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年表完整版,遙望聖王時代(永久收藏!)
註:由於年代久遠,表中各項資料只是學者根據考古發現和歷史研究得出的大致結果,可能存在模糊及不準確處,有賴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加以補正。概說1、燧人氏時代(前1.5萬年—前7724年)中國文明發祥於崑崙丘,燧人氏在昆崙山(今甘肅合黎山、龍首山,《山海經》載昆崙山在此)立天表,作為天齊,確立天北極,由茲氏雷澤氏(時居龍首山、山丹河),創製結繩紀曆的《河圖》、《洛書》,為北斗九星懸朗時代,依章動歲差計算創製於公元前1.48~1.47萬年間。2、伏羲氏時代(前7724年—前5008年)據《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於大角、角,依章動歲差計算公元前7750年~公元前7675年稱帝,校正為公元前7724年。又據苗族古歌,伏羲稱帝號「羅奉」,公元前7724年為羅奉元年,初都榆中,遷榜羅,再遷陳倉、華山牛鳩原、王屋山,崩雞公山。漢湖南長沙楚帛書乙篇載伏羲氏族譜系。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為太昊遺址,自公元前7000年~5800年,共1200年,發現文字25字,七聲音階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龜等,南傳於淮河青蓮崗文化龍虯庄,發展為大汶口文化。伏羲上元太初曆年代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進入神農氏時代。3、炎帝、神農、蚩尤時代(前5000年—前4513年)大地灣—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嶺半坡文化是炎帝·神農氏文化;磁山·斐李崗·龍虯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貴州安順關嶺紅崖丹書是炎帝族自六盤山南下四川—貴州—雲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譜,《山海經》載有炎帝九世的族譜,第九世為夸父,時居潼關至靈寶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營);神農氏第八代名榆罔(參廬),都河南盧氏縣祁村灣、陳留、曲阜;蚩尤氏與共工氏據晉、冀、魯。蚩尤死葬濮陽西水坡M45,時公元前4515年~4510年。4、黃帝時代(前4513年—前4050年)《黃帝四經》出土,記黃帝與蚩尤征戰事及顓頊與共工(時稱涅)征戰事。河北涿鹿有黃帝城、蚩尤城、蚩尤寨、阪泉之野張公泉(共工氏漢姓張)、釜山會盟石仰韶文化遺址。紅山文化是黃帝族文化。5、少昊、顓頊時代(前4050年—前3380年)山東大汶口文化和江蘇連雲港雲台山將軍崖岩刻文字、天文曆法歷是少昊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類型是顓頊·鸛兜族文化,始自公元前4000年,第三期公元前3685±125年。此期的文化特徵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亞聖塔·巴巴拉海灣地區原封不動地移植,時在公元前3641~3113年,為瑪雅歷起算年,即山東少昊顓頊裔民遷入美洲的年代。其後鸛兜氏遷入鄭州西山古城。仰韶文化早期廟底溝文化是其文化。共工氏時居濁漳河上游涅水(今仍此名)。6、帝嚳、帝摯、帝堯、舜、禹時代(前3380年—前2073年)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和早期龍山文化是帝嚳文化(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典型龍山文化是帝摯堯舜禹文化。帝堯公元前2357年即帝位,帝舜公元前2136年~公元前2100年(含攝政)即帝位,帝禹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73年,(含攝政)即帝位。夏啟守孝三年,於公元前2070年即帝位,為夏朝(代)開始。故公元前2070年為夏元年。一、燧人氏時代(前1.5萬年~前7724年)
