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之書
06-11
什麼是「失敗之書」?假如世間真有一本書名為「失敗」,我料想其內容必是千百萬個破損的夢想書寫而成。因為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又怎麼會失敗呢?所謂的「失敗」,不過就是一個不斷向前奔跑的人,卻被現實的圍牆撞出了血。他或許會疼,或許會哭,但是他永遠不會迷茫。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定要走出圍牆。反之,一個甘願跪在圍牆裡的人,則是永遠不會受傷的。我讀過很多名人傳記,深知那些偉大、卓越的歷史人物,在他們青年時期都經歷過灰暗的人生低谷。但是我並不認為那些書是關於失敗的,相反,我一直認為那是作者在利用人物的挫折來反襯他們未來的成功。所以,那種失敗並不能算作人生的失敗。那只是一個人登上山頂之前,地心引力所帶來的壓迫感。在我眼裡,真正能夠稱得上「失敗之書」的,大概只有史鐵生老師的《我與地壇》了。因為在人生的旅途上,任何失敗與打擊,挫折與磨難,我想都不會比活到21歲那樣一個狂妄的年紀,卻被廢去雙腿帶來的挫敗感更強烈了。因為所有關於愛情和夢想的幻境,都在你想動而不能動的那一刻,瞬間破滅!即便生命有無數種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可最終愛情和夢想才是一個人活下去的希望之源。若是將此奪去,那唯一剩下的就是不斷地自我拷問:我還有什麼?我還能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許,這是三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它們卻包含著哲學世界裡的終極命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不僅僅是三個問題,它們更像是三柄鈍而無鋒的巨斧,替那些困於黑暗地牢里的失意者,硬生生地鑿穿了囚禁心靈的那道圍牆,更鑿出了一條險峻的、漫長的、閃爍著一絲光亮的救贖之路。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理解「救贖」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甚至單從字面上看,這兩個字都讓人感覺相當抽象。如你此刻捫心自問:我的救贖之路在哪?你有答案嗎?千萬別對我說你不需要救贖。因為我們早已在茫然不知間踏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唯一的區別在於,有的人越走越近,而有的人越走越遠。再到後來,我學過英語,寫過代碼、建過網站、做過動畫、炒過股票,當過遊戲代練。就像史鐵生老師當年拿著紙和筆在地壇偷偷練習寫作一樣,這些東西也是我偷偷學的。不過後來都被我放棄了,因為那真的不適合我。我無法在那些事情上獲得自我認同。我感覺自己彷彿穿越到那座蕭條破敗的地壇古園,雖然來來往往地走過很多路,做過很多事,卻找不到一個目標,看不到路的盡頭。那段日子讓我迷茫了很久,也浪費了許多時間。但還好不是一無所獲,至少我終於想明白了何為「救贖」。如果說,失敗意味著夢想的破碎,那成功就意味著夢想破損後的再次聚攏。這番緩慢的過程,即是一場「自我的救贖」。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沙海拾貝。你見過貝殼嗎?外表堅硬,裡面藏著珍珠,一枚枚地埋在沙灘底下。人們都希望找到最大最亮的那顆珍珠,所以必須親自動手,刨開粗糲的沙子,撬開堅硬的貝殼。但是,不是所有貝殼裡面都有珍珠,絕大多數貝殼其實都是空的。那怎麼辦呢?只能放下,再找下一個貝殼。於是,人們只能不斷地重複這一系列動作——刨開沙子,撬開貝殼,再刨開沙子,再撬開貝殼……可能你永遠也找不到一顆黃豆大小的珍珠,但是你知道——貝殼裡面有珍珠,不是這一個就是下一個。史鐵生老師當年將大段的生命與時光漫布在地壇的每一處角落,我想就是這樣一個沙海拾貝的過程。後來我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我看見安迪用二十年的時間洞穿監獄的圍牆,細碎的石子從他口袋裡滑落時,我更加堅信——所謂「自我救贖」,即是一個沙海拾貝的漫長過程。文/程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不能全怪慈禧!康有為的想法很危險!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每一個愛情的失敗者,都會犯這些錯
※唐英年的失敗怨得了誰
※大學沒考好,戀愛遇渣男,工作不順,是什麼支撐著你度過這麼失敗的人生?
※李闖王為何會失敗?明朝本不會滅亡
TAG: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