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都說中國話
邱炯插畫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韓國女總統朴槿惠訪華「秀」漢語,大談中國夢與韓國夢,引來不少熱議。除朴槿惠外,其實最近重返澳大利亞總理寶座的陸克文,中文也相當不錯。他上次訪華時也「秀」過中文。他還開微博以中文發帖,贏得數十萬粉絲。這些都毫無疑問地說明,中文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中國強,則中文強。語言的背後是國力。可以想像,隨著中國的強盛,各國元首的中文將會越說越好。漢語走向世界,成為外國人學習的重要語言,已不再是夢想。這對於正在努力挽救華文教育的新加坡,也無疑是一大助力;對以前為學英語而頭痛,為考四六級而嘔心瀝血的中國人來說,更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最近,我常聽到有人打趣說,希望中國人以後不再為學英語而發愁,而是讓老外去學漢語,讓他們為「漢語四六級」而奮鬥、而頭疼去……。讓世界都說中國話,大概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吧?
可遙想康乾盛世,中國人也不用學外語,而是有外國人在學漢語。另外,讀新加坡歷史會發現,當年新加坡的開埠功臣斯坦福·萊佛士,會說馬來話。新加坡首任駐紮官威廉·法誇爾,也會說馬來話。萊佛士的一生挺傳奇的。他的父親是船長。他生在加勒比海航行的船上,從小未接受過系統教育。他通過自學苦讀,掌握了廣博的知識。
當年,英國在東南亞的拓展遠落後於荷蘭人。萊佛士曾寫信給倫敦,提及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提到遠航去中國的船隻急需可靠的補給港。他的想法未能得到高層重視,卻得到同樣熟悉東南亞的威廉·法誇爾少校的支持。
1819年,兩人率一隻艦隊,考察已被荷蘭人控制的廖內群島,從中選擇新加坡作為基地,並利用蘇丹王朝的內部矛盾製造借口,控制了新加坡。起初這塊飛地不受國內重視,連經費都成問題。法誇爾一面與蘇丹等人周旋,一面大力吸引華商來此經營,最終使新加坡超越檳城,成為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政治和貿易中心。
到十九世紀中葉,新馬一帶華人越來越多,在新加坡甚至超過半數,中文的重要性開始顯現。這時,一位通曉華文、能講多種華人方言的英國官員登上歷史舞台。他就是殖民政府的華人事務專家畢麒麟。他後來成為新加坡首任華民政務司首長,被當時的華人稱為「二王」(僅次於總督)。他立下的功勞包括平息馬來半島兩大華人幫派的錫礦之爭。當時這兩大幫在馬來王室兩派的縱容下,多次發生械鬥,俗稱拉律戰爭。畢麒麟協助總督成功干涉,讓雙方簽下《邦咯島條約》。英國則以此事為契機,兵不血刃,逐步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
從這些歷史,讀者多少可以看出端倪。英語之所以有如今的地位,始於日不落帝國的強盛。而當年英國卻不是靠英語打天下。他們的開拓先鋒在海外往往要講別人的語言,了解當地的文化,才能建功立業。
在全球化的今天,學習第二乃至第三語言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實朴槿惠不但中文流利,她英文說的也很好。新加坡一位老報人告訴我,李光耀當年訪韓與朴正熙會晤,英語流利的朴槿惠參與接待,給老李留下深刻印象,還將此事寫進了回憶錄。而朴槿惠上個月訪美,曾用英語發表40分鐘演講。這說明什麼呢?
很多韓國人在學中文,說明韓國不如以前強大嗎?越來越多老外學中文,中國人就不用學外語了嗎?中國強,則中文強。但會說中文的外國人,和不會說外文的中國人,誰更強呢?中國人可要保持清醒啦。(李葉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