燧人氏為古羌戎的一支,祖居昆崙山,古羌戎發祥於青藏高原羌塘地區。在公元前二萬八千年至一萬年之間,為地球最後一個冰河期的最冷期,原在青藏高原游牧漁獵的古羌戎族從昆崙山下移到祁連山一帶的河西走廊,游牧於弱水、黑水、丹水、合黎山、龍首山(又名群玉山)至天祝、古浪之間。在公元前九千年至八千年間,中國河套地區發生了第一次大洪水,居住在這一帶的古羌戎部落損失慘重。洪水退後,大約在公元前8500年至8200年間。燧人氏的一個主要支系弇茲氏自祁連山開始東遷。這時的燧人氏早已不是穴居野處,茹毛飲血的古人,已由漁獵、游牧時期轉入半農半牧、火灶、火食時期。後來又逐漸東遷至甘肅永登、蘭州、賀蘭山、烏達、甘谷、天水一帶的黃河、湟水、大夏河、庄浪河、祖歷河流域人口得到大發展,並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盤瓠氏、華氏、胥氏、赫胥氏、華胥氏、雷澤氏、讎夷氏、婼氏也都在這帶化育。燧人氏又名燧家氏,是人工取火、用火、從漁獵游牧走向半農、半牧的前期時代的氏族,其代表氏族是弇茲氏,其次是盤瓠氏,是為伏羲文明奠定基礎的時代,所以也可稱為前伏羲時代。燧人氏不僅用人工取火、還發明了用大山榑木觀天測星定四時的太陽曆,根據河圖、洛書制定的以右樞(天龍座A星)為北極星,以織女星為北極星星象歷,還發明了結繩記事,搓繩的婦女名織女,第一位織女就是弇茲聖母,初創八索準繩、圭表記歷。燧人氏是炎帝的祖先,也是諸羌戎族的共同祖先。史稱炎帝為連山氏,即指燧人氏原住祁連山。古昆崙山又名方山,日月山,即觀測日月之山,昆崙山上立天柱以觀天故名柱州。這裡的天文世家又名魁隗氏。這個龐大的氏族以後一直延伸到河南的大隗山(具茨山)一帶。兗州,即其裔族在中原的集聚地。活動地區活動氏族活動起止時間河湟地區燧人時代約前50000年—前15000年昆崙山地區燧人-魁隗氏期約前15000年—前12000年祁連山地區燧人-華胥氏/赫胥氏約前12000年—前11000年六盤山地區燧人-盤古時期約前11000年—前7724年注: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11000千年時期華胥氏/赫胥氏東遷。二、伏羲氏時代(前7724--前5008)
公元前7744年伏羲氏與女媧完婚於今陝西鳳州,公元前7724年伏羲於甘肅榆中代燧人氏,繼天道木德為王,為百王之先,正式立國稱帝,國號羲,是為羅奉元年.伏羲人治天下,史稱人皇。(伏羲年號及世系表參考苗族古歌得到)。伏羲稱帝接祭天權,重建天齊表木,名大風雨表。以木星為天象主測星,以織女為北極星,以北斗九星柄梗河一與大角攝提,角宿為天下春季之始,創一年十月,一月36日之曆法。伏羲首設柱下史以歷天象,首築垣為城為都,設靈台為祭祀中心,立巫政人事管理制度,而有官職分部,尊始祖雷明王而以龍紀官,故為龍師而龍名。公元前7723年伏羲成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政府機構或曰責任內閣,命大庭氏為居龍氏,治屋廬,營建築,安營紮寨,壘壩築垣,砌方壇。藪魁氏為水龍氏,導洪水,滋草木。陰康氏為土龍氏,治田地,主農田與放牧。混沌氏為降龍氏,驅民害。昊英氏為潛龍氏造甲歷。朱襄氏為飛龍氏造書挈,巫師,軍師。以共工氏為上相,主管天齊表木觀象台,主持大風雨表觀測,用八索判別方向,為曆法總官,掌祭天權,地位僅次於伏羲,故康回以職司名。後因公元前7722年不周山突發天災,天柱傾倒。驪侯認為是共工之責任,褻瀆神靈招來天譴,所以伏羲與女媧商議罷共工之職,以驪侯為上相,接共工祭天權,共工不服,與驪侯部大戰,撞壞了主表,天柱被毀,女媧怒。放逐共工康回於祁連,共工含憤死去。並遷天柱表於榜羅。柏皇氏為下相,朱襄氏為左監,昊英氏為右監,栗陸氏居北為冬官黑龍氏主墨桿,,赫胥氏居南為夏官赤龍氏主赤桿,昆吾氏居西為秋官白龍氏主白桿,葛天氏居東為春官青龍氏主青桿,陰康氏為中官黃龍氏,又有尊廬氏名鏘,居鏹台之陽,主物資供給,糧食儲備,氂蟒氏主民情與防禦,保衛。公元前7710年,羅奉十五年,伏羲居寶豐,召百姓官長,分判天下,曰:天下三鎮太行山為五行,王屋山為天下之中,山名中條山,水為中河,地為中原,表為中央,建木梭羅;封女媧氏於汝陽,統領中州,居汝水水媧水;葊茲氏於磁山,雷祖氏於兗州,華胥氏於華山華陽;上相中央氏於沁水沁陽,下相柏皇氏於王屋柏香,地官共工氏於太行共山治水,史官朱襄氏與襄城仍造書契,歷官昊英氏於伊水鳴皋仍修甲歷,栗陸氏於西華及栗廣之野仍導水泉滋草木,驪連氏於驪山,葛天氏於長葛,陰康氏於太康仍主治田裡;金提氏於桐柏太白頂主化俗,烏明氏於東明主建福,視默氏犬丘主災惡,中官土正紀通氏於王屋主中表,仲起氏於嶼番主海陸,陽侯氏陽谷主江湖,宿沙氏於東平主海鹽;春官木正重於青丘,夏官火正祝融於陳留,金正秋官該於秦嶺太白山,冬官水正修熙於龜蒙山;尊盧氏於鴻盧水,混沌氏於昆吾屯留,大庭氏於具茨山,有巢氏於朝城,無懷氏於裴城,燧人氏於遂平……諸君各守疆土,分理海內,政化大治。公元前7709年,伏羲南遷於沁陽盤古山,居中央守中。公元前7704年崩於桐柏雞公山。伏羲死,女媧時年52歲,代伏羲攝政天下,伏羲二世三世皆聽命於女媧,稱女皇,死葬風陵渡,壽90歲。