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解讀拳譜

如何解讀拳譜 (2012-08-08 15:11:05) 拳譜是記錄武術連續動作的史譜,同時也記錄每個單操動作的練法、用法和心法勁力以及拳理。其內容豐富、生動、形象,反映了不同拳種的獨特擊法、拳理和風格以及練功方法、行拳要訣等內容。這是由本拳種登峰造極者所著,是珍貴的武術文化遺產,是後人研究傳統武術文化的寶貴資料。我這裡所說的拳譜是指我師爺修劍痴所編撰的《五行通背拳》拳譜。 人稱「燕北大俠」的修劍痴,出生於晚清官宦之家,其家是滿族貴族,其父官至提督。修劍痴不但武藝絕倫,而且極具文采,文筆極佳,是他那一代習練通背拳者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教拳授徒,使通背拳在大連得到了蓬勃發展,創造了很多武林神話外,也窮其一生之力撰寫了大量的拳譜,給後輩留下了寶貴的武術文化遺產。他在不同年代所寫的拳譜內容出入甚大,也給後輩留下了極大的困惑,如何解讀這些拳譜,就我自己的理解淺談如下: 一 、破除天書說 有人說修老的拳譜是「天書」,無人能看明白。因為在他的拳譜中,同一拳法或套路出入甚大,小連環就有十餘種版本,哪種版本是正確的?我認為這要從歷史的觀點看向題才能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我手中的拳譜有修老爺子一九三五年撰寫的,也有一九五三年撰寫的,當然別人手中的拳譜可能有年代更早的或更晚的,在這跨越近三十個年頭中,經歷了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不僅使他對拳法拳理有很大的提高,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他在拳譜中使用的詞句也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看看修老在一九三五年和一九五三年拳譜中所寫的自序,從語言到內容很難看出是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我曾在網上看到一部通背拳基本歌,和我手中的通背拳基本歌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因為他寫完這通背拳基本歌后,事隔多年再看看認為在結構上有必要再調整一下,就又寫了一個通背拳基本歌,雖然都是他寫的,但在結構和內容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樣道理,小連環這個套路是他編的,編好後教給當時在拳坊練拳的徒弟,過一段時間,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對這個套路結構做了新的調整,又教給這時在拳坊練拳的徒弟,所以他教的同一套路在不同時期學拳的徒弟練法就不一樣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對其他套路的練法不一樣就不覺得奇怪了,也就不能把修譜看成「天書」了。 二、學拳先明理 通背拳原名叫通臂拳,取義通臂猿,然而它取猴的意義不走猴形,如果走猴形就變成象形拳猴拳了。後因我師爺修劍痴寫拳譜時將「背膀通達,腰背發力」作為此拳的訓練法則,所以定名為通背拳。一九八三年國家編訂《中國大百科全書》時,將通臂全部統一寫成通背,當然,現在仍有用通臂來命名此拳的,由此我們就明白了,通即是通達之意,背就是人的背膀,亦有人稱之為人之脊背,就是背膀通達之意,這就是通背拳的訓練法則,也是此拳名稱的由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可能在訓練中用弩氣拙力,必然是全身放鬆,腰背發力,通過肩、肘、腕使勁力直達掌指,全部作用在對方身上,達到最大限度的技擊效果。這在拳譜《論法部》中第一章「通背的原則」闡述的十分明白。 全國通背拳有多種,為什麼此拳稱為五行通背拳呢?因此拳有五種最基本,也是最厲害的打法,亦稱之為五大操法:摔、拍、穿、劈、鑽五掌。而此拳將這五掌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對應,產生了五行(在拳法上即五掌)的相生相剋,故稱之為五行通背拳。 