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中立國
06-11
當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際,更多的國家關心的不是從戰爭中獲益,而是自保。特別是對那些相對弱小的國家來說,選擇中立就成為它們最後的保護傘。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綜觀整個二次大戰,真正沒有被拉下水的歐洲國家只有6個。它們是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愛爾蘭和土耳其。在美洲,強國中只有阿根廷一國一直保持中立。 瑞士 在中立國中,只有瑞士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認為瑞士是可恥的機會主義者,在這場戰爭中,瑞士人關心的只是利益,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瑞士的人道主義本能是黑暗的歐洲大陸上並不很多的亮點。 法國淪陷後,瑞士總統皮萊·戈拉在電台發表演說,向德國示好,並命令縮減軍隊,只保留2/3的規模。瑞士人民憤怒了。軍方也反對這一政策,決定無條件地反抗任何侵略者,並制定了利用阿爾卑斯山區的地形與入侵者周旋的計劃。 德國的轟炸機和戰鬥機不斷侵犯瑞士領空,每次都會遭到瑞士空軍的抵抗。瑞士空軍用戰前從德國購買的飛機擊落了4架德國戰鬥機。希特勒憤怒了。在他的威脅下,瑞士作出妥協,開放領空。隨後,大量英國飛機取道瑞士飛往義大利。希特勒認為瑞士晚間的燈光無異於為英國飛機導航。瑞士再次作出妥協,接受了屈辱的宵禁熄燈令。城市的夜晚變成漆黑一片。 同時,瑞士國內也麻煩不斷。親納粹組織和德國公民四處進行破壞活動。瑞士還成為國際間諜和情報人員的活動中心,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法國淪陷後,瑞士國內物資緊缺。德國這時也切斷了對瑞士的物資出口,並強迫瑞士接受新的外貿政策。德國從瑞士大量進口武器、鋁和日用品,還要求利用瑞士的鐵路從義大利運送戰略物資。與納粹的緊密聯繫讓瑞士人感受到了罪惡感,當時在瑞士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個星期里有6天我們為納粹工作,剩下的1天我們為同盟國祈禱。」 1942年末,隨著德國在非洲戰場的撤退以及在蘇聯境內受阻,瑞士的局勢也發生了變化。在同盟國的壓力下,瑞士對德國的出口不斷緊縮。同盟國數次「誤」把炸彈投到瑞士境內,警告瑞士停止對德國出口戰略物資。 整個20世紀30年代,不斷有難民來到瑞士,但在法國淪陷後,難民潮才真正洶湧起來。大量軍人和平民來到瑞士。法國傀儡政府宣布17萬名猶太人是「不受歡迎」的人,瑞士害怕更多的移民到來,宣布只能再接受7000名「政治難民」,國境巡邏隊每天都驅逐大量猶太人。但隨著國內反對活動不斷升級,瑞士重新開放了國門。在戰爭期間,總共有30萬名難民和移民來到瑞士。 瑞士在國外也開展了一系列的人道主義救助活動,為交戰雙方互換戰俘,監察雙方的戰俘營。 對納粹德國高級官員來說,瑞士是收藏他們掠奪的財富的理想地。大量黃金從德國流人瑞士的銀行。事實上,許多人相信正是因為德國需要瑞士的金融管理和黃金市場,才沒有入侵這個國家。 瑞士銀行法規定任何人都不得調查客戶的詳細資料——即使是政府,所以戰爭後期對納粹財富的調查陷入僵局。但在美國的威脅下,1945年3月,瑞士被迫同意對外國客戶的賬戶進行清查,但仍然堅持他國不得干涉核查過程。調查結果是納粹的存款大約有2.5億美元,但盟國認為至少應該3倍於此,另外還應該有價值近3億美元的黃金儲存在瑞士銀行,但瑞士並不承認這一數字,只同意交還價值5800萬美元的黃金。1946年,瑞士突然出現大量標註於1937年到1939年間鑄造的金幣流通。同盟國懷疑這些金幣就是用扣留的納粹黃金鑄造的,偽裝成舊幣,但調查沒有結果,這個謎題也不了了之。 西班牙、葡萄牙 1939年春,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人們也在焦急地觀望歐洲超級大國們的動向。從拿破崙時代開始,這裡就已經和歐洲的主流隔絕開了。而現在,它們更有足夠的理由不去趟戰爭這灘渾水——西班牙剛剛從殘酷的內戰中恢復,而葡萄牙也才建立起幾代以來第—個穩定的政府。