀詩書的文武雙全之才。何真成年後,他豐厚的家財和優雅的舉止使他得以躋身權貴之門,與地方土豪及廣州城內的一批元帝國官僚頗有交遊。這些人脈關係成為他的社會資源,為他日後的崛起打下了基礎。1353年前後,何真獲授河源縣務官,不久後又被命令前往淡水管理鹽政。其時,大洪水的浪頭已清晰可見,紅巾流寇掃蕩中原,邵宗愚則率海寇頻頻襲擊珠江口沿岸。他明智地選擇了拒絕赴任,回到自己在東莞的莊園侍養母親、靜候世變。

變局很快到來。1354年,東莞土豪群起割據自保。至1355年,珠江口東岸已經形成了群雄割據,互相合縱連橫的局面,形勢一如「十二使君之亂」時的越南紅河三角洲。這些土豪共有十九家,他們或控制鹽場、或有廣闊的田土,各自築起了城寨,擁有數百、數千不等的私兵。他們的割據情形詳見下表:

在元帝國的統治衰弱後,僅僅珠三角東岸一隅之地便能出現如此複雜的群雄割據之局,南粵社會結構的複雜多彩由此可見一斑。唯有樹大根深、遍布土豪的社會方能形成如此複雜的權力結構,這是南粵文明強大生命力的最好體現。面對群雄並起的局面,何真雖也散財召集鄉兵,但弱小的他不得不暫時投靠割據歸德場的文仲舉。文仲舉系一心胸狹窄之人,他無法容下英武善戰的何真。不久後,兩人決裂,何真率兵回到家鄉。此時,何真家中遭遇變故,他的母親和妻子皆因病過身。1358年,陷入絕境的何真只好率部投靠割據西鄉黃田的鄭潤卿,再次過上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鄭潤卿麾下,何真過得並不如意。鄭氏家臣皆嫉妒其才華,圖謀暗算他。在家臣勸說下,鄭潤卿命何真出守黃田場諸要路以對抗文仲舉、吳彥明、楊潤德、劉顯卿等人。倘若何真獲勝,則自然能為鄭氏開疆拓土。倘若戰敗,由於這些人都是鄭氏姻親,鄭潤卿大可將責任全部推到何真身上,任由他們消滅何真。何真看破了鄭潤卿的毒計,決心背水一戰。雖然初戰失利,但何軍在瓢湖逕一戰反敗為勝,斬鄭軍760餘級、俘400人。兩次激戰使何真喪盡資財,他明白東莞並非久留之地,遂於1359年率部東去,進駐惠州。

當時,惠州的元帝國地方官乃何真故交,他好心地收留了何真。1360年,經過一年休整的何真恢復了實力,率部重返東莞,擊敗鄭潤卿的盟友黎敏德(割據九江水崩江者),收降被楊潤德(割據水心鎮者)打敗的梁國瑞(割據官田者),兵威大震。次年,惠州的元將黃常據城殺官而叛,大肆蹂躪民眾。抓住機會的何真率兵奔襲惠州,在當地父老的迎接下逐走黃常,接著又攻佔循州,成為南粵境內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不甘失敗的黃常勾結東莞豪族王成再攻惠州,又被何真擊退。因何真穩定了惠州的局勢,元廷遂授他惠陽路判官、廣東宣慰司都元帥之職。兩年後,海寇邵宗愚攻破廣州,「據城縱火,殺掠居民」。已獲得「官軍」名分的何真率其子弟舉兵北上,擊退邵宗愚,「嚴號令,禁屠掠,廣人大悅。」