懂五行必須知陰陽,陰陽是二種屬性相反的氣,是天地萬物的源泉,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和推動下滋生、發展和變化的,陰陽學說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換四個方面,當然還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的物質屬性,它們的運動、它們相互孳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相互運動變化之中。它是構成宇宙萬物和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它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產物,陰陽和五行是有內在的聯繫的,總之,在五行通背拳中,陰陽講變化,五行講生克,陰極生陽就是五行通背拳柔極生剛的理論基礎。五行通背拳是「未有勢法先有理,一靜一動理當先」的拳種,我們只有弄明白這些道理,才能做到理明法高,在明師的指導下加上自己刻苦訓練,不愁不成為高手。陰陽和五行學說在五行通背拳譜中修老爺子也有詳細論述,我們在讀拳譜時務必要多下功夫弄明白。 三、不全著之於書 修劍痴在拳譜中明確寫出:「有著之於書者,有不能著之於書者,非口傳不可,又有不能言傳者,只可手授意會。」見《祁氏五行通背拳》拳譜第三十七頁。由此可見拳譜所記載的並非是五行通背拳的全部內容,有些特別陰損狠辣的招式,打上對方必定不死重傷,如掌緣的應用,包括砍掌、斬掌、削掌和水陀轉,他只在「點按術之秘訣」篇中談到點按五字訣,一曰印,二曰擒,三曰側,四曰緊,五曰切簡單用一個側字一提而過,不是真正掌握此術者又誰能看明白?他更標註後文曰:「奇絕之術不可不傳,不可妄傳,必須擇人而授,」並再次強調: 「傳徒不善,罪作於師。」見《五行通背拳》第二百三十四到二百三十五頁。 五行通背拳更有一巧妙絕倫招式反撩捶,它是撩陰掌的姊妹招,都是撩擊對方陰部,撩陰掌用手掌,反撩捶用的是拳,但練法和用法有較大區別,假設我用右手撩陰掌攻擊對方,我左腳向左前方移動的同時右腳上步,右手向對方襠部擊去,步法用的是繞步閃展;我用右手反撩捶攻擊對方襠部時,我步向右側前方進步的同時右拳反撩對方,用猿猴倒行步,它攻擊力度更大,這是修老爺子一輩子在大連從未傳過人的招式,(請不要問我是怎麼會的),這就是「不能著之於書者。」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只看拳譜並不能全部掌握五行通背拳的。 四、要解作者真實意 拳譜包括本拳種的理論體系和訓練體系,理論體系我們稱之為拳理,訓練體系我們稱之為拳法,拳法又包括單操和套路。套路即是武術的連續動作,一招接一招,一式接一式的練,我在此不做更多的說明。而單操就有必要說明一下,就是我們怎樣理解每個單操的練法和攻防意義。 比如通背拳的搖身膀欹,其練法如下 首先身形三折九扣,伸左手為引手狀後(先伸右手也可),左腿高抬,腳尖朝下,右腿獨立支地,抬左腿的同時右手五指內收,攥拳,拇指指肚扣壓在食指指甲處,左手回收的同時右手由左腕下外旋向右前方將拳打出,拳眼朝右,身子最大限度向右傾斜,右手肘與左腿膝上下在一條垂直線上,左手手背朝上在右手肘處,抬腿出拳和擺動身體是同時進行。再左腿落地,右腿高抬,腳尖朝下,左手由掌變拳(拳型同上),隨著身體的左擺,在右手腕下外旋向左前方打出,拳眼朝左,搖身、出拳和抬腿也是同時動作,左肘和右膝上下仍在同一垂直線上,右手手背朝下,在左手肘處,然後身子由左向右擺至正直,右腿落地的同時出右手中拳,這樣反覆練習。 若問此招式的用法,師父必然會告訴你如對方右手在前出引手,我右手握拳緊貼其右小臂上側外旋向里滾進,其必然用右手向上抗我向里滾進之右手,我左手握拳從其右手底側順其勁力向我左上方外旋將其手滾出,我右手中拳急攻其三叉穴或軟肋,反之亦然。這樣說不能說不對,但我們可以想一想,如果用此法攻擊對方,無論力量、速度、長度都比用補手中拳直接攻擊對方相去甚遠,那為什麼把它當作通背拳的後留手而密不外傳呢?主要原因是練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用它直接 攻擊敵人,而是練身法的,對敵動手時,他視我見之在左,忽然在右,形如翻波滾浪,如醉似狂,使敵人無法判斷我的攻擊目標在哪裡,防不勝防。而且它是單腿著地,身體歪斜,主要是為練好猿猴探背打下堅實的基礎,就這句話如果師父不是真心教你的話,那是絕不肯說的。 從以上練法我們可以看出,此招為何稱為搖身膀欹,搖身即是身子左右大幅度搖擺,膀即人之肩膀,欹乃傾斜不正之意,也就是說練時身子向右搖擺必然是右肩低於左肩了,反之亦然。