有了地中海、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脈的天然屏障,兩國政府都希望能保持政治和地理上的獨立。 但德國和英國顯然不想讓這兩個國家繼續過安穩日子,因為這裡是歐洲唯一的鎢礦石產地,而鎢是製造穿甲彈的主要原料。另外,西班牙是英屬直布羅陀的危險鄰居,而葡萄牙控制的亞速爾群島則頗具戰略意義。 西班牙剛剛結束內戰,國內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物資緊缺。內戰給西班牙帶來了90多億美元的損失。1939年5月,佛朗哥在馬德里舉行勝利遊行,義大利和德國的軍隊赫然出現在遊行隊伍中——這兩個國家在西班牙內戰中曾支持佛朗哥。佛朗哥依然做著帝王夢,但他也知道,儘管希特勒能幫助自己鞏固統治地位,但加入軸心國的主意絕不可取。西班牙需要時間恢復元氣。 佛朗哥的勝利也是葡萄牙和薩拉查的勝利。儘管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葡萄牙宣稱中立,但薩拉查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支持佛朗哥。德國入侵波蘭後,葡萄牙馬上宣布中立。西班牙緊隨其後。 法國淪陷後,西班牙的立場從中立轉為「不交戰」。1940年6月 14日,佛朗哥派遣一支3000人的隊伍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控制了北非的國際共管城市丹吉爾。隨後,一支德國部隊進入西班牙「訪問」,實際上是為兩國共同奪取直布羅陀作戰前準備。希特勒一直催促佛朗哥宣戰。為了不直接拒絕希特勒,佛朗哥提出條件,要獲得法屬摩洛哥、非洲殖民地和直布羅陀,因為他知道希特勒絕對不會同意把摩洛哥分給西班牙。希特勒與佛朗哥面談後,兩國簽署秘密協定,德國支援西班牙糧食和武器,西班牙向英國宣戰,並將得到在非洲的一片土地。但佛朗哥以德國沒有按照約定援助足夠數量的糧食為由,遲遲不宣戰。 儘管沒有直接參与戰爭,但西班牙與納粹德國的關係依舊非常親密。西班牙成為德國的軍工廠,為德軍生產潛艇引擎、步槍子彈、降落傘和制服,甚至派出大量工人到德國從事生產工作。德國入侵蘇聯後,西班牙成立了名為「藍色旅」的志願軍,開赴前線支援德軍。但佛朗哥依舊沒有宣戰,反倒對英國增加了經濟支援。 1943年末,「藍色旅」從蘇聯前線撤離。佛朗哥重新宣布國家中立。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葡萄牙一直向雙方出口鎢礦石,直到1944年 8月,盟軍登陸法國,才停止對德國的物資出口。 與佛朗哥不同,薩拉查從未動過參戰的念頭。葡萄牙擴充軍隊,在亞速爾群島建設基地,政府隨時作好撤離本土到島上躲避的準備。同瑞士類似,葡萄牙里斯本也成為難民和間諜的天堂。在旅遊勝地埃斯托伊,人們感受不到絲毫戰爭的氣息,依然在享受沙灘和陽光。 瑞典 瑞典,這個昔日的勇士,在二戰開始前的125年中一直宣稱中立。瑞典的政策非常簡單:絕對不參與戰爭,不管代價有多高。戰爭爆發後,德國和英國都承諾不干涉瑞典同他國的貿易。但在戰爭的頭 7個月中,瑞典還是損失了40餘艘商船。德國佔領丹麥和挪威後,更是用魚雷和潛水艇徹底封鎖了瑞典與同盟國之間的貿易線路,同盟國也趁機強行租賃了被擋在封鎖線外的瑞典船隻。但急需瑞典生產的滾珠和軸承的英國不惜冒險派出運輸機,飛越德國佔領區到瑞典空運這些部件。 瑞典的海軍是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強大的,它的軍事工業也很發達,二戰中許多著名的武器都產自瑞典。早在德國準備入侵挪威的時候,就有海軍將領提出,與其冒險從海上迂迴登陸挪威,不如先攻擊瑞典,然後從陸路向北推進,但希特勒不願招惹這個北歐第一號軍事強國。於是德國向瑞典下達指令:「只有傾向於德國的中立才是保證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德國同意有條件地尊重瑞典的中立地位,條件之一就是瑞典不可削減對德國的鐵礦石出口。 1940年7月8日,瑞典向德國妥協,同意德國經由瑞典境內向挪威運送軍事物資,並同意德國軍隊在境內通過。但隨著德國入侵蘇聯的步伐舉步維艱,瑞典的屈辱也即將結束。在這段日子裡,瑞典的軍隊擴編了一倍,達到50萬人,武器裝備為從前的3倍,並加強了機動化部隊。瑞典建立起自己的潛艇和魚雷艇部隊,飛機總數翻了一番,並且服役的大部分都是新製造出來的高性能戰鬥機。 1943年4月,瑞典國民大會提議終止德國到挪威的鐵路運輸。但政府還在猶豫,因為它還不能確定戰爭的走向。