何公真祠

1365年,更大的危機降臨南粵。兩年前,割據湘楚的紅巾流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被朱元璋軍殺死,其部將熊天瑞割據贛南成為獨立勢力。是年,熊天瑞欲掠奪南粵的財富,乃領兵數萬南下侵粵。他自恃兵多將廣,不可一世,攻陷韶州、梅州、循州等地,其舟師直抵胥江(今廣州附近北江蘆苞河段),威脅廣州。雷雨交加中,何真率戰船北上迎戰。兩軍激戰時,熊天瑞座艦的桅杆被雷電擊中,其軍士氣大跌,紛紛敗退。熊天瑞對南粵的威脅得以解除,何真從紅巾流寇手中拯救了南粵。兵敗的熊天瑞走投無路,乃舉贛南及粵北韶州、南雄之地向朱元璋投降。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同年秋,曾被何真打敗的王成與邵宗愚一同向何真展開進攻,東莞土豪李確(割據靖康場者)、張黎昌(割據萬家租小亭者)亦發兵與何真為敵。在多路圍攻下,何真只得放棄廣州向東撤退,一路在敵軍的纏鬥下歷盡艱險,好不容易才進入惠州城,並擊退了尾隨而來攻城的王成軍。何真隨後回師東莞,當地土豪在其聲威下紛紛投降,王成被徹底孤立。1366年,何真將王成包圍在其據點茶園營,與其宿敵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王成本為東莞小土豪,後率兵襲殺大土豪封微之(割據楓涌寮步者),成為東莞境內的大勢力。如前所述,他曾與屠害南粵百姓的黃常、邵宗愚合作,是個政治德性十分低下的人,他的部下亦多有貪財好貨者。包圍王成後,何真開出「鈔十千」的價碼徵募擒拿王成的勇士。很快,王成的家奴便將其捆綁起來,打開寨門投降。其後發生的戲劇性事件,充分展示了何真樸素的道德觀與政治德性:

成奴縛成以出,真予之鈔,命具湯鑊,趨烹奴,號於眾曰:「奴叛主者視此。」

王成敗死,嶺南大震。1367年,何真平定粵東、再次擊敗邵宗愚併入主廣州,其部將李質則控制了西江上游的肇慶、封州、德慶等地。至此,他已成為無可爭議的南粵之主。「時中原大亂,南北阻絕,真練兵據險,保障一隅。」短暫的機會窗口期出現在何真面前:究竟是效南越武帝、南漢高祖故事稱帝嶺表,還是繼續輸誠於北廷?他選擇了後者,並殺死了勸他稱帝的部下。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帝國。同月,明將湯和率軍侵佔閩越,閩越的守護者、元福建行省平章事陳友定仰藥殉難。至此,湖湘、江右、閩越已全被明帝國侵佔,南粵陷入了生死存亡的關頭。1368年二月,明帝國侵略軍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兵分三路洶湧南下,對南粵發起了全面的侵略。侵略軍的編製為:

東路:征南將軍廖永忠、浙江行省參政朱亮祖率水師由福建入廣東,此路為主力;

中路:贛州衛指揮使陸仲亨、副使胡通率贛州、南雄、韶州等地衛軍南下,會同主力共取廣東;

西路:湖廣行省平章楊璟、左丞相周德興率軍由湖南入廣西。

面對大舉襲來的明帝國侵略軍,何真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警惕。他大概沒有認識到元廷與明廷的不同,正如困守北平的傅作義以為跟誰走都差不多。既然向元帝國輸誠便能保境安民,那麼向明帝國投降以換取南粵的安定,又有何不可?從這一刻起,他的命運被鎖定了:他不但喪失了成為南越武帝的機會,甚至喪失了像陳友定那樣榮耀地殉節的機會。短暫窗口期中錯誤的決斷使他喪失了一切翻盤的機會,也使南粵不可避免地落入了洪武社會主義的魔掌。

當年三月,廖永忠率明東路軍侵佔潮州,何真當即派人赴潮州「奉表迎降」。其後,廖永忠率部由海路直入珠江口,登陸於東莞,何真率部下親往迎接。明中、東路軍迅速在廣州會師,攻破海寇盤踞的南海三山寨,將邵宗愚俘送廣州斬首。至此,明帝國侵略軍的中、東兩路幾乎未經過一場像樣的戰鬥,便輕而易舉地侵佔了廣東。

然而,侵略軍卻在廣西遇到了堅強的抵抗。1353年,明廷將廣西之地從湖廣行省分出,設廣西行省,以蒙古人也兒吉尼為廣西行省平章事。也兒吉尼曾在元廷中擔任御史,乃剛正不阿之人。到達廣西後,他在駐地靖江(今桂林)很快就如宋末的馬堲一樣得到了當地人的信任和尊重。1368年初,面對襲來的侵略軍,也兒吉尼決定拚死一戰。當年三月,明西路軍攻陷全州;四月,進抵靖江城下,與自廣東來援的朱亮祖部會合。英勇的靖江軍民決定追隨他們90年前的先輩,寧死不向侵略者投降。當月,明帝國侵略軍的第一次強攻失敗,僅在靖江城西門外就丟下了300具屍體。此後,慘烈、凄苦的攻防戰持續了兩個月,侵略軍攻城益力,靖江軍民竭力防禦。六月,城中積儲耗盡,侵略軍登城而入,在城東伏波門俘虜了也兒吉尼,靖江陷落。廣西各地的元帝國官吏隨之紛紛對明投降,南粵完全落入了朱元璋的魔掌中。