自第一代伏羲至少昊為伏羲氏執政時代,凡124年。第七至第十代帝為女媧氏時代。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遷巢湖),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襲庖犧氏(即伏羲氏)之號,1260年。註:伏羲氏稱帝時間是根據《易經》,帝出乎震,建寅為孟春,28宿始於於大角﹑角的天象記載得來!並參考相關文獻及最新考古發現定義的。伏羲朝歷八十五世2716年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7722年—公元前7690年共工據祭天地稱霸神州)。第一次以木德而王統一上古中華!(女媧氏在伏羲崩後攝政連續8代,伏羲氏直系後代即大伏羲氏執政23代。)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年數起止時間1伏羲674918前7724年—前7707年2遵移593722前7707年—前7685年3師遵583424前7685年—前7569年4太昊662442前7569年—前7527年5昊遵44422前7527年—前7525年6少昊644816前7525年—前7509年7尊節502228前7509年—前7481年8伏泰662937前7481年—前7444年9羲號692841前7444年—前7403年10印槍723042前7403年—前7361年11新印704426前7361年—前7335年12盒印52466前7335年—前7329年13易①642440前7329年—前7289年14純②561838前7289年—前7251年15隨象663927前7251年—前7224年16伏顯602733前7224年—前7191年17可塑703832前7191年—前7157年18郁苓564016前7157年—前7141年19文載③773641前7141年—前7100年20昊英④62584前7100年—前7096年21朱象⑤584414前7096年—前7082年22勾芒⑥533815前7082年—前7067年23佘蓄503812前7067年—前7055年24象團663531前7055年—前7024年25象偉622834前7024年—前6990年26節觸653035前6990年—前6955年27伏案563234前6955年—前6931年28曲秦663135前6931年—前6896年29隨秦522735前6896年—前7871年30皂安463115前6871年—前6856年31伏荌643430前6856年—前6826年32起望563125前6826年—前6801年33河圭662739前6801年—前6762年34義和⑦564412前6762年—前6750年35伏旻⑧684820前6750年—前6730年36羲昊⑨723636前6730年—前6694年37圭胤623428前6694年—前6666年38泰望642935前6666年—前6621年39施公693633前6621年—前6588年40圍良713734前6588年—前6554年41虧象703139前6554年—前6515年42圍伏703238前6515年—前6476年43伏義542826前6476年—前6450年44成義673234前6450年—前6415年45肆萬714031前6415年—前6384年46歸紋594217前6384年—前6367年47伏秧402515前6367年—前6352年48團號613229前6352年—前6323年49秦槍703535前6323年—前6288年50革池713724前6288年—前6254年51槍蘭694326前6254年—前6228年52三那713932前6228年—前6196年53革蘭513318前6196年—前6178年54赤禪622537前6178年—前6141年55洛槍462917前6141年—前6124年56附前665214前6124年—前6110年57洛前653332前6110年—前6078年58桑味764234前6078年—前6044年59伏杞713239前6044年—前6005年60隨嚭622735前6005年—前5970年61鵬爍762937前5970年—前5923年62茜河682939前5923年—前5884年63規辛723537前5884年—前5847年64金烏732944前5847年—前5803年65掮師713140前5803年—前5763年66鱈河702941前5763年—前5722年67汝信682840前5722年—前5682年68羅秦623933前5682年—前5649年69風叱663135前5649年—前5614年70峙龍702743前5614年—前5571年71達河643232