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廳主角式點單指南|香港明星點餐地點及食物
留存在我們記憶多年的茶餐廳其實歷史不算久遠。20世紀早期香港平民外出只能吃露天的大排檔,大排檔的分支茶水檔加入冰沙、糖水等元素升級成了冰室。二戰後冰室受餐室(只提供西式食物)影響,開始走中西結合路線,演變到後期,成了集飲料、包點、粥粉面飯甚至還有炒菜之大成的茶餐廳。
平靚正的茶餐廳乜(什麼)都有,有選擇綜合症的客官還是參考下那些年港片主角們的推薦美食吧!
飲料篇
不用說,頭號選手肯定是馳名中外的奶茶!港式奶茶就是鼎鼎大名的絲襪奶茶,因過濾用的棉紗網染上奶茶後顏色酷似女性絲襪而得名。奶茶這種茶餐廳必點項目由於太過常見反而落下乘,雖幾乎每部片子都出鏡,但都是茄哩啡(跑龍套)。
《新不了情》,劉青雲和馮寶寶這種只點了奶茶的人明顯就是來談正經事的。
這點她就不如後來居上的姐妹鴛鴦奶茶特別。鴛鴦屬香港首創的混合飲品,把奶茶和咖啡友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巧妙地化解了咖啡的苦和奶茶的膩。
卧底警探楊千嬅小姐就是鴛鴦的忠實粉絲,到了高級西餐廳也不忘點一杯。
《新紮師妹》,片中的西餐廳已倒閉。
創造了絲襪奶茶和鴛鴦的正好是同一家茶餐廳,也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茶餐廳——蘭芳園。也許是生意太火爆江湖地位太高,蘭芳園室內貌似從未在影視劇中出現過,老闆唯一樂意的,大概是和發哥(周潤發)拍照吧……
蘭芳園
中環結志街2號
在港產片呼風喚雨台詞多的反而是茶餐廳飲料的另一位霸主——檸檬類飲料,如檸水、檸七(檸檬七喜)、檸茶(檸檬紅茶)、檸啡(檸檬咖啡)等等。好玩的是,粵語中有個短語叫「食檸檬」,意為被拒絕。然而你在茶餐廳點檸檬類飲料,是不可能遭拒的!
《志明與春嬌》
拍攝地:康祥茶餐廳,已倒閉
《分手說愛你》,點的不是檸茶就是檸啡或檸樂
拍攝地:德如茶餐廳,灣仔光明街2號
檸七與檸茶
檸檬類飲品在內地知名度最低的應該是香港首創的檸啡,這貨並不普及,本地人都覺得這搭配很騎呢(怪異),然而她在電影里卻是明星最愛,是為了襯托主角的與眾不同嗎?
《九龍冰室》
拍攝地:大華冰室,已倒閉
《PTU》,中國冰室
邵美琪姐姐點檸啡的中國冰室要特別馬克一下,這裡應該是拍過電影最多的茶餐廳,《PTU》、《江湖告急》、《性工作者十日談》、《旺角揸Fit人》、《全職殺手》、《新不了情》、《迷離夜》等港片的茶餐廳鏡頭都在此拍攝。
中國冰室
旺角廣東道1077A號地鋪
小食篇
茶餐廳的小食包括西多士(法式吐司)、各式麵包、蛋撻、麥片、三明治等林林總總,但影視界的兩大天王,毋庸置疑非菠蘿包和蛋撻莫屬。
菠蘿包形如菠蘿,酥脆香甜口感迷人,屬香港首創,是茶餐廳興起後的產物。後來食不厭精的香港人又在內夾塊黃油,稱為「菠蘿油」。最喜歡講茶餐廳美食的麥兜系列電影之《麥兜菠蘿油王子》的片名,就來源於此。
《麥兜菠蘿油王子》
菠蘿包最大的問題是大且掉屑,吃起來不雅觀,這點確實不如舶來品、嬌小迷你的蛋撻好使,於是蛋撻在電影中的出鏡率碾壓菠蘿包。挑兩部存在感強的來說吧,第一部賀歲片《行運一條龍》簡直為蛋撻量身訂製,故事發生在一個賣蛋撻為主的茶餐廳就算了,片頭的長長的製作蛋撻鏡頭看得人痛不欲生!