也兒吉尼被俘後,明軍將他押往南京。在南京,他拒絕了朱元璋的勸降,慨然赴死。據史書記載,當也兒吉尼被送至南京時,有一顆大如雞卵的「青赤色」流星在天上划過。這一流星不但呼應著也兒吉尼生命的隕落,亦象徵著南粵與自由的失之交臂。隨著明帝國侵佔南粵,第六次北屬時期開始,前所未有的苦難降臨到了我們祖先的頭上。

2、洪武社會主義對南粵的蹂躪

登基後不久,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在明帝國境內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改造,南粵亦難逃此劫。早在佔領南京之前,朱元璋的淮右流寇大軍就以「烤人排的精湛技術著稱」,渡江後則以發掘吳越人祖墳的圍攻戰術著稱。登基稱帝後,流寇出身的他致力於消滅土豪、改造蒙元留下的五彩斑斕、族群複雜的東亞大陸。他渴望高度同質化、扁平化的社會,因為只有那種社會符合他猥瑣而卑賤的世界圖景。朱元璋所規劃的社會,筆者稱之為「洪武社會主義」。1370年,朱元璋發布了一道殺氣騰騰的「聖旨」,要求軍隊在全帝國範圍內統計人口:

我這大軍如今便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下著,繞地里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比到其間有司管理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做軍。欽此。

朱元璋規定,帝國治下的所有人都要被強制編戶,以便於進行扁平化管理。在帝國境內,抗拒編戶的人便「不是好百姓」,就要被充軍。若有地方官不認真執行編戶工作,則要被處決。十一年後,朱元璋在另一道「聖旨」中進一步規划了他理想中的社會藍圖:

詔天下編賦役黃冊,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余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後以丁糧多寡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鰥寡孤獨不任役者,附十甲後為畸零。儒僧道給度牒,有田者編冊如民科,無田者亦為畸零。毎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增減而升降之。冊凡四:一上戶部,其三則布政司、府、縣各存其一。上戶部者冊面黃紙,故謂之黃冊。

黃冊是登記里甲人戶的大型戶口本。里甲絕非一些毫無格局感的學院派所說的那樣,是所謂的人民自治組織,其實是人民公社。被編入里甲的民戶不得任意遷徙,只能在原地充當帝國的納糧賦役者。在里甲當中承擔徭役的,是「里長」和「甲首」。只有有田產的人才可以充任「里長」、「甲首」,而那些沒田的人被稱作「畸零」,不在這個體系里,無需當差。這是一個壓榨有產者的制度。在里甲內部,每十年要重新統計一次田產,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土地產權的變化。除此之外,朱元璋還設計了一種「糧長」制度,要求帝國境內的富戶負責督促賦稅的繳納。這些富戶如果無法上繳足額賦稅,就要自己補足,直至傾家蕩產。朱元璋設計的是一個不斷對有產者進行階級鬥爭的制度,黃冊則是階級鬥爭的工具。

《大明會典》(萬曆內府本 共228卷) 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詔令天下府州縣編賦役黃冊。「以定賦役、覈隱漏、清逃亡。」

在南粵,朱元璋如欲推行這種制度,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消滅土豪。實施這一行動時,他找到了一個十分「好用」的工具:何真。作為曾經的南粵守護者,何真和南粵各地的土豪有著廣泛的聯繫。他的大批舊部仍然散處南粵各地,擔任著南粵社會的軍事凝結核。如要將粵人改造為明帝國的順民,就必須除掉這些土豪、軍人,而這些人不會服從除何真外的任何人。因此,朱元璋的第一步行動便是將何真調離南粵。何真投降後,朱元璋很快便將他召至南京,授予他江西參政之職。1370年,何真又被調為山東參政。此後十八年間,朱元璋先後令何真在山東、山西、浙江、湖廣等地為官,並在1381年侵略大滇的戰役中命他與兒子何貴「規畫糧餉,開拓道路」。曾經的南粵保衛者何真便這樣脫離了鄉土共同體,一步步落入朱元璋的陷阱。在此期間,朱元璋一次次地命令他利用曾經的威望召集南粵土豪、舊部遷往嶺北。在利用他擠干南粵這顆甜美的橘子之前,朱元璋並不會對他下手。兩人間的關係,像極了一場變態至極的SM。在此,特將史籍中何真召集舊部、土豪的記載抄錄於下(人數一律寫作阿拉伯數字):