可是有的人將搖身膀欹寫成搖身膀趄,並以此為據進行解釋,那豈不是離祖師創編此招之原意相距十萬八千里?即使寫成了趄也是傾斜的意思,這是上身的傾斜,怎麼能說是腳步歪斜踉蹌的樣子呢?更可笑的是說:「搖身膀欹如醉如癲,醉好理解就是彪了,準確一點就是瘋了。」我看他真的是瘋了,沒有文化太可怕了,一個人練拳頭髮都練白了卻不懂拳意,真是悲哀。難怪佛在《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法尚且如此,何況拳法呢。所以衷心希望廣大五行通背拳愛好者一定要認真學習,弄明白拳譜中每個動作的真實意義。註:搖身膀欹這個招式用字可在《祁氏少派五行通背拳》拳譜第168頁查到,古欹同攲字。 五、拳法已成,口不能明 武術是生死搏殺之術,在冷兵器時代,大可開疆拓土、保家衛國,小可防身自衛。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導彈在戰爭中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何況背後還有原子彈、氫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時再說武術能保家衛國已近空談了。但這畢竟是我國的國粹之一,防身自衛的作用還是有的,何況我們熱愛武術、研究武術。就通背拳來說,素有三年小成、十年大成之說,那麼什麼是大成的標準呢?這就是修譜中所說,在對敵動手時,使其「應聲而倒,哪有手跡可尋?」要做到這種打擊效果,動手時我們必須做到「心手兩忘,神而明之」(修譜語)。這就是我們前輩們所說的見手打手,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條件反射。當見到對方手剛一動時我立即上步,該管他的手已管住,該打他的手已打上,不用大腦思維,全部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有二種,一種是與生具有的,不需經過訓練,如我們的手無意碰到燒熱的火爐,它自然地會快速脫離火爐,這就是第一種。另一種是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具備的,如短跑運動員,聽到發令槍響身子就立即彈射出去,快速奔跑起來,沒有經過大腦思維,如果經過大腦思維就會慢了許多,這是第二種,這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結果。高手動手就是第二種條件反射,他自己不經過大腦反應,也使對方大腦來不及反映,所以才能一招制勝。這種境界大大高於現在很多人說的動手時是大腦反應支配肢體動作。你真正進入高手行列,動手時已無招式可言,舉手投足都可以使對方不死帶傷,這是一種意境,是用語言很難表達明白的,所以古人云:「拳法已成,口不能明,誠哉斯言也。」 見《祁氏五行通背拳》拳譜第67頁。 口不能明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在拳法中也有一些東西是語言難以表達明白的,例如我們都知道通背拳有一種冷勁,這個冷勁也是語言很難表達的,幸虧我們的先輩們還是很有智慧的,他們就打了個比方,說水中有條魚,我們用手去捉它,魚在掙脫剎那間的那種勁就是冷勁。當然,我們要想真正掌握這種冷勁,還必須在明師的指導下,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做到。 拳譜是珍貴的武術文化遺產,是後人研究傳統武術文化的寶貴資料,但它不是新派武打小說所說的武林秘籍,某英雄少年在深山古洞偶然得之,經過自己練上一段時間,下山便成為絕世高手。我們要真正學好武術必須經明師指點,自己下大力氣刻苦訓練和經常打鬥實戰才能成功。拳譜對我們學習武術有指導意義,我們必須真正明白拳譜中每句話的真實意義才不至於被誤入歧途。拳法比佛法,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術譬如所不能及,在這裡我引用武則天的開經偈作為結束語: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推薦閱讀:

《催官篇》解讀(5)
風水解讀:夫妻求子五要條件
解讀全球100本好書精華,為你打開不一樣的世界
解讀男人的雄性本能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