《行運一條龍》
拍攝地:鴻運冰廳餅店,旺角上海街726號
話說香港茶餐廳是一個大類,名叫冰室、餐室、大排檔、餅店什麼的店鋪,其實本質也是茶餐廳。主打飲料甜品的多叫冰室,而叫餅店的,自然是以蛋撻麵包類的為主打。《月滿軒尼詩》中張學友和湯唯吃出真感情的這家檀島咖啡餅店,就是一家以蛋撻著稱的茶餐廳,難怪片中學友哥把湯唯姐姐點的蛋撻吃了,他肯定是故意的!
《月滿軒尼詩》
檀島咖啡餅店
灣仔軒尼詩道176-178號地下
蛋撻戲份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吃這貨特別講究,一定要新鮮出爐的才好吃,不信你看多蛋撻鏡頭的電影,常會強調這一點——劇組吃貨多啊。
主食篇
茶餐廳主食精闢概括就是四大類:粥粉面飯。粥不一定每家都有,但粉面飯是常備的。粉通常指的河粉,業界王牌就是在美食電影《金玉滿堂》中被羅家英評為最考驗師傅手藝、也最常見的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以芽菜、河粉、牛肉等炒成,這貨講究「鑊氣」,必須猛火快炒,很有狂野不羈的風範,所以做的好的反而是大排檔和夜市攤檔,畢竟高手在民間。
《幸運是我》
拍攝地:澤記食堂,柴灣豐業街12號
面則在電影中花樣輩出,麥兜小朋友喜歡魚蛋粗面。香港的魚蛋(即魚丸)多由鯊魚肉和澱粉製成,配面的是原始的白色,做成街頭小食咖喱魚蛋的則因油炸而呈金黃色。
《麥兜故事》
另一爆款則是雲吞面。
聽聽劉青雲在《暗戰2》使用的專業茶餐廳點單術語:細蓉加底,細蓉即小份雲吞面,通常由四顆雲吞和一份麵餅組成;加底,則是加多份麵餅的意思。注意,雲吞面略帶鹼水味,有些人可能不適應。
《暗戰2》,翻譯真的太不走心了。
拍攝地:心粥館荃灣城市廣場店,已倒閉,但全港仍有多加分店。
上述兩款面都是內地茶餐廳的常見款式,接下來這個《竊聽風雲》黑幫大佬指定款豬扒丁可就不常見了。豬扒即豬排,丁指的是日本日清公司生產的一款速食麵「出前一丁」,即豬排面的意思。這也是香港人民創意性發明的茶餐廳美食中的一員。
豬扒撈丁加蛋加芝士
《竊聽風雲》
拍攝地:民聲冰室,大坑浣紗街16號地下
茶餐廳的飯統稱碟頭飯,即菜配飯都在大碟子里呈上。最多見的就是加了燒鵝、油雞、叉燒這類的燒味飯,業界至尊天王也在此誕生,那就是——《食神》中響噹噹的黯然銷魂飯!
哈哈其實用茶餐廳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叉燒飯加蛋,簡稱——
《文雀》
拍攝地:祥利冰室,已倒閉
巡警633梁朝偉是叉燒飯不加蛋的長情人士,你注意看他在《重慶森林》的露天大排檔里,重複地吃著這款。
《重慶森林》,士丹利街大排檔
兜兜轉轉又說回了茶餐廳的始祖大排檔。然而今時今日,香港市區內的大排檔已經所剩無幾,士丹利街街尾的鐵皮大排檔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可謂難得的一股清流,這樣蒸汽瀰漫、油煙飄香的一排露天大排檔,最適合點上干炒牛河、雲吞面、叉燒飯這樣的經典,做一個純粹的、接地氣的吃貨!
士丹利街大排檔集中地
中環士丹利街
相信你也注意到了,上述的好幾家經典茶餐廳已經倒閉了,拆遷重災區香港常常會由於鋪租飆升的問題而導致許多店鋪無法續租只能搬遷或者倒閉。茶餐廳常常被內地遊客抱怨吵鬧、服務態度差,然而這卻是香港最具草根印記、生猛活力的象徵,如果茶餐廳都沒有了,香港就是沒有靈魂的空城。所幸人人都要吃飯,茶餐廳野火燒不盡,倒了一家又開一家,生生不息,不過純粹跟著電影來朝聖的就要趁早了!