前5571年—前5539年72荷曲722943前5539年—前5496年73達耳742945前5496年—前5451年74媒蘭703634前5451年—前5417年75立路692940前5417年—前5377年76因康623131前5377年—前5346年77強爍763343前5346年—前5303年78澤治714239前5303年—前5274年79渭毫663428前5274年—前5242年80蒼茫693633前5242年—前5209年81節曲693534前5209年—前5175年82風和704624前5175年—前5151年83節氏663234前5151年—前5117年84太河692544前5117年—前5073年85大耀784038前5073年—前5035年86節芒(節旼)714427前5035年—前5008年註:1.伏羲朝原列歷七十七帝,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之帝號為後所列,有待進一步證實。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所歷時間有一說為伏羲朝中斷時期,即無王時間(曾有共工稱霸九州,大洪水等等事件出現)。三、炎帝時代(前5000年--前4515年)
炎帝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春官為大火(心宿二),夏官為鶉火(螢惑),秋官為西火(參觜)冬官為北火(辰),中官為中火(太一極星)為五正。有連山建木之典,有扶萊之樂,有豐年之詠,以薦釐萊,謝上天之賜,承伏羲建天竿,移於平曠塬壩,名柱。置危屋(高屋)華蓋,封壇設環,勾股歷算,日中為市,交易而退。至烈山氏畲耕,植禾植谷,植粟稷而有農正。之後,烈山氏、神農氏兩氏並存,俱在中州,各有代系,炎帝自炎帝,神農自神農。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炎帝681949前5000年—前4951年2炎居572433前4951年—前4918年3節並632142前4918年—前4876年4戲712049前4876年—前4827年5祝融702446前4827年—前4781年6共工①591841前4781年—前4740年7后土642044前4740年—前4696年8唭鳴442222前4696年—前4659年9夸父493316前4659年—前4643年10赤召591940前4643年—前4603年11牆夷422319前4603年—前4584年12捷個461927前4584年—前4557年13大簞462422前4557年—前4535年14戈492920前4535年—前4515年注:1.共工與祝融相爭為帝,天下大亂,神農氏以眾望所歸登基為帝,天下遂號神農。2.神農氏為帝後,炎帝號雖仍存,但已不能號令天下了。四、神農時代(前4766年——前4514年)
其先炎帝氏族子裔,分封立氏,別為二部:紅蛇部祝融,居鐘山;黑蛇部共工,居不周山。二部司天司地。炎帝以赤松子為勾股,以寧封為陶正,以共工為木正,水正,工正,以祝融為火正,在北為祝陰,在南為祝融。祝融取搖山之櫬(襯)作琴,能導致五色鳳凰舞於庭中,因名寶琴。後來生太子長琴居搖山,始作樂風。一曰《皇來》,二曰《鸞來》,三曰《鳳來》。以後祝融與共工爭為帝,祝融奪江水共工之地,共工子術器又敗祝融,收復失地。炎帝族內亂,烈山氏之子柱其後裔臨隗代炎帝號,七傳至榆罔,史稱神農氏。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神農501733前4766年—前4733年2臨魁642341前4733年—前4692年3帝承652441前4692年—前4651年4帝明492227前4651年—前4624年5帝宜702446前4624年 前4578年6帝來483315前4578年—前4563年7帝克432023前4563年—前4540年8榆罔573126前4540年 前4514年注:1.公元前4766年職能帝位,史稱神農氏,木主司天大巫。2.公元前4513降封盧氏城,不受,南遷今湖北厘山﹑神農架,因為行醫而嘗百草,不期中毒過甚,死葬湖南茶陵白鹿原。五、蚩尤時代(前4607年-—前4515年)
東夷蚩尤又稱赤怒剽仰天靈威大帝)朝歷3代93年,公元前4607年—公元前4515年前後被黃帝擊殺,余部南遷,其首領仍稱蚩尤,歷4代110年,公元前4515年—公元前4405年。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虺蚛522428前4585年—前4557年2吼473116前4557年—前4541年3蚩尤421725前4541年—前4516年4蚩啄512922前4516年—前4494年5回虻593029前4494年—前4465年6幾492029前4465年—前4436年7嵐562531前4436年—前4405年注:1.公元前4515年蚩尤犧牲,秘密葬於河南省濮陽地區。2.蚩尤死後,其部南逃至雲貴地區,首領仍襲蚩尤名號。五、黃帝時代(前5090年——前4053年)