洪武四年(1371)辛亥:命何真還廣東,收集舊將士。還京,復歸山東。

洪武五年(1372)壬子六月:參政何真收集廣東所部舊卒3560人,發青州衛守御。

洪武六年(1373)癸丑六月:真招還廣州舊所部兵士20777人,並家屬送京師還朝。

洪武十六年(1383)癸亥:是年,何真致仕(退休)。復命真及真子貴往廣東收集土豪10623人還朝。

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閏十月:致仕布政使何真復招集廣東舊所部兵3423人還京師。

並非所有何真舊部及南粵土豪都願意跟隨何真北去。他們中有的人選擇了反抗。1381年,東莞人蘇友興、廣州人曹真、蘇文卿等人聯合山民起兵反抗。起義軍接連攻克東莞、鹿步、清遠大羅山等處,一度逼近肇慶、南海,多次打敗明軍的「進剿」。最後,明南雄候趙庸統軍殘酷鎮壓了起義,「克寨十二,擒賊萬餘人,斬首二千級」,將「降賊」盡數發往泗州。第二年,廣東境內爆發更大規模的反抗,趙庸則展開了更血腥的屠殺,「凡獲賊黨一萬七千八百五十一人,賊屬一萬六千餘,斬首八千八百級。」短短兩年內,明廷通過大屠殺鎮壓了南粵的反抗。而在一年後,已致仕的何真便受命入粵招集土豪北遷。不知其時的他,究竟懷著一種怎樣的心境踏入他曾拚死守護的鄉土,又有何顏面與家鄉父老相對?到這時,那個曾戎馬倥傯、保衛鄉土的南粵騎士,已經死了。

東莞南社古村

1387年,朱元璋封何真為東莞伯,「賜第」於南京。次年,何真病逝,葬禮備極榮寵,其子何榮襲封東莞伯。1393年,朱元璋將何榮羅織入「藍黨」,族誅何氏。鄉居東莞的何真之弟何迪終於聚眾發動了遲到的反抗,在擊斃三百多名侵略軍後被俘送京師殺死。何氏族人承認謀反的口供頗為詳實,其可信度大致相當於布哈林在大清洗中承認自己是帝國主義間諜。1394年,朱元璋對社會凝結核已損失慘重的南粵發動社會改造,大批百姓被編入軍籍,承擔起沉重的世襲軍役。還有許多人被編入「畫地為牢」的里甲人民公社,喪失了自由遷徙的權利。

除了將粵人編入里甲和軍籍外,朱元璋還要斬斷南粵的海洋貿易,將粵人徹底變為明帝國的農奴。如前所述,早在南宋治粵時期,我南粵的商船就已能航行到蘇伊士地峽,南粵的商人更曾到達西班牙、西西里和非洲西北角。雖然元前期的海禁和「官船」制度嚴重摧殘了南粵的海洋貿易,但在元中後期開禁後,我們的祖先仍壟斷了東亞和印度間的航線。對於這一切,朱元璋完全不能容忍,出身內陸流寇的他對海洋懷有天然的恐懼。上台後不久,朱元璋便下達了「寸板不許下海」的命令,切斷了南粵、閩越、吳越沿海居民的生計。此外,他還禁止海外舶來品在市面流通,甚至連南粵出產的香木亦不準賣往嶺北。此後,明帝國又將粵東南澳島、珠江口三灶島、新會上川島、下川島的居民全部強制遷往內陸,並禁止沿海製造用於航海的二桅以上大船。1374年,因東南三越的海洋經濟幾乎完全癱瘓,朱元璋乾脆撤銷了廣州、泉州、寧波的市舶使司。