《桃姐》
拍攝地:濠軒粉麵茶餐廳,已倒閉
香港飲食的精髓在街頭,不必執著於米其林深水埗,被公認是全港最窮的地區之一,更是新移民家庭、單身漢、露宿者甚至新興的弱勢社群、少數族裔的集中地。他們背後的故事,反映了香港草根階層的真實面貌,超過四十年歷史的老店鋪,舊式米鋪、豆品店、士多、紙料鋪、大押以至中醫跌打館都是活生生的本土文化。
合益泰腸粉店就是港人的至愛小店,即使店內有座,一條長龍的食客也甘願在後巷「立食」,給老闆娘幾個硬幣,交代要幾條腸粉,就可以等吃了。這裡每日賣超過5000條腸粉,每一截都滑溜帶米香,花生醬中還加入了豬油,油香味濃,吃過必定「翻尋味」。
位於深水埗的合益泰腸粉店,數十年如一日地做最簡單的豬腸粉,價格低至六港元一份,是不可錯過的米其林美食。
同在米其林榜上的公和豆品廠就在附近,步行過去三分鐘就到。這裡沒有菜牌,只要跟著這裡的老街坊熟客點「一碗一杯一碟」(一碗豆花、一杯豆漿及一碟煎釀豆腐或豆卜)就准沒錯,既可做早餐,也可做下午茶。
這家創立於1893年的老店經歷三代經營、一次易手,日賣1000碗豆腐花,創下業界神話,至今未被打破。在紅色隸書大字招牌「公和」的高樓底下,我們看到歷史的痕迹:公和的「和」字輩,戰前在旺角與人和、廖同合兩家豆品廠分庭抗禮,不同客路各有堅持。現任老闆蘇崇廉堅持用最古老的方法做豆品,每天忙個不停,邊倒入黃豆邊笑說:「用石磨造豆漿最原汁原味,香港無邊幾間系咁做。」
位於筲箕灣東大街的華星冰室以炒蛋和奶茶著稱,雖未入米其林密探之眼,但餐廳門口貼滿了本地餐飲界對其的讚譽和推薦。
如果是「食肉獸」,千萬別錯過位於尖沙咀厚福街的第三代肥仔小食店。這裡的滷水小吃,單點價格從6—11港元不等。若什麼都想嘗嘗,建議選熱門皇牌套餐,每份23港元,可吃到大墨魚、細生腸和火雞腎。老闆余啟康是旺角超人氣滷味串「肥姐小食店」老闆肥姐的兒子,他在尖沙咀自立門戶,盡得母親真傳,但開業才短短一年,他坦言從沒想過入圍米其林。
另一家開業兩年、位於佐敦的「十八座狗仔粉」,老闆張顥曦也是年輕的80後新生代。他在屋邨長大,難忘懷舊小吃狗仔粉的味道,就與朋友合資數十萬港元創業,開了這家街邊食肆。入圍米其林,張顥曦也感突然,認為其優勝之處,除了無味精外,亦靠員工努力,「大家好似一家人,只為做好件事」。
除此之外,入圍的還有Butchers Club漢堡、Kelly"s Cape Bop韓國炸雞、蘭英印尼小食、佳佳甜品、祥興記生煎包、坤記糕點、迦南泰國小食、Joyful Dessert House甜品店……從百年老店到新生代創業小店,從港味小吃到漢堡,從糖水鋪到西點店,從香港到世界——那麼街頭米其林的評審標準是什麼?