公元前4515年涿鹿之戰.公元前4515年正月黃帝在解村擒殺蚩尤.公元前4514年炎黃阪泉之戰,十月炎帝後裔夸父在潼關被殺,公元前4513年神農氏末帝榆惘氏被黃帝在盧氏城封侯,榆惘氏不受,遂率部南下湖廣!黃帝遂第一次用武力統一中華,第三次統一上古中華!史載:天下諸侯咸接伏首,謂:從者,黃帝平而通之.不從者,黃帝率而征伐之!黃帝朝25世463年。黃帝開啟了世界獨一無二的中華玉兵時代,也開啟了武力征伐天下的時代,但其大用干戈,強行統一文字等加強統治的措施,引起各氏族的反叛,出現了延續百餘年九黎亂德的嚴重事件。「據皇初考,黃帝定天下,內設大將,將師立為上將軍,建華蓋,立斗獻。外置大司馬五人,大將軍二十五人,偏將軍百二十五人,裨將軍千二百五十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司馬三萬七千二百五十人,(諸)侯(兵)十一萬二千五百人,當百二十二萬五千人。士吏四十五萬人,士三百五十萬人。應協於易弧矢之利,曰:,威天下。預受符命之文,稽前人將吏之備也。」《全上古三代文》黃帝時代有三個不同的族氏分期,如下。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一)天黿少典氏、黃姬氏1槍術802456前5090年—前5035年2茴芒623319前5035年—前5016年3赤哲692247前5016年—前4969年4少典572433前4969年—前4936年(二)姬姓黃夷氏1黃夷652936前4936年—前4900年2大號642539前4900年—前4861年3節茴712348前4861年—前4813年4號澤663927前4801年—前4774年5葛應521933前4774年—前4741年6回樣522735前4741年—前4706年7昌奎621943前4706年—前4663年8象荽721854前4663年—前4609年9連邦701951前4609年—前4558年10邦興662145前4558年—前4513年(三)黃帝氏族1芒613031前4513年—前4482年2蔡692445前4482年—前4437年3豕513021前4437年—前4416年4本592633前4416年—前4383年5常644717前4383年—前4366年6號663036前4366年—前4330年7甘512447前4330年—前4303年8轉茸502525前4303年—前4278年9貫俞472027前4278年—前4258年10恚文642539前4258年—前4219年11成契622735前4219年—前4184年12芊召662244前4184年—前4140年13匯陽582434前4140年—前4106年14昌塊602931前4106年—前4075年15號次522622前4075年—前4053年註:1、姬芒公元前6513年稱帝,帝號黃帝,襲天黿氏國號,名軒轅國,帝都涿鹿,名軒轅台。2、姬芒後黃帝氏族又分四個時期:【1】涿鹿姬軒轅黃帝時代(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366年)【2】靈寶姬姜有熊黃帝時代(公元前4366年-公元前4258年)【3】新鄭鬼酉縉雲帝鴻黃帝時代(公元前4528年-公元前4140年)【4】汾晉姬祁帝軒黃帝時代(公元前4140年-公元前4049年)六、少昊時代(前4053年—前3770年)
少昊朝7世260年。少昊金天氏登臨帝位立國後,為團結各族,免於紛爭,遂允許各氏族重立各自文化體系,導致城邦林立,各自為政。各部因水患頻繁相自獨立,渙散了少昊巫政集權。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清洧612635前4053年—前4018年2犬622735前4018年—前3983年3豕572136前3983年—前3947年4煬艮552629前3947年—前3918年5璟572433前3918年—前3885年6暢葵761660前3885年—前3825年7匠敬782355前3825年—前3770年注:1.公元前4053年少昊清職能帝位,取代黃帝氏號。2.少昊清陽帝鷙支:黃帝於公元前4510年封為東夷司馬鳥師。3.少昊末世巫政亂德,匠敬實際在位35年,公元前3790年禪位於顓頊。七、顓頊時代(前3903年—前3348年)