面對朱元璋的倒行逆施,我們偉大的祖先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反抗。除上述兩次大規模起義外,洪武(朱元璋的年號,1368—1398)時期的粵人武裝鬥爭還有很多。1370年,粵北陽山縣的十萬山民發動反明起義,被明廷調集廣西的衛所軍鎮壓。1372年,潮州百姓群起反抗,一度攻克揭陽、潮陽兩縣。同年,南寧的三千多名百姓為反抗當地明帝國軍官強制徵兵,亦發動武裝鬥爭。1395年,廣西數萬瑤人、僮人又發動大規模起義,以更吾、蓮花、大藤等寨為據點,向都康、向武、上林等地進軍,最後被征南將軍楊文佩、廣西都指揮使韓觀以血腥的大屠殺基本鎮壓下去。韓觀是一個變態至極的殺人魔王,他不但指揮部下屠殺了近兩萬名起義軍,還將起義者的人皮剝下來做成坐褥、當眾蒸食戰俘的人腦和人眼。可以說,就算是最殘忍最變態的殺手,亦難以想像明帝國侵略軍對我們祖先犯下的滔天罪行!就算是這樣的恐怖屠殺,這批起義軍仍然沒有放棄戰鬥。他們化整為零,在廣西的群山之間不斷襲擊明帝國侵略軍。直到1420年代,仍有起義軍余部在堅持戰鬥。

修建於洪武海禁時的大鵬所城

1398年,朱元璋病死,明帝國的海禁政策略有鬆動。早在洪武末年,就已有南粵百姓冒死出海,與南洋、日本等地貿易。當時,珠江口有鍾福全、李夫人自稱總兵,坐擁二百餘艘「倭船」,成為維繫南粵與世界聯繫的重要渠道。還有不少沿海之民學習外國語言,暗中與被明帝國稱為「番舶」的外國商船進行交易。1426年,更有潮州通事(翻譯)劉秀招引日本船至饒平東里港灣,當地各村百姓紛紛「赴船領貨」,公開進行外貿。氣急敗壞的明宣宗乃於1431年重申海禁,下令沿海民眾不得「下番貿易,交通夷人」。然而,他根本擋不住粵人對自由的嚮往。當時,有很多不甘受明帝國奴役的粵人、閩人逃離了帝國統治,流亡南洋。14世紀後期,爪哇滿者伯夷國攻滅三佛齊王朝(又稱室利佛逝),旅居當地的南海人梁道明被千餘名粵僑、閩僑推為三佛齊國王,領兵守衛三佛齊之北疆、蘇門答臘島南端的舊港(今印尼巴鄰旁)。此後十年間,有數萬粵人跨過南海來到舊港,將當地建設為南粵的殖民地。1403年前後,梁道明病逝,其副手潮州人施進卿繼位。當時,有舊港粵人土豪陳祖義不服施進卿的統治,起兵作亂。1405年,明帝國官方的鄭和艦隊沿著粵人早在六七百年前就開闢的海路開始了所謂的「七下西洋」。次年,鄭和艦隊到達舊港。施進卿抓住機會與鄭和結成機會主義的同盟,消滅了陳祖義的艦隊。事定之後,陳祖義被鄭和俘送南京殺害,施進卿則被明廷「封」為舊港宣慰司。

施進卿並非向明帝國屈膝投降的粵奸,而是一個善於利用明帝國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剷除陳祖義後,施進卿繼續以三佛齊國王的身份治理舊港這一南粵殖民地。1423年,施進卿病逝,其子施濟孫繼位,此後舊港對明帝國「朝貢漸稀」。不久後,施濟孫之妹施二姐篡位成為三佛齊女王,其姐施大姐(又名俾那智)反對其政變,走入爪哇投奔滿者伯夷王朝,被任命為粵人聚集的海港革兒昔的「港主」,充當滿者伯夷國王與外商的聯絡人。施濟孫則向日本求援,未果。1424年,明廷再派鄭和赴舊港調解王位爭端,卻完全無法干涉當地粵人的內政。施二姐對舊港的統治持續了十七年。1440年,滿者伯夷王朝攻佔舊港,摧毀了當地的粵人政權。舊港政權是粵人建立的第一個海外獨立政權。在其治下,蘇門答臘島上的粵人享受了四十餘年的安寧。這一段史事,實為南粵近代大航海的偉大前奏。

15世紀上半頁,明帝國的洪武社會主義體制雖然有所鬆動,但依然對南粵維持著嚴酷的統治。在此情況下,我們的祖先仍不斷地英勇反抗、不斷地奔向南洋,演奏了一曲動人的自由壯歌。1448年,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亂在珠三角爆發,洪武社會主義在南粵的總崩潰開始了。這場奪取了數萬條生命的亂事,便是著名的「黃蕭養之亂」。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危機
奪回政權的康熙帝
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困局難解
他輔佐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最後被牛金星誣陷而慘遭冤殺
後西遼國簡介:契丹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政權

TAG:政權 | 冬川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