德國在庫爾斯克的坦克決戰中失利後,瑞典終於決定不再替德國運輸物資和士兵。在戰爭期間,瑞典共運送214萬名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的物資到前線。 對於瑞典,戰後的分析家有一個絕妙的比喻:有兩隻青蛙掉進了一桶濃稠的乳酪中。一隻青蛙是宿命論者,沒有掙扎,等待死亡,而另一隻青蛙——也就是瑞典,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它拚命地掙扎,不但活了下來,還把這桶乳酪攪拌成了美味的黃油。 土耳其 土耳其和愛爾蘭是一對老頑固,不論是誘騙還是恐嚇都無法影響這兩個國家的立場。儘管它們都對自己的鄰國懷有刻骨的仇恨。愛爾蘭的仇敵是英國,土耳其的敵人是蘇聯,但它們並不相信「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會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不惜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公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自己國內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石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名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鍊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鬥。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支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3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繫,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石,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愛爾蘭 愛爾蘭也屬於英聯邦,但與其他成員國不同,這個國家不願意為一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帶給自己苦難的國家和國王而戰鬥。在戰爭步步逼近的時候,愛爾蘭還在尋求脫離。1939年9月12日,一份備忘錄從都柏林送抵倫敦。愛爾蘭政府禁止任何英國戰艦、潛水艇和飛行器進入愛爾蘭境內。在德國入侵波蘭一個星期之前,總理德瓦勒拉已經通知德國大使愛爾蘭將維持中立。德國此時也一再保證不會侵犯愛爾蘭。 1940年1月和1941年1月,德國轟炸機在愛爾蘭的4座城市投下炸彈,並兩次空襲都柏林。事後,德國拒絕道歉。希特勒曾經考慮過佔領愛爾蘭作為轟炸英國的中轉站,但後來他明智地放棄了侵佔這個棘手島嶼的念頭。 英國對愛爾蘭的容忍卻已經到了極限。丘吉爾撤銷了對愛爾蘭的海上防務,並發動了對愛爾蘭的經濟戰和心理戰。 愛爾蘭有4萬人的軍隊,另外有20萬人的預備役,但向美國要求武器支援一直沒有結果。珍珠港事件改變了局勢,美國同意向愛爾蘭提供武器裝備、食物和一切工業原料,並承諾支持愛爾蘭結束分裂狀態,但條件是愛爾蘭向美國軍艦開放其港口作為補給基地。1944年2月,美國代表威脅德瓦勒拉,要求愛爾蘭驅逐軸心國在都柏林的代表,但這個態度強硬的總理沒有屈服。他憤怒地告知美國大使,愛爾蘭不懼怕任何入侵者,並一定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英國和美國其後採取一系列措施,試圖孤立南部愛爾蘭。但其實在戰爭期間,有6萬名愛爾蘭士兵加入英國部隊,另外有約10萬名愛爾蘭工人為英國工廠工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第15期 毛玲玲/「技術中立」與「構成犯罪」不存在排他關係
※從羅中立到於建嶸
※瑞士這個中立國不中立,除了替納粹迫害猶太人,還幹了這些壞事
※朱元璋在宮中立一鐵牌,上書十一字,子孫違反必亡國,後果然應驗
※如何看待不少中立版塊/版主,最終投入派趣懷抱?如何看待所謂的中立立場?