顓頊朝16世411年,公元前3780年統一四川.(顓頊朝進行曆法改革,將祭天地之神權收歸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統一曆法,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來曆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權,以絕天地通,加強中央王族政權的統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滿,使夷夏聯盟開始趨於解體。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芒522725前3903年—前3878年2相693138前3878年—前3840年3魁槍392613前3840年—前3827年4魁岳522923前3827年—前3790年5顓岳622042前3790年—前3727年6有個713932前3727年—前3695年7培央663036前3695年—前3659年8上強572928前3659年—前3631年9昌螽602535前3631年—前3596年10住面543123前3596年—前3573年11肖會602436前3573年—前3537年12美勾632637前3537年—前3500年13卜習562432前3500年—前3468年14貴尤693039前3468年—前3429年15祥象662244前3429年—前3385年16佳炬632637前3385年—前3348年注:1.顓頊氏在前3790年承少昊帝位。2.到第一代顓頊帝名芒,顓頊氏族已有300多年。八、帝嚳時代(前3431年—前2799年)
帝嚳朝21世581年,期間洪水泛濫,天災不斷,使帝嚳朝統治不穩,各部互相爭鬥。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祖1姜岌37325前3431年—前3426年祖2姜夏613724前3426年—前3402年祖3姜未523022前3402年—前3377年1嚳美522923前3377年—前3354年2沙美443014前3354年—前3340年3歌602733前3340年—前3307年4香莫652441前3307年—前3266年5長晝704426前3266年—前3240年6散683731前3240年—前3209年7千714031前3209年—前3178年8桑甘662937前3178年—前3141年9沒512724前3141年—前3117年10杜里402911前3117年—前3106年11牡693039前3106年—前3067年12姍先644222前3067年—前3045年13森浸573720前3045年—前3025年14謠411922前3025年—前3003年15親義623032前3003年—前2971年16上施594019前3971年—前2952年17森輩593029前2952年—前2923年18山回613714前2923年—前2899年19立庫663234前2899年—前2865年20蔣戍704129前2865年—前2836年21巴加743727前2836年—前2799年注:1.嚳美於公元前3380年接顓頊帝位,都大辛店,為第一代帝嚳。2.末代帝嚳年間天災人禍,時在位帝嚳之君命羿下國,司衡羿之愛妻為嫦娥。九、帝摯時代(前2799年—前2357年)
帝摯朝17世442年,起用共工治水,吳回平叛,並先後與蚩尤﹑夸父﹑神農九黎結盟,後天下大治,再次出現了九族共和的安定局面。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角633231前2799年—前2768年2繼704030前2768年—前2738年3求673235前2738年—前2703年4嗆664026前2703年—前2677年5凱682939前2677年—前2638年6光良723141前2638年—前2597年7向妹645014前2597年—前2583年8山叭694425前2583年—前2558年9孤653035前2558年—前2523年10溝次502723前2523年—前2500年11控卯563521前2500年—前2479年12川旨402713前2479年—前2466年13長嚙613922前2466年—前2444年14美684028前2444年—前2416年15能其574116前2416年—前2400年16斯遂733934前2400年—前2369年17匡二573720前2369年—前2357年注:公元前2799年帝摯職能帝位十、堯帝時代(前2357年—前2128年)
唐堯朝6世222年,公元前2166年—公元前2157年鯀治水。堯私傳位於女婿舜,引起三苗族及禹父族鯰的不滿,堯即親自領兵對其兩部大加討伐,誅鯰並驅逐三苗部於湘水上游的蠻荒之地,此舉導致帝堯失德,使夷夏聯盟進一步解體。註:帝堯的時間斷代根據四仲星的天象記錄得來,並參考相關文獻及最新考古發現定義的。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堯612536前2357年—前2321年2鮪711952前2321年—前2269年3江571542前2269年—前2216年4起622636前2216年—前2189年5求593821前2189年—前2179年6密613229前2179年—前2128年注:1.公元前2357年唐侯堯稱帝,遭十日。2.公元前2208年遇洪水。十一、大舜時代(前2128年—前2085年)
虞舜朝2世34年,公元前2208年--公元前2120年共工﹑大禹治水88年。舜趁帝堯病重,封鎖消息,偃塞太子丹朱,奪取帝位,太子丹朱不服,依靠其親族,以原三苗九夷地及降眾為基礎,登基為帝,與舜朝抗禮。帝舜二世為鞏固統治,加強權利,遂親率軍征伐丹朱,得勝。帝舜駕崩於湘水軍中。註:另有一些學者根據《韓非子·顯學》,《國語》,《左傳》等書虞夏二千年的記載,認為虞決不是只有二代50(加攝政時間)年,而是歷15代王長達1500餘年的朝代,有:幕、窮蟬、敬康、句芒、蟲喬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虞閼父、胡公滿等15個名號。由於有虞氏為共主的時間本來很長,舜只是其中最後的一個,故從屬於五帝時期亦無不可。這樣看來,有虞氏的歷史地位是較為特殊的,既不同於後世一系相傳的朝代,亦不同於惟有名號傳於後世的五帝時期。這是古代歷史上實際存在的一個時代,而且是很長的時代。其時可能已經有了瞽史。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1舜805921前2128年—前2107年2美叔512922前2107年—前2085年注:1.公元前2128年舜59歲即帝位2.公元前2133年-公元前2120年禹治水3.公元前2103年禹攝政十二、大禹時代及夏朝(前2103年-前1608年)
帝禹31年。舜突崩,天下慌亂,眾人不服舜太子商均,遂皆赴禹封地陽城朝拜,於是禹以治水大功被各族推舉為帝,建國號夏,都於城陽。後在會稽山會盟,執帛者萬國,殺遲到之防風氏,以示天下皆屬禹。禹用德化天下,舞以干戈等恩威並用手段懾服復叛之三苗九夷諸部,鞏固統治。因天下私有之心產生所以禹一邊任命頗的人心的伯益為攝政,順應眾意,一邊吸取堯,舜不能傳國永久的教訓,受其子啟以重職,收服人心。但夷夏聯盟徹底解體,道為天下裂。註:一﹑另據有些歷史學家考證禹夏不僅只有一代,而是有長達500歷史的朝代,時間公元前2581年-公元前2073年間。禹攝帝位(前2581—前2536年,在位45年)建立夏朝。二﹑還有一種說法禹攝政年限公元前2008年-公元前2000年,登臨帝位時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968年。建立夏朝。三﹑根據《春秋緯命序》禹的執政時間又為公元前22世紀左右時間。帝序帝號壽數稱帝年齡在位時間起止時間大禹時代1大禹1008812前2085年—前2073年注:公元前2103年-公元前2085年為禹攝政期,公元前2085年舜崩,禹接帝位,建立禹夏朝.伯益在禹死後登臨帝位,並以啟欲謀反,囚啟於大牢,啟說服獄卒逃出,聯繫舊部,裡應外合殺死伯益。在守孝三年後登基為帝,國號為大夏(此夏為父子世襲王國政體,實行王權專制與禹所立之夏為兩朝),家天下時代開始。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18年)帝序帝號在位年數起止時間1啟45前2070年—前2025年2太康29前2025年—前1996年3仲康13前1996年—前1983年4相28前1983年—前1955年①后羿12前1955年—前1943年②寒促38前1943年—前1905年5少康21前1905年—前1884年6杼17前1884年—前1867年7槐26前1867年—前1841年8芒18前1841年—前1823年9泄16前1823年—前1807年10不降59前1807年—前1748年11扃21前1748年—前1727年12廑21前1727年—前1706年13孔甲31前1706年—前1675年14皋11前1675年—前1664年15發11前1664年—前1653年16桀35前1653年—前1618年注:1.關於夏的開國之君是禹是啟尚有爭議。2.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斷50年。儒風大家原創整理,轉載須註明。
推薦閱讀:
※中國從始至終沒有神族譜系?
※單腿即可平天下,我是太陽的老爸
※0003 三皇五帝總論
※三皇五帝溯源
※「堯」和「禹」在甲骨文中出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