佐敦的十八座狗仔粉,因連續兩年入選米其林推薦,小小街邊攤已成為附近一帶的熱門「觀光點」。
港人把捧殺了多家本土食肆的「米其林推介」稱作「死亡之吻」。
根據不可透露姓名的米其林密探的爆料和官方的回應,答案是這樣的:
首先,小店必須有正式的註冊地址。《米其林指南》主要是供遊客參考,食肆自然要有正式地址才能推介,像一些推車或擺攤「走鬼」檔再好吃也很難榜上有名。
第二,米其林密探可以高度容忍街頭小吃的環境、裝潢、地點,甚至服務態度,他們真正在乎的是食材質量、準備功夫、味道、創新度和水準保持度,總之,味道就是一切!而讓高級餐廳大廚最頭痛的穩定性這一標準,密探也從一年暗訪12次降低至半年內作出3次或以上重點調查。
周星馳曾飾演「食神」。圖/電影《食神》
在經典港產片《食神》里,周星馳所飾演的「食神」史蒂芬周就被名廚大賽的司儀區錦棠問道:「你究竟是神仙的化身,還是地獄來的使者?」
這句話之於「米其林推介」有異曲同工之妙。「米其林」是大多高檔餐廳的美夢,但很多香港小食肆卻不太情願拿米其林的星星或推介。他們在獲推薦後接受媒體採訪時均對獲獎表示高興,但也表示更憂慮會被加租。另外,當選了米其林後,在門口貼上認證海報,收兩百港元,還要買下五本當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有些店主索性海報、指南都不要。
香港專欄作家健吾曾描述過一個「米其林推介」品牌的死亡歷程:「某地道甜品店得到推薦後,生意接踵而來,加租的噩耗就來了。由10萬加到22萬港元,每小時要賣144碗糖水才夠交租。然後,就會慢慢有人叫他們集團化,老闆們很快就會忘記初衷,用上味精化合物去做他們的食物,直至人潮散去,一個『米其林』品牌就自然死亡。」故港人又把捧殺了多家本土食肆的「米其林推介」稱作「死亡之吻」。
位於香港尖沙咀棉登徑的一家牛腩粉麵店,雖未獲米其林推薦,但每天店內外都坐滿了本地人。
自2008年港版指南誕生以來,每年的新指南都掀起爭議,最普遍的論述就是東西口味差異。再進一步說,更是文化差異。
從米其林最經典的評星標準來看,它的評審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食家,而是一群廚藝分析師——對著一碟菜,他們要問的不是它好不好吃,而是它做得對不對,他們關心食材的新鮮程度、刀法與火候、味道調配比例、質感層次區分、出品穩定性……它不是主觀的審美,而是客觀的科學。而街頭攤販的老闆們,難道會介意手工面搓得粗細不均、配菜切得長短不一這些「小事」嗎?
廟堂與江湖自古以來就不兩立,高級餐廳講究格調,平民攤販甘於低調。然而,平民食肆一旦獲米其林推介,往往會陷入加租、價位被迫上升、質量下降的困局,必定很難維持往日的狀態,正如魯迅《隱士》所說的「欲隱而不得正是士人的末路」。
香港知名作家、留家廚房創始人劉健威認為:「《米其林指南》本身甚有權威,但其服務的對象多是遊客,加上評審時間太短,故評級集中於酒店和高級食肆,可能遺漏了不少地道美食。世上有好多標準,大家不必太認真!」
90後年輕人連偉林自稱是「炒蛋愛好者」,他心目中的香港米其林街頭小吃是筲箕灣東大街的華星冰室。
今年25歲的連偉林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最愛搭乘「叮叮車」(港島雙層有軌電車)到總站東大街去吃東西,這條老街很安靜,幾乎沒有遊客,走兩步就是一家餐廳,想吃什麼都有。華星冰室的黑松露炒蛋和熱奶茶,是他心目中的「米其林推介」。
像他這樣的90後新生代,並不會沖著米其林評星去吃,反而更認可港人自己的「大眾點評」——OpenRice(開飯),或UMagazine 一類本土飲食雜誌的推薦,Facebook上的好口碑也會為一家食肆的人流量帶來很大的貢獻。
----------------------------------------------------------
香港全日通,為你提供中港倆地文化,吃喝玩樂等攻略
掃一掃,深入了解香港的資訊噢!
點【原文】查看更多香港裕力健康醫旅平台
推薦閱讀:
※十種補腦食物,越吃越聰明
※以技術和對食物的了解,Gordon Ramsay /Jamie Oliver / Heston Blumenthal 和 Nigella Lawson 誰最厲害?
※什麼食物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減肥期間可